最新《烏合之眾》優秀讀後感範文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5.07K

值得我們為之寫一篇讀後感的肯定是一部有意義的書,看完後最重要的讀後感千萬不能忘記,那麼你會寫關於《烏合之眾》的讀後感嗎?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最新《烏合之眾》優秀讀後感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最新《烏合之眾》優秀讀後感範文三篇

《烏合之眾》優秀讀後感1

《烏合之眾》是法國著名社會心理學家古斯塔夫·勒龐最為著名的社會心理學著作。這本並不是很厚的書卻精緻、深刻而犀利的描述了當人們形成一個羣體時別樣的心態。作品本身的學術性,加之譯本與原著的差距,讀起來還是有一點小困難的。讀罷關於羣體的一般特徵,我恍然大悟,原來人、聚集在一起的人、心理羣體,三者是如此的不同。

個人是最簡單的構成,一個人思考,一個人採取行動,這些個性並不一定在個人聚集成羣后依舊保持下來;聚集在一起的人,如果只是單純的很多人站在一起,這隻能稱之為擁擠,也不是心理學所研究的羣體。只有當聚集成羣的人進入一種狀態,形成一種獨特的存在,受羣體精神統一支配時,才構成心理羣體。

自覺個性的消失,以及感情和思想轉向一個不同的方向,是即將變成組織化羣體的人所表現出的首要特徵。似乎有些玄幻的滋味,但現實確實如此,人作為社會的基本組成部分,人性必然是複雜多變的,俗話説“見人説人話,見鬼説鬼話”,當個人融入羣體時也是如此。一個人不敢做的事,周圍的一羣人都做了,於是自己也心安理得地做了,好事或者壞事都不例外。八榮八恥觀的提出就很好的利用了這一羣體心理的特徵,提倡好的道德,摒棄不好的惡性,從而引導社會羣體走向和諧社會。

心理羣體最驚人的特點在於,一旦構成羣體的這些個人獲得了集體心理,不論他們作為獨立的個人時有着怎樣的生活方式、職業、性格或者智力,不論他們之間相同與否,他們那些固有的思想感情都將發生變化,組成一個羣體的個人不同於孤立的個人。正如書中所説:“若不是形成了一個羣體,有些閃念或感情在個人身上根本就不會發生,或不會變成行動。” 前不久的“搶鹽風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2019年3月15日,因為日本核電站泄漏事故,有謠言稱日本核輻射會污染海水導致以後生產的鹽都無法食用,而且吃含碘的食用鹽可防核輻射,一時間引起一些市民瘋狂搶購食鹽,一些不法經銷商乘機哄抬價格,牟取暴利,羣眾反映強烈。類似的笑話還有很多,非典時期的搶購食醋、板藍根、八四消毒液等的回憶想必也歷歷在目吧。毛主席説過:“團結就是力量。”也許有着詩人豪情的他也忽略了一點,團結形成的羣體更容易忽略智力因素,讓人陷入無意識狀態,此時團結產生的力量有可能會幫倒忙吧。

書中在分析心理羣體的特點的形成原因時指出:羣體更容易讓人喪失責任感,宣泄本能的慾望;羣體間有着傳染的現象,就好像無形中的催眠,足以使人隨時為集體利益犧牲惡人利益;受傳染的影響,羣體更易於接受暗示。在作者的細緻分析後,羣體在我心裏突然間變成了一個詭異甚至有魔力的力量,由於羣體的存在,有時可以引發最血腥的暴行,有時卻又只消一句悦耳的言辭就可以將其喚醒。

誠然,中國作為一個強調集體主義價值觀的社會主義國家,心理羣體的特徵表現的更為明顯。但是,公眾情緒的高漲與氾濫並非是“中國特色”,任何一個社會在轉型時期,都會面臨這樣的過程,這可以説是一個社會從富足走向文明的必由之路。歷史已經讓我們看到了1890年—1920年間,美國如何在兩代人的努力下,變成了一個相對幸福、公正的社會,抑或是1976-2019年間,西班牙如何從佛朗哥年代的壓抑、封閉,變成了開放、自由、富有創造力新國家。

隨着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提升,逐漸納入世界,對於民意狂熱的現狀,我們應做冷靜理性的認識,不應消極悲觀,更不應盲目樂觀。但是我們需要警惕的是:不能讓一種模糊的情緒成為一種真正的信仰。如果當這種誇張和單純的情緒成為一種真正能夠主宰羣體的力量,它對社會的傷害將難以估量。我們有理由相信中國社會現在的處境只是個過渡階段。雖然前面的道路佈滿荊棘,但我們終能走過去。最後我想説的是:我很慶幸生活在這個充滿激情和變化的年代,能夠見證這樣一段獨具特色的歷史,但我由衷地希望它快點過去。

《烏合之眾》優秀讀後感2

《烏合之眾》是系統的描述羣體心理的著作。從分析羣體心理和情感的特徵入手分析羣體的觀點和信念,最後到理論應用分析現實世界中不同羣體的分類和描述。對於羣體的透徹分析,使讀者認識到羣體力量的盲目性,有助於思考歷史上的各種革命和當今不同的政治體系。書中不僅有對於羣體特徵理論上的分析,而且借用大量的歷史事件佐證,引用名人觀點證明自己的觀點,使本書更具有趣味性和説服力。

書中的很多觀點都給讀者耳目一新的感覺,引導讀者聯繫現實生活,對當下的生活進行反思。對於羣體總的心理特徵,羣體只能辨別簡單而極端的情感、羣體對於權利的卑躬屈膝、羣體的保守本能、羣體的弱推理能力和強聯想能力、羣體需要一個神。所有這些羣體的特徵能夠從一些方面解釋羣體的某些行為,比如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都存在當地的神靈,能被羣體所廣泛接受的理論一定是簡單的理論,羣體對於強權的服從和對於暴政的長時期忍受。“一種理念需要經過漫長的歲月才能紮根於羣體的思想深處,然而擺脱一種理念的影響也需要漫長的時間”,處於近代史的中國就處於這種情況,延續幾千年的傳統需要改變,對於羣體來説需要足夠長的時間。“虛幻的事物和真實的事物帶給羣體的影響力都是一樣的”,用來解釋戲劇、影視作品對於人的吸引力,虛幻的事物比真實的事物更容易滿足人的想象力,也可以用來印證遊戲對於當今人們強大的吸引力。

羣體的觀點、信念受到很多直接間接的因素的影響,包括種族因素、傳統因素、時間因素、政治和社會制度因素、習俗和教育因素。作者分析這些因素對於羣體的影響中,論證中的很多觀點跟自己所理解的完全不同,一些觀點是自己不曾思考過的問題。“時間才是名副其實的大師,能夠坐觀萬物的變遷”,很多事情一旦放到時間維度去理解會產生完全不同的觀感,在時間的歷史長河中沒有永恆不變的東西。“決定民族命運的是他們自身的個性,而非統治他們的政府”,統治羣體的政府會發生更迭,民族的個性決定了民族的歷史發展進程。中國五年多年王朝更迭的歷史説明了政府不是影響民族命運的決定性作用。

關於教育的觀點印象最為深刻,書中有提到法國的教育,認為現在法國的教育只是在培養會考試,死讀書的人,不能為社會輸送有用的人才。“學習課文就是要用心學習其中的語法知識以及綱要,此外還要反覆誦讀以及模仿—這是一種慌謬極致的教育模式,這種努力的行徑和宗教信仰很相似,他們都是心照不宣的認可那些德高望重的大師,但這樣做只是貶低自我以及認為自我是軟弱無能的”,令人聯想到中國的教育制度,現今中國的教育跟當時法國的情況很像,學生被一步步的剝奪自我思考的能力,服從於權威。學校的教育脱離實際,不僅學生在學校學習的東西很難應用於實際,而且學生缺乏思考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

文字通過想象力對羣體產生影響,理性對羣體不會產生任何影響。唯有經歷可以長存於羣體的頭腦之中,經歷也是需要大量的產生並且頻繁的加以重複,才能對羣體產生影響。在羣體的力量中突出情感的重要性,情感是所有文明的源泉,“在抵抗理性的永恆戰場上,情感永遠都不會舉手投降”。領導者對於羣體施加影響的方式是主張、重複、傳染,羣體對於強勢領導的服務,羣體所變現出來的奴性。“一直以來,在羣體心目中最重要的需求是奴役而不是自由”,羣體對於英雄的崇拜。羣體所需要的不是一直以來所宣揚的自由、平等、民主,而是神靈、英雄、偶像。書中列舉了拿破倫的例子,“一種強大而持久的意志所具備的能力不是永遠都能被給予恰當重視的,沒有實物能夠抵擋它無論是自然、神還是人”拿破崙給人強大的威懾力,使他周圍的人都屈服於他。“完全缺失任何對觀點的引導,以及摧毀普遍信念,最終導致對每項秩序的堅定信念產生極端分歧,還導致羣體對所有不直接涉及他們當前的事情越來越漠不關心。”對於觀點、普遍信仰的缺失會導致羣裏的冷漠,現今社會的冷漠是否跟觀點、普遍信仰的缺失有關。

這本書的第三部分分析了現實生活中的羣體,羣體行為的無意識性可能導致羣體在法律上犯罪,在心理上沒有犯罪。刑事陪審團所做的決定於組成人員的知識水平高低無關,陪審團會更看重事情的實質。擁有選舉權的羣體、議會,有集權的暴政,同樣存在多數人的暴政,蘇格拉底之死就是集體的決策。“文明一直以來都是由少數優秀的人所創造的”,推動文明進程的不是羣體,羣體理性缺失,容易受到強權、幻想支配。最後以書中的一句話來結束“人們基本由種族精神引導,種族和生活必需品對我們的奴役是神祕的主要原因,它們統治了我們的命運”。

這本書揭示出了羣體的弱點,弱的推理能力強的聯想能力,不受理性思考的約束,受到情感的支配,很容易被誤導。羣體可以做好事也可以做壞事,羣體所做的事件具有很大的盲目性。在讀了這本書之後,能夠更加理性的思考自身的行為。

《烏合之眾》優秀讀後感3

為了每個星期的一篇小文章,我也真的是絞盡腦汁、橙汁、西瓜汁啦,美其名曰記錄生活也要加油的去寫。本週和大家分享一本書——《烏合之眾》。

這本書有一個很奇怪的觀點和大家正常思維的觀點有點不同,本書認為,一羣人的在一羣的力量會相對於一個人削弱,一羣人在一起智慧會下降,一羣人在一羣會更加容易傳遞負能量,並列舉出了許多事實證據。讓人看了,馬上就覺得,好像是有些道理。現在的社會還是比較提倡人多力量大的觀點的,而這本書也是從反面的角度去説明,大眾的一個心理,打一個比方來説,三人成虎的成語大家都聽説過,一個人説和你説,在大街上看到老虎,你是不相信的,當有第二個人和你説他在大街上看到老虎,你可能會有點遲疑,他怎麼和別人説的一樣,當第三個人説到大街上有老虎,你就真的在懷疑,大街上是否真的有老虎在,當有一堆人都在談論這大街上的老虎,你也相信加入到裏面了,這就是“羣眾效應”。而實際上大街上並沒有老虎,只是大家湊在一塊一羣討論,大家上就出現了一隻老虎,相對於來説,羣眾給了他們自己相信的力量,讓他們的智慧被阻擋,變得愚昧無知,實際上大街並沒有老虎。這個例子説明,當羣體在一塊,相對於正能量,他們是更容易產生負能量了,所以本書戲稱羣眾為烏合之眾。哪怕是世界上卓越聰慧的人,也難逃“羣眾的魔爪”。

對比我們相信生活中一樣,本來你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獨立的思考能力、聰慧,但是當身邊出現一些羣體,不斷在否定你認為的很多事情,不斷的去批評許多東西,慢慢的你也會變的和羣體一樣,愚不可及。出淤泥而不染的個體其實還是比較難的,這是心理學上比較有趣的現象,大家都是羣居動物,很容易就會在一起,也會很容易被影響。維持本心,確實艱難,連偉人們也很難走出這樣的困境,更何況芸芸眾生的普通人呢?

開個玩笑的總結,如果你想要別人認同你的理念或者其他東西,首先你可以找一些託,不斷在別人面前説這些裏面這些東西怎麼怎麼的好,自然而然,你就可以達到你的目的。這也是心理學上比較有興趣的東西。

題外話,可能是自己太久沒看書,所以其實這本書也不是很看得下,經常看了後面,忘記了前面,專注力不夠,要加強閲讀能力才行了。另外最近也不斷在做一個夢,夢到自己正在逐漸喪失一些能力,夢裏又描述不出來,不過也是,很多能力本來就是用進廢退的,不用自己會生疏或者消失了,還是趕緊讓自己跳出來這個舒適的圈子,多去為自己努力點。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