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守永《工匠精神》讀後感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7W

大家通過看書,可以“看”到廣闊的世界,“看”到世間的萬象,下面是本站為大家整理的付守永《工匠精神》讀後感,供大家參考。

付守永《工匠精神》讀後感

付守永《工匠精神》讀後感

第一次讀到付守永先生的《工匠精神》一書,是在今年3月中旬到河南許昌胖東來遊學參觀時,封面並不花哨的這本書卻用燙金工藝突出了"工匠精神"四個字,好奇引導我繼續讀下去。

我看書的習慣是先看目錄,翻開目錄看到了我熟悉的企業案例,比如德勝洋樓,比如熱門的喬布斯。這都是讓我尊敬和敬畏的企業與企業家,我倒想看看作者都會怎樣來剖析和介紹。

重新翻開封面,扉頁上的第一句話牢牢的吸引了我:"工匠平靜、安適、充實、愉悦、幸福,活在當下,強在內心;打工者焦躁、憂鬱、惶恐,永遠為看不清的明天奔忙,外表強悍,內心空虛。" 在當今這個浮躁的社會裏,每時每刻都在熱議商業模式、盈利模式的今天,在時代熱情鼓譟快公司大跳躍的時刻,我們距離平靜、安適、充實、愉悦、幸福都貌似太遠了,所以為什麼中央電視台會在新聞欄目中發起"你幸福嗎"的問話。我也問過身邊很多朋友,多數朋友都會覺得並沒有達到自己想象的幸福,問及他們想要的幸福,回答是"農婦、山泉、有點田"或者"在海邊有一套房,面朝大海,春暖花開"。也許物質程度能滿足,卻唯獨失去了內心的幸福。前幾天羅永浩的錘子手機因為質量問題給當初宣傳自己的工匠精神一個響亮的耳光,其實互聯網時代,怎樣營銷、推廣、吸引粉絲,那都是後話,互聯網時代,產品仍然是最本質的核心。

何謂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就是有信仰的踏實和認真!小野二郎的壽司店、蘇州德勝洋樓、河南許昌胖東來都是對工匠精神最純真的呈現。

用一生為代價去做一件事情,那是一種純粹的偉大。用修行的價值觀代替浮躁功利的工作觀,才能讓你的生命沉澱下來,才能讓你拒絕身邊無窮無盡的誘惑,才能抑制你的貪慾,才能讓你專注、聚焦,才能讓你把"簡單的動作練到極致就是絕招"。很多企業都在追求做大、做強;很多員工都在追求只想做"大事"而不想做"小事"。試問:什麼是真正的大,什麼是真正的小?小的事業做到極致並一直去追求更高的極致,這事業就是"大",就是"強";一旦你決定好職業,就必須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你必須愛自己的工作,千萬不要有怨言,怨言會扼殺你的激情和價值。成功其實很簡單。成功不在大小。工作無論大小,如果畢其一生去做,那就是一種巨大的成功。敬畏自己的工作,用正確的工作理念指導自身工作,才會有善果。

我們經常被宣導,"知識就是生產力""知識就是力量"其實這話是不對的,單純的知識儲備不會成為生產力,更不會給你力量,只有將這些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才有可能產生生產力和力量。所謂知道並不一定會做到,做到不一定會做好,做好才能產生成就感。手工藝的匠人們從來不貪多求快,任何一點的小細節都會深思熟慮、仔細斟酌。匠人們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一門職業,埋頭苦幹,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視工作為修行,視品質如生命,這樣的人最有魅力,也最能打動自己與別人的心絃,感動自己的靈魂。所謂"慢就是快""不走捷徑就是最快的捷徑"。"砍掉多餘的野心,專心地做一件事,要勝過馬馬虎虎地做一堆事。"不要讓自己走的太快,有時也要停下來,等一等我們的靈魂。

西方人找工作的觀念是:只選對的,不選貴的;中國人找工作的觀念是:只選貴的,不選對的。其實,打工的狀態不可怕,打工的心態很可怕。敬畏自己的工作,因為你所做的工作就是你生命價值的體現,敬畏工作就是敬畏自己的生命。

實踐正確的為人之道,磨練自己的靈魂,提升自己的人格,在工作中體悟生命的正道。真正的踐行者,一定是工匠精神的受益者,推薦朋友們一定要有機會仔細品讀這本書。我做不到像人民幣一樣人人都喜歡,我更做不到像太陽一樣普照大地,但我希望能做一盞明燈,哪怕只能照亮身邊的幾平米,也是對我生命價值的尊重與體現!做一名"明燈式"的合格匠人!

付守永《工匠精神》讀後感

與閲讀結緣可以追溯到我很小的時候了,那會兒剛識字,對即將展開的世界充滿了好奇,對於一個身處信息閉塞的農村娃來説,書籍是一條絕佳的方式讓我去接觸外面的世界。那會兒條件有限,我都是在新課本發下來的當天下午就把課本和課外讀本看上一遍,覺得不進行還要把高年級的哥哥姐姐們的課本都看了。那一篇篇課文,一段段故事,不斷的為我打開知識之窗,將我引上閲讀之路。

後來,一路求學一路閲讀,閲讀書籍的興趣點逐漸深入,閲讀量也在逐漸提升,對知識和智慧的渴求更加旺盛。書中有千鍾粟、有黃金屋、有顏如玉,這本是古人勸諫士子讀書的説法。“腹有詩書氣自華”,好讀書、讀好書,是一條讓人提升的途徑,能讓人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藴,富有温文爾雅的氣質,讓人增長見識,讓人談吐不凡。這就是閲讀的力量,這也是許多偉大的民族偉大的基本內因之一,人類的智慧、真理正是在這樣一代代的總結與閲讀中傳承、發揚。

在這麼多年的閲讀過程中,不斷的發現好書,讀到好書。《匠人精神》算是一本,給正在工作中有些迷失的自己一點啟發和感悟,也在某些程度上改變了我的想法、思路和具體的工作態度,閲讀的力量,以改變一個人的行動為其最大表現力。那些傳世好書,那些經典之作都具有這種力量,需要我們通過閲讀去汲取。

《匠人精神》這本書可以説是適應時代的一本書,當下,“萬眾創業,大眾創新”正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着,中國的年輕人有着無比高昂的創業熱情。每一個創業者是一個管理者,不論是公司治理層面還是對自我的管理層面。但這本書裏所講的匠人,並不是現代公司制度下的管理者,而是一個技術員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拿到了本科畢業文憑,畢業後都去從事腦力勞動,去做別人羨慕的白領。反而做為技術工人的藍領現在有了很大的缺口,工資與白領比起來也要高出很多,這一現象被稱為“腦體倒掛”。我其實很想有一技之長,想去學木匠,還想去做園丁,或者去做一個工程師,但我最後的路還是和大多數人一樣,走進了一家公司,一點一點的磨練自己。

書中寫的三十條規則是秋山木工工坊的師傅帶學徒的方法,都是最普通的日常禮儀,普通到人們都可以不屑一顧,更有甚者覺得作者完全是在欺騙讀者。但是靜下心來,細細品味裏面的一些經驗和做法才發現這些看似最普通的東西也是值得所有想有一番成就的人學習的。對於秋山木工工坊的學徒來説,生活中每一件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值得用很多年去強調。比如和人打招呼、比如吃飯、比如和人説話該怎麼回答,這些都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情,和容易被忽略,可恰恰是這些習以為常的事情裏面藴含着對待生活、對待工作的道理值得每個人去學習。

以前讀過胡雪巖的傳記,知道了他也是從一個國小徒幹起,學徒期間要為師父師孃倒夜壺,要忍受師傅、師孃以及師兄的呵斥,仍要沒有怨言的去做好師父交代給他的每一件小事,小心謹慎的伺候好這些可以對他呵斥的人。類似於胡雪巖、秋山木工工坊學徒以及其他有所成就的人來説,這些呵斥、打罵、冷眼又算得了什麼呢,最後這些都成了自己上升的墊腳石。其實這樣的帶徒方法不止是秋山木工有,中國也有。只不過這些傳統的行業在逐漸被機器大工業生產取代了,一個匠人在自己的專業技能上投入的時間、感情、精力在逐漸減少。很大一部分需要由手和心共同完成的事情逐步被機器取代了。現在到博物館看一些展品也會經常感歎,那些用“獨具匠心”、“能工巧匠”、“匠心獨運”等詞形容的作品,都是手工打造,最後心手相傳,生生不息。而機器生產出來的東西我們充其量也就感歎一下:這技術咋這麼牛,等這技術普及了以後再也沒人提起這技術了。

其實對一項工作、對一個人、對於自己,都是需要投入時間的和精力的,每個在默默地投入時間、精力的人都應該在漫長的學習和創作過程中堅信大器晚成這一信念。做事之前要學會做人,對每一項微小的工作都學會學會投入熱情,學會擔起責任,學會為自己的成果自豪、負責。

《匠人精神》這本書,不僅僅教會了我怎樣做事,更教會了我怎樣做人,去做一個富有激情也負有責任的人。《匠人精神》通篇沒有講怎樣運用那些工具,也沒講做傢俱的具體細節,只是講在進入作業場、進入工作前要做的一些心理上和心情上以及思想上的準備工作,這些工作要做到實處,做到融入血液中還真需要投入幾年、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去不斷的督促自己、要求自己。或許是因為技術好學,而把專注、激情、感恩這些心理能量投入到作品中比較難吧。做個匠人比較容易,只需掌握一些關鍵的技術,但擁有一顆匠心是要在生活中、工作中等萬事萬物上磨練,將自己的精神內化到、投射到作品中,投射到事務上。最終心手一道打造出獨具匠心的大器。

雖然進入到了現代化的公司從事基礎性的工作,但是這種傳統的塑造人才的方法值得現代人去學習,去實踐。那些看似普通的禮節與儀式也有它不俗的一面,有它深厚的內藴與能量。如果你能沉下心來,用心去做一件事情,這股能量在時間的作用下必然能發揮它的能量。那麼就從用心和身邊的每一個人打好一個招呼開始吧。

付守永《工匠精神》讀後感

我反覆讀了幾遍匠人小品,讀後收穫頗多,感受也頗多,這本書的文章多短小精悍,但每篇文章皆是真情實感,來自生活,又包含了一定的道理在裏面,很有新意,獨具匠心,也體現了作者的知微見著的能力,

第一章短言短語—我的兒孫情用極簡短的語言,敍述了她對兒孫的一些囑託,從中可對她對兒孫的教育思想有一些瞭解,雖不全面,但大致可以反應出了她的教育觀,家庭觀等,她對兒孫極關心,從小事到大事,無微不至,把自己多年總結出來的經驗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了子孫,説明她對家庭是非常負責任的。她的思想也可以被我們廣大教師採納作為育人的思想和教育子女的參考,所以,讀後覺得受益非淺。

第二章短批短評—我的師生愛以議論文的形式,對學生的作文進行了評議,並對經典的作文全文轉載,其實王老師並不是對孩子的作文作了簡單的批改,而是通過作文走進了孩子的內心世界,用心去感受和傾聽孩子們的心聲,從中瞭解孩子的思想動態,並對孩子的思想作了高度評價。從文中不難看出她認為孩子的思想是豐富多彩的,而且遠遠超出了大人們的想象,孩子們的思想並不完全是幼稚的,甚至是相當成熟並富有思想和遠見的。可見,我們無論是作為家長還是作為教師都不能簡單粗暴地對待孩子,也許就是因為你自己主觀的武斷可能就扼殺了一個天才的誕生,正如,有句名言所説的一樣:“你的冷眼裏也許就有愛迪生、牛頓。”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