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念的奇蹟心得體會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3W

心得體會是大家有所感悟時,用文字形容出來的一種應用文體,要想得到他人的認可,我們需要認真對待心得的寫作,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正念的奇蹟心得體會8篇,供大家參考。

正念的奇蹟心得體會8篇

正念的奇蹟心得體會篇1

?正念的奇蹟》是一行禪師寫給好友的一封長信,書中沒有闡述詳盡的佛理,但告訴了我們什麼是正念,什麼是正念的奇蹟。

什麼是正念呢,舉個例子,在我們洗碗的當下,我是完完全全的自己,隨順自己的呼吸,覺照到我的心念和動作,這就是正念。

全身心的投入到你正在做的這件事情就是正念,洗碗就是洗碗,不要想着接下來我要去看一部什麼樣的電視劇;陪伴孩子就是陪伴孩子,不要想着接下來我要去處理什麼工作;工作的時候就專注於工作,不要想着工作結束後,我要去怎麼放鬆;專注於此時此刻,才能讓我們每天的時間真的充實,每天的生活真的美好,而不是每件事情都是應付差事。

當然,隨時都能覺知自己真的是一個很高的境界,生氣時知道自己在生氣,焦慮時知道自己在焦慮,開心時知道自己在開心,我們並不是每時每刻都能如此清晰的感受到自己的情緒,但人生是場修行,願意為之而努力才能過得輕安喜樂。

之前聽到佛法呀,覺知啊,總覺得是騙人的,但是看心理學的書籍越多,才發現之前的自己是多麼的淺薄,真正得道之人不會被慾望折磨,不會被心事煩擾,不會被他人掌控,也不會被情緒所左右。然人生之路很長,吾輩仍需繼續努力。

希望你和我都能讓自己的內心平和,生活輕安喜樂。

正念,什麼是正念呢

一行禪師説,正念就是指“對當下的實相保有覺知”,可能直接理解起來比較困難,一行禪師舉了很多反例,例如當我們在開車的時候,如果腦子裏全是上午即將進行的會議、一天需要完成的工作,可能連路上出現了哪些東西都不知道,更體會不到沿途美麗的風景。

現在社會節奏很快,手機接觸的信息也越來越碎片化,各個公眾號短視頻都想搶奪大家的注意力。有時候在上網,原本明明是打開網頁準備搜索某個問題,卻突然間被彈出來的各種信息不知道帶到哪裏去了,結果本來是查找資料,最後搞了半天刷了幾個新聞。這是一種很明顯的心思散亂的狀態,也就是沒有正念的狀態。

一行禪師説:專注工作,保持警覺和清醒,準備好應對任何可能發生的狀況,隨機應變,這就是正念。一行禪師舉了洗碗的例子來解釋正念,我相信絕大多數人,當然包括我,對於洗碗這件事情都是深惡痛絕,把碗扔進池子裏就再也不想看它一眼了,尤其是當洗碗任務是“被指派”的時候,心裏就更加牴觸。一行禪師説,如果洗碗時,我們只想着接下來要喝的那一杯茶,而將洗碗視作令人厭惡的過程,那麼我們就不是為了洗碗而洗碗。更確切的説,洗碗時我們並沒有活在當下,我們身體在洗碗,心思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完全體會不到生活的真諦。如果我們不懂得洗碗,很可能我們也不懂得喝茶,喝茶時我們會只想着其他事,幾乎覺察不到自己手中的這杯茶,就這樣我們被未來的事吸走了——無法實實在在地活着,甚至連一分鐘都不屬於自己。

要感受當下,最簡單直白的方法,是從呼吸開始練習。人的呼吸方式,與他如何迴應周遭世界,存在着某種關聯。當我們因為工作煩躁而情緒緊張焦慮時,呼吸會變得急促而混亂,當我們心境平和時,呼吸會變得平靜而穩定。反過來,用練習呼吸的方法,也可以控制情緒,當我們遇到突發狀況時,保持正念的深呼吸三次,就能初步平復緊張的情緒。

書中還提到給自己安排一個正念日,對於當下社會也許有點奢侈。這一天你要試着做自己的主人,忘掉其他天要做的工作,不要安排任何聚會,或接待任何朋友來訪。只做些簡單的工作,例如打掃房子、做飯、洗衣服、清掃灰塵;一旦房子整潔乾淨,東西也都各歸其位,就慢動作洗個澡;之後,準備泡茶、喝茶。下午時候出去散散步;在散步的過程中練習保持正念的呼吸;傍晚時給自己準備清淡的一餐;晚上,可以讀讀書,或者安靜的聽一會音樂;睡前不再讀任何書,不再讓大腦接受新信息,而是要徹底的放鬆五到十分鐘。通過這一天真正認識生活,感受正念。

讀了《正念的奇蹟》這本書讓我明白一個道理:現在做的事是最重要的事,現在陪伴的人是最重要的人,現在擁有的當下是我們唯一可以掌控的時光,守護當下,勇敢前行。

正念的奇蹟心得體會篇2

閒暇之餘聽樊登老師講《正念的奇蹟》這本書,聽後會讓你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也使自己的心靈得到了昇華,找到自己的觀察者,做自己的主人翁。

本書的作者是一行禪師,越南人。在_期間,遊走法國、美國等,號召和平。本書是一行禪師寫給朋友的一封長信。在這裏,我們瞭解到什麼叫正念和正念為什麼是奇蹟。

本書開頭通過描述一年輕人婚後要工作,要陪妻子,還要照顧孩子,覺得屬於自己的時間少了。就試着把正念運用到生活中,讓自己念頭專注當下的事情,去掉分別心不去區別時間是自己用的的還是給他人用的,不能專注於正在做的事情反而更加痛苦和焦慮,急急忙忙着做着自己認為在浪費時間的事情。然後又通過洗碗和吃橘子教我們保持正念的狀態,保持警覺和清醒,準備好應對任何可能發生的狀況,準備隨機應變。不管是洗碗還是吃橘子,還是生活中其他情況。當我們知道“正念”就是指要認真且感受當下自己所做的事情,無論事情大小,緊急程度與否,所有你生活中遇到的事情都是個體生命中脱離不開的,所以何不認真且放下其它的,暫時以關注的心態調整自己,將手頭正在做的事情當作一個生命過程。生活中時時刻刻就成為我們修行的時機。在做每一件事的時候,你的念頭沒有跑,你的心專注於你在做的事情,你的“正念”就有出來,你就會過得輕鬆且自在。而沒有了“正念”,我們的心中則充滿了其待與慾望,會很難專注於做眼下的事情,航班延誤、等車等等這些都會讓你感到焦慮。

我們如何修煉正念,首先專注於你正在做的事,具體方法一是有覺知的呼吸;二是行、住、坐、卧都是禪思,所謂禪思,即放掉心中的“求不得之苦”,當痛苦發生在別人身上時你不為所動,但當自己親身經歷時你卻覺得痛苦異常,何不將痛苦當作生活中的經歷,當你不計較它時,它自然就難以干擾到你。工作、吃飯、洗碗和朋友聊天,時刻保持正念。當我們被自己的情緒左右時,我們不能做情緒的主人,這就需我們調動我們的正念。如何控制負面情緒呢?無論何時當一個善念升起時,我們要認知心中升起了一個善念,當一個惡念升起時,要認知到心中升起了一個惡念。所以要試着修煉我們的正念,正如書中所講從早上起牀、刷牙、吃飯、生氣等都要有察覺此刻自己的狀態,如正在生氣,通過尋找方法調整自己,不讓自己生氣。每一天都有要完成的事情,無論是快樂還是悲傷都要完成,何不上班就好好上班,享受其中,下班就回家好好休息。不要一味的追求金錢、權力、地位,還有房子、車子等等。因為我們有大把追求的東西來提升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心,武裝自己的精神。

在任何事情面前,無論有多麼的不喜歡,都不要執着其中,試圖消除心目中的痛苦,提升自己的“正念”,去認知它就足夠了。如遇到我們解決不了的問題,先把能做的做到,把內心放平緩,專注於去做,不必考慮結果。無分別心,就沒有所謂的悲觀和樂觀。

雖然聽完此書有很多地方沒有完全理解,也不可能一下做到,但是它最起碼在提醒我們,點悟我們,讓我們有思考有覺悟去認知自己,改變自己,這就是最大的收穫。最後讓我們用正念去做好每一件小事,讓我們行動起來吧!

正念的奇蹟心得體會篇3

最近越來越發現我是一個容易被情緒主導的人:

今天一天沒看書,就會很焦慮---玩本來是一件令人快樂的事情,想到沒學習,連玩也不香了;

現在正在忙,突然小滿不停的叫我,就會很煩躁---小朋友和媽媽的互動本來是有愛的,因為自己的心煩氣躁,也帶給了小朋友低氣壓;

心裏有事兒牽掛,但要陪着小滿玩遊戲,就會覺得小孩子的遊戲無聊,很浪費時間---父母的陪伴本是孩子的正常需求,因為自己的心不在焉,孩子也未必可以真正玩得開心;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我的這些時刻,或者説有沒有仔細思考過自己是否有這樣的時刻:手上做着一件事兒,心裏想着另外一件事兒,想要進入忘我境界,真是很難,而事後總是陷入反省和自責,結果就是哪件事情也沒有做到心中的完美~

今天聽了《正念的奇蹟》後,突然有了恍然大悟的感覺~

?正念的奇蹟》是一行禪師寫給好友的一封長信,書中沒有闡述詳盡的佛理,但告訴了我們什麼是正念,什麼是正念的奇蹟。

什麼是正念呢,舉個例子,在我們洗碗的當下,我是完完全全的自己,隨順自己的呼吸,覺照到我的心念和動作,這就是正念。

全身心的投入到你正在做的這件事情就是正念,洗碗就是洗碗,不要想着接下來我要去看一部什麼樣的電視劇;陪伴孩子就是陪伴孩子,不要想着接下來我要去處理什麼工作;工作的時候就專注於工作,不要想着工作結束後,我要去怎麼放鬆;專注於此時此刻,才能讓我們每天的時間真的充實,每天的生活真的美好,而不是每件事情都是應付差事。

當然,隨時都能覺知自己真的是一個很高的境界,生氣時知道自己在生氣,焦慮時知道自己在焦慮,開心時知道自己在開心,我們並不是每時每刻都能如此清晰的感受到自己的情緒,但人生是場修行,願意為之而努力才能過得輕安喜樂。

之前聽到佛法呀,覺知啊,總覺得是騙人的,但是看心理學的書籍越多,才發現之前的自己是多麼的淺薄,真正得道之人不會被慾望折磨,不會被心事煩擾,不會被他人掌控,也不會被情緒所左右。然人生之路很長,吾輩仍需繼續努力。

希望你和我都能讓自己的內心平和,生活輕安喜樂。

正念的奇蹟心得體會篇4

?正念的奇蹟》最初是一封長信,作者是越南的一行禪師。 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越南的戰爭一再拖延。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了讀書心得體會,希望大家喜歡。

?正念的奇蹟》讀後心得

這本書聽了樊登老師講了好多遍了,總是覺得還是可以再聽,不過希望有時間能看一下完整版,應該會有更多不同地感受。

正念,我以前一直以為是正能量之類,聽了書才知道,原來正念是覺知,是在做事的時候就做事,玩的時候好好玩,一門心思。這讓我想到《心流》,那本書的匠心,不正是正念嗎?

從一年半前,因一位心理諮詢師推薦,我開始常常靜坐,靜下來,只是觀呼吸,慢慢地,自己能看到自己的內心,知道自己最初是因為什麼樣的原因產生了什麼樣的情緒,這樣做,最大的好處就是能保持平靜。比如:

以往很容易在某些點上生氣或者怨怪別人,總是覺得是別人做錯了,現在認識到,都是自己的原因,是因為我們對別人有期待,有依賴,把責任放在了別人的身上;

保持正念,是為了使我們始終是我們自己,知道自己是誰,不會跟別人的情緒跑遠........

ps: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正被什麼情緒影響,但是卻堅持自己的看法,以為是守着自己的內心,其實不然,那是固執己見,都沒看清,你怎麼知道守的是你自己呢?

讀後心得體會

?正念的奇蹟》是宗教文化出版社出版的,這本書其實是一個集子,內中包括一行禪師的著作《正念的奇蹟》、《切穿妄想的金剛石》和《衣袋中的玫瑰》。無論是在這三部著作裏,還是夏天看過的《觀照的奇蹟》中,一行禪師都非常強調佛法的重要理念:一即一切,一切即一。非常讚歎一行禪師深入淺出、充滿詩情畫意、引人入勝、科學智慧的解説。

在《切穿妄想的金剛石》第四部分山河大地都是我們自己的身體,一行禪師説: 山河大地、森林海洋、巖石草木都是我們的身體。保護生態環境也就是保護我們自己。這是佛教看待矛盾、環境和愛的方式,這種方式的性質是有機的、不二的。

一行禪師在《衣袋中的玫瑰》中形象生動地開示:當我們呆在母親的子宮時,還很幼小,臍帶將母親和我們聯繫起來。我們依賴母親。

如果你能仔細地觀察,你就會明白在你和天邊的浮雲之間,依舊聯結着一條臍帶,因為離開了天空中漂浮的雲朵,你身體內的水分從何而來?如果仔細地觀察太陽,你和太陽之間同樣有一條臍帶,因為沒有了太陽,就沒有光明,沒有熱量,沒有温暖,沒有食物,沒有淨菜。你們會明白,太陽恰是我們的生身父母。

我看到了每一件東西之間都存在着聯繫。對我來説,母牛就是母親。你喝了她的奶,就有一條臍帶連接着你與母牛、向日葵和乾草。

禪觀意味着訓練你自己來如實看待世間,從而悟解一切事物之間普遍聯繫的本性。

英國核物理學家大衞博姆説過,世間似乎存在着兩種秩序,分離明瞭的和綜合暗含的。這是他發明的兩個詞。在分離明瞭的秩序中,每一件事物都存在於其他事物之外,就像一朵花在桌之外,在土之外,在風之外,在雲之外。花不是雲,花不是土,花只是花。這就是我們的慣常之觀,這樣的世界稱之為分離明瞭的世界。但是,如果觀察得更深入一些,你就會進入綜合暗含的秩序,那裏,每一件事物都存在其他事物之中。

一行禪師舉例解釋:想一想桌子這個例子。由於我們可能稱之為非桌子的世界這些事物的存在,桌子的存在才成為可能:森林(木材在那裏生長,並被砍伐掉)、木匠、鐵礦(成為釘子和螺絲釘),以及無數其他與這張桌子有關係的事物,木匠的祖先和父母,使樹木得以生長的太陽和雨水。

如果你領悟了桌子的實相,那麼你就會看到,就在這張桌子中,存在着所有那些我們通常認為它們是屬於非桌子世界的事物。如果你把這些非桌子因素中的任何一個抽走,並且把它還歸它的來處釘子還給鐵礦,木頭還給森林,木匠還給他的父母這張桌子就不存在了。

一個能從這張桌子中見到宇宙的人,是一個能見道的人。

你自己的生命和宇宙的生命是一個整體。人不是某種能夠不受外界影響而自由地穿越的孤立的實體,就好像包裹着一層厚厚的殼兒,與世界的其他部分隔絕開來。

?正念的奇蹟》讀後心得2000字

?正念的奇蹟》這本書是一投行朋友送我的。在某個春天的早上,他在晨起散步時邂逅我,那天我正在公司樓前花園裏的排椅上看書,偶然抬頭,卻見老友,不期而遇,格外驚喜。他是這個浮躁的社會中少有的平和的人,即使曾受央視財經專訪,仍然保持一貫的低調內斂,可能跟他平時熱衷研究修身養性有關。期間閒聊到我的瑜伽日常,他篤信我一定喜歡這本書,下次見面直接就給我帶來了。

?正念的奇蹟》作者一行禪師是一名越南人,著名的佛教禪宗僧侶、詩人、學者及和平主義者,因被越南政府流放,長期旅居國外。這本書原本是他寫給越南社會服務青年學校成員的長信,後被翻譯成多國語言出版。

什麼是正念?正念是對當下的實相保有覺知,以一種特定的方式來覺察,即有意識地覺察(on purpose)、活在當下(in the present moment)及不做判斷(nonjudgementally)。是意識不在虛擬的思維世界裏發散、徘徊,而是專注於現實的事物。對自己當下的想法不做任何評判,只是有意識地感知它,察覺它,這就是正念。

一行大師用了一個非常生活化的例子---洗碗,對正念進行了闡述。洗碗時,人們就應該只是洗碗,對正在洗碗這個事實保持全然的覺知,我正站在這裏洗碗這個事實是實相。當下,我是完完全全的自己,隨順自己的呼吸,覺照到我的存在,覺照到我的心念與動作。這樣的洗碗就是做到了正念。如果洗碗時,我們只想着接下來要喝的那一杯茶,並因此急急忙忙地把碗洗完,就好像他們很令人討厭似的,那麼我們在洗碗時並沒有活在當下。如果我們不懂得洗碗,很可能我們也不懂得喝茶,喝茶時我們也會想着其他的事情,幾乎察覺不到自己手中的這杯茶。就這樣,我們被未來吸走了---無法實實在在地活着,甚至一分鐘都做不到。

當我看到這裏,我實實在在是被震驚了。我以前沒有意識到,最近這幾年來,可能面對工作、家庭,事情比較多的緣故,有時候身體明明什麼事兒也沒做,可腦子裏一會兒想起這事兒,一會兒想起那事兒,有未來的,也有過去的事情,思維總是不停歇,一直處於遊移狀態,沒有絲毫規律。如一行禪師所説像個被浪花左右拍擊的瓶子一般,毫無覺知地被拋來拋去。這還不是最重要的問題,最困擾我的是,不管我正在做着什麼,我總是着急,總想趕緊結束當前的事情,好有時間安排接下來的事情,其實,接下來有什麼事情那麼着急嗎?什麼也沒有,沒有也着急啊。比如,我正在走路,總是走得急匆匆的,急到自己氣喘吁吁也不肯減速下來,着急趕時間嗎?沒有,就是着急走。吃飯也是這樣,明明都知道是因為吃得急了肺部和胃部已經不舒服了,可就是慢不下來。無論走路,吃飯,工作,娛樂,不管我正在做什麼都會着急,肌肉始終是緊張的,哪怕我是一個人,哪怕我是睡覺。而且思維總是不能停在當下正做的事情上,始終在考慮未來下一秒以及下下一秒尚未發生的事情上,未來有那麼重要的事情嗎?什麼也沒有,明明知道,可還是控制不住自己正如一行大師所説的,我是被未來吸走了,無法實實在在地活着。當下的每一分鐘每一秒我都在急躁、焦慮中度過,如果期間有人打擾我,我會感覺更煩躁,甚至想發火。這種身心不一,時間錯位,使我痛苦, 而在這種狀態下所謂的快樂也只是痛苦的暫時結束。我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我感覺這不太妙,可找不出原因,也不知道怎麼解決。

所幸,我遇到了瑜伽,因為教練會讓我練習呼吸、冥想、放空思緒,每次練完後的瑜伽休息術中在教練的催眠中我感覺身心特別舒暢,有時候居然會在那裏睡着。但即便如此,我知道,瑜伽只是暫時緩解我的症狀,並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方法。

今天看完一行大師《正念的奇蹟》感覺一下開悟了,我找到了問題所在,因為我沒有活在當下,沒有對當下進行覺察。以前覺得當下應該是一段時間,現在我覺得,當下應該是每一秒,每一飛秒,或者比飛秒更小的計量單位,當下就是現在。正念,就是對當下的行為進行有意識的覺知。行走時,應當覺知正在行走;坐下時,應當覺知正在坐下,躺下時,應當覺知正在躺下,無論身體是何種姿勢,我們都應當對此有所覺知。除了對身體的覺知,還要對每一個動作,每一次呼吸,每一個念想與感受,覺知與我相關的一切。

心念的穩定、一心、不動、不惱、專注一境與不慌亂,即為正念。當我理解正念的含義,開始學着察覺我的身體、呼吸、念想與感受,我明白一個道理,現在做的事,是最重要的事,現在伴的人是最重要的人,現在擁有的當下是我們唯一可以支控的時光,我不屬於過去,不屬於未來,只屬於現在。洗碗時,洗碗就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喝茶時,喝茶就是最重要的事情,如廁時,如廁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不論做哪一樣,輕鬆從容地做,安住正念中,不要為了趕任務做事,全神貫注地做每一件事情,享受現在正在做的,與它合一。不要做未來的奴隸,不要煩惱那些未來要做的事情,不要想着開始或者擺脱什麼,不要想着離開當下,因為這一刻,就是生活。所以,此後餘生,一舉一動都是儀式。一筆一畫,寫好每一畫,因為這一畫是字的生命和價值。一呼一吸,認真感受,因為呼吸之間有了你我的生命。感謝一行大師,感謝送我這本書的朋友震,感謝現在正陪伴着我工作和生活的同事、親人和朋友們!作者: 小可姐姐

正念的奇蹟心得體會篇5

這次我堅持連續15天完成了一行禪師著作《正念的奇蹟》的閲讀,獲得了一次充滿平靜、祥和、喜悦和慈悲的心靈脩行的體驗,感恩善知識!一行禪師是一位越南人,長期在法國傳法,被稱為“當世第一大德的禪宗僧人”,一行禪師温暖、細膩、親切、和藹的文字,如清澈、明淨、甘美的涓涓細流,向我的內心傳遞了“正念”和“坐禪”的精髓與方法。我想從三個方面總結一下我這次心靈旅程的心得與感悟:

(一)改變

改變源於對“正念”的正確認識。“正念”是什麼呢?一行禪師沒有用高深的理論或精妙的比喻來闡釋“正念”的概念,文章一開始,禪師描述了他的弟子艾倫帶着自己的小兒子來看望禪師,禪師與艾倫就”家庭生活輕鬆嗎“的話題進行了對話。艾倫沒有直接回答,他談了時間的分配:以前他把時間分割成好幾個部分,陪妻子的、陪孩子的、做家務的和自己讀書、寫作、研究或散步的;現在他試着不再去分割時間,他把陪妻子、陪孩子做功課和玩、做家務都看作是自己的時間,在與妻子和孩子在一起時,感受他們的存在並想辦法讓自己對那段時間裏做的事感興趣,結果不可思議的是,艾倫發現自己擁有了無限的自己的時間。讀完他們的對話,我豁然開朗、恍然開悟,明白了”正念“是什麼,還有”正念“源於哪裏。正念就是”專注“、”用心“、“至心”或”定“,它來源於日常生活中,它源於當下或此刻。

(二)領悟

領悟源於對“正念”的正確理解。《洗碗就是洗碗》、《吃橘子》兩則故事能讓人澄明地理解何為”正念“。《洗碗就是洗碗》這則故事講的是禪師與他美國的一個名叫吉姆的密友,就洗碗的事展開的對話和思考。吉姆看見每次晚飯後都是禪師洗碗,就提出讓他洗碗的請求。禪師説,好呀,但是你得知道洗碗的方法。吉姆不以為然,但是禪師仍然告訴他洗碗有兩種方法,一種是為了把碗洗乾淨而洗碗,第二種是為了洗碗而洗碗。吉姆選擇第二種方法,吉姆從此學會了洗碗。思考:如果我們洗碗時,只想接下來要喝的茶,接下來要看的電視節目或接下來要見的人,那麼我們一定會急急忙忙地把碗洗完,就好像它們很令人厭惡似的,那麼我們就不是為了洗碗而洗碗,也即是我們洗碗時沒有活在當下,我們在洗碗池邊完全體會不到生命的奇蹟。如果我們不懂得洗碗,那麼我們也很可能不會懂得喝茶和生活。我們喝茶或生活時,就總會想着其他事情,就這樣,我們被未來吸走了——無法實實在在地生活,甚至連一分鐘都做不到。

?吃橘子》是禪師與吉姆之間的另一則故事。一次禪師和吉姆一起在一棵樹下分吃一個橘子,吉姆在思考他們的計劃,以致忘了他正在吃橘子,他掰了一瓣放進嘴裏,還沒吃完就又掰了另一瓣橘子準備放入口中,禪師只好對他説,他應該把含在嘴裏的那瓣橘子吃了,吉姆這才驚覺自己正在做什麼。當時的情況是,吉姆根本似乎沒有在吃橘子,如果説他吃了什麼,那是”吃“他的計劃。思考:一個橘子有許多瓣,如果你不懂得好好吃一瓣,那麼你也不可能好好吃完整的一個橘子。後來吉姆因為反戰運動入獄,禪師擔心他能否忍受監獄的四面高牆,就寫了一封短信給他:”還記得我們一起分享的那個橘子嗎?你的生活就像那個橘子。吃了它,與它合為一體。明天,一切都會過去的。

接着禪師講述了喚醒自心正念的心法:清晨醒來,生出的第一個心念就是:睡眠始寤,當願眾生,一切智覺,周顧十方。禪師還介紹了《正念經》:”行走時,應當覺知行走;坐下時,應當覺知坐下,躺下時,應當覺知躺下,無論身體是何種姿態,都應對此有所覺知,如此才能觀照內身,直入正念,安住其中。。。。。。“思考:僅僅對我們的身體保持覺知是不夠的,我們還應該覺知我們每一次的呼吸,每一個動作,每一個念想和感受,覺知與我們相關的一切。

艾倫把跟別人在一起的時間當成自己的時間,他就有了“無限”的時間。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對當下的實相保有覺知”,當我們走通往鄉間的小路上時,就可以修習“正念”,如果我們修習“正念”就能真正地體驗正念:我正走在這條通往鄉間的小路上。當漫步在小路上時,我們如果能真正安住在正念中,那麼就會了知自己正行走在這美妙的大地上,就會覺得每一步都是無上的奇蹟,歡喜將如花兒般綻放在心間,使我們就此步入實相的世界,在這樣的時刻,存在本身就是奇蹟,是不可思議的實相。

(三)正念的修習

(1)工作中的修習。人們每天必須籌備各種計劃,總有層出不窮的棘手事情要做,那麼人們該如何修習“正念”呢?禪師的回答是:專注工作,保持警覺和清醒,準備好應對任何可能發生的狀況,隨機應變。這就是在工作中修習正念的方法。正念讓我們成為自己的主人,重建自我,讓我們可以過好生命中的每一分鐘。

(2)有覺知的呼吸。呼吸時連接生命與意識的橋樑,讓我們身心合一。有覺知的呼吸可以防止心念的散亂。不論何時,只要心念遊離不定,我們都可以使用呼吸來重新看好我們的心。我們的呼吸應該是輕柔的、和緩的、順暢的,像流過沙土的小溪一般。我們的呼吸應該是非常寧靜的,靜得坐在你身邊的人都聽不到,我們的呼吸應該是温和地流動,一如河流,而不是馬兒的疾馳。對我們呼吸的運用自如,就是對我們身心的掌控自如。每一次發現我們心神散亂時,都可以運用觀照呼吸法來加以調製和控制。呼吸是工具,呼吸本身亦是正念。

(3)正念日。每秒、美分、每刻、每時,每天都應當修習正念。然而,説起來容易,做起來不易。禪師建議:我們每週留出一天作為正念日,來全身心地修習正念。正念日可以提醒我們今天是我的。我們的一舉一動都在我們的覺知中,我們可以全神貫注地完成每一件事情,沒有絲毫時間上的逼迫,我們享受我們的工作,並與它合二為一。我們無論做什麼,舉手投足,都不慌不忙,非常沉穩,沒有絲毫勉強。我們學會不做未來的俘虜,不煩惱未來要做的那些事情,不想着要開始什麼或擺脱什麼,也不要想着“離開”當下。

(4)靜坐。為什麼要靜坐?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需要徹底的休息,靜坐可以幫助我們得到徹底的休息,還能幫助我們解決那些擾亂並堵塞我們意識的憂愁和煩惱。靜坐時,可以隨順呼吸,放鬆身體,像佛一樣微笑,放下所有的事情,心保持如如不動,除了呼吸和微笑別無牽掛。如果我們能這樣的話,15分鐘就可以達到沉靜的狀態,內心充滿祥和和喜悦,一直保持這種安靜和平和。靜坐的目的是為了放鬆嗎?事實上,靜坐的目的遠不止於此,然而放鬆是靜坐的必經的起點,如果我們懂得放鬆,就能有顆寧靜的心和清澈的頭腦。

(5)以心觀心。禪師描繪了這樣一幅景象:有兩扇門,一個入口,一個出口,而我們的心就是門口的守衞。不論什麼時候念頭進來或出去,我們的心都覺知,但是這個意象有缺點,它讓我們覺得進入的人和守衞的人是分開的,事實上,我們的念頭和覺知都是我們自己。比如我們憤怒時,我們自己就是憤怒的本身,我們快樂時,我們就是快樂的本身,我們產生這些念頭時,我們本身就是這些念頭。我們既是守衞也是訪客,我們即是自己的心,也是心的觀察者。學會以心觀心,我們就能發現自己的本心。

(6)正念的利益。正念讓我們明白“現在”就是最重要的時刻,最重要的人就是現在和我們生活在一起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讓和我一起生活的人快樂。家裏有一個人具有正念分明,就會全家都會正念分明些,全家都變得和平喜悦。就像一座花園,由一個具有正念的人照管,那裏的花兒總是清新翠綠,那是因為看護人從正念中湧出的和平和喜悦滋養着它們。所以古人云:聖人出,河水清,草木綠。

所謂“學以致用”,我想通過對一行禪師著作《正念的奇蹟》的學習,達到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目的,就是通過書中的觀念和方法,來影響和轉變自己的心念,讓自己“心存正念”並體會無所不在的生命奇蹟,讓我的生活更具有智慧、更自在和更明白,從而影響並輻射到我的家庭、工作和學習中,讓每一秒、每一分、每一刻,每一時、每一天、每一年、乃至整個生命的旅程變得更祥和、喜悦、美好!

以上內容就是一祕為您提供的9篇《正念的奇蹟心得體會》,希望對您有一些參考價值,更多範文樣本、模板格式盡在一祕。

正念的奇蹟心得體會篇6

我們讀書是為了解決問題,而這本書就是教會我們如何面對生活中層出不窮的狀況和內心焦慮情緒的問題。

在我讀完這本書後,覺得自己內心淡定許多,很大程度上幫助我控制了自己情緒化的問題。

當你們有負面情緒的時候你們會做什麼呢?本書能夠給我們什麼方法幫助我們舒緩各種負面情緒呢~

?正念的奇蹟》這本書最核心的一句話是什麼是人生最大的奇蹟?不是能夠騰雲駕霧、踩風火輪,而是每天的一呼一吸,專注於你的一呼一吸,就是正念的狀態。

佛説:“萬物皆空”,“空”不是沒有,其核心是法無自性。每一個東西都沒有確定的本性,狀態都會變。一個桌子,此刻因緣和合,它是一個桌子,而幾年後,因緣消散,變成了一堆木材,當柴火燒成了灰燼,作為肥料,又作為另外一種狀態存在。而一個人,此時因緣和合是一個人,但是若干年後可能成灰燼、成鬼成仙都有可能。所以我們會發現周圍的一切都是空的,能關注的只有此刻自己的起心動念,然後觀察它,它自然會逐漸消散。

那我們開始跟着這本書的脈絡學習

本書作者是一行禪師,越南人,在xx期間遊走法國、美國,號召和平、停戰,並在法國創建“梅村”。接受來自世界各地想修煉正念的訪客。

這本書是一行禪師寫給朋友的一封長信,沒有闡述詳盡的佛理,但單從這封信中,我們已經學會什麼叫做正念,和正念為什麼是奇蹟。

本書開篇描繪了一個場景:一個曾和禪師修行的年輕人結婚後發現自己要工作、要照顧妻子情緒、要給小孩兒換尿布、、、自己修煉的時間變少了,然後他試着把修煉正念運用在生活中,意識到配妻子、小孩兒也是自己的時間。沒有所謂的你的時間、我的時間。陪孩子的時候老想着工作還沒做完,並不能幫你解決孩子和工作的問題,反而更痛苦和焦慮,所以陪孩子的時候就專注於陪孩子,工作的時候好好工作,時刻保持正念,讓自己的念頭專注於當下的事情。

話鋒一轉,又説到洗碗的例子。

很多人覺得洗碗不是一件輕鬆的事情,尤其是那邊朋友等你一起打麻將的、喝茶時候。老想着快點洗完去做其他事情,

如何才是正確的洗碗?

所謂保持正念,就是要求我們在洗碗的時候就應該只是洗碗,也就是説,在洗碗是,應該對“正在洗碗”這個事實保持全然的覺知。在洗碗的當下,我是完完全全的自己,隨順自己的呼吸,覺照到我的心念與動作。這就是正念,這就是正念的奇蹟。

如果洗碗時我們只想着接下來要喝的那杯茶,或者要趕緊加入朋友們的聊天或者遊戲,或者看一部喜歡的電視劇,如果你就會急急忙忙地想把碗趕緊洗完,好像洗碗是一件令人厭惡的事情,可是洗碗這個過程也是你人生的一個部分,你自己給人生創造了一件令人厭惡的事情。那麼,我們就不是為洗碗而洗碗。換句話説,洗碗時我們並沒有活在當下。事實上,我們站在洗碗池邊上時,完全體會不到生命的奇蹟。

?中庸》説:“人莫不飲食者也,鮮能知味者。”我們每天吃飯卻很少有人感受它的味道,飯一上來我們想的是什麼,想的是:“吃完我們去哪裏,去幹什麼?”、“快點吃,別耽誤事兒”或者先拍個照片發微博發朋友圈,沒有去真正體會到食物的味道。修煉正念甚至要求我們感受每一口食物的味道。

而修煉正念對我們到底有什麼幫助呢?

禪師有次和他一個學生吉姆一起吃橘子,吉姆沒吃完嘴裏的那塊就去掰下一塊,一行禪師説:“你應該先把嘴裏的橘子先吃了”。吉姆才意識到自己沒有在正念的狀態。專注於吃橘子的每一瓣,才是真正的會吃橘子。

後來吉姆因為反戰入獄,禪師寫了一封信給他,“還記得我們一起吃的那個橘子嗎?你在那裏的生活就像那個橘子,吃了它,與它合為一體。明天一切都會過去。”在監獄的坐和家裏的坐有區別嗎?有,因為監獄裏坐着沒有自由對嗎?不能去想去的地方,覺得被束縛,所以內心覺得很痛苦。可是坐的這個動作是沒有區別的,因為在監獄裏坐着時正念跑了,嚮往外面的世界,才會內心痛苦。感受當下的感覺,明白此刻的狀態,這就是正念的奇蹟。

?正念的奇蹟》帶給我們最簡單的做法,是遇到任何問題,對會讓自己身心收斂到體內,明白此刻的狀態。

不管是洗碗、吃橘子、還是生活中其他情況,當我們知道“正念”就是指“對當下的實相保有覺知”時,生活中的時時刻刻就都成為你修行的機會。而不是隻有在禪修時。當你走在路上,甚至烈日當頭,都可以對旁邊的綠樹和陽光保持覺知,知道自己此刻正在念念分明地走路。而不是身體在走路,心卻念着其他事情。等車、開會、航班延誤,這都是我們生命中的過程,保持正念,專注內心的感覺,這就是正念。

好吧,我認為個人難以做到,走路的時候心裏想着其他事情,情緒難過的時候還是很難控制自己、修煉之路漫漫其修遠兮啊~

樊登老師曾飛機上偶遇偶像柳傳志,柳傳志正在看《杜拉拉昇職記》,而樊登老師正在看《金剛經》,柳傳志好奇問樊登老師年輕人為什麼看這本書,樊登老師問:“你覺得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什麼?”柳傳志説:“一個人永遠找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是最痛苦的。”這就是佛教中的“求不得苦”。而樊登老師説人生最大的痛苦是:你認為不應該有痛苦的痛苦。假設有人花500萬買彩票只剩下200萬,你不會痛苦可能還會覺得好逗;別人失戀你痛苦嗎?而自己失戀就很痛苦,別人痛苦你不痛苦,因為你認為你和別人不一樣,你不應該承受這樣的痛苦。如何讓這種痛苦儘快控制然後熄滅掉呢,最好的方法是保持正念,當你保持正念,就會明白這只是一段經歷而已,能夠感受此刻我的存在,在其他地方感受的我是一回事。

當你知道正念是對當下的實相保有知覺,生活中時時刻刻都可修行,而不只是禪宗時。

王守仁的《傳習錄》中的“知行合一”,不是我們常規理解的言行一致或者先知?還是後行?樊登老師解讀這個詞的核心是你在做一件事的時候,你的念頭沒有跑。你的心專注於你正在做的事情。

如我們有時邊走邊玩手機,玩微信,會感覺很累,因為分心了,沒有知行合一。

王守仁的一位學生做行政高官,向王守仁抱怨自己沒有時間修煉,俗事繁雜,經常要處理工作。王守仁回覆他説,“我什麼時候告訴你修煉要專門找個時間的?無時無刻都可以修煉,當有人想贏官司給你錢時,你不要,修煉自己的不要貪心,當一個人説來説去説話不清楚,你能不煩躁,這就是在修煉你的耐心,當案情複雜而你能夠找出頭緒時,你可以修煉自己的明辨之心。所以無時無刻都可以修煉。

我們讀書只是方法,修煉還需要看自己的造化和精進程度。一行禪師給我們如何修煉正念的方法、答案首先是專注於工作。

當我們工作的時候老想着去吃東西,心裏想:“怎麼還不下班啊,急死我了”一旦有這種想法,我們就會感覺焦慮和痛苦。所以所有的痛苦從分別心而來。我們微信朋友圈有時會看到有人説“今天又週一了,好痛苦”、“還要加持3天就放假了”,其實放假也不一定會開心,放假和對象吵架,好好的一個假期被吹了、、、每一個東西都沒有自性的,是痛苦或快樂,而是源自於自己的分別心給其的定義。體會上課、上班的感受,因為這是我們生命中註定的一天,無論快樂或痛苦都要在這兒,所以好好享受上班,全身心的投入進去。上班就好好上班,回家、放假就好好休息。

説回一行禪師給我們修行方法的第一招:專注工作。時刻保持警覺和清醒,準備隨時應對可能發生的狀況,然後隨機應變。這就是保持正念。

修行最難的地方是在家裏,其次是在工作中,再其次是在寺廟。因為家裏打破正念的東西太多了。

工作和修行很難分開。

具體方法有:

1、有覺知的呼吸。深呼、深吸,知道自己入息,知道自己出息和數息法,當後期能夠自如做的可以不用數息而是專注於呼吸了。

2、行住坐卧都是禪,工作、吃飯、洗碗,和朋友聊天,時刻保持正念。

eg:有個人悟道,過一段時間後,徒兒問他,“師父,你悟道之後幹嘛呢?和之前有什麼不一樣嗎?”,師父回:“飢來吃飯困來眠。”,徒兒説我也是餓了吃飯困了睡覺啊,那悟不悟道有什麼區別呢?師父説,我是該吃吃該睡睡,有啥吃啥,有地兒就睡,而你對吃和住是百般挑剔萬般揀擇。這就是“至道無難,唯嫌揀擇”。我們很多人會説“這工作好,還是那工作好?”、‘這頓飯好,還是那頓飯好’、、、學道沒有別的,就是別挑挑揀揀。因為太挑剔,有大量的分別心,痛苦也就油然而生。

有人會問那修煉成這樣了,生活會不會很無趣,很沒勁、無聊?就像我們説的“中庸之道”,中庸之道不是無聊、湊合事兒、差不多,而是指合適的極致。孔子一生都沒有達到那個境界,也沒有見誰達到過那個境界。當我們修煉到無分別心,人生有大把可以追求的東西。

我們為什麼覺得我們應該追求金錢、權利、這都是因為社會慣性,我們被社會慣性操縱,老覺得“別人有車子、有大房子、、”、我也要有車子房子,沒有就會很痛苦,這都是我們着了社會慣性的道。只因為社會慣性牽引着你跑,所以你沒法兒面對自在的內心。

什麼是真正的自由,真正的自由不是為所欲為,一個人為所欲為是最不自由的。我們有沒有做了一件瘋狂的事之後自己卻不知道為什麼,然後懊惱當時真不應該説那種話,真不應該打人。因為那是我們被自己的情緒控制,是情緒的奴隸。而我們要做情緒的主人,就需要調動我們的正念。

修煉正念,是佛教的入門,放下一切,會發現一切都是空的,都是表象,沒有自性,一件壞事在若干年後再看可能就是一件好事,而當壞事發生的時候我們內心無比痛苦。

所以試着修煉我們的正念,給自己一個“正念日”,每週用一天時間修煉正念,這天每時每刻提醒自己要保持正念,早上起牀、刷牙、吃飯、生氣——告訴自己,“我此刻在生氣”,如何快速的不生氣,就是知道讓自己生氣的那個人,對着鏡子,盯着鏡子裏生氣的人,説“這個人在生氣”,生氣的人就不生氣了~若沒有這個觀察者,任由生氣情緒帶動生氣,這個情緒就永遠停不下來。

面對我們的痛苦,並照顧他們。正面情緒和負面情緒都需要我們照顧,因為他們都説我們人生的一部分,這些情緒就會越來越懂事。不能憋着,會憋出病來的。

我們總以為自己和別人不一樣,但是每個人都是一樣的,別人能承受的痛苦,我也能。

蘇格拉底在判處了死刑時説:“我現在去死而你們將活着,究竟誰更不幸只有天知道。”在他看來,死和活沒有太大區別。

作者是一個得到高僧,所以本書的後半段描述的是一個普通人難以企及的高度。樊登老師説裏面一段話特別好(但是我可能是境界不高,不是很能理解其中的深意orz):如果一個人以佛教的角度看實相,你會變得悲觀,悲觀或樂觀都太簡化了真理,重點是實相真正呈現出來的樣子,悲觀的態度永遠不會讓安詳的微笑綻放,那是浮現在菩薩和其他正道者臉上的微笑,這才是真正安詳的微笑。最重要的是保持正念的狀態,無分別心,就沒所謂的悲觀和樂觀。

而如何控制我們負面情緒呢?無論何時,當一個善念升起時,認知我心中升起了一個善念,當一個惡念升起時,認知我心裏升起了一個惡念,無論你多麼不喜歡,都不要執着其中,試圖消除它,去認知它就足夠了,如果你已經離開了正念,也必須知道離開了,保持着也要認知正念還在。

正如西方心理學對“我”的定義:“我是我的觀察者”。找到我的觀察者時,就是在修煉自己的正念,而我們通常吧自己的觀察者去掉了。所以禪宗會有時給你當頭棒喝:“主人翁何在?”你的體內做主的是你嗎?

當遇到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時,先把能做的的做到,把內心放平緩,其他各種事情也就做好了。

當分別心升起時,知道自己有分別心,分別心就減弱了~

最後,我們可能很難保持正念的奇蹟,但是修煉本身就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有趣也是因為它不容易,境界太高,達不到才好玩,如果一個東西隨便就得到了,就不值什麼錢了,太簡單就沒意思了。

人生無論做什麼,工作、學習、生活,都把它當做修煉的過程,而且能夠時刻體會到自己在修煉的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和挫折,體會它並關照它,觀照它在進步還是退步,這個過程本身,也是正念的奇蹟。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一祕為大家整理的4篇《正念的奇蹟心得體會》,希望可以啟發您的一些寫作思路,更多實用的範文樣本、模板格式盡在一祕。

正念的奇蹟心得體會篇7

正念的奇蹟是2010年3月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一行禪師。下面是小編推薦給大家的正念的奇蹟的讀書心得,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正念的奇蹟的讀書心得閒暇之餘聽樊登老師講《正念的奇蹟》這本書,聽後會讓你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也使自己的心靈得到了昇華,找到自己的觀察者,做自己的主人翁。

本書的作者是一行禪師,越南人。在越戰期間,遊走法國、美國等,號召和平。本書是一行禪師寫給朋友的一封長信。在這裏,我們瞭解到什麼叫正念和正念為什麼是奇蹟。

本書開頭通過描述一年輕人婚後要工作,要陪妻子,還要照顧孩子,覺得屬於自己的時間少了。就試着把正念運用到生活中,讓自己念頭專注當下的事情,去掉分別心不去區別時間是自己用的的還是給他人用的,不能專注於正在做的事情反而更加痛苦和焦慮,急急忙忙着做着自己認為在浪費時間的事情。然後又通過洗碗和吃橘子教我們保持正念的狀態,保持警覺和清醒,準備好應對任何可能發生的狀況,準備隨機應變。不管是洗碗還是吃橘子,還是生活中其他情況。當我們知道正念就是指要認真且感受當下自己所做的事情,無論事情大小,緊急程度與否,所有你生活中遇到的事情都是個體生命中脱離不開的,所以何不認真且放下其它的,暫時以關注的心態調整自己,將手頭正在做的事情當作一個生命過程。生活中時時刻刻就成為我們修行的時機。在做每一件事的時候,你的念頭沒有跑,你的心專注於你在做的事情,你的正念就有出來,你就會過得輕鬆且自在。而沒有了正念,我們的心中則充滿了其待與慾望,會很難專注於做眼下的事情,航班延誤、等車等等這些都會讓你感到焦慮。

我們如何修煉正念,首先專注於你正在做的事,具體方法一是有覺知的呼吸;二是行、住、坐、卧都是禪思,所謂禪思,即放掉心中的求不得之苦,當痛苦發生在別人身上時你不為所動,但當自己親身經歷時你卻覺得痛苦異常,何不將痛苦當作生活中的經歷,當你不計較它時,它自然就難以干擾到你。工作、吃飯、洗碗和朋友聊天,時刻保持正念。當我們被自己的情緒左右時,我們不能做情緒的主人,這就需我們調動我們的正念。如何控制負面情緒呢?無論何時當一個善念升起時,我們要認知心中升起了一個善念,當一個惡念升起時,要認知到心中升起了一個惡念。所以要試着修煉我們的正念,正如書中所講從早上起牀、刷牙、吃飯、生氣等都要有察覺此刻自己的狀態,如正在生氣,通過尋找方法調整自己,不讓自己生氣。每一天都有要完成的事情,無論是快樂還是悲傷都要完成,何不上班就好好上班,享受其中,下班就回家好好休息。不要一味的追求金錢、權力、地位,還有房子、車子等等。因為我們有大把追求的東西來提升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心,武裝自己的精神。

在任何事情面前,無論有多麼的不喜歡,都不要執着其中,試圖消除心目中的痛苦,提升自己的正念,去認知它就足夠了。如遇到我們解決不了的問題,先把能做的做到,把內心放平緩,專注於去做,不必考慮結果。無分別心,就沒有所謂的悲觀和樂觀。

雖然聽完此書有很多地方沒有完全理解,也不可能一下做到,但是它最起碼在提醒我們,點悟我們,讓我們有思考有覺悟去認知自己,改變自己,這就是最大的收穫。最後讓我們用正念去做好每一件小事,讓我們行動起來吧!

正念的奇蹟的讀書心得,盡在第一心得範文網。

正念的奇蹟心得體會篇8

本月讀了越南高僧一行禪師的《正念的奇蹟》,受益匪淺。此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示和温暖的力量,書中的許多內容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受,像走進了一個全新的領域。

什麼是“正念”?提到“正念”,相信很多人腦海裏馬上蹦出“邪念”這個詞彙。的確,正念是相對於邪念而言的,但到底什麼是“正念”,“正念”包含哪些內容?估計大部分人從未深究和思考過。書中,一行禪師給我們的解釋就是“即對當下的實相保有覺知”,聽起來比較拗口,其實聯繫我們的日常生活還是很好理解的。比如,書中列舉了洗碗、散步、吃橘子等許多生活小事如何修習正念的例子。如洗碗時,人們就應該只是洗碗,也就是説,在洗碗的當下,我是完完全全的自己,只關注洗碗行為,感受洗碗的生活氣息,這就是正念。如果洗碗時我們想着接下來要喝的那杯茶或其他未完的事宜等,並因此心不在焉地急急忙忙洗碗,那就是邪念—洗碗時我們並沒有活在當下。如果我們不懂得洗碗,很可能也不懂得喝茶,當然也不會懂得睡覺,總之就是不懂得生活。每天的生活就像應付差事一樣,日子逐漸從我們身邊溜走,而我們似乎從沒有“生活”過。

當你知道“正念”就是對當下的實相保有覺知,那麼生活中的時時刻刻就都能成為你修行的機會。只有將這件事想明白,才能真正活在當下。正念的奇蹟就是告訴我們,無論我們遇到什麼問題,我們都應該將真心收到自己的體內,讓自己知道自己此刻的狀態是什麼。行、住、坐、卧皆是禪,我們要學會在生活中對任何事情都保持正念,心隨身行,才能更好地享受到生活的樂趣。

修習正念可以成人達己。修習自身的正念非常重要,這不但能更好的保護和照顧自己,也能讓自己在日常的修行中成長壯大。書中佛陀講述了一對雜技師徒二人的故事,師傅頭頂竹竿,徒弟順着竹竿慢慢爬到頂端,師傅腳踩地面不停走動,而不能發生意外。整個過程中,每個人都是各自竭力照顧自己。照顧好自己就是照顧好他人!修習正念不光達己,還可成人。一個家裏如果有一人修習正念,全家都會變得正念分明。因為有了那個活在正念中的家庭成員,全家人都會被影響,被感染。同樣,一個班級中,如果有一個學生活在正念中,整班都會受影響。一行禪師在和平服務團裏也一直倡導這樣的原則。他篤信,只要每個人把自己做好,讓自己做得出色,自然就會影響和傳遞給身邊的人,讓其盡最大的努力;如此一來,整個團隊就會趨向優秀。可見,只有通過修習正念,我們才不會迷失自己,才能獲得光明的喜悦與平和;只有通過修習正念,我們才能以開放的心和慈悲的眼睛看待眾生。

修習正念讓人更專注。偈雲:佛在靈山莫遠求,靈山只在如心頭,人人有座靈山塔,好像靈山塔下修。這個偈子告訴我們,生活處處是修行,正念並不複雜。比如我們工作的時候就專注於工作,時刻保持警覺和清醒,隨機應變,幹好工作本身就是一種修行。修習正念告誡我們做任何事情要專注、專一。一個人,只要堅定目標,專注做事,不拖拉應付,不敷衍塞責,肯定會有收穫。

最後,以書中的一段話共勉,好好修習正念。“最重要的時刻,永遠只有一個,就是現在;最重要的人,就是當下和你在一起的人;最重要的事,就是讓你身邊的人快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