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蟬》的讀後感推薦7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42W

讀後感是一種思辨性寫作,它鼓勵我們深入思考書中的問題和主題,寫讀後感時,我們可以記錄下自己的成長和變化,留下寶貴的回憶,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課文《蟬》的讀後感推薦7篇,感謝您的參閲。

課文《蟬》的讀後感推薦7篇

課文《蟬》的讀後感篇1

因為我的啟蒙老師無意中提到了一本書,所以我便在書店買了這本書。這本書也是我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這本書叫什麼名字呢?接着往下看就知道了。

這本書叫《意林》,書中的一篇文章讓我感悟了許多道理。作家餘華,他認識的漢字也就是兩千個左右,對於一位作家而言,這是短處,可中國的批評家們紛紛讚揚他語言簡潔,對此餘華坦言:“我的語言簡潔是因為認識的漢字不多。”因為認識的漢字不多所以語言簡潔,這真是一種別樣的長處。無獨有偶,一位舞蹈家,他在跳舞時戴着帽子,左手插兜,後來,這樣的動作竟成了代表他舞蹈的經典動作。其實,他戴帽子是因為他是光頭,左手插兜是因為緊張。一系列的巧合使他成了一個有自己風格的舞蹈大師,真是有趣。

課文《蟬》的讀後感篇2

語文課要究竟是教課文還是教語文,我們的語文老師的認識在理論上都是一致的,應該是“用課文來教語文”。然而,雖然我們的老師們認可了這一理念,但真的走進實際的語文課堂,卻依然感覺新走的有時還是老路子,不少老師客觀上還是圍繞“教課文”設計教學過程,教學目標主要是理解課文思想內容,教學時間主要花費在課文解讀討論上。一堂語文課下來,學生的主要收穫是加深了對課文故事情節或人物情感的理解,而語文能力方面似乎沒有明顯長進。

這樣的語文課基本就可以認定是在“教課文”。但是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和這樣的`教學説再見,對於大部分的語文老師特別是剛入職的青年教師來説還是一件難事。

針對此問題,去年徐校長向我們推薦了《從“教課文”到“教語文”》這本書。我們邊讀邊思考,邊思考邊嘗試着在自己的課堂上轉變,一年下來,感覺受益頗多。

?從“教課文”到“教語文”》這本書是上海師範大學吳忠豪教授主編,採用專題行動研究,圍繞語文課如何實現“教課文”向“教語文”的美麗轉身這一當前語文教師普遍關心的熱點話題,結合國小各年級具體課例,告訴了我們怎樣來實現這種觀念的轉變。

這12個研究課例,瞄準的都是當下語文教師最為關心的課堂熱點問題,大致分成四類:

①閲讀課如何用課文來教語文。

②語文課如何選擇和確定有效的教學目標。

③如何圍繞目標設計教學過程。

④基於目標的習作教學設計。

實際上,在這四類問題中,如何選擇和確定有效的教學目標或許是當下老師們最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是最難解決的問題。

特別是我們剛入職的青年教師,面對課文制定教學目標時,常常是拿捏不準,想想這也重要,那也重要,解讀文本時發現課文中字詞句短篇,還有人文教育等,一個都捨不得丟棄。於是教學設計時往往安排許多訓練點,一會兒人文教育,一會兒知識點堆積訓練,弄的課堂臃腫、繁宂,教學難有實效。常常還沒有完成預定的教學任務,下課鈴就響了,總是感歎:“為什麼時間總是不夠用?”反思自己,面對諸多問題,可謂是混沌一片!

關於這一方面,本書給我們提供了很多實際的內容參考。

吳忠豪教授認為,國小語文課程內容主要應包括以下幾方面:

(1)語文基礎知識:拼音、漢字、常用詞語、常用句子,標點符號,簡單的修辭,常用的文體等。

(2)語文學習方法:理解詞語句子,領會文章主要內容和文章中心,理清文章表達順序,各種文體的閲讀,除了讀的方法,還有寫的方法和聽説的方法等。

(3)學習習慣:預習,使用工具書,積累摘錄詞句,質疑提問,收集資料,細心觀察生活,收聽廣播電視,看書讀報等。當然語文課程內容還應該包括情感、態度、價值觀等人文教育內容,好在現在每篇課文對人文教育內容規定非常明確,不需要我們進行太多的思考。

在《從“教課文”到“教語文”》這本書中,吳忠豪教授選擇了一個個前後對比的生動的案例,告訴了我們如何才能選擇和確定有效的教學目標。讓我們知道了,教學目標的確定不能僅僅從課文的特點出發,不能侷限於教師對文本的主觀解讀,也不能只考慮年段的目標要求,而且還要以學生為本,要嚴格按照兒童認識規律來確定。

其實最難的還不是説課程規定的總目標和各年段目標,因為這些目標是白紙黑字寫在文件上的,這可以認真學習。然而這個課時目標太重要了,學生語文素養的養成得靠課時目標的達成積累。這得需要我們自己確定編寫,所以問題往往就出在這個環節了,有時一些教師會發出這樣的疑問:我用的教法和老教師基本一樣啊,怎麼效果卻大相徑庭?這就是注意點不同。新教師往往會把注意力放在怎麼教上,而資深教師會花精力研究課時目標的設定。就拿我們二年級上冊課文《曹衝稱象》來舉個例子,課後練習第二題課本是這樣設計的:

讀第四自然段,給下面的內容排序,再説説曹衝稱象的過程。那麼我們首先就要想:這個訓練點到底是想讓我們訓練什麼的?到底是培養孩子哪方面能力的?這裏的“讀”是目標要求還是教學手段?細心的老師可能注意到了,本單元的口語交際“做手工”和語文園地中的寫話“我的玩具”,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按照順序説或寫,那曹衝稱象第四段就是要我們利用這個例子來訓練孩子有序表達,培養孩子有序表達的能力和培養孩子思維的周密性,所以我們本段的教學就要僅僅圍繞“有序表達”這個點去設計思路,用順序詞也好,用關聯詞也好,提供主要信息也好,都是在“有序表達”這個目標下的具體策略和方法。

另外,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前,首先要做的就是對課程內容的開發,然後才能確定教學目標。但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教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這點也想要,那點也要抓,一樣都不捨得丟掉,在教學設計中安排了過多的訓練點。原本想面面俱到,最終卻大大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如何根據課程內容來選擇教學目標,首先要理解什麼是“課程內容”。課程內容,不等於課文內容。課文內容會隨着不同的課文發生變化,但是課程內容,指向語文這門學科,指向課程標準,是相對穩定的。國小語文課程內容指的是學生學習語文必須掌握的可以終生受用的語文知識、語文方法和語文技能。我們要讓學生通過語文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掌握可以終生受用的語文知識、語文方法和語文技能。

只有選擇了恰當的課程內容,我們才能制定出更加適宜的教學目標。同樣的,教學目標的選擇,切忌眉毛鬍子一把抓,要懂得有舍才有得!各年段的課程標準也是制定教學目標的風向標,只有符合課程標準的教學目標,才是符合學生需要並能促進學生髮展的教學目標,從而實現從從“教課文”到“教語文”的轉變。

我們學校這點就做得很好,每次聽評課時,徐校長就經常提到:一堂課不能什麼都要抓,我們能一課有一得就很了不起了。這樣目標更明晰,老師就會少做些無用之功,孩子們也學得清清楚楚,知道自己學會了什麼,訓練了哪方面的能力。

光確定個教學目標就有這麼多學問,語文教學真是項大工程啊!不過要想讓老師們能夠有效地選擇教學目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為這直接與老師們的個人水平有關,與老師們的備課深度有關,與老師們的教學態度也有關。看來我們還得細細地去研讀這本書,認真地去研究我們的課堂,研讀我們的教材,提高我們整體把握教材的能力。

路漫漫其修遠兮!但是再遠的道路也需要我們一步步地去探索,而在這探索之路上,只有學習和實踐才是指引前行的明燈,只有在不斷的學習、實踐,再學習、在實踐中答案才能瞭然於心。

這本書中的其他幾個章節也在觸動着我的靈魂,比如“理解與並重的閲讀教學”、“基於目標的教學過程設計和習作教學設計”等,我讀了一遍又一遍。所以,我們覺得我們所有的語文老師都有必要再重讀這本書,希望我們每讀一遍都能從中悟出一些語文教學的真諦。

崔巒老師説過:“平平淡淡、簡簡單單、紮紮實實、輕輕鬆鬆,是語文教學的最高境界。”只有實現從“教課文”到“教語文”的轉變,才能更好達到這一境界,也才能讓學生在語文方面達到更全面、更深遠的發展。相信,只要在不斷的學習中,在不斷的更新理念下,我們的語文課堂終究會實現美麗的轉身。

課文《蟬》的讀後感篇3

?珍珠鳥》這篇課文講述了作者的朋友送了他一對珍珠鳥,日久天長,珍珠鳥就依賴於他,生下小鳥後,小鳥也慢慢地信任他了,有一次竟站在他的肩上睡着了。

我也很喜歡小動物,去年暑假小賣部的大嬸送給我一條剛斷奶的小狗,經過媽媽同意我養了它,把它當寵物玩,日久天長,我們熟悉了。一次,我跑它就追我,我騎自行車,把車子放橫放下,它就跳進了車籃,我扶起車子就開始騎了,小傢伙興奮地汪汪叫,我的車籃是鐵的,起碼能放十斤菜,兩月大的它也能撐住,那簡直就是“張飛吃豆芽——輕而易舉”。它玩了好一會,餓地肚子乾癟癟地貼到了脊樑骨,我咬了一塊火腿腸,放進車籃。它一見火腿腸就津津有味的吃起來,是一隻表準的餓狼,不——是餓狗。我不動聲色地享受着這小傢伙親近的情意。可是,沒過幾天,媽媽嫌它髒,送給了一個大姐姐,她家有個小院子,養狗也很方便,只要不欺負它就好了。(讀後感)

我在姥姥家時,表弟打了個電話,説想要個小動物玩玩。雞,養不住,小貓又很淘氣,怕損壞傢俱。對!狗是不錯的選擇。姥姥鄰居家的哈巴狗生了,那狗剛滿月,只有手掌心那麼大,再長也就是二三十公分長。鄰居毫不猶豫地遞過來説:“剛斷奶,不能吃粗糧,多給喝點水,少吃些小心吃的撐着!”媽媽把照顧小狗的任務交給我了,我每天帶它到草地上玩,小狗很像大熊貓的幼崽,黑白相間。它可懶了,就想睡覺,不怎麼會叫,好像是隻內向的狗。它一睡覺,雞蛋大小的肚皮一伸一縮,可愛極了。有一天,我洗完腳,把它的腳也洗了,我晚上把它摟在被子裏睡,它的身子蓋住,頭露在外面,讓它的頭枕上枕頭,像個小嬰兒。

如果你想讓動物和你親近,你就先和它親近,像作者一樣和動物和睦相處!

課文《蟬》的讀後感篇4

?一夜的工作》是這學期以來最使我深受感動的一課。這篇課文主要寫了意理徹夜的工作,十分勞苦;日常生活,十分簡樸。文中好多地方都使人非常感動。

總理工作十分勞苦。他日理萬機,經常通霄達旦地工作,一個晚上要批“一尺來厚的文件。”周總理工作量多麼大啊!讀到這裏,我一下子就想到我自己。平時,老師佈置的作業稍微多一點,我就噘嘴了;做作業寫兩上小時,就不耐煩了。至於寫一晚上,我是想也沒想過的雖然總理的工作量特別大,但對待工作卻從不馬虎了事。他看文件不是普通的瀏鑑覽之後,就大筆一揮在稿件後面寫一個“批”或“準”字,而是“一句一句地審閲,看完一句就用鉛筆在另一句後面畫一個小圓圈,還要”一邊看一邊思索“,有時還要調查諮詢。從這些地方足以看出總理對待工作能夠認真負責,一絲不苟。讀着讀着,我彷彿看到了:夜已經很深了,在那靜靜夜裏,人們正在甜甜的夢裏遨遊。在藍藍的夜空裏,只有一彎月和數不清的小星星一眨一眨的。它們靜靜地矚目着總理,它們要陪伴總理,為他解除疲勞。這閃爍的星辰就是總理徹夜工作的有力見證。

周總理身兼國家要職,但生活卻十分簡樸。總理的辦公室是“一座高在的宮殿式的房子”,房子看上去很華麗,但總理辦公室的設備卻極其簡單:“一個不大的寫字枱,兩把小轉椅,一盞枱燈,如此而已。“這是一個多麼鮮明的對比啊!一個堂堂的國家總理,工作條件只不過是一個普通工作人員起碼應有的條件。這時,我想到了自己,平時對吃穿挑挑揀揀,從來穿補丁衣服,有時還為這些小事在家裏發火。想想周總理,我感到十分慚愧。

讀着讀着,我被總理為國家為人民而忘我工作的精神和他生活簡樸的優良作風感動了。這篇課文給我的教育意義很深,我在不斷地提醒自己,鞭策自己,提高自己,讓自己變成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課文《蟬》的讀後感篇5

桃花源記這篇文章作者陶淵明用了320個字,就為人們講述了一個栩栩如生、引人入勝的故事。

這篇文章具有傳奇色彩。首先是漁人入桃花源的經過甚奇。漁人沿溪行而“忘路之遠近”,而他不回到而一向走下去。還有千百株桃樹夾岸,其中竟無一株雜樹,漁人進入裏面後發現了一個美麗的地方桃花源的人看見他十分驚訝。經過一番詢問漁人才明白那裏是一些在秦國時為了逃避戰亂而隱居在那裏。漁人在桃花源的人們熱情招待後離開時桃花源的人請他保守這個祕密。漁人答應了他們的請求在回去的路上漁人在每一個地方都做了記號。到了郡城,他卻違背諾言把這事告訴太守。可是當他們去尋找桃花源的時候卻迷路了。南郡城的劉子驥,是個志向高潔的隱士。明白這件事後便去尋找桃花源。可是最終還是沒有找到,不久便病死了。從此以後再也沒有人尋找桃花源。

陶淵明在寫這篇文章時已經辭官隱居農村十餘年。他和劉子驥一樣嚮往着那種與世無爭、和諧和美麗的生活。桃花源同時也是作者心中所想的生活。可是陶淵明應對黑暗的社會,他只能選擇隱居耕作,不問世事,最終在貧病中死亡。他不就是在逃避嗎?雖然一個人的本事有限,無法改變事實,但畢竟要努力。魯迅以往説:“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着死亡。”陶淵明不就是在沉默中死亡了嗎?

當我看完這篇文章後,我明白了我們不能夠在逃避了,我們要勇敢地應對眼前的任何困難努力的去克服身邊的各種困難。

課文《蟬》的讀後感篇6

説實話,我從未看過話劇,因為它不像電影那樣能夠帶給人直觀的體驗,也不像演唱會令人如此瘋狂。如此如此,我便一直與話劇無緣。直到這次學校主辦的戲劇節,雖説我自己也演了一個劇目,是個歌舞劇,但我還是最期待雷雨的上演,因為這是這次話劇節唯一的一個“正版”話劇節目,沒有經過改編,原汁原味。

終於我坐在了羽毛球館內,目不轉睛地一口氣看了下來,雖然演員們連業餘級別都算不上,但我仍舊要加以讚賞。畢竟他們在台上已經演出了《雷雨》的主題,有模有樣,抑揚頓挫,值得人叫好。既然是在台上演出來的戲劇,那麼就要不同於曹禺的劇本,要演出來的更多是人物的內心,戲劇的靈魂,而這些是在劇本中體現不出來的。

由於一個角色是由多達3、4個演員扮演的,實力有出有入,我就把演出同一個人物的演員混為一談罷。

首先要説説令我眼前一亮的角色,那就是魯大海。活靈活現地演出了一個沒有多少文化的有勇無謀的工人代表。倔強頑強的神情,對台詞節奏的把握都幾乎恰到好處,雖然戲份不多,但尤為出彩,引起滿堂喝彩。

其次就是周衝。一個充滿孩子氣,心靈純淨但充滿理想的孩子,這也許就是出演者的本色出演,也演出了周衝的性格。對四鳳的支支吾吾,對父親的唯唯諾諾都演了出來,雖然沒有什麼出彩的表演,但是總體來説還稱的上一個好角色。

周萍是最難演的角色,不順人意也在意料之中,其他人物都表現平平,反倒是較難演的四鳳在許多爆發力極強的感情戲中掌握好了分寸,演出了話劇的本義。

總體來説,我還是對這部話劇相當滿意,一個學期的成果非常可喜,但令人最遺憾的就是話劇的結尾爆發地還稍顯不足,好像一場戲裏的感情恩怨沒有得到最後的歸宿。

雷雨也許永遠不朽,那就讓雷雨更猛烈些吧。

課文《蟬》的讀後感篇7

?愛之鏈》是我們這學期剛學的一篇新的課文,我十分喜歡這篇課文。

課文的內容大概是這樣的,喬伊的工廠倒閉了,他開車走在回家的路上,遇到一位老婦人。老婦人的車壞了,喬依真誠地幫助老婦人修車並不求回報。喬伊還告訴老夫人,去幫助一些需要幫助的人。之後老婦人來到一家餐館,看到一位十分疲倦又懷孕八個月的女店主,她想起了喬依説過的話,便幫助了女店主。女店主看到因勞累而熟睡的喬伊,她安慰丈夫:“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讀了這篇課文,我被愛深深地打動了。華羅庚曾經説過:“人家幫我,永誌不忘,我幫人家,莫記心上。”課文中的喬伊就做到了,因此我對他十分佩服。在那個大雪紛飛的日子裏,老婦人是非常的絕望、緊張、害怕,喬伊看到老婦人,他非常理解老婦人的感受。他首先向老婦人熱情地介紹自己,讓老婦人打消顧慮,並真誠地幫助老婦人修車,儘管冷、累,手也髒了,腳腕也蹭破了,他都在所不惜,只是一心一意地幫老婦人修車。當車修好後,他不但不收錢,還告訴老婦人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當老婦人開着車遠去的時候,喬伊還目送着老婦人的車遠去,如此真誠地幫助別人,真的讓人非常感動。

讀着這個故事,我不禁想起了那一次經歷。那一天,我在樓下等候電梯,突然發現一對母女正在運貨物,大包小包,足有十來個。我趕快幫他們一起運。當電梯下來時,我一直按住電梯的按鈕,等他們慢慢地把東西拉進電梯。當大家都進了電梯後,他們一臉感激地看着我。“謝謝你,小朋友。”在那一刻,我感到無比的開心。

有句名言説得好:“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人人都需要幫助,人人都應該幫助別人,當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要主動伸出援助之手。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