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史鐵生散文讀後感範文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2W

讀後感好比是一種議論文,它是一種表達方式靈活的文體,你有為自己喜歡的書籍寫過讀後感嗎?你知道怎麼寫出優秀的讀後感嗎?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精選史鐵生散文讀後感範文三篇的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精選史鐵生散文讀後感範文三篇

精選史鐵生散文讀後感範文1

翻開書本,與作者一起忘卻苦難,回憶過去的美好時光,嘴角笑意浮現……。

他是我最近才認識的一位作家,名叫史鐵生,他終生近乎癱瘓,卻從不向命運低頭。而最震撼我心靈的,是他寫的著作《我與地壇》。書中的他面對死神伸出的魔抓毫不畏懼,受到了沉重打擊的他卻頑強地屹立着,思緒還飄回了過去:兒時教堂裏響亮清脆的鐘聲;年幼時與幼兒園的兩位老師共度的那些日子;二姥姥那慈祥的面孔上燦爛的笑容……。

在他還很小時生命便猛然對他開始了殘酷的考驗,不給他喘息的機會,不斷地對他進行一輪又一輪的打擊。卻也給了他獨特的經歷,與醫院裏的一位位病友的談笑,在地壇公園的奇聞妙見,老家四合院內的那棵高大的合歡樹……。他在苦難中學會了以微笑去面對,在逆境中學會了用雙眼去發現生活的樂趣。與死神共舞間,他漸漸釋然,不再沉浸於消沉悲觀的生活中了,而是重拾信心,以微笑去面對。

這樣一位身體殘疾的人都能笑看生活中的苦難,我們又為何不能呢?平時裏的我們,有的已經成為了小公主,小皇帝,成天依賴着父母使我們遇到困難就用“不”來回答,是永遠不能在苦難中成長的。

史鐵生的經歷又將另一個人的影子帶入了我的腦海之中——海倫。凱勒。這個雙目失明,雙耳失聰的女孩卻在苦難的面前豪不屈服,奇蹟般地學會了説話,又考入了普通人都夢寐以求的哈弗大學,又創作了大量作品。為自己的人生在黑暗中添上了閃光的一筆。

是啊,他們倆個都身殘志堅,擁有厄運打不垮的信念。因為他們都相信,在光明前有黑暗,在暴雨的盡頭一定會有彩虹。史鐵生在死亡威脅下仍保持對過去時光的美好回憶。海倫凱勒在命運面前仍不屈不撓地做着鬥爭。是的,他們都會用笑來面對苦難!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將會過去。而那過去了的,就會成為親切的懷戀。——普希金(後記)

精選史鐵生散文讀後感範文2

這幾天抽空讀了《我與地壇》。其實高中時候就讀過幾次,但是多年過去印象已經十分模糊,現在重讀幾乎和讀一篇全新的文章一樣。

人的命運的不可預測的。心與墳墓,生命最終的歸宿。死的事情無須着急,來到世上,死是唯一確定的結果,也是遲早到來的結局,不能拒絕也無可逃避。剩下就是怎樣活的問題,怎樣活,活着幹什麼?作者説這不是一下子能想透的,怕是活多久就要想多久,就像伴你終生的魔鬼或戀人。

以前的我也曾經多次思考生活的意義,如蹣跚學步的兒童,在自己的腦中反覆尋找一條不存在的坦途。沉迷尋找一個無解問題的答案,讓內向的我變得更加木訥。發呆成了我經常做的事情,不是發呆就是假裝發呆。假裝發呆,逃避這謎一樣的生活。專注於生活的問題而忽略了生活的本身,終於讓自己的生活一塌糊塗。幼稚的以為找到了生活的答案就是找到了生活,買櫝還珠説的就是我這樣的人吧。

作者在他二十歲的時候突然癱瘓,後數年又遭遇了母親離世、惡疾復發,一次次打擊幾乎讓他失去了生的勇氣。生命中的魔鬼總會突然出現,讓你的驕傲變成失落,讓失落的你變得更加失落。無論是誰,遭遇這樣的事情,總是值得我們同情的。而那些能在不幸災難後更加堅強生活的人,更值得我們敬佩。

讀到這些我有一絲慶幸,自己三十多年來,雖然活得並不精彩,但好歹還沒有碰到過什麼災難。在慶幸的背後,又十分慚愧。三十多年,一萬多個日夜,就這樣無聲無息的過去了。頭腦空洞不接地氣,雙手孱弱缺乏行動。蒼白太蒼白。在一天天的重複中,消磨掉所有的衝動和憧憬。一生碌碌無為,到頭又安慰自己平凡難能可貴。

讀過《匆匆》,也讀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依然不知道人的一生改怎樣度過。只是再也不想這樣過。死亡不可避免,離開世界前,最好留一點痕跡在人間。

精選史鐵生散文讀後感範文3

史鐵生有一篇文章叫《記憶迷宮》,題目真是形象!確實,記憶就是人心靈裏的迷宮啊,還和潛意識混雜在一起。所以他在此文裏説:“記憶,在創作者那兒已經面目全非,已經走進另一種存在。”雖然他説的是以記憶的經歷為基礎的創作者、寫作者;但其實在我們每一個記憶者這裏,你的記憶都可能出現錯誤、混亂,毫無真實可言。可是啊!你記住的和你在記住時經由你的認知、情感改造過的記憶才是你生命的全部真實。史鐵生還是在《記憶迷宮》裏説:“我沒有用‘記憶’,而是用了‘印象’。因為往日並不都停留在我的記憶裏,但往日的喧囂與騷動永遠都在我的印象中。因為記憶,只是階段性的僵死記錄,而印象是對全部生命變動不居的理解和感悟。

記憶只是大腦被動的存儲,印象則是心靈仰望神祕時,對記憶的激活、重組和創造。”所以《關於真實》裏説“這些印象的累積和編織,那便是我了“。也就是説史鐵生認為:基於記憶的心靈的真實才是最真實的生命的全部,在這種真實裏,心靈是關鍵。其實回到讀書筆記開頭提到的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和劉亮程的“內心生存”,也是關乎心靈的,原來,生命的真實就在你的心靈裏!文字、文學更能保存這種心靈真實,生命的時光不老。

我今年初春寫過一篇回憶國中的文章,以接續中斷了二十五六年的記憶。其中有一段:“記憶真是很奇妙的東西,記住了某件事,就是保存了某段時空給今日的豐富心靈增量。有時候已經忘記了某件事,有人提起,你又真切地全記起來了,因為它並不是消失了,而是潛伏在不知道哪個隱祕的角落裏,早已融為你敏感心靈的一部分。”我是覺得自己好幸運,我記住了某些東西,並感動過留戀過,那段生命的美好時光就不會消散。

我的同學們讀後也都有這樣的感受,還有一位並不搞文字工作的同學説的一句話也一樣的深刻。“她記錄的是她的回憶和故事,每個人都有精彩的故事,但不是每個人都有她這樣細膩的感情。”是啊,這些都只是我記憶裏細膩的真實,並不一定都是他們當年的真實;而在我記憶着他的時候,我在他的記憶裏又是怎樣的呢?我好想知道啊,那關於我的生命的真實。

史鐵生有一篇《牆下短記》,也是寫生命要接受牆的侷限,就是上一篇讀書筆記裏説到的“生命的平等的殘缺”。但裏面也提到了有關牆的記憶與生命意義的關係。以其中一段作為本篇的結束:“一段生命輕得飄散了,沒有了,以為是什麼原來什麼也不是,輕易、簡單,灰飛煙滅。一段生命之輕,威脅了生命全面之重,惶茫往靈魂裏滲透:是不是生命的所有段落都會落此下場呵?……要求意義就是要求生命的重量。死亡光臨時有一個儀式,灰和土都好,看往日輕輕地蒸發,但能聽見,有什麼東西沉沉地還在。……可否還在美麗的位置上沉沉地有着重量。”他是説,生命的重量來自意義,只要你愛過恨過,歌過哭過,記住過感動過,心靈豐富過情感美麗過,生命就沉甸甸地在美麗的位置上真實存在着,不會輕得飄散了,沒有了。家人們在我們的羣裏就是以心靈真實存在着,我們在一起的生命。心靈的真實才是最真實的生命的全部,心靈記住了生命的全部真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