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關於優秀《呼蘭河傳》的讀後感範文3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8.74K

讀一本好書就相當於行走在知識的海洋中,可以豐富自己的閲歷和知識,那麼如何寫一篇好的讀後感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最新關於優秀《呼蘭河傳》的讀後感範文3篇,以供參考。

最新關於優秀《呼蘭河傳》的讀後感範文3篇
《呼蘭河傳》的讀後感1

小時候學過《祖父的園子》,其中描述了一個寧靜的夏日。無憂無慮地成長的蕭紅的童年,就好像是由這樣綠油油的藤蔓織成的五彩城堡。

那時候一直羨慕她,不用上學,不用思考。直到讀了《呼蘭河傳》我才明白,原來蕭紅小時候並非課文中描述的那樣,快樂幸福。恰恰相反,身邊的大人過早地為懵懵懂懂的她勾畫了一個可悲的小社會。那個和孔乙己相似的有二伯被生活逼得偷雞摸狗,可笑地戴着剛好蓋住禿頭的帽子,與老廚子爭論澡盆是誰偷的。呼蘭城裏的那些人吃了睡睡了吃,要不就是工作。若是問她們為何而活,她們只會瞪大了眼睛,説不出所以然來。

蕭紅小時候被困在這個方寸天地裏,還能從外祖母的嫁粧、神祕的小屋子中尋求童年的快樂。至今,她回想起來,還能用感恩的口氣提起她的家人。無疑,她是一個心胸開闊的人。小孩子天性積極向上的目光,讓她能在古怪死板的習俗中看到積極向上的一面。這座死寂的小城,在她的筆下也變得生動有趣了。在透過一出又一出的悲喜劇中,普通人的生活在不斷地循環着。

這本書以孩子的視角,不帶任何偏見地直視這個世界,沒有了名利的羈絆。哪怕是爺爺教她的知識,她也用自己的思想去理解、去品味。在她的眼中,張大姑娘的辛酸一生、從不開花的櫻桃樹、便宜豬肉的真相、那些賣豆腐和賣麻花的小商小販----每天都不一樣的小城裏一個又一個悲歡離合在作者筆下徐徐展開。庸庸碌碌的人們,生、老、病、死,出演着人生的苦、辣、酸、甜。本來,我以為這不是蕭紅童年真實的故事,令我失望的是,無論在書中,還是在現實中,都有那麼多人被無形的監獄囚困了。她們被關在死板的制度之內,麻木地活着。木然的腦子看着眼前的一切:總是出現在黃昏的賣豆腐的、娘娘廟前一年一度的盛會,都不能讓她們的笑漾到心裏去。

原本她們都是善良的人啊,只是被越來越難熬的生活榨乾了精力。因為長輩短淺的認識和嘲笑,她們就像被複制粘貼,一個個都被現實和人心打磨得越發刻薄。她們眼中的樂事不過就是今天又有便宜肉吃,那個賣豆芽的婦人又丟菜了,那些東家長李家短和關乎自身的蠅頭小利,而就在她們身邊的那些需要關懷、幫助的人,那些大家所需的公共設備,她們向來若無其事。

那個害死賣豆芽婦人丈夫的泥潭子,一到下雨天,就又濕又滑,哪怕是最穩重的大人走過,也難免會被弄得滿身是泥。當他們大聲抱怨要將這個泥潭子填了時,大家都會隨聲附和,同時嘴角還會掛着不屑的笑。誰也沒有將這句話付諸行動,摔死的馬、瘟死的豬的每年照樣還在肉鋪裏賣。可悲的是,他們還要將麻木傳遞給下一代。那個誠實地揭露便宜肉是瘟豬肉的小孩卻被打了。是那不是事實,還是大人們不知道?都不是。這便是人性的弱點、時代的悲劇。

我該怎樣描述她們的狀態呢?行屍走肉?不!她們甚至不曾知曉活着的意義。至多也就一羣走肉罷了。大家都約定俗成,對某些事祕而不宣了,而那個誠實的小孩突然打破了平靜。這些突然從麻木的舒適中驚醒,迴歸到可怕的事實中去的人,自然要責怪,要懲罰這個不懂事的小孩。

好在蕭紅走出來了,走出了那個小城,走出了那片尺寸天地。才能讓我們看到一個甜中帶苦、帶酸、帶澀的《呼蘭河傳》。而不是冥冥之中多了一個小市民,在一個叫呼蘭河的小城中木然地活着。

《呼蘭河傳》的讀後感2

相信大家都還記得,在我們五年級時學的一篇課文,《祖父的菜園》我讀了這篇課文後,對它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且我還發現,這是一本名為《呼蘭河傳》的書裏的文章。

我立刻把它買了下來,然後被作者蕭紅的描寫深深的迷住了,她用一個孩子的視角描寫了自己的家鄉,呼蘭河。雖然那裏十分荒涼,但是,因為是孩子的視角,讓我們看到的都是一種樂觀,向上的感覺,就像在寫賣涼粉的馮歪嘴子的時候,明明他的生活很多苦難。但是通過描寫他的行為和作者自己的感受,能讓我們感受到,在他面對困難的時候,他用一種樂觀的心態去面對,在結尾,他看到了自己兒子的笑容,那是生命的希望和力量。

不僅如此,還有更令我着迷的是作者蕭紅對她生活的呼蘭河小鎮的描寫,一個小小的小城,精心刻畫。風土人情,來往起居,從賣饅頭的,到賣燒餅的,一個個都活靈活現,有着自己的特點。

在這本書中,呼蘭河只不過是一個不起眼的小鎮,而且荒涼,落後,那裏的人們,迷信,愚昧。在第一章,作者就描寫了一個有着“神奇能力”的大泥坑,坑裏發生過許多意外,有許多東西都跌進去了,那為什麼人們不肯把它堵上呢?因為它可以給生活在那裏的人們一個吃問題肉的藉口,每次市集上一有便宜肉賣,都用泥坑這個藉口,然後大家都心知肚明,那是有問題的,但卻沒有一個人承認,甚至説出來的人還會被大家羣起而攻之,但是,雖然這個小城是相當的差勁,蕭紅仍然是把它當做自己的家鄉。這讓我在文中感受到了一種深深的思鄉之情。

蕭紅的童年是在這個呼蘭河度過的,哪怕這裏荒蕪,寂寞,比起我們,在這物質生活的到滿足的現在,仍在挑三挑四,完全看不到別人的付出,永遠都不會知足,但是蕭紅呢?她有什麼?只有一個破敗的家庭,但她的童年依舊豐富多彩,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像她一樣呢,還有她作品中的人物,一個個都是在悲劇降臨時都可以保持樂觀的心情,也不想我們,遇到一點困難就放棄,比如考試失敗,事情搞砸,但是你不去面對,困難總會在這裏,我們應該向書中那些人物一樣,用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才可以使自己的將來變得更美好!

《呼蘭河傳》的讀後感3

呼蘭河中有一個小城,其中有着作者的童年,以及他那個慈祥的祖父。

祖父已步入古稀之年,但他的眼睛總是笑盈盈的,常常笑的和孩子一般。

在那個嚴冬到來,大地就裂開口、處處佈滿冰霜的呼蘭河邊,作者的童年也似這座寒冷的城一樣悲涼。她面對着因説吃的是瘟豬肉而慘遭母親外祖母打罵的孩童,無人理會、無人在意的不幸者,無數在泥坑中喪失生命的小生靈以及父親和祖母的冷淡,母親的惡言惡色都不禁讓我泛起絲絲心痛。在這個悲涼的小城,作者和祖父漸漸成為彼此的依靠。作者的到來給予了祖父無限的歡喜,祖父給予了作者無限的關懷和愛

作者童年的美好回憶大多都儲存在祖父的大花園裏。作者總是愛學習祖父,如跟着祖父戴草帽、栽花、鏟地。鏟地時祖父還貼心的把鋤頭杆給我拔下來。作者在花園中嬉戲玩鬧,作者一次把“狗尾巴草”當做“穀子”而被祖父好好的嘲笑了一番。

祖父是有學問的,他喜歡教作者唸詩,發現只念行不通時就給作者講每首詩的意思。作者早上念、晚上念、半夜醒了念、客人來了還念,然而作者總是愛把“幾度呼童掃不開”念成“西瀝忽通掃不開”那客人也總點頭説好。

祖父是個善良的人,在小團圓媳婦夜晚被打時,他到老胡家去勸説了好幾回“小孩子知道什麼,有點差錯,教導教導也就行了”以及祖父借房子給馮歪嘴子居住,幫其渡過難關都體現了祖父的良善。

然而祖父在那個年代思想上也難免是迷信的,呼蘭河有一個説法,搬家“春天二月搬,秋天八月搬”祖父想讓每晚跳大神的團圓媳婦家搬家也總説明年二月再讓他們搬。

祖父過了八十歲就去世了,那園裏的風景也無影了,作者的童年因有祖父,所以擁有歡樂,用作者的話説“在這個世界上,有了祖父就夠了”

祖父給予了作者心靈的自由,它允許作者隨便玩鬧,對作者傾盡了愛心和耐心。他的愛放飛了作者的天性,在他暖暖的愛的包圍下,才有了作者自由快樂幸福的童年,正是因為作者的心靈是自由的,所以在她孩童的眼中,這個悲涼呼蘭河城中的一切才是自由的,快樂的,甚至是充滿夢幻色彩的

它是一篇敍事詩,一副多彩的油畫,一串淒涼的歌謠。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