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優秀《呼蘭河傳》的讀後感範文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9W

讀書的意義就是豐富自己的知識面,讀一本好書,可以淨化心靈,也可以從中學到很多知識,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精選優秀《呼蘭河傳》的讀後感範文三篇,以供參考。

精選優秀《呼蘭河傳》的讀後感範文三篇
《呼蘭河傳》的讀後感1

國小時學過一篇課文叫《火燒雲》,那千姿百態、瞬息萬變的晚霞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腦海裏。做教師又教過一篇課文叫《我和祖父的園子》,認識了一個“人來瘋”的小姑娘,神會了一位慈祥的老爺爺。無論是做學生,還是做教師,我和蕭紅註定有一場精神的約會,及至捧讀《呼蘭河傳》,我和蕭紅開始真正相遇。

童年的蕭紅是快樂的,在那個欣欣向榮的園子裏幹着自己想幹的任何事情,早晨學舌似的跟着爺爺搖頭晃腦地背古詩……爺爺寵着她,深愛着她。蕭紅的童年又是落寞的,通篇裏出現的親人只有慈祥的爺爺一個,天資聰慧解事很早的她終日與狗尾巴草、倭瓜、蝴蝶等生靈為伍,甚至連黑暗塵封的後房也成了她的樂園。

追隨蕭紅的腳步,我穿越時空來到了當年蕭紅生活着的呼蘭縣城,眼前呈現出一幅呼蘭版的《清明上河圖》。她用細膩的筆觸記錄着家鄉的點點滴滴:東二道街、西二道街、娘娘廟、搭草台班子唱大戲、放河燈……甚至連賣豆腐、賣麻花的市井人物都走到了她的筆下。從她的文字裏我感受到了呼蘭縣城原生態的生活方式,瞭解到了當地很多的民俗風情。同時,我也感受到了蕭紅掩藏在心底的那份對家鄉的眷戀之情。從20歲逃婚離家出走直到31歲英年早逝,蕭紅再也沒有回過故鄉,可寫起家鄉的一草一木卻是那麼的親切而詳盡,我堅信蕭紅的靈魂一定與家鄉永遠同在。

追隨蕭紅的靈魂,我感受到了作家悲天憫人的人文情懷。蕭紅的筆下沒有達官顯貴,全是些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她時刻關注着這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勞動人民的命運。她關心賣饅頭老人冰封腳底的冰雪,她關心在嚴寒季節裏還得出門趕馬車車伕眉毛上的寒霜……特別是寫到小團圓媳婦的悲慘遭遇時,作家進行了深刻的反思,説她也是一個犧牲品,“照着幾千年傳下來的習慣而思索,而生活”。記錄的文字雖然很平實,似乎沒有任何褒貶,可沉靜的文字背後卻流淌着作者的一腔熱血,她抨擊着封建愚昧的思想,覺得這個世界應該有所改變。呼蘭縣城如果有色彩的話,我覺得應該是灰色的,但不是全灰,馮歪嘴子就給這灰色的天空增添了一抹亮色。磨官馮歪嘴子好不容易成了家,不幸的是老婆生第二個孩子時難產又離開了人世,當所有人都覺得馮歪嘴子又要喝酒、坐在磨盤上哭的時候,馮歪嘴子卻頑強地、堅韌地帶着兩個兒子活了下來。想必蕭紅對馮歪嘴子也是充滿敬意的!

著名作家茅盾曾經讚譽《呼蘭河傳》是“一篇敍事詩,一幅多彩的風土畫,一串悽婉的歌謠”,這首詩值得反覆吟誦,這幅畫值得反覆賞析,這首歌謠值得久遠傳唱!

《呼蘭河傳》的讀後感2

農村的這些迷信陋習我不是不可以理解的,他們也是在遇到難題的時候暫時還沒有找到一個好的解決辦法或者實在找不到解決辦法,而把希望寄託於神靈,寄託於旁門左道,以尋得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寄託。這本無可厚非,無非是花點錢,欠些人情。若能在之後解決掉問題,那也是皆大歡喜的。可有些就不那麼幸運,有點讓人無可奈何,甚至是痛恨了。

這件事就發生在我身邊,也是我所親近的人身上。她是我五奶,生病好幾年了。生病的幾年裏,兒女也都很孝順,輪流侍奉,盡職盡責。五奶到了晚期已經卧牀不起了,可屋漏偏逢連夜雨,恰恰在我二叔回家照顧老母親的時候我二叔家的兒子,也就是她的孫子,不幸也得了病。去醫院被診斷為急性腦膜炎。這是一個很嚴重的病,二叔二嬸就帶上弟弟去了不少醫院,來回輾轉,求了不少醫生,花了不少錢,可弟弟仍不見好轉,一度處於昏迷狀態。

沒辦法二嬸讓她孃家人去找“陰陽仙”瞧瞧,一瞧説是原因在我五奶,她奶倆犯衝,必須有一個死了另一個才能好轉。救子心切,不用説二嬸一定是希望五奶趕緊去世好救她的孫子。於是整天給家裏打電話催五奶吃xx藥。叔叔姑姑一開始堅決反對,一個是他們的親孃,一個是他們的兒子侄子,他們哪一個都不想失去。可眼看着弟弟一直昏迷不醒,他們也很痛苦很無奈,就偷偷的去買了xx藥放在親孃牀頭。五奶明白了意思,夜裏吃了下去,可五奶命硬,昏迷了幾天幾夜又醒了過來。

兒女們怕做這傷天害理又觸犯法律的事會遭來懲罰就不再做這樣的事。可斷了五奶的進食。五奶有時餓的直嗷嗷叫,兒女們看在眼裏疼在心裏,可還是沒給一口水。就這樣五奶被活活餓死了,死的時候成了皮包骨,樣子十分恐怖。可恨又可惜的是她的孫子最終還是沒搶救過來,緊步奶奶腳步而去。

親孃不在了,兒子也沒搶救過來。這對二叔自然是巨大的打擊。對於兒子他實在無能為力,醫學解決不了的問題他能有什麼辦法。可對於母親,他肯定是愧疚的。他原本是個孝子,對待母親也一直盡着兒子的本分。可偏偏讓他為難的是他更要救他的兒子。他沒有了別的辦法,又經不起身邊的人連番的攻擊。他信了“陰陽仙”的話,他妥協了,他默許了。就這樣他看着自己的母親被活活餓死。

《呼蘭河傳》的讀後感3

在閲讀《呼蘭河傳》這本書時,給我印象最深的人物是馮歪嘴子。在小説的前六章中,小團圓媳婦、有二伯、老廚子等人物無不反映了封建社會對人精神的蠶食,讀來讓人的心一點一點地沉重;可是在第七章,作者描繪了一個與他人截然不同卻又藕斷絲連的馮歪嘴子,他成為了灰暗的呼蘭河城上一抹亮麗的顏色。

馮歪嘴子與其他人物藕斷絲連,是因為他本質上和其他人並沒有區別:作為一個小磨坊的磨倌,他娶妻生子後無處安身,妻子死了他不得不獨自拉扯兩個孩子。他和其他人一樣逆來順受,像是低等的植物一樣生存。但是他非常明顯地區別於其他人的一點是,他改變了自己對生活的態度:當別人面對打擊都已經麻木的時候,他仍以積極的態度迎接挑戰;當其他人只着眼於當下的苦難時,他卻帶着美好的願望憧憬未來;當其他人面對絕望只表現出絕望時,他卻能從絕望中找到希望。別人嘲笑他的命運,他不當回事,反而使別人感到恐懼:這樣活着是可能的嗎?世界上有這東西?

有的,當然有的。正是這種積極面對人生的態度,才使我們擁有了如今的美好生活,才使我們沒淪落到與麻木者為伍的地步。積極是麻木這塊廢墟上生長的薔薇花,歷代各種各樣的人都在堅守它。

比如,在雨果所著的《巴黎聖母院》,卡西莫多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生來就奇醜無比的他遭到了眾人的拋棄與厭惡,被主教收養寄住在聖母院裏。儘管命運對他如此不公,他仍有顆積極追究美的心,最後因為追求所愛之人而死。卡西莫多美麗高尚的心靈最終勝過了他醜陋的外形。

再比如蘇東坡,身為大文豪的他仕途卻一再受挫,接連遭貶。可蘇東坡並未像柳宗元那樣被懷才不遇所困擾,相反,他懷着積極樂觀的心態寫詩自勉,不論在怎樣的困境裏都在為百姓服務:修建蘇堤、烹飪東坡肉、練書法,併成就了一代文豪的佳名。後世學者評論到:蘇東坡的文化已經根植於中華文化,若將它兩根拔起,中華文化將千瘡百孔。

一段積極的人生是思想荒漠上的一朵薔薇,它不僅出現在呼蘭河城裏,在聖母院裏或蘇東坡身上,它早已根植在我們的心中。讓我們積極地面對生活,為這個世界增添一抹生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