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版《烏合之眾》讀後感範文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4W

認真寫讀後感是閲讀之後最有意義的事情,一篇讓人過目不忘的讀後感肯定有屬於自己的獨到的見解和想法,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實用版《烏合之眾》讀後感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實用版《烏合之眾》讀後感範文三篇
《烏合之眾》讀後感1

羣體中的人有兩個共同的特點:首先是每一個人個性的消失,其次是他們的感情和思想都在關注同一件事。羣體就像一個活的生物,它有自己的感情,有自己的思想,這種羣體中共同的感情和思想,就是所謂的“羣體心理”。

羣體中的個人完全不同於獨立的個人,其原因“無意識主宰者有機體的生活,而且在有機體的智力活動中,這種力量也起着決定性的作用。”

所有有意識的行為都不過是遺傳基因控制下的無意識深淵中的隱祕心理活動的產物······我們絕大多數日常行為,都是一些我們自己根本無法瞭解的隱蔽動機的結果。

羣體只有很普通的品質,很普通的智慧,最基本的智能,最低甚至更低層次的智力。

羣體中的每一個人只是把他們共同分享的普通品質集中在一起並最終表現出來的智力低下與平庸。其原因有三:一是本能。處於集體中的個人會感受到一種強烈的“正義”力量,對他們來説這就是集體就是正義,數量就是道理。羣體不需要承擔任何責任,羣體就是法律,羣體就是道德,羣體的行為天然就是合理的。二是傳染。一個人被羣體情緒傳染的人會感覺到自己前所未有的強大,他的行動完全聽另一種陌生的力量主宰。三是暗示。(自己理解應該是“簡單的直觀刺激”)。

在羣體中,自我人格消失,無意識人格起到決定性作用,情感與思想在暗示與傳染的作用下轉向一個方向。暗示的觀念即可轉化為行動的衝動。羣體表現出衝動、易變和急躁。所謂羣體,不過是外界刺激因素的奴隸而已。從一個極端到另一個極端,是輕而易舉的事情(一根陽線改三觀)。羣體根本不會做任何實現的策劃,無法持久,不承認障礙。任何障礙都會被羣體所推到(如果不能解決問題,就解決提出問題之人。)羣體易受暗示,是因為它們期待着任何形式的暗示。羣體期待暗示,是因為他們需要暗示。從一個念頭進入大腦到付諸行動,這期間沒有任何的時間間隙,幾乎是立刻就變成了行動。

羣體是用形象來思維的,缺乏最基本的觀察能力,靠集體幻覺自我麻痺(講好“故事”割韭菜),他們智力泯滅。原本一個頭腦嚴謹的個人不復存在,他們成了羣體中的一分子,成為了一個不具備邏輯能力與判斷力的智力泯滅者。羣體中的某一個人對真相的第一次歪曲,構成傳染性暗示的起點。暗示的信息經由羣體無意識輕信的哈哈鏡的放大,呈彌散效用迅速地傳遞開來。(以訛傳訛,變本加厲,面目全非)羣眾的歷史也是依靠杜撰,靠想象力改變一切,歷史才會最大程度背離它的本原,呈現出光怪陸離的面貌。羣眾的英雄也是如此,他們就未曾真實存在過,只是為了滿足心理需要而杜撰出來的產物。

羣眾的感情是極端、易變、衝動的,打動他們的只能是極端的感情。誇大其詞、言之鑿鑿、不斷重複、絕對不以説理的方式證明任何事情。羣體偏執且專橫,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感情,對於別人提供給他們的各種意見、想法和信念,他們或者全盤接受,或者一概拒絕,將其視為絕對真理或絕對謬論。當羣體感受到自身的力量感與破壞性後,並把這種力量與偏執結合起來,羣體就擁有了專橫的性質。羣體渴望強權,對強權俯首帖耳,很少對仁慈心腸所動,但卻隨時會反抗軟弱可欺者。羣體對一切傳統事物、傳統制度,都有着絕對的迷戀和崇敬;它們對一切有可能改變自身生活基本狀態的新事物,有着根深蒂固無意識的恐懼。羣體不具備任何道德(持久地尊重習俗,抑制內心的衝動),但卻可以表現出捨己為人、自我犧牲、不計名利、勇於獻身,也可以殺人放火、無惡不作。

羣體只接受簡單觀念,且必須是絕對的、毫不妥協的、不容置疑的、簡單明瞭的。讓羣眾接受新觀念,改造的方向必須是低俗化和簡單化。羣體所謂的推理能力,實際上只是比喻。他們沒有理性推理的思維過程。因此,要想領導羣體,就要在他們的想象力上下工夫,萬萬不可求助於智力和推理。因為,影響民眾想象力的並不是事實本身,而是它們發生和引起注意的方式。因此,只有對它進行濃縮加工,才會形成一種令人瞠目結舌的形象。從這個意義上説,只要掌握了影響羣眾想象力的藝術,也就掌握了統治他們的藝術。

羣體具有濃厚的宗教情誼,即偶像崇拜。一旦民眾開始迷信一個人,常常會攀比誰更迷信。身為一名領袖,如果想要讓自己創立的宗教或政治信條站住腳,就必須成功地激起羣眾想入非非的感情,讓羣眾在崇拜和服從中找到自己的幸福,就能讓他們隨時準備為自己的偶像赴湯蹈火。偶像崇拜永遠不會消亡,因為羣眾需要宗教,發生變化的只是宗教信仰的對象。理解了宗教情結,即可理解任何慘案,總是羣體所為。

《烏合之眾》讀後感2

對於《烏合之眾》的感受還是挺深的,讀完之後也撫平了自己那幾分憤慨的內心。明白了一些很常見卻一直不甚解的事情,雖然不能成為人生指南,但的確讓我更能看清楚一些事情。

一、對於羣體的特徵的感受

我相信很多人讀《烏合之眾》,最直接的衝擊就是書中對羣體的特點的概述和總結,一旦羣體形成便會讓其中的個人失去思考能力,這一點就能夠解釋很多的現象。

羣體心理是與個人心理完全不同的概念,能夠知道羣體心理對於事件的影響,就能夠避免自己處於羣體當中時,保持稍微清醒一點的頭腦。

書中第一部分對於羣體的特點,直到最後對於各種影響羣體的方式,和各種羣體的行為,都是結合羣體特點進行的論述,讀完全書之後,對於羣體特點的確有着很深的理解。

二、羣體無意識代替了個人有意識

書裏就很好的解釋了各種現象中,關於羣體行為中個人能做出各種可怕行為的原因。在羣體當中,受到羣體意識的影響,個人很容易的就會被洗腦。

這並不僅僅限於那些傳銷、成功學這類的例子,對於某種事件的一擁而上的評論、對於某些人羣的固有印象、假借某種觀念而濫用自己的權利等等,都能從書裏找到影子。不做過多論述了。

三、團結就是力量的辯證

還有一點很深的感受就是看書看到一半,突然閃入腦中的“團結就是力量”,在《烏合之眾》的觀念中,羣體都是缺乏思考的,是野蠻的,其實對於團結的觀念是衝擊的。

但是後來一想,其實羣體並不是一無是處,在很多情況下的頭腦發熱,包括愛國、自由、生命等等的熱血精神,其實正是羣體的特點。團結的確是力量,毋庸置疑。

最後:

書裏結合羣體特徵,對於政治、社會、歷史、民族等方面其實都有很好的認識角度,很多時候,我們讀書並不是為了單純的某種目的,在讀的過程中能夠形成一種新的思考問題的層面,還是很有必要的。

構建出自己的知識體系,以及思考問題、認識問題的方式,比讀多少本書和走多少路,有用的多。相信《烏合之眾》能夠給你一種新的思考思路。

《烏合之眾》讀後感3

《烏合之眾》是由法國古斯塔夫—勒龐的經典著作,也是一部影響世界的羣體心理學奠基之作。書中講述了羣體的心理所受到哪裏因素的影響,羣體與個體的差別,羣體與領袖的關係等;本書有很多例子講述了羣體心理學的特徵,並對社會產生的影響。

龐勒説“一個羣體中的個人,也不過就是沙漠中的一粒細沙,可以被風吹到任何地方。”我覺得這個比喻非常的恰當,生動形象的體現了個人被羣體化後的表現。這也是為何如今隨波逐流現象愈發強烈的原因。在之前所説的網絡暴力的例子中,體現的不僅僅是羣體易衝動,易急躁、易變的特徵,還有的是他們易受暗示、易輕信他人以及具有非常偏執,且強烈的道德感的特徵,在網絡上便會形成所謂的道德綁架。羣體往往不善於思考,他們只會單純認定一種真理或繆誤。因為他們具有太多的“腦子”了,而這麼多腦子中只有一種思維,便是羣體的思維。這是龐勒口中的羣體積累在一起,只有愚蠢,而不是聰明。這是個人意識在羣體中不斷缺失的體現,這樣一種有意識人格的消失,無意識人格的得勢,會讓人完全完全服從於使之有意識人格消失的人,甚至在暗示下做出一些有違常理或者與他性格矛盾的事情。

人們會因為自己強烈而偏執的道德感去迫使他人做一些滿足他們道德感的事情,例如在一場災害中強迫富豪捐款、公交車上不考慮他人身體原因便強迫其讓座等等,倘若你選擇了拒絕,便會有一羣人蜂擁而至對你加以指責。這些舉動在羣體看來是替天行道。然而現實是人們在不明真相下的指指點點,或許對於當事人而言才是最為痛苦的,那些頂着道德光環的人或許才是真正的施暴者。

所以在社會進步層面上而言,對於個人,有意識人格的保留就會顯得非常重要了。不盲目輕信他人言論,不盲目選擇被迫社交。作為個人我們能做到的,只有讓自己的思想不成為他人的跑馬場。要做到保留自我意識最重要的便是對於自我的認可,唯有自信於自己的觀點、對於是非的判斷,才會做到堅守。

而在羣體方面,一個積極的暗示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羣體根本沒有預先策劃。他們可以被最矛盾的情感所激勵,但是又經常受當前刺激因素的影響,他們就像被狂風捲起的樹葉,朝着各個方向飛舞,接着又落在地上。”這樣的一種比喻生動形象地説明了羣體的“可塑性”。他們並非都是負能量的集合,某種程度上而言,剛剛形成的羣體就像是一張白紙,最後成為怎樣的一張畫取決於沾有色彩的畫筆。一個積極向上的暗示可以使得羣體向一個好的方面發展。暗示會在羣體中形成一種信念,而信念正是一種文明的基礎。羣體會為了某一種信念的成功而捨身取義,所以古往今來,在亂世之時會有各種理念的革命去推翻原有依然衰敗的制度,去創造新的制度。而在盛世安穩的時代,羣體理應是一種穩定劑,是真善美的踐行者。唯有羣體具有正確的價值觀了,社會才會愈發向上,一個國家名族才會穩定進步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