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關於優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4W

一篇讀後感是在讀完書的基礎上寫成的,讀後感的寫作要真實,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最新關於優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最新關於優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範文


最新關於優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範文

幼兒園推薦閲讀尹建麗老師編著的《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並以此書作為本學期讀書交流會的作品。雖然還沒有成為母親,但是作為幾十個孩子在幼兒園共同的“媽媽”老師,我覺得更加有必要學習、瞭解書中關於教養幼兒的方法與策略。

打開書,剛看到第一章,標題為——“打針有點疼”,再往後閲讀內容就已經被深深地吸引了。打針是每個孩子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一説到打針,很多孩子都會“談針色變”,痛感和恐懼感會讓孩子“失去理智”做出很多瘋狂的事情,如滿地打滾拒絕打針、無論家長和醫生怎麼哄騙威脅,無止境哭鬧等。雖然孩子被強行按在了父母的懷裏成功的完成了任務,但是這樣的陰影和恐懼並沒有從孩子的心理抹去,這樣的惡性循環只會讓下一次的打針變得更加痛苦,家長會怪罪孩子太膽小任性,而孩子則會把小小的打針事情當做洪流猛獸,甚至終身都會從心理抗拒,可能耽誤病情的調理和身體的健康。

而尹建麗老師在書中,用很好的方法巧妙的化解了眾多家長頭疼的事情,讓她的女兒從容的面對打針這件事情。首先,我們要充分的瞭解孩子的心理,無止境的抗拒是表明了他內心的極度恐懼,作為成人,我們要客觀、理性的告訴孩子,我們將要做的事情,並不像獅子、老虎那般可怕。其次,作為成人,我們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問題,並且以孩子可以接受的程度客觀的告訴他,可能會有一點點的痛感,但是那就像從小椅子摔下來一樣,不會非常嚴重。最後,適當的鼓勵和表揚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你可以告訴他:“今天你非常勇敢,做了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經常會聽到家長在我跟前抱怨説:“李老師,你不知道,我們家這個孩子在家是特別的調皮,做錯事情還不準大人批評,大人的聲音只要稍微大一點點,他立刻就會倒地大哭大鬧一番,反而顯得他很委屈一樣。”“在家挑食,不愛吃蔬菜,不愛喝水,每次都要談好條件才會吃上幾口。”等等諸如此類的話語。

看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教育就在身邊,每一個細節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機,關鍵是你擁有什麼樣的教育理念,採用什麼樣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導。文中有一句話説得很好“孩子不是為了長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應該有功利性,愛孩子才要施教,施教應該溶於濃濃的愛中,正確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錯誤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鋤頭。

印象最深的就是作者提倡的適當使用逆向思維。她講了一個故事:三位無聊的年輕人,閒來無事時經常以踹小區的垃圾桶為樂,居民們不堪其擾,多次勸阻,都無濟於事,別人越説他們踹的越來勁兒。後來,小區搬來一位老人,想了一個方法讓他們不再踹垃圾桶。有一天當他們又踹時,老人來到他們面前説,我喜歡垃圾桶被踢時發出的聲音,如果你們天天這樣幹,我每天給你們一美元報酬。幾個年起人很高興,於是他們更使勁的去踹。過了幾天,老人對他們説,我最近經濟比較緊張,不能給你們那麼多了,只能每天給你們50美分了。三個年輕人不太滿意,在踹時就不那麼買勁了。又過了幾天,老人有對他們説,我最近沒收到養老金支票,只能每天給你們10美分了,請你們諒解。“10美分?你以為我們會為了這區區10美分浪費我們的時間?”一個年輕人大聲説,另外兩個人也説:“太少了,我們不幹了!”於是他們揚長而去,不再去踢垃圾桶。老人是位攻心高手,他把幾個年輕人的“樂趣”變成一種“責任”他用減少支出刺激他們對踹垃圾桶產生逆反心理。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要適當的使用逆向思維,刺激孩子的熱情,不要刺激孩子的厭惡之情。

最後,和大家一起分享尹老師教育的七要素是:

1、提高愛的質量。

2、把學習做成輕鬆的事。

3、一生受用的品德教育。

4、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

5、做家長應有的智慧。

6、小事兒就是大事情。

7、走出坑人的教育誤區。

教育的七要素,每一點講得都很詳細,作者通過自己接觸的實例,把教育的問題擺在我們面前,教我們用哪些方法去解決教育的問題,而使孩子既受到教育又不受傷害,保持孩子的那份純真。

感受還很多,自己慢慢體會吧。書中説“不是所有成為父母的人都會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為老師的人都會做老師。教育是一門永遠學不完的功課。我們應該在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總結再實踐,願我們的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越來越融洽!



最新關於優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範文


從教十幾年,為人父母也有六年之久。看過的教育類書籍不過十幾部。説實話,收穫不多。讀的時候總覺得句句有理,放下書卻覺得什麼都不會。因為孩子們的狀況是花樣百出的,真不曉得該怎麼説、怎麼做才能既不傷着孩子的心靈,又能解決問題。有時甚至覺得自己根本不適合搞教育,畏畏縮縮的狀態,怎麼去指導別人呢?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是同事小梅介紹的,一開始沒太引起注意,後來孩子的老師又向我介紹它,於是就到書店買來一本試讀。

尹建莉自己培養了一個優秀的女兒,曾兩次跳級,2007年16歲參加大學聯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被內地和香港兩所名校同時錄取。

作為有從教經驗的母親的教子手記,這本書的確有很多可取之處。班裏有50個孩子,作為班主任,我也確實應該具備一個母親的智慧。

書中第一章説:父母之愛都如大海,但有質量差別。我想,教師之愛均如江水,雖然都有奔湧之勢,卻有質量之分。決定質量高低的不是教師的學歷、地位等,而是對孩子的理解程度和對細節的處理水平。我們實在應該努力通過各種途徑提高我們的師愛質量。不僅要知道怎樣欣賞孩子們的優點,更要懂得如何看待他們的缺點。

第二章的.題目是“把學習做成輕鬆的事“。我讀這一章時的感覺是“震撼“。她説,孩子原本不需要為學習而苦惱,凡是因為學習感到痛苦的孩子,都是因為他遇到了不正確的引導。只要觀念和方法改一改,孩子的學習就可以變得輕鬆。國小,甚至國中,沒有真正的學業落後,也不存在絕對的成績優秀,一切都是可逆轉的。使情況發生逆轉的神奇力量就是:課外閲讀。而且她強調,閲讀的動機就是有趣,這樣才會保證讓孩子喜愛這項活動。

回想我們的閲讀教學和指導,盡是些名家大作,也不管孩子是否喜歡,就逼着孩子們去讀,他們對閲讀怎能不心生畏懼?而作者通常通過誘惑的方式引孩子閲讀。她説,強迫只能產生排斥。但很多人,不論教育者還是家長,通常把方法用反!經她這麼一點,我真覺得以前的教學方法是多麼的不高明。

書中其他章節還講到了比黃金還珍貴的四個字——實事求是;怎樣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如何讓孩子自覺地少看電視;反對多遍罰寫的暴力作業;如何看待電腦遊戲;對“兒童多動症“的堅決否認等等。

縱觀全書,尹建莉更像是一位藝術型的教育家。她把教育化成了涓涓細雨,巧妙地滲入了孩子的心田。她的孩子是在無痛苦的狀態下茁壯成長的。

讀完此書,心中感觸頗多。一些教育原理被滲透到教育實踐中,尹建莉又用易懂的話語把教育細節展示給我們,在我看來,這是一種高尚的行為。很多人也做得很好,但不願意説,當然也可能不會説。他們沒有讓自己的優良思想和行為產生更大範圍的影響,只能説這是一種遺憾。

不管寫書可以帶來怎樣的經濟利益,都不應該成為我們拒絕閲讀此書的理由。當然,每個人的理解和吸收能力各不相同,還有,大家的閲讀口味各不相同,因此,是否願意打開這本書,以及看後收穫有多少,真得因人而異。

我覺得在孩子們的基因無法重組的情況下,外界環境對他們產生怎樣的影響,就會鑄就孩子怎樣的人生。有人主張順其自然,我覺得這時一種*彩的心態,中獎率不高。孩子們必然要與周圍的環境產生關聯,你若不為他們創造好的教育環境,提供高質量的信息,他們就可能受惡劣環境的影響,接受低質量的信息。當然,你若認為惡劣的環境可以增加孩子的抵抗力,那任何人都拿你沒辦法。

還有人覺得為人師或為人父母者足夠英雄,就會成為孩子們最好的榜樣。因此,努力進修、努力做事業,就會對孩子們產生最深刻的影響。君不見,財人子女頑劣者多,難道他們的父母不精通商道?高學歷家庭孩子,心情抑鬱者多,難道他們的父母不夠博學多識?

教育是一門學問,有其獨特的門路。別為自己的懶惰和不求甚解找美好的藉口了。拿起教育類書籍,如《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翻來閲讀幾頁,你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助孩子們美好的人生之旅一臂之力吧!

自然,相信一切與一切都不相信,同樣不可取,我們得辯證的吸收。我們也不能奢望一本書能解決所有的教育問題。只要能得到有益的啟示,引起深刻的思考,那就值得一讀。

信息對人產生作用有兩種途徑,一種是通過人們自由的吸取,或者説個人順着自己的興趣和意願去選擇相應的信息。另一種是橫加干預式的,或者是領導上逼的,或者是學習、工作需要迫使的,甚至是親朋好友熱情推薦的。後一種很容易讓人產生本能的反抗。如果您認為我也是在極力向人施壓,那我尊重您的感受,只要您不怕有遺憾。人生遺憾多的是,在教育學習這一塊有缺失,對您來説又算什麼呢?


最新關於優秀《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範文

暑假期間,陪兒子去書店買書,看到《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的題目,把既是媽媽,又是教師的我吸引住了,於是買回來讀了,書中有許多教育理念讓我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這本書的作者尹建莉本身是一位教育專家,曾經做過老師,同時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她把自己的女兒婷婷培養得很出色。她把自己教育孩子的經驗寫在這本書裏,全書共分七個章節,每個章節一個主題,從愛、學習、品格、習慣、家長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誤區等多個方面向我們講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則,並且書中描述了許多教育孩子的細節,讓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幾點:

一、讓孩子輕鬆地學習。

老師強調要讓孩子們輕鬆學習,引導孩子體會到學習的快樂,把所學的東西應用到生活中去,真正體會學有所用的樂趣。她的一系列做法與我們常見的做法截然不同:“不陪”才能培養好習慣;懲罰你,不讓你寫作業;學習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獎勵……這些觀點聽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點令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是仔細想想,覺得很有道理,一個人如果特別討厭一件事,又怎麼能把一件事做好呢?所以要讓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讓孩子愛上它。

老師説:“學習為什麼非得是苦的不可?我們都希望孩子喜歡學習,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酒心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歡;如果把學習做成一顆牛黃解毒丸,孩子又如何能喜歡?”這不就是我們常説的“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嗎,我們在教育理論中經常談到這句話,可是在實踐中並沒有真正做到,因此,我們要好好思考如何讓學生對學習有興趣,如果用學習作為懲罰孩子的手段,那麼孩子會更加討厭學習,所以我們要小心呵護孩子的好奇心,讓他們始終保持濃厚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二、對孩子心理的成長小心呵護。

讀了這本書,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對孩子心理成長的呵護,孩子經歷的每件事,遇到的每個困難,老師都會幫助孩子化解,比如,美術老師對孩子畫畫的評價,讓孩子體驗到了很大的失敗,是媽媽幫助孩子從新找到想象的翅膀,如果不是一個對心理學有着很深造詣的媽媽,我想是不會體會到的。同時作為國小低年級的班主任,在對待孩子的心理教育問題上也有很多困惑,這也更加的鞭策自己要多讀一些幼兒心理方面的書籍,遇到了問題就會有更多的辦法來解決,不僅要努力做一個睿智的家長,也要做一個睿智的老師。

三、關於閲讀的一些問題。

這本書的第二章幾乎全部是講早期閲讀的,從閲讀的重要性,閲讀的方法,到閲讀給學習帶來的好處,各個方面都闡述的很到位,並且舉了很多的實例。用作者的話説,閲讀是一根“魔杖”,被“魔杖”點中的孩子學習能力強。閲讀的重要性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起到什麼樣的作用,這是我早就已經深知的,讓我感興趣的是想看看老師是怎樣指導孩子閲讀的。讀過之後,受益匪淺,發現自己居然在對待孩子閲讀方面有很多錯誤。

比如,我要求孩子看書要認真,一字一句的讀,不可以一目十行,有時兒子看書翻得快一些,我都要批評他。而老師在書中嚴厲的指出,“一字一句讀的人是閲讀能力最低的人。”指出閲讀必須是一種半自動化的程度,才能被整體的把握和吸收,而一字一句地讀只會阻礙這種半自動化狀態的形成,所感知的閲讀材料是零散和不完善的。原來我犯了閲讀的另一大忌,看來得趕緊糾正,應該還來得及。還有,我不停的買書,但孩子卻看得很少。老師提及她的孩子閲讀的書籍大多是租來的,一來培養孩子勤儉的習慣,二來可以鍛鍊孩子閲讀的速度。確實,我家書架上有很多書其實沒有必要一定要買,用借或租的也可以,這樣還不會助長孩子鋪張浪費的壞習慣,還可以讓孩子學會懂得體諒大人掙錢的辛苦。

讀了這本書,真的覺得受益匪淺!其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孩子不是為了‘長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為了‘童年’而活着。”是啊,不管家長也好,還是老師也好,現在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有着太多的功利性,而缺少對孩子的愛,所以我們的施教應該溶於對孩子濃濃的愛中。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