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精選最新讀後感模板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94W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是一本有思想、有智慧的書籍,對孩子的教育提出了很有建設性的觀點,你知道相關的讀後感怎麼寫才精彩嗎?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精選最新讀後感模板三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精選最新讀後感模板三篇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1

宅在家的這段時間,我無數次的通過窗户觀望一下外面的世界,看看街道,看看小區,看看人來人往。

有一天早晨,我們後面樓的老奶奶又推着三輪車在垃圾桶裏翻啊,找啊,好像她所需要的寶貝都在垃圾桶裏。這個老奶奶我對她印象特別深刻,我嫁過來的那一年,我就記得她每天帶着她的老頭去翻垃圾桶,老頭身體不好。後來老頭沒了,她還是一直翻垃圾桶。這就是即便沒有了勞動能力,也要靠雙手賺錢的生存意識吧。

她那天早晨翻過了之後,弄得滿地狼藉,我就趕緊叫寶寶來看,“你看看噢,這個老奶奶又翻得亂七八糟的.,把東西拉走了也不知道打掃一下,是吧?”“她為什麼撿垃圾啊,是的,弄得真髒”後來,我們娘倆就在窗户邊看着説着,沒多會,老奶奶又騎着三輪車來了,這次她不是翻垃圾桶的,而是把剛才的翻在地上她不需要的垃圾打掃乾淨的。瞬間,我覺得有一些尷尬。

我當時並沒有覺得自己瞧不起她,也並沒有覺得潛移默化的教會孩子不尊重他人。這些感受都是今天才發現。此刻讀的這篇《讓孩子學會尊重》,裏面有一段話“尊重是一種心態,處於人之下,尊重自己,不諂媚,不逢迎,不妄自菲薄;位於人之上,尊重他人,不嘲諷,不貶斥,不妄自尊大。”不知道自己有沒有做到人之下,尊重自己;可是人之上,我卻做到了嘲諷並主動的帶着孩子來妄自尊大。人應該是平等的,身份、地位並不能成為判定一個人是高貴還是卑賤的依據。

每個人都有自尊,無論是孩子還是成人都竭力想要維護自己的自尊,然而別人的自尊卻往往容易被我們忽視。在現代這個社會,我們更是習慣以職業、地位、身份、收入、外貌、身體健康狀況等外在的因素將人分出高低貴賤,區別對待。就算沒有嘲諷、貶斥,又或者做到了諂媚,逢迎。尊重何其容易?

不管怎樣,我都希望,我能夠做到尊重!我想做那個優秀的人。最後,套用一下魯迅先生的話:“我以為別人尊重我,是因為我很優秀,後來才明白,別人尊重我,是因為別人很優秀。原來優秀的人對誰都會尊重。”共勉!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2

寫這篇連載文章時,我是一個8歲男孩以及一個2歲女兒的父親。對於尹建莉老師的名著《好媽媽勝過好老師》多年來不但我自己反覆閲讀,而且推薦了身邊的同事、家長購買閲讀。我是尹老師著作的忠實粉絲,我閲讀着、理解者、運用着、創新着、反思着。如今我想把自己體會和廣大讀者分享。

尹老師成功的養育、教育了一個女兒——圓圓。在閲讀尹老師的作品時,經常會感覺到,尹老師收穫的喜悦。尹老師分享的每個細節,在我看起來都那麼的真實和感同身受,讓我不由自主的想去在自家的孩子身上嘗試一二。我認為只要原理吃透,就能夠消化吸收。事實證明好用,管用。

但我也注意到了,尹老師的女兒圓圓是尹老師自帶大的。單就這一點,很多家庭就已經不合格了。所以尹老師的教育理念雖然大家愛讀,也認可,但難於消化吸收。好書最後當做看熱鬧。

當前孩子的父母很多是獨生子女,要養四個老人,在大城市經濟壓力下,只能選擇夫妻兩個人都上班,然後把孩子交給老人帶。育兒話題電視劇《虎媽貓爸》開始幾集就反映了這種情況。

拿我個人來説,大兒子是奶奶帶的,小女兒目前是姥姥帶。我們夫妻兩個均上班。我想中國的大部分70、80、90後情況和我差不多吧。往往越是大城市的工薪家庭,這種情況越是普遍。(在這裏不談中國那些10%的富裕家庭,他們不涉及到培養孩子的困難問題,教育用錢是可以鋪出來的)再有就是工廠的普通職工,他們往往把孩子放在老家,自己或夫妻兩人都去外地打工。那就更是“瀆職”了。但沒有辦法,這就是國情。

所以尹老師的個人條件、家庭環境、圓圓的固有性格等方面來看,並不能代表中國廣大的家庭特點。再比如有的家裏是男孩,主要是爸爸在帶,有的是女孩,卻是爺爺奶奶在帶等等各種情況。

我更喜歡把尹老師的著作看做哲學著作來閲讀,因為理念是通用的,確實給我很大的幫助和啟發。我也希望我能以個人淺顯的理解水平來註解《好媽媽勝過好老師》這本書,以期全國的爸爸媽媽們對這本書有更透徹的理解和運用。為祖國的花朵,多添一捧好土。

《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讀後感3

這本書帶給我不小的震動。看的時候,我的心情一直感動着,它讓我發現,原本我們一直認為正確的教育方式,事實上可能是走入誤區,從而大大地貽誤了我們的孩子,甚至,感到我們家長在教育方面存在的缺失。

該書的作者是一位教育工作者,更是一位成功的媽媽,她16歲的女兒參加大學聯考,取得了超過當年清華錄取線22分的優異成績,這到還是其次,最主要的是,我們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作者女兒從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樂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我們能體會到孩子所有的一切絕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績相當大部分來自於這個細心又有智慧的媽媽和這個家庭的教育。

雖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書,但我認為無論是家庭、學校以及社會教育,幾者之間應是相通的。書中記敍了許多事情再次地證明了作為一名教育者(包括父母、老師以及長者)只要真正從愛、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場出發,任何一個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為優秀的人才。

如果這本書尚有不足,那我覺得該書起名為《好家長勝過好老師》更妥。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擁有自己的先天情感的特色,從個體教育而言,無謂標準的教育方式,只有是否能合適自己孩子特質的教育方式。對整體的教育而言,則是有共同的教育規律。

心,對孩子的關心是第一的,這才是根本;技,是效能增大的工具而已。

對孩子應該是真心的“關愛”,而不是“溺愛”。

對孩子應該是嚴格的“要求”,而不是“苛求”。

對孩子應該是平等的“尊重”,而不是“看重”。

還有一點就是:父母永遠是孩子最重要的教師。父母的潛移默化才是對孩子最大的影響。

這也就是為人父母最大的壓力。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一直覺得好的孩子天生是好的,不好的孩子再努力教總是教不好的,至於為什麼好為什麼不好一直沒有深究,覺得或許這就是父母的命。但事實上這並不是命,這和後期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天才,每個父母都是藝術家。不是穿了西裝就能變成紳士,不是生了孩子就會做父母,做父母需要學習,做父母也需要有做父母的智慧。這是一種生活的積累。

此時,我想到了美國心理學家推出的成就方程:20%IQ+80%EQ=100%成功。

所謂的IQ和EQ是指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