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人類簡史》讀後感範文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5.87K

《人類簡史》是尤瓦爾·赫拉利創作的一部讓自己名聲大噪的著作,對於歷史感興趣的人一定要看看這本書,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關於《人類簡史》讀後感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關於《人類簡史》讀後感範文三篇
《人類簡史》讀後感1

第一部分

以橫跨神學宗教,歷史學,生物學,地質學,邏輯學,經濟學等諸多學科的全新觀點闡述人類的起源與發展。並同時探討了人類發展的動力。

但也提出了一種與世界主流價值觀格格不入的總結——人類的辛苦程度其實一直沒有下降,每一次生產革命,雖然生產力提升,但是人卻變得更加辛苦。

第二部分

探討帝國這種國家制度的發展歷程與形成的原因,作者給出的觀點也很是新奇——人類的共同想象構建出帝國制度的基礎

第三部分

探討科技革命最後會發展成什麼樣子,當然,依然不同於科幻小説的觀點。人類更多的時候會希望未來還是我們這個物種在利用更高的科技實現着宏偉的藍圖。然而與此相伴的擔憂是,未來的人,究竟還是不是人。其實人類的科技已經可以通過改變大腦來改變心靈,改變機能。甚至完全沒有目前人類的情感弱點,但是卻無數倍放大優點。所以,未來的人更多的應該稱之為神。只是,只怕只是少數人成神,而多數人究竟會面臨什麼?

總結

這部書受到了不知道多少學術權威的嚴厲批評。因為作者給出的觀點太不符合業界權威,太不符合人類對世界的主觀認識以及長久以來人們被灌輸的價值觀。不過正因為如此,這才是真正開闊眼界的奇書啊。

這本書的觀點不可全信,我們讀的時候要有自己的獨立思考,但是也提醒我們對於世界要有一種多方面的視角去理解,對於人類面臨的問題也要有更深的危機意識。

《人類簡史》讀後感2

讀完人類簡史,感慨於作者對事物理解之深刻,如今的任何事物的來源都有其原因,都是通過時代的不斷演化而來的。智人從一個不起眼的動物變成了如今主宰世界的主人,不僅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更是不斷努力的結果。然我影響最深刻的是,在明朝鄭和下西洋時,當時中國擁有先進的航海技術,但是最後卻是別國的探索精神發現了南美洲,澳大利亞等,可見探索精神之重要性。

説起澳洲,在原始時期,智人到達澳洲,那時很多大型野生動物,但為什麼智人能戰勝他們,有人認為是自然選擇,氣候變化的影響,有人卻認為氣候變化不足以讓這些大型動物滅亡,智人學會用火,幫助了他們狩獵,同時在澳洲的大型野生動物認為智人這種體積小的動物對他們不能造成威脅,可能也是加之氣候的影響,導致了大型野生動物在澳洲的滅絕。

無論是社會、經濟還是文化,在歷史的演變過程中,人類形成了一套自己的模式,農業時代的出現,相對來説並沒有讓他們的生活好過,他們需要下地種植小麥水稻玉米,需要彎腰插秧,澆水,除蟲,於是演化出了頸椎病等疾病。以前的以物易物的方式不能滿足於人們的生活需求而出現了貨幣以及銀行。這一切事物的出現都有其最本質的原因,因為需要了,因此就出現了。

文章最後談到了快樂,一個人對於快樂的定義難免不同,這是世界上總有一種人不學習也聰明,沒有錢也快樂,但那個人絕不是你。我們既然通過幾千多年的演化變成了如今的模樣,在生活中,要多從大的視角看問題,也許會快樂很多。

《人類簡史》讀後感3

古希臘哲學家芝諾説,人的知識就好比一個圓圈,圓圈裏面是已知的,圓圈外面是未知的。你知道的越多,圓圈也就越大,你不知道的也就越多。

《人類簡史》這本書除了能提供圓圈外的未知,還給讀者講訴了已知的圓圈內的新知,刷新了讀者的人類史觀,這就是一本歷史書能掀起這麼大波瀾的原因,年輕的以色列作者尤瓦爾?赫拉利憑藉這本書聲名鵲起。如果説《槍炮、病菌與鋼鐵》描述的是人類發展自然史,《人類簡史》講述的則是人類發展人文史,將人類從認知革命、農業革命到科學革命的心路歷程娓娓道來,既是一本趣味盎然的宏觀歷史進程讀本,也是一本處處深刻的思辨哲學佳作。

智人出走非洲的故事對大多數讀者來説已經耳熟能詳,是什麼原因讓與多數動物一樣從事狩獵採集的智人經過短短的時間就統治世界了呢。是智力,沒錯!但是,與智人最接近的大猩猩,為什麼仍然在非洲的熱帶雨林過着小規模的羣居生活,採摘果實、樹葉和挖點草根樹根果腹呢?它們也並不是愚蠢得一塌糊塗啊!是智力的哪個部分讓智人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非洲草原上的野牛、羚羊、大猩猩和智人都能夠用語言告訴大家:"小心,有獅子!"但只有智人能夠説出:"獅子是我們部落的守護神。"認知革命之後,區別於其他動物,智人具有接受想象事物的能力,傳説、神話、神和宗教應運而生。作者也在TED大會上做了一個妙趣橫生的演講,説明為什麼接受虛無的能力會產生如此大的差別。

農業革命之後,人類積累了夯實的物質基礎,養活了比狩獵採集社會多得多的人口,憑藉想象構建更為龐大而精緻的秩序社會。農業革命生產的剩餘產品需要記錄,税收和交易也需要記錄,人類語言文字也就從結繩語逐漸發展到如今計算機語言的0和1。農業革命除了動物做出了巨大犧牲外,人類也犧牲了非洲黑奴的自由和窮人勞動的剩餘價值。"天生帶來允許,文化造成封閉",為什麼女性地位低於男性,而人類以為自己馴化了植物,但其實是植物馴化了人類?

全球化聽起來是二十一世紀的詞彙,但實際上全球化在過去的幾個世紀一直在進行中,墨西哥的辣椒可以成為川菜和湘菜的代表符號,基督教堂可以是中關村和東單的地標建築,穿着學士服拍畢業照也是中國學生的畢業必修課。金錢是人類社會最普遍信賴的虛構物,帝國的刀槍棍棒和攜帶的病菌不僅實行經濟上的擴張還要求被征服者文化屈從,而當宗教從多神教轉向一神教時就近乎狂熱的要求所有人都崇拜那個唯一的"上帝",這就是過去幾個世紀全球化過程的三大法寶。

科學革命的核心是人類不再只關注圈內已知的知識,對外圍的未知視而不見,而是承認自己對外圍的無知。人們願意承認自己的無知,通過觀察和數學方法,取得新的能力。但是科學革命之前,獲取知識的途徑就是鑽研古籍和傳統,比如寫詩作詞都要引經據典,賈寶玉作詩就因想不起典故急得出汗。有人不知道蜘蛛是怎麼結網的,去問牧師,牧師不知道,去問《聖經》,《聖經》裏也沒有,於是牧師説:"上帝説蜘蛛怎麼結網不重要",古老的知識體系認為我們已經把該知道的都知道了。對於全球的共性問題貧窮,基督教要求窮人去教堂禱告,佛教則告訴信眾錢乃身外之物,伊斯蘭教説貧窮是安拉賜予的,難道我們要相信它們安守貧窮?

歐洲的文藝復興始於十三世紀末,提出以人為中心而不是以神為中心,為科學、文藝發展掃清了道路,為人們探索圈外的未知提供了思想和制度的解放,不至於因為支持地球圍繞太陽轉而被燒死。而中國的"文藝復興運動"比歐洲晚了五百年,這也是西方緣何主宰世界的原因之一吧(參見《西方將主宰多久》)。當科技迅猛發展,從蒸汽機的發明到原子彈的爆炸,獲取能量的能力越來越大,人類文明邁着巨大的步伐前進(參見《文明的度量》)。隨着帝國與科學聯姻,並搭上工業的巨輪,人類對未知的探索速度出現驚人的增長。哥倫布航海時大量船員因敗血症死亡,四百多年後青黴素才被發現,而不過幾十年後人類器官已經可以克隆移植了;從萬有引力的發表到宇宙大爆炸理論的建立經過了將近三個世紀,而僅僅過了二十年,弦理論就萌芽了。

然而作者並沒有盲目樂觀的下結論説人類會從此過着幸福快樂的日子,人類從動物變成上帝后,還有可能迎來智人末日。"因為即使擁有神的能力,但是不負責任、貪得無厭,而且連想要什麼都不知道的話,天下危險,恐怕莫此為甚。"

一本好書,不是當你合上書本恍然大悟:"哦...原來説了這麼件事",而是給讀者更多的思考空間,讀完仍意猶未盡。為什麼智人可以接受想象的事物,為了明天可得到一大堆香蕉而放棄眼前的一根?真的是小麥馴服了人類嗎,人類現在過的生活比以前快樂嗎,是否也像雞、牛一樣為了DNA數量的增加犧牲了自由和快樂?人類社會會怎樣發展,地球能實現人文意義上的地球村嗎,民族和人種的區別會變得不重要嗎,人類意識真的已經變成文字的奴僕了嗎,語言文字會實現大融合嗎?科學革命將何去何從,可以隨意創造生物的時代會來臨嗎,浩渺的宇宙難道沒有外星人嗎,可以像《星際穿越》的主人公一樣進入更高的維度嗎,可以進入平行宇宙逃離必定湮滅的這個宇宙嗎?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