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版《菜根譚》讀後感範文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5W

讀書能夠讓我們的生活充滿樂趣,當我們在工作學習中感受到壓力的時候,就可以通過讀書的方式來放鬆心情。下面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精選版《菜根譚》讀後感範文三篇,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精選版《菜根譚》讀後感範文三篇

精選版《菜根譚》讀後感範文

暑假時我接觸到了《菜根譚》這本由明代洪應明收集編著的語錄集,其實剛開始只是被名字所吸引。可謂是“始於好奇,終於內容”,耐人尋味的一本讀物了。通過這本讀物,也讓我明白了文化固有根,應當讓傳統文化的傳承,作為連接過去和未來的橋樑。

把《菜根譚》讀下來,我發現內容大體是圍繞着為人處世、品行修養來舉出大小例子,它對於語言的表達,簡潔而有力,也如恰有一人站在你的面前同你講述着他的經歷和他悟的道理。讓人陶冶情操,懂得積極奮發,學會容忍堅毅、勿驕勿躁。同時,也體現出了這本文集中對於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闡述、尊重、傳承和弘揚。

傳統文化,這個放在何時都能迸發出中華民族浩然正氣的大詞語,在今天卻是説出來容易,做起來難。首先,為什麼説是大詞語?即使是短短四字,它卻藴含了太多,我們如今應當思考、學習和傳承的內容。而作為當今時代的中學生,這個沉重而長久的擔子落在了我們身上。其次,為什麼做起來難?正因為傳統文化具有的深度和廣度,想要“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工作強度大,而傳統文化正如倒轉後的沙漏,時間緊迫而迫在眉睫。可正是這樣,我們才更應有保護起中國民族傳統和文化的義務,因為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通過手機的應用軟件聽讀了《菜根譚》釋讀的第一部分後,對其中第五句“良藥苦口,忠言逆耳”有了些許見解。它的大意是“一個人的耳朵假若能常聽些不中聽的話,心裏經常想些不如意的事情,這才是敦品立德的好教訓。反之,若每句話都好聽,每件事都很稱心,那就等於把自己的一生葬送在劇毒之中。”中國古代也有着這樣的能夠證明這句話的例子:唐代宰相魏徵,因為敢於諫言,勇於對唐太宗有失妥當之處指出不足,即使惹得唐太宗生氣他也堅持自己的觀點而得到唐太宗的賞識和尊敬。其實這樣的實例還有很多。這不禁令我想到,如果當朝皇帝們都因為大臣宰相們説的話不中聽,那在今天,我們就很難看到明君們的影子,就少了些我們能夠學習的對象。這也不禁讓我聯想到了今天,這個民主平等的時代,一個人想要得到對自己或是對集體有用的話語,就需要他能夠真誠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認真地傾聽周邊人所帶給他的每一句對他而言有價值的話。當然,也不是所有的話都能採納。這就需要我們激發大腦、磨練耳朵、擦亮眼睛去辨別和篩選有用的信息,不盲目的相信和否定。做到這樣,才能説會得到進步吧。因此,“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言逆耳利於行”這句話放在今天也不無道理,正因如此,才會使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以嚴謹而大方,謙遜而不失禮貌的形象展現在世界的面前。

在“雞湯”“反雞湯”熱潮盛行的21世紀,面對一個個長短不一的句子時常給我們帶來的短暫的喜怒哀樂,我們總覺得有一絲力量在鞭撻着我們前進。但是面對這些喜怒哀樂,我們又總是覺得有些孤獨而無趣的這時候,我們更應該回頭看看那些古人留下的“文化財富”,那些快要被遺忘丟棄的民族傳統,那些值得我們繼承的禮儀習俗。

幾年前《舌尖上的中國》紀錄片讓中華美食成為了“文化的饕餮盛宴”,紀錄片第一、二季的開播更是令中華兒女甚至是海外友人至今仍感受着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所帶來的源源不斷的力量。而我們不能僅僅讚歎美食給我們帶來的驚豔,藴藏在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最底層的絢麗瑰寶——文化典籍更應該我們去細細品讀。這些,都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形象代表,是數代文化的傳承和弘揚。

今日民族傳統文化的繁榮,固然離不開其根。如果沒有了根,就無異於“無源之水,無本之木”。例如:古人通過敲打石器、木器來表達他們的喜悦之情。而音樂經過演變,傳承下來,鑄就出今天我們聽到的各種各樣的音樂。掌握其文化精髓,傳承其高尚精神,併發揚下去,讓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不斷壯大且得到創新,便是保持一份熱忱的初心吧?

因此,我們應當知道——傳承,是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樑。而傳承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更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精選版《菜根譚》讀後感範文

初讀《菜根譚》,第一感覺是字數不多,簡練扼要,內含為人處世、修身養性之真悟,讀起來猶如口嚼菜根,初試無味,然經嚼不爛,且歷久彌香。只可惜人生經歷不夠,未得其中精髓之處,偶爾翻閲幾頁,竟也讀出幾番滋味。

全書分為修身、應酬、評議、閒適四個篇幅,遂逐個筆記,以期找出心靈的平靜,以及致學的動力。

修身篇

欲做精金美玉的人品,定從烈火中煅來;思立掀天揭地的事功,須向薄冰上履過。——經一事而長一智,謹小慎微則大事可期。

忙處事為,常向閒中先檢點,過舉自稀。動時念想,預從靜裏密操持,非心自息。——靜時常存修身之念,動時方能即興而為,動靜相宜之法也。

為善而欲自高勝人,施恩而欲要名結好,修業而欲驚世駭俗,植節而欲標異見奇,此皆是善念中戈矛,理路上荊棘,最易夾帶,最難拔除者也。須是滌盡渣滓,斬絕萌芽,才見本來真體。——無慾或名利自來。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則根燼復萌,而塵情終累乎理趣;今日之是不可執,執之則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轉為欲根。——灑脱的活,隨性的做。

應酬篇

士君子涉世,於人不可輕為喜怒,喜怒輕,則心腹肝膽皆為人所窺;於物不可重為愛憎,愛憎重,則意氣精神悉為物所制。---不為外人、外物所牽扯,是涉世第一步。

使人有面前之譽,不若使其無背後之毀;使人有乍交之歡,不若使其無久處之厭。——以誠待人。

與人者,與其易疏於終,不若難親於始;御事者,與其巧持於後,不若守拙於前。——做人先疏而後親,做事寧拙而不巧。

待人而留有餘,不盡之恩禮,則可以維繫無厭人之心;御事而留有餘,不盡之才智,則可以提防不測之事變。——凡事留有餘地,則進可改進,退可補救,完全之法。

評議篇

榮寵旁邊辱等待,不必揚揚;困窮背後福跟隨,何須慼慼。——寵辱不驚是大智慧。

大聰明的人,小事必朦朧;大懵懂的人,小事必伺查。蓋伺查乃懵懂之根,而朦朧正聰明之窟也。——小事要糊塗,守拙即是大聰明。

眾人以順境為樂,而君子樂自逆境中來;眾人以拂意為憂,而君子憂從快意處起。蓋眾人憂樂以情,而君子憂樂以理也。——遇折不撓。

閒適篇

世事如棋局,不着得才是高手;人生似瓦盆,打破了方見真空。——大巧不工,重劍無鋒,做事要大處精明,小處糊塗。大破大立的人生,可以看見人生的全貌。

處世讓一步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任何時候,先把自己擺到後頭。

恩宜自淡而濃,先濃後淡者人忘其惠;威宜自嚴而寬,先寬後嚴者人怨其酷。——一句話切入人性本質,人情上的循序漸進要注意。

儉,美德也,過則為慳吝,為鄙吝,反傷雅道;讓,懿行也,過則為足恭,為曲禮,多出機心。——任何事情要做到適度,讓別人和自己都好受,這就是好的處世方式。

四篇之中,僅摘得些許文章稍加感悟。

總結為以下兩點:

處世方面要外圓內方,張弛有度;

為人方面要寬厚本然,淡泊寧靜。

人活在世上,免不了要處理與自身的關係以及與他人的關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然而為人處世的修為非一朝一夕之功,而需長年累月的積累和探索。書本僅有理論,提高還需實踐。爭取慢慢將這一門學問做好,將這一篇文章寫全。

精選版《菜根譚》讀後感範文

應該著名哲學家培根曾説過:“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智慧、學算使人精密。”讀了融會歷史與道德、詩歌與哲理、時代精神與民族特色於一爐的書籍——《菜根譚》,猶如滴水穿石,繩鋸木斷,持久而有力,浸潤着我的心靈。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歷史的長河不斷地衝刷、洗禮中留下一顆顆瑰麗無比的明珠。《菜根譚》就是其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菜根譚》是一本怎樣的書呢?古人云:“嚼得菜根,百事可做。”能吃苦清貧的人,可成為大事。

《菜根譚》是一位高人,把自己的人生哲理和經歷,盤托出的給大家學習和參考的結晶。個人覺得《菜根譚》是一本任何人都需要消化和細讀,是一本奇書。喜歡讀《菜根譚》,他認為:“嚼得菜根,百事可做。”商業大亨,企業家,職業經理人,其他人都喜歡研讀《菜根譚》,因為這本書是一本修身養性,充滿了哲理味道,管理方法的書。我讀《菜根譚》,我覺得是一本為人處世,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好書:簡單的故事,樸素的語言,研讀起來津津有味。

作為職業經理人,讀了這本書,我從中得到了許多的啟發。我們要有“不昧已心,不盡人情,不歇物力”的待人待物原則,更要有“滴水穿石,繩鋸木斷”的堅韌精神。還要有“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不怨天、不尤人”的心態。

山珍海味,也不過是一日三餐;流行時髦物外,也是曇花一現;那些經久不變的,長久的就是簡單的,平淡的“粗茶淡飯”生活。不管是富貴也好,學富五車也罷,我們是要踏實,低調,“誰家煙灶無煙火”?當我們遇到苦難,或者開心時,要堅信“天地不可一日無和氣,人心不可一日無喜神”的諫言。一個人,不可能一天,一個星期都是一種狀態的。人在做學問和做人,要善於聽取不同人的意見,並改變自己,要保持“為有源頭活水來”的狀態,才能不斷地修正自己的言行。

“心者後裔之根,未有根不植而枝葉榮茂者”告戒我們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讓自己的子女們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一個心地善良的人,他的子孫自然也學得心地善良。讀了“憑意興作為者,隨作則隨止,豈是不退之輪;從情識解悟者,有悟則有迷,終非常明之燈。”讓我懂得做事不要任憑自己意氣用事,也不要帶着太多的情感去領悟道理,這樣才會少走彎路。想想真的很有道理,我們作為大人,父母,領導,我們育人的工作是細水長流的,不是立竿見影的。因此工作的時候不能意氣用事。做事有始有終的人,依靠的是恆心和毅力。想成為一個平凡而不平庸的教師,除了要學會順應時勢,要有責任心外,關鍵要用心去工作。淺水是喧譁的,深水是沉默的。我希望自己是那耐人尋味的深水,厚積薄發,每一天能展現經過沉澱後的精華!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