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心得體會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12W

心得體會是一種感悟的闡述,是有一定的主觀性,優秀的心得體會一定是我們認真思考後寫出的,本站小編今天就為您帶來了自閉症心得體會5篇,相信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自閉症心得體會5篇

自閉症心得體會篇1

電視台曾經播過一個關於自閉症的節目,説真的以前還真不太清楚什麼自閉症。其中的一些內容吸引了我,比如説到米開郎琪羅、牛頓、愛因斯坦、凡高都有自閉症的傾向,或者説也正是因為他們有這種傾向才成為天才,但大多數的自閉症患者就沒有他們這種榮幸了,更多的卻成了別人的累贅和笑柄。

症狀:

1、人際關係有所障礙,對人欠缺反應。

自閉症患者缺乏學習認識自己與他人的關係,以及基本社交應對的能力,因此表現出不理人、不看人、對人缺少反應,無法和小朋友一起玩耍,難以體會別人的情緒和感受,不會以一般人能接受的方法表達自己的情感等多方面的困難。

2、語言和溝通有所障礙。

約有50%自閉症兒童沒有溝通性的語言;有語言溝通的自閉症兒童,也常表現出鸚鵡式的仿説、代名詞反轉、聲調缺乏變化、答非所問的情形。

3、對於非口語的肢體語言的理解,同樣有程度不同的困難。

4、行為同一性。自閉症的兒童常有一些奇特的固定習慣或玩法,如出門走一定的路線,走路時手摸牆壁前進、玩法單調、反覆缺乏變化,抗拒任何改變。

這可以算是對自閉症的專業描述,刻板了些,與我看過節目之後想到的並不一樣。在我看來像愛因斯坦這種天才的自閉症完全就是給他們量身定做的,因為自閉症有一個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專心致志,極端的迴避開外界的干擾,僅此一點就是大多數人很難做到的。我甚至希望自己是這樣的一個自閉症患者,但我又怕自閉症是有了,成就卻沒有,那還是不要想入非非吧。畢竟自閉症是一種疾患,輕度還可以,重了就不叫回事了,否則人們都爭當自閉症了。

但如果把這種輕度自閉症症狀引申一下,我想還是能從這裏感覺到一點什麼的。

關於自閉症的辭條:

自閉症是一種先天腦部功能受損傷而引起的發展障礙,通常在三歲以前就可以被發現。自閉症患者從小開始便表現出語言理解及表達困難、難以與身旁的人建立感情、對各種感官刺激的異常反應及一成不變固定的玩法與行為等與一般兒童不同的特徵。

如果把一個人孤零零的放到一個荒島上,就像《魯濱遜漂流記》裏的那個魯濱遜一樣,只要他還能夠生活自理,即使得了自閉症也是無所謂的。所以自閉症被人注意的病症其實是體現在人和他人的關係裏的,正常的社會下做為羣體的人要求他人適應社會,這可以説已經是人類社會生活裏順理成章的事了,所以對他們來説要對自閉症患者進行救助也成了一種責任,但同時這是否也意味着這是對自閉症患者的一種侵害呢?畢竟在客觀上他們干擾了自閉症者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儘管在大多數人看來這不應該是他的生活。但如果他們無法救助或者救助沒有成功又該如何解釋呢?

為什麼自閉症患者,更確切點説有自閉症傾向的人為什麼不能有自己獨立的生活方式呢?愛因斯坦是榮幸的,他遇到了好的環境,自己也找到了抵禦干擾的方法,但更多的人卻是沒有這種榮幸的,那麼是否可以説有些可以成為愛因斯坦的人就是因為別人的干擾才沒有發出自己的光彩呢?

從這裏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來自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人未能成才是因了社會的干擾;另一方面則是自閉症者無法抗拒干擾不能專心致志。

而這種狀況其實不僅存在於自閉症者這裏,在大多數人那裏也都程度不同的普遍存在着,也不僅僅限於自閉症這一種類型。

曾經聽一位知名作家説過,當他聽説愛爾蘭小説家詹姆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非常着名,已經被奉為二十世紀文學經典之後,就找來讀,當然之前他已經聽説這是一本很難讀懂的書,但他還是想看看怎麼個難讀,畢竟算是知名作家,又大學中文系畢業,這樣的經典怎麼也該拿來看看——但結果是他怎麼也看不懂看不下去。最後他把這本書拿給了妻子看,他妻子是精神病院的大夫,大夫看了以後説怎麼這個經典的東西和我們精神病院裏的那些病人寫的有點像啊,他們也是這樣自言自語語無倫次的。

作家不明白了,難道大家都看走眼了?還是自己的欣賞水平實在太差,竟鬱悶了很長時間。那麼喬伊斯本人是有精神疾患呢,還是在超越了那種病症之後寫出的《尤利西斯》呢?沒有答案。後來他想明白了,不管這是不是經典,他也只能是“這一部。”了。相信以後也不會也不敢有人這樣寫了,好在文學的路有很多很多,不一定非學喬伊斯嗎。

自閉症心得體會篇2

學前特殊兒童教育轉介是特教工作者在實行融合教育以來不斷探討和實踐的課題,並在實踐中力求達到為特殊兒童提供適合他們的教育機構、教育內容和形式的目的。自閉症幼兒是特殊兒童中的一個羣體,他們的早期干預和教育轉介成為特殊教育的理論和實踐研究領域關注的熱點,特別是北京市率先在18個普通幼兒園建立了特殊兒童學前教育示範基地,為特殊兒童的融合教育提供了必要條件。在幫助自閉症幼兒從早期療育中心(以下簡稱早療中心)轉入幼兒園學習生活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問題。結合在早期療育機構觀察到的幾例自閉症幼兒轉園的經歷,研究者分析和總結目前普通幼兒園中自閉症幼兒教育存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建議。

1、普通幼兒園對接納自閉症兒童的認識和專業準備不足1.1對自閉症兒童的認識不足普通幼兒園的老師常常會認為自閉症兒童的表現是脾氣古怪、不合羣或發育遲緩。有些幼兒園的老師甚至會在家長諮詢時直截了當地拒絕:“您的孩子不適合上這個幼兒園”。老師的話導致部分家長為了讓自閉症的孩子能夠順利入園而隱瞞孩子的真實情況。有的幼兒園老師雖然聽説過自閉症,但由於沒有經過系統的培訓或者幼兒園領導不夠重視,所以面對自閉症兒童出現的種種狀況也沒有適當的處理策略,也不知該如何在組織活動時體現對自閉症兒童的個別化、正常化等教育原則,更有老師常常抱怨:“為什麼這個孩子在我的班上,為什麼我這麼倒黴?”等等。

1.2 專業知識技能準備不足有一名上幼兒園的自閉症小男孩出現了掀小女孩裙子的行為,孩子的媽媽緊張的不得了。雖然早療中心的老師幫忙想了很多辦法,但最後家長還是決定暫時不去幼兒園。因為她擔心老師不接受,會反感孩子的行為,從而引發更嚴重的行為問題。由於幼兒園的老師多數未接受特殊教育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培訓,無法接受和理解自閉症幼兒的行為表現,也不瞭解他們的需要,導致無法解決自閉症幼兒的行為問題,更談不上設法促進他們的發展。去普通幼兒園參加半日活動的自閉症幼兒的家長反映,如果幼兒園有活動,幾個自閉症的孩子就會離開教室被送到專門的老師那去看護或者送去傳達室更有甚者老師會要求自閉症幼兒家長在活動那天不要帶孩子來幼兒園。還有的家長反映:“我的孩子沒有語言,能力很差,但是照樣上了兩年幼兒園。他在幼兒園裏可以隨意走動,到處溜達。”這時幼兒園老師所採取的就是聽之任之的態度,只要自閉症孩子安全不出問題就行。如此“放羊式”的教育必然導致錯過自閉症幼兒早期干預的大好時機。

2、家長認識上的誤區

自閉症幼兒家長對孩子進入幼兒園接受教育抱有想當然的期望部分自閉症兒童的家長不瞭解正常兒童的成長規律,所以在嬰幼兒期孩子身心發展停滯或退縮的折線型發展過程不能及時覺察或引起重視。有的家長認為自閉症是一種病,有辦法可以治好。所以通常不能對孩子保持真實而適當的期待,他們認為孩子只是比同齡的正常兒童發展稍慢一些而已,只要努力的彌補不足之處就可以趕上正常的孩子。有相當一部分家長認為只要自閉症的孩子進入正常幼兒園自然就會模仿正常兒童的行為,從而提高社交能力,變得不再自閉了。所以家長往往會在自認為準備很充足的情況下把孩子送去正常幼兒園而不考慮孩子的接受、適應情況等。他們往往只想到“我的孩子也要像其他孩子一樣上幼兒園”,而不去想孩子應該怎樣上幼兒園才更有幫助,更有意義。實際上這種情況只能稱之為形式上的進入幼兒園了,對自閉症幼兒的身心發展並沒有太多的實際作用。

自閉症幼兒家長與幼兒園的溝通不足自閉症幼兒家長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到幼兒園學習生活,害怕由於孩子的特殊表現被拒之門外,儘量隱瞞孩子的真實情況,孩子入園後,幼兒園老師會對這些特殊表現措手不及,無法為孩子提供一個有準備的適應環境和過程。在這種心態下,自閉症幼兒家長還可能不敢在教育訓練等方面提出建議。幼兒園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重視“家園共育”的氛圍,而特殊幼兒的教育和訓練更需要來自各方面的支持和參與。自閉症家長的配合和參與會更有利於孩子的康復和發展。在來自幼兒園老師的鼓勵和支持下,自閉症家長才能放鬆心態,積極參與。

2.3 普通幼兒的家長對自閉症兒童進入班級的態度消極因為普通人對自閉症的瞭解很少,所以普通幼兒的家長不太容易接納、理解自閉症幼兒的怪異行為,會有種種擔心,擔心自閉症幼兒會對自己的孩子產生負面的影響;擔心自己的孩子會學習自閉症幼兒不好的行為。通常會想:“這個孩子這麼大喊大叫的,我家寶寶會不會向他學呀?”、“橫衝直撞的,別撞了我們的孩子!”、“我們交了這麼多錢就是為了讓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他不應該和我們的孩子在一起”等等。因此正常兒童的家長對自閉症兒童的在普通幼兒園接受教育往往持有排斥的態度。

3、建議

3.1 給家長的建議:

(1) 在進入幼兒園之前做好前備工作,不要操之過急。如:瞭解幼兒園的辦學理念、人文環境、園長及老師對自閉症兒童的瞭解以及接納程度、幼兒園在個別化教育上的開展程度等等。

自閉症心得體會篇3

今年暑假期間,作為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宣傳部的一名成員,我有幸參加信息科學技術學院"星星點燈"團隊開展的關愛自閉症青年服務活動。

當初選擇愛彌爾,雖然不知道會遇到一羣什麼樣的孩子,但是依然充滿了期待和自信,格外地珍惜這一次與"星星的孩子"接觸的機會。雖然這一次的活動的時間不是很長,但是留在我的記憶中卻很長很長。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僅很清楚地瞭解了那羣可愛的孩子,也更瞭解了自己。或許在我們短短的這段時間裏並沒有留下什麼,我們不敢奢求通過我們這一次的到來能徹底改變一個孩子,但是我們能做到的是讓孩子們感受到我們的愛。這一次的經歷,將成為我人生中最值得珍藏的的一份記憶。

經過幾番周折,終於來到了湖南愛彌爾。愛彌兒的老師十分歡迎我們的到來,並熱情地接待了我們。這時我才瞭解到,原來愛彌兒每隔一段時間都會有一批志願者過來幫忙,走了一批又來一批,就這樣傳承着他們的愛與責任,我希望我也能把這份愛與責任傳承下去而且傳承得很好很好。

隨後,我們就進入了課堂一起和孩子們上課。我們上的第一堂課是遊戲課,都説孩子是愛玩遊戲的,可這羣孩子卻表現得不一樣,沒有表現出小孩子愛玩的天性,只是在老師和志願者們地手把手的教導下才勉強將遊戲"玩"下去。 。在這個過程,有些家長因為孩子所謂的"表現不好",打罵孩子。當時有一種説不出來的感覺,只是為他們感到心疼,心疼他們為什麼受到老天如此不公平的待遇,哪怕連好好玩耍的權利都不給他們,我只是希望家長們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理解,為他們打開屬於自己的那一扇窗。

接下來一節是識字課,在這節課中我發現一個事實,其實在這些自閉症青年中有許多孩子一點都不笨,他能聽懂老師和家長説的話,能根據不同的問題識別出不同的漢字,只是不願意用語言表達出他們的思想,可能他們需要的只是多一份耐心、多一份理解 、多一份關愛,相信只要有了大家堅持不懈的努力,他們終究成為那一刻最耀眼的明星。

再在這裏上完兩節清潔課,我們就要離開了。剛才和上游戲課坐在我旁邊的那一位小朋友看到了我,一直看着我——沒有説話。我知道他還是記得我的,那一刻我的眼睛濕了,是感動,還是高興,我清晰地感覺到這一次的活動真的沒有白來,付出的愛得到了收穫。

就要離開了,或許以後和這羣孩子相見的機率很小,但他們依然存在於我的記憶深處,祝福他們,希望他們都好好的。沒有過多的豪言壯語,有的只是點點滴滴,我相信有了我們的關愛和期盼,他們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終有一天他們也會像正常孩子一樣在藍天下放着風箏、唱着歌。

自閉症心得體會篇4

這是我第二次參加拉拉手自閉症青年志願活動,記得當我第一次看到他們的時候,其實內心非常緊張,擔心他們會不理我們,擔心他們會很敏感,擔心會嚇着他們……但是後來發現,他們並非那麼難接觸,總之他們比我們想象中要好很多。這次的地鐵三號線活動更是讓我們更深入的瞭解了他們。其實他們也只是個孩子,有着孩童的獵奇心理,有着孩童純真頑皮,看着他們那一張張可愛的臉龐,我不禁有些心疼。

他們就像一張白紙,猶如星星一般,一人一世界,獨自閃爍。他們不盲,卻視而不見,不聾,卻充耳不聞,有語言卻很難交流,有行為卻總是與願望相違。他們也和普通的孩子一樣有着玩的特性,這次的雪地活動,他們也很開心的玩着,在雪上畫畫、寫字……他們也有自己的脾氣和煩惱,只是他們將所有的歡樂和痛楚都鎖在心裏,為自己構築了一堵冷漠的牆,外人走不進,他們亦走不出。他們也很嚮往外面的世界,在地鐵三號線"上天"的那一刻,看着窗外的雪景,他們笑了,我們都跟着笑了,因為他們很開心,所以每個人的心也為之而感動。

臨別之際,我們送了他們每人一張卡片,上面有我們想對他們説的話,雖然很簡單的幾句話,製作也很簡單,但寄託着我們對他們濃濃的感情。或許他們會不理解。

因為愛,所以我們在努力,因為愛的傳遞,所以構成了愛的世界。這羣"星星的孩子"在自己的世界裏依然光芒閃耀,他們和同齡的孩子一樣有自己的愛好和興趣,只是交流障礙,無法表達自己,使他們與同齡的孩子不太一樣。然而,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也許這些是他們的天賦,也許是他們訓練了很久的成果,我相信命運給這些"星星的孩子"關上一扇門的同時,一定會開啟一扇窗,這些小天使們一定會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自閉症心得體會篇5

我在讓孩子走進社會,融合教育是必須的!這篇文章中,分享了關於融合教育的優勢,以及對於孤獨症兒童康復的必要性。然而,不得不承認,融合教育在當下,是很難實施的。

這其中有着各式各樣的原因,讓我們不妨來探討一下。

1、來自校方

眾所周知,我們講“融合教育”,所在的場所就是幼兒園、學校等。但是,能夠接受孤獨症兒童的場所,少之又少。只有觀念特別包容的學校,才會接受“特殊”的孩子,但這樣的學校十分稀缺。

即便有了融合場所,裏面的普通老師居多,專業單一,對特殊教育經驗甚少,也許無法成功面對孤獨症兒童。而特殊教育教師一來稀缺,學校中不一定配備,二來特教老師雖然有着專業的干預技巧,但相對的面對正常孩子的發展規律也許缺乏足夠的認識,這在他們的工作中可能會有一定的影響。

而對於有着特殊教育的場所,通常成本較高。教育經費的不足,也是融合場所難以開設的原因之一。

2、來自專業普及和認知

即便有了融合場所——幼兒園或學校接受了孤獨症兒童,但,要清楚的是,孤獨症兒童和正常孩子依舊是兩個羣體。而融合,並不只是單純地、物理的將兩個羣體的孩子放在一個教室裏那麼簡單。

對於正常孩子的教育,和對於孤獨症兒童的干預,如何在教育內容上、教育形式上、教育方法上融合,從而不會讓兩個羣體產生互相制約(不讓正常孩子教育速度放緩,也不讓孤獨症兒童干預受限),這其實頗有難度。我所知道接受孤獨症兒童的幼兒園,採用的是“蒙氏教育”,裏面的內容相對有融合的特質。

3、來自教師

普通幼教和教師,處於對工作的責任感,通常是不會完全接納孤獨症兒童。因為他們擔心自己不夠專業,耽誤孩子的干預最佳時間。

而特教老師,特別是成熟的、收過職業培訓的特教,他們通常對融合抱有異議。我所認識的特教老師通常不推薦融合教育,他們認為密集的干預訓練才能有一定成就,在基於一定這一基礎再送入幼兒園進行融合才是。

對於這一點,我認同一半。特教老師的想法是讓孩子有了完備的技能後再去融合,而我認為孩子只需要具備一定的自理能力,即可進行融合,在融合中繼續增長,並在課後繼續幹預訓練。

目前,國內融合幼兒園和融合學校十分少,在融合領域中也沒有形成一套專業並可複製的教學體系。普通教師很難接觸到融合的專業培訓,而特教老師則難以進入幼兒園或學校。

4、來自同學和家長

社會公眾對於孤獨症的看法,即便到了現在也是十分不統一,不理解者居多。孩子們天生善良,也許對於接納孤獨症兒童沒有太多想法,最多隻是感覺這個孩子很奇怪,或是小小的欺負她一下。但是,對於大量的正常孩子的家長,則並不看好融合教育。

正常孩子的家長不會對孤獨症有深入瞭解,憑藉他們在網上看到的片面知識,他們會本能的保護自己的孩子,認為有孤獨症兒童加入自己孩子的羣體,會給自己的孩子帶來安全隱患,並影響孩子正常的學習和生活。

倘若孤獨症兒童在融合過程中出現了一定的不可控行為,例如傷人,那麼我想如果面對正常兒童,大家的態度應該是包容和理解的,但面對孤獨症兒童,則是嚴厲的。最有可能發生的就是全體家長一直要求孤獨症兒童退學或轉班。這也是現實。

5、來自自身

我們講融合教育,家長應該付出更多。然而,很多家長則是把孩子直接就放進幼兒園,不管不顧。融合教育需要家長的密切配合,並非是單純的“託管”。

如果家長不能夠及時發現融合教育過程中孤獨症兒童暴露出的種.種問題,而加以迅速干預,那麼,融合教育是失敗的。

也不乏家長雖然與校方溝通良好,但缺乏與其他家長溝通交流。這也很容易理解,畢竟誰也不願意讓別人帶着有色眼光看自己的孩子。但是,當出現一定問題,其他家長察覺出來並頻頻反應的時候,我們不禁需要考慮:是否提前溝通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由此可見,融合教育能夠有效地,成系統的進行下去,需要社會各界共同發力。我們需要國家對社會進行孤獨症的知識普及,需要社會對融合教育的支持與資助,需要足夠的師資力量,需要社會人士的寬容、理解和幫助。

我期待會有這麼一天,孤獨症兒童能夠像正常兒童一樣,快樂的上幼兒園,和小夥伴一起玩耍,順利的接受義務教育,長大成人!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