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最新關於《中國文脈》讀後感實用範文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2W

你知道嗎?多讀一本好書,我們會滿懷對人生的希望,而寫讀後感則會提升我們的思想高度,你知道讀後感怎麼寫嗎?下面是本站小編整理的精選最新關於《中國文脈》讀後感實用範文三篇,以供參考。

精選最新關於《中國文脈》讀後感實用範文三篇
關於《中國文脈》讀後感1

餘秋雨先生説,中國文脈,是指中國文學幾千年發展中最高等級的生命潛流和審美潛流。

這種潛流,在近處很難發現,只有從遠處看去,才能領略大概,就像那一條倔犟的山脊所連成的天際線。正是這條天際線,使我們知道那個天地之大,以及那個天地之限,並領略了一種註定要長久包圍我們生命的文化儀式。這股潛流,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不是官方主流;不是民間主流;屬於文學,並不從屬於哲學學派;雖然重要,但體量不大;並不一以貫之,而是時斷時續,斷多續少;對周圍的其他文學現象有吸附力,更有排斥力。

就個人而言,不經過教育,何能自由取用?

餘秋雨進一步説:“如果不分高低,只讓每個時間和空間的民眾自由取用、集體“海選”,那麼,中國文學,能選得到那位流浪草澤、即將投水的屈原嗎?能選得到那位受過酷刑、恥而握筆的司馬遷嗎?能選得到那位僻居荒村、艱苦躬耕的陶淵明嗎?他們後來為民眾知道,並非民眾自己的行為。而且,知道了,也並不能體會他們的內涵。因此我敢斷言,任何民粹主義的自由海選,即便再有人數、再有資金,也與優秀文學基本無關。”

這不是文學的悲哀,而是文學的高貴。今天,我們回望歷史,那些在雲霧中隱約可見的山脊是什麼呢?

“文脈的原始材料,是文字。漢字大約起源於五千多年前。……王朝譜牒,甲骨文和金文……終於聽到聲音了,那是《詩經》。《詩經》使中國文學從一開始就充滿了稻麥香和蟲鳥聲。這種香氣和聲音,將散佈久遠,至今還聞到、聽到。”

我們看到了,背靠着一大批神話傳説,刻寫着一行行甲骨文、金文,吟唱着一首首《詩經》,中國文化隆重上路。其實,這也就是以孔子、老子為代表的先秦諸子出場前的精神背景。

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及楚辭,再到秦漢時期的大一統與書同文對文學的影響,漢賦及無韻離騷《史記》,魏晉時期的三曹及竹林七賢等文人雅士的詩作文采,再到唐宋詩詞,元曲及明清小説,一氣呵成,使歷史與現實相溝通,文理與形象相交融。

餘先生説:“尋得這股潛流,是做減法的結果,……減法更為重要,也更為艱難,減而見筋,減而顯神,減而得脈。”然“得脈者難得知音”,所以,餘先生只能深深一歎,他主張“在目前必然寂寞的文化良知領域,應該重啟文明之思,重開嚴選之風,重立古今座標,重建普世範本,這樣,文化的復興才有可能。”

餘先生身體力行,為中國文學把脈、梳理、分類、總結,雖有不盡完美之處,但表現出來的中國精神,讓人為之感動。

關於《中國文脈》讀後感2

《中國文脈》這本書是作家餘秋雨在20xx年寫的,在這本書中,餘秋雨先生完整地梳理了中國文學的發展脈絡。 作者從中華文明的起源講起,歷經楚辭、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説,每個階段都有每個階段偉大的詩人和瑰麗的文學作品。

首先,在先秦諸子中,分為三個等級,第一等級:莊子、孟子;第二等級:老子、孔子;第三等級:韓非子、墨子。 魏晉文脈分為三段,第一段寫的是曹操,寫了很多他的詩句,例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青青子衿,悠悠我心。”“月明星稀,烏鵲南飛。”他用乾淨樸素凝鍊的筆墨以開闊的氣勢書寫着人生。第二段寫的是阮籍和嵇康兩人,他們可以稱得上“魏晉名士”了。第三段寫的是陶淵明,他以詩句展示出了最鮮明的文學主張,創造了一種以“田園”為標識的人生境界,成了一種千年不移的文化理想。 唐代文化中詩是最繁榮,唐代詩人的前四名,當屬李白、杜甫、王維、白居易。唐代的文章,寫的好的當屬韓愈和柳宗元。宋代文脈寫的是蘇東坡,他對詩、詞、書法、音樂等都很精通。尤其是詞作、散文、書法三項。排在他後面是是辛棄疾、陸游和李清照。元代出現了戲劇的,關漢卿、王實甫的出現,讓中國可以立即在戲劇上與其他文明並肩而“毫無愧色”。

而古往今來的人們大多壯志未酬,例如:南山腳下悠然採菊的陶淵明,數百年後才被人記起;聊發少年狂的蘇東坡,多次被貶謫;萬里覓封侯的陸游,至死也未見九州統一;八千里征途,三十年征戰的岳飛,終究不抵流言蜚語;不畏漢武,嚴謹記實,受奇恥大辱後仍不停筆寫《史記》的司馬遷,人情失恰,不知所蹤。 綜觀餘秋雨先生在本書所寫的文人志士,大多壯志未酬,空留遺憾!但是正是這幫豪情高漲,充滿鬥志卻顯無奈,似是不懂風情的文人志士,傳承發展了中華文化,是真正的民族脊樑!他們那種國家民族利益高於一切,置生死與度外,不失氣節大義的氣概,是我等學習的楷模!

在這本書中我感受到了,文字的傳承,文化的傳承,生命的傳承,生生地擔起了中國的文脈。文字是中華民族的根源,中國文脈的基礎,深深根植在每個中國人內心的中國之魂。

關於《中國文脈》讀後感3

中國文脈,好大的氣派!讀完餘秋雨先生的《中國文脈》一書,我長時間沉浸在一種感動和震撼之中。

中國文學幾千年的發展史,著作浩如卷帙,星光璀璨奪目,哪些作品和人物能夠經歷時間的考驗,可以成為穿越時空成為不朽的經典?餘秋雨先生站在歷史的高度,以他獨特的視角,靈動的思考,運用“減法”的研究方法來梳理了中國文學的脈絡。他説:“減而見筋,減而見神,減而得脈”。在博而精的文學基礎和底藴之上,他目光如炬,深邃的穿越漫長而悠遠的歷史,進行了大膽而獨到的取捨。

秋雨先生的中國文脈,是中國文學歷史發展中最高等級的生命潛流和審美潛流。這股潛流體量不大,不一以貫之,時斷時續,就像一條倔強的山脊連成的天際線,綿延不斷,生生不息,代代相傳。正是這條天際線,讓我們知道那個天地之大,以及那個天地之限,並領略了註定要長久包圍我們生命的文化儀式。

等級,是文脈的生命;等級,是由品味來決定的。品味決定等級,等級構成文明。秋雨先生的中國文脈,是中國文學的等級和品味,是精神文化層面上的高低之分,是民族大道,人類尊嚴。文中字裏行間都充滿着秋雨先生慷慨豪邁的情懷,俯仰天地古今的感悟和對中華文學家園滿腔的熱愛和關切之情。

從漢字的起源到詩經的出現,從先秦諸子到漢大賦,從魏晉南北朝到大唐盛世,從英傑輩出的宋代到文脈衰弱的元明清。先生用詩意充沛的筆墨夾敍夾議,帶領我們去親近百花齊放絢麗多姿的先秦諸子、僻居荒村氣定神閒的陶淵明;去敬仰行吟江邊孤傲悲愴的屈原、倍受酷刑而握筆的司馬遷;去了解風骨飄逸桀驁多才的魏晉名士、唐詩宋詞巍峨頂峯上的諸多身影……那些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模糊的形象,通過他的文字,變得清朗而感性,我們可以感受到他們的喜怒哀樂和別樣情懷。同時,秋雨先生對影響中國文脈至深的科學制度,進行了深刻批判和公正評價,並剖析了文脈的根本,用清新簡練的文字表達了精神之脈和人格之脈的深刻思想與啟蒙精神。

在飽蘸深情、蕩氣迴腸的筆墨間,我們也不難發現始終雲繞着秋雨先生的淡淡憂傷和飄忽的無奈。中國文脈源遠流長,有過諸多的輝煌,也有過百年的蒼涼。中國現代文學成果寥落,偌大中國沒有出現過一個近似於王陽明的哲學家,也沒有出過一個近似於曹雪芹的小説家。研究隊伍的誇張、偽飾、把玩的風尚大幅貶損了文學的形象。面對當前寂寥的文化良知領域,秋雨先生主張重啟文脈之思,重開嚴選之風,重立古今座標,重建普世範本,清理地基搬開蕪雜,尋獲大柱石基,讓出疏朗空間,洗淨眾人耳目,呼喚亙古偉步,期待中華文化的復興。

現代是如此的荒瘠,我們不要在那裏流浪太久。當今社會,物慾橫流,人心浮躁。中國文脈在今天的斷裂,是中國文學的悲哀,是中華民族魂的失落。

中國文脈她不是一篇散文,她是一種宣言,是一種思想。她對於提高我們的精神生活,防止當今工業社會人性的異化和疏離,具有積極的引導作用。

讀《中國文脈》一書至少可以讓我們短時間沉靜下來,細細體味文中優美的詞句,慢慢感悟文學的品味;忘記塵囂,忘記利益,忘記人與人之間的複雜關係;耐心地回顧過去,靜靜地審視周圍,迴歸自然迴歸本我。

明天,我們還能這樣嗎?

意志是每一個人的精神力量,是要創造或是破壞某種東西的自由的憧憬,是能從中創造奇蹟的創造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