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最新《百年孤獨》的讀後感5篇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3W
孤獨是人類的常態。從《百年孤獨》中,我們看到了一個家族的榮辱興衰,書中的人物各有特點,最後卻又都在孤獨中尋找屬於自己的安寧。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關於《百年孤獨》的讀後感5篇範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關於最新《百年孤獨》的讀後感5篇範文

 篇1
 
  時間在故事裏看着總是快的,但是轉眼百年多的滄海桑田,從初代的勤奮耕耘到末代的荒涼頹敗,真讓人有種難以言明的感慨。發散一下,覺得兒女的教育還是非常重要的。像烏蘇娜瞎了之後想起來的那些,她眼中真正勇敢的人其實是雷貝卡,而她自己心愛的子孫們沒有一個擁有她所希望他們擁有的勇敢勤奮的美德。連小説前期的視點主角、前期我最喜歡的奧雷連諾上校也木有。
 
  這個故事通篇看下來除了感慨家族的沒落之外並沒有特別深的感觸——關於ZF和商人對當地人民造成的傷害除外——作為東半球的人,對西半球南邊那個太過遙遠的拉丁美洲真是知之甚少,真如小説後面附錄裏所説具有如此深的歷史意義的話,也許布恩蒂亞家族就代表了最原始、最蓬勃、簡單又有開拓精神的拉丁原住民?然後後來的ZF和香蕉公司就像侵略者,侵略了這塊土地,在得不到利益的時候就果斷抽身而去只剩下破敗的小鎮了。
 
  而最後馬孔多整個的消失,大概就是要改掉原始的社會風氣?
 
  故事裏印象最深的3個人:梅爾加德斯、烏蘇娜和菲蘭達。雖然最後一個我對她實在十分討厭,但是依然覺得這個人的個性塑造得合情合理且十分鮮明。烏蘇娜代表了這個家族的興,也代表了這個小鎮的興,她的勤奮和樸實為這個家庭創造出一片美好的天地,而菲蘭達代表了亡,扼殺了人性,拒絕接受新事物,迷信又保守,即使布恩蒂亞家因為歷史的原因早已積累下衰敗的因子,她卻也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梅爾加德斯則是代表了局外人,似乎是一個“先知”的角色,他帶來了新的科技,知道故事的一切發展,他更像是一種力量而非真實的存在。
 
  篇2
 
  孤獨是殘忍的,是割捨不了的,是要與生命始終伴隨的,就像書中的拉丁美洲,與世界脱離,像極了閉關鎖國的清朝,彷彿世界只有孤身一人。《百年孤獨》裏的馬孔多,雜糅着這世間所有類型的人,也雜糅着這世間所有的孤獨。
 
  馬爾克斯筆下的世界很奇妙,每個人都是獨立個性的但卻無神空虛的,書中所經歷的孤獨,也可能是我們人生當中所需要面對的。“世界上正在發生不可思議的事情,咱們旁邊,就在河流對岸,已有許多各式各樣神奇的機器,可咱們仍在這兒像蠢驢一樣過日子。”馬孔多的創始人霍塞·阿卡迪奧·布恩迪清晰的認識到了目前的現狀,他本應該是個英雄,但時代讓他變得可悲,子孫所承受的災難性的傷害也揭示着他人生的可悲。他是孤獨的,馬孔多的文明也是孤獨的,他們有着對權利的渴求,對求知的渴望,以及對暴力的崇敬,但他們拒絕與遠方溝通,拒絕看到遙遠世界的光芒。他們從未放過自己,所以他們孤獨,卻也無能為力。
 
  《百年孤獨》的魅力遠遠不止這小小的一角,就像作者説的“拉丁美洲的歷史也是一切巨大然而徒勞的奮鬥的總結,是一幕幕事先要註定被人遺忘的戲劇的總和”,這個家族的百年孤獨也折射着世間萬物的悽楚和悲涼,孤獨的度量已無從計算,可能從創世之初到宇宙熱寂,也許它早已伴我們同行,無聲無息。
 
  讀完這本書,我經常會思考一個問題:究竟什麼可以讓我們在有限的生命中為之相守和奮鬥?也許在經歷人生的不同階段時,都會有不同的答案吧!
 
  篇3
 
  孤獨是個頑疾,當死亡成為我們路之終點的時候,孤獨也就隨之而來,這世間有多少吵鬧,就會有多少孤獨。無疑,孤獨本身就是一道枯澀而不可理解的背影,但馬爾克斯的筆卻是含笑的。他沒有徒勞地去化解苦難,而是裹了一層糖衣在外面,那幾欲和神話接壤的想象力,讓每個冰冷的字都長了一雙翅膀,也曾讓我讀這本書的時候,有一種飛的衝動。
 
  《百年孤獨》一書中,奧雷里亞諾第二是個歡快的胖子,他精力旺盛,經營彩票生意,喜歡請很多朋友一起喝酒,一邊拉着手風琴,一邊馬不停蹄地醉。然而,他卻依然反覆地説着,人生短暫。熱鬧終歸會沉寂,孤獨如影相隨,每個人都深受折磨,但臨牀表現卻不同。
 
  奧雷里亞諾上校的晚年,終日把自己關在梅爾基亞德斯的作坊裏製作小金魚,每打造出一尾,便將其投入冶煉的火焰中燒燬,如此反覆,在那羞澀而涼薄的時光裏等待死亡降臨。阿瑪蘭妲則坐在糖漿般的陽光裏,日復一日地編織壽衣,白天織,夜裏拆。麗貝卡從童年開始就在兜裏裝滿泥土,偷偷咀嚼,像蚯蚓一樣戀着那更接近死亡的芳香,而父母的頭骨卻總在每個夢魘之中嘎嘎作響。還有思維像滑扣螺絲一般的老布恩迪亞,終日被綁在棕櫚樹上,風吹雨淋,他瞪大雙眼,究竟在想什麼?從來沒人喜歡去享受孤獨,為何我還渴望更多的人來喜歡此書?借用一下搖晃着存在主義旗幟的那些人理論,先將自己逼到絕望的天涯,再回過頭來建立希望的天國,唯有這樣,才更懂得珍惜生命。我們不需要悲劇,但應該有悲劇精神。即便是浮光掠影活一次,在這斑斕且喧囂的世間,也該沉下來,挨着土地行走。
 
  在時光裏,所有活着的生命,都在踩着節奏行走,並非只有第五交響曲,才流淌命運的旋律,即便踽踽獨行的人,也並非只有一進一出的呼吸與每分鐘50—80的.心跳。生命尚存,播撒不止,也許,下一秒就會春暖花開。
 
 篇4
 
  《百年孤獨》的作者是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他在198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和哥倫比亞語言科學院名譽院士稱號。
 
  諾貝爾文學獎的頒獎詞是這樣評價他的“加西亞·馬爾克斯以小説作品創建了一個自己的世界,一個濃縮的宇宙,其中喧囂紛亂卻又生動可信的現實,映射了一片大陸及其人民的富足與貧困。”
 
  的確,《百年孤獨》就是一個很好的體現。全書講述了布恩迪亞家族的興衰。書中人物眾多,卻又獨具特色。有堅毅的奧雷里亞諾上校,性格孤傲的阿瑪蘭妲,墨守成規的費爾南達以及神祕的梅爾基亞德斯。這一大家子人都有着與祖輩相似的性格、相似的經歷和錯綜複雜的關係。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在馬孔多建了這棟豪宅,可隨之而來的戰爭改變了他們,讓他們變得麻木、冰冷、做作。他們只能在孤獨、忙碌之中尋找安寧。
 
  戰爭,戰爭,戰爭。戰爭對這個家庭的破壞是巨大的,使他們變得沒有人情味。
 
  同時,隨着科技的不斷邁進,馬孔多也在不斷地發展,但是這兒的人卻在逐漸失去淳樸的本性。四年的陰雨,十年的乾旱在不斷考驗着這片土地,最終它在風暴中消失得無影無蹤。
 
  文中那近親結婚就會生下長豬尾巴的孩子的古老傳説在最末代子孫中應驗。
 
  這個神祕的家族中人丁興旺,甚至讓人哭笑不得。因為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冒出一個孩子。就像奧雷里亞諾上校的十七個兒子一樣他們在同一天不約而同地到來,又在同一天全部被殺。
 
  這一家人奇特的經歷讓人眼花繚亂,與此同時我們也不得不被加西亞·馬爾克斯精湛而細膩的筆觸所折服。
 
  我們不得不驚歎他筆下的百年孤獨!
 
  篇5
 
  當我看完《百年孤獨》這篇小説時,頭腦中依舊處於十分興奮的狀態。情節的設置如電影一般精彩。先祖們的形態各異的性格和作風,現實和幻想的交錯,結尾處的出人意料等等,十分使人讚歎。可以説,從”魔幻現實主義“的角度來評價這部小説,不是很恰當的。它只描述出了這部小説的吸引人的表現手法而已。但是,進一步而言,這部作品包含了拉丁美洲的政治與歷史的變遷。詞句之間隱含着悲痛的與現實脱節的,或者説與現代文明,或是以西方文化主導的當代現實的脱節感。可以説,這是一個來自拉丁美洲的呼聲,一個來自千百年來,從世代重複的節奏中變革出來的呼聲。
 
  在文中,我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文字和拉丁美洲文化的融合現象。文中提到了西班牙語,梵文等等非常古老而陌生的語言。但是,人民的日常生活卻無法被正視和記錄下來。當吉普賽人在很多年之後,依舊用望遠鏡,甚至磁鐵,等”新發明“向馬孔多的人民進行宣傳時,人們依舊熱衷於此。這是否和中國儒教思想上的”生民“的概念很類似呢。
 
  可以説,第三世界的苦難給了第三世界文學不竭的源泉。在內部矛盾,以及潛在的外部矛盾之中,以馬孔多為代表的較為自然發展的羣落的這種現象普遍存在着。它就好像是一條在茫茫大海中行駛的一條小舟,乘風破浪,在向着一個不知名的目標前進着。而這大海則是千變萬化的世界史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