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余光中的散文讀後感範文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W

關於余光中的散文讀後感範文三篇

細細品味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本站小編為大家準備了關於余光中的散文讀後感範文三篇,歡迎閲讀。

關於余光中的散文讀後感範文三篇

關於余光中的散文讀後感範文一

《聽聽那冷雨》是余光中的散文代表作,正如《荷塘月色》之於朱自清。

初次讀《聽聽那冷雨》,不由大驚:散文可以如此寫?細讀之則手不釋卷。余光中曾戲稱:“右手寫詩,偶爾左手寫散文,算是副產品。”但這樣的副產品在當代散文家中有幾人能出其右?詩一樣的充滿跳躍聯想的語言是《聽聽那冷雨》的特色。作者在文中大量動用了迭字句。文章開始,就對雨作盡情的描繪:時而淋淋漓漓,時而淅淅瀝瀝,天潮潮地濕濕······一句就寫出雨的形聲。接着他跳躍聯想,寫道:······即使在夢裏,也似乎把雨傘撐着······這句奠定了整篇一種“憂傷”的基調。馬上,他大膽想象:整個中國整部中國歷史無非是一張黑白片子,片頭到片尾,一直這樣下着雨。此時,我窒息般地感覺到余光中內心那種深深的鄉愁以及愛國情懷。

本文恰恰似一首長詩,字字句句,充滿令人驚奇的詩的意象。作者筆下的雨時而是“黑白片子”,時而是“宋畫”,時而是“一滴濕漉漉的靈魂”,時而是“温柔的灰美人”等等。作者憑非凡的才力和卓越的想象力,把鄉愁化為種種意象,而意象又於作者的某段人生遭遇及心靈歷程相連相融。可謂情絲和雨絲交織。余光中用詩樣的語言對雨進行視覺、聽覺、嗅覺等多方面感覺進行描寫,字裏行間,古詩韻味俯拾即是,例“牧童遙指”,“劍門細雨渭城輕塵”,“杏花春雨江南”。愛好古典文學者看本文,時時會心一笑。而喜愛現代風格的讀者也不會失望,例“雨是潮潮濕濕的音樂下在渴望的脣上舔舔那冷雨”一句,已令許多所謂的`現代詩人汗顏。語言是思想的載體,語言沒有音樂味,何能成為作家?同樣,思想不深邃,更是不成作家。余光中將思想完美融入語言,正如他所説:一位出色的散文家,當他的思想和文字相遇,美如鹽撒於燭,會噴出七色的火花。

我讀書,常常愛劃句,但是讀《聽聽那冷雨》,竟然摘不下一句,因為每一句話都這麼美。文壇宿耆柯靈説:《聽聽那冷雨》直接用文字的雨珠,聲色光影,密密麻麻,縱橫交織而成。這也許可以幫助我們對中國文字和現代文學的表現力增加一點信心,也應該承認這在五四以來的散文領域中,算是別闢一境。評論毫無過獎,也深刻公道。

關於余光中的散文讀後感範文二

很喜歡餘的散文。讀作家余光中爺爺的散文總會從文裏感覺到一股淡淡的藍,這種被淡淡的藍靄氤氲包裹的氣息,又總能牽引我深深的走入文中,去感受作者的心裏世界,隨着他的文路去觸摸他的天空、他的雪雨霽月、他的深深思鄉情愁……

每篇散文裏作者無論走在哪裏,身在何方,都有他那顆熾熱的思鄉情懷總在繫戀着祖國,思戀着故鄉,無論夜裏醒來的牀前明月,還是夢裏陽關的大道,無不是作者行途中執着的燈盞,引領作者的心迴歸故里田園,投入到祖國母親的懷抱。

作家余光中的文字貴而不浮,絢麗而不虛幻,温婉而不俗媚,他的文字大氣磅礴,不愧稱之為文化大家。正如楊克所説:“作家余光中是中國的散文家之一,他的散文浸*着一種詩意和古典神韻,有一種中國的文化底藴,比較華美。”

借用楊克的話來對作家余光中爺爺的散文簡評結筆,也正是抒出我對餘先生的景仰之情……

關於余光中的散文讀後感範文三

和父親親密無間是20年前的事情了,記憶中和父親可以親密到坐在他腿上的情景依稀只得一次,彷彿是看某部電視劇中聽到“白馬王子”一詞,爬上父親的腿去問他這是什麼意思,不記得他的回答了,大概是“女孩心中喜歡的男孩”之類的話吧,他是從來都給我以正確而真實的解釋的。

國中的時候,有一次和父親生氣了,一連謳了好幾天的氣,最終好象還是他來找我説話的。忘記是什麼原因了,但現在想來,我原來從小就這麼倔強,再想想當時的父親,該是何等的失落--從來都是聽他指揮的女兒有了自己的思想和脾氣了,而這脾氣是從與他對抗開始的。從那以後,再沒有抱過他、坐在他腿上,更別説象別的女兒一樣大方地親吻自己的父親。其實,並非是那一次矛盾結下的惡果,還是與我自身性情有關,或許追究下來還是和他的基因有關,畢竟我也是得他遺傳。我和他一樣,都是感情越深越深埋,從來也不願輕易表達的人。於是,這20多年來,我和父親的感情竟象互相傾心卻沒有把握的情人的一樣,只在心中燒着,一旦見面了,都是平淡之極的面顏相對,不知該怎麼親暱。

所以,我一度以為他是冷血的,因為他極少笑,對孩子對妻子都是如此,我甚至曾經以為他從來不愛母親。只是後來聽見母親説她與父親之間的趣事,才知道原來他竟然還有和母親“打情罵俏”的時候呢,只是這種臉孔待一轉身面對我們的時候就又變了。後來,我翻看我成長的照片,驚奇的發現我竟是從小就不會笑的,從幼兒園到國小的那些照片中,一眼就能從同學中認出自己,因為只有我是一張“法官”的臉,極其不符合當時的年紀。這一點倒是長大了改善起來。於是,我知道了,我和他是一樣的,臉上是不會笑的,一切的情感都在心中,都在與自己相處的時空裏。

看完余光中先生的這篇文章,覺得他真是寫盡了一個為人父的心思,我假象這也是我父親的所想,其實這就是他的所想吧。他也是一直如此珍視我,不願我出閣又擔心我沒有歸宿的啊。現在對我來説,嫁與不嫁遠沒有父親是否在乎我那麼重要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