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陶行知思想教育感悟範文精選

來源:巧巧簡歷站 1.82W

老師她是暖和我的心的陽光,照進我們心田,老師是奠基,建築人才大廈高萬丈,那麼關於相關的心得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習陶行知思想教育感悟範文三篇,供大家參考。

學習陶行知思想教育感悟範文精選

學習陶行知思想教育感悟1

“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這感人肺腑的話語引領我走進了陶行之先生,讀罷文集,崇敬和景仰之情由然而生,我深深地被陶行之先生求真、創新的教育思想所驚歎,他不愧是一位偉大的教育實踐家,他創立了適合中國國情的“生活教育”的.理論體系,為改革中國教育作出了卓越的貢獻。陶行之先生的教育思想,至今仍閃耀着奪目的光芒。

我想我們做教師的,在課堂教學行為中,要使你對學生的德育培養、知識傳播等都較好地被學生接受併產生效果,應具備的基礎條件不外乎這樣三個方面:1人格、2學問、3方法。即:一個要得到學生尊敬和愛戴的教師,必然要具有高尚的人格、淵博的知識和高超的育人藝術水平。同時,還要做到“心中有書,眼中有人”。兩千多年前我國教育界的祖師爺孔夫子曾説過樣的話“仁者愛人”,作為從事教育工作的人民教師,你首先要愛你的學生,教師愛學生是無選擇的,沒有愛的教育肯定是被動的、壓抑的。

學生尊敬和愛戴我們教師的條件又是什麼呢?除了上面講到的“人格”、“學問”、“方法”以外,還應該加上“關愛”,即:關心愛護學生。

在教育行為中,教育管理學生,要以關心、愛護學生為前提。從一定角度來看,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是一種力學的關係,進一步説是“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係,按照牛頓力學原理,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的關係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性質相同的。我們做教師的給予我們學生的是關愛、是親和,學生會回報我們教師疏遠與冷漠?對學生沒有吸引力、沒有親和力,你怎麼能要求學生走近你、親和你呢?ソ逃心理學的研究早就有這樣的定論:輕鬆、和諧、充滿愛的環境能夠激發人健康向上的情感,能夠喚醒人的愛心。相反,充滿仇恨、冷漠的環境卻會誘發人產生邪惡,使人與人之間變得隔膜、疏遠、喪失愛心。

我們教師在教育學生時要方法得當,方法的選擇要因學生而異,即所謂因材施教是也。切不可千人一面,逮住一種方法就認為它可以放之四海而皆準,這樣的想法和做法都未免簡單、幼稚。要不斷地觀察學生、走近學生,研究學生、直到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最終達到了解學生、理解學生。説理要動之以情,管理要曉之以理。

要達到以上目的,我們做教師的除了要具備紮實的專業知識基礎、一絲不苟的工作態度以外,更重要地要擁有一顆愛心。一顆熱愛教育事業的奉獻之心,一顆關愛學生成長的仁愛之心。像陶行之先生那樣“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打心底把教師工作視為一份崇高的事業來追求,每時每刻都對這份事業打心底傾注我們對它的愛,那麼,教育——這座人類發展進程中的文明大廈,就一定會建造得更加宏偉、壯觀。

陶行知先生認為,人的價值始終是社會的核心價值、終極價值。生命的尊嚴才是至高無上的,在神聖的生命面前,沒有任何世俗之物稱得上高貴。任何世俗之物都應匍匐在生命之靈光之中。他所理解的現代化首先是要提升人的權利和尊嚴、服務於人的自由和幸福。

因此,先生以一顆廣博的愛心愛國家,愛人民,愛師生。“愛滿天下”,“情滿人間”,情至真,愛至深,是我們做人的典範。作為一個教師,不僅要牢記陶行知“愛滿天下”的教導,更要以自己的言行感召學生,培養學生的一顆愛心!

在長期的教育教學實踐中,我以先生為榜樣,始終把了解學生、關心愛護每一個學生作為自己工作的基本出發點,做到人格上尊重他們,生活上關懷他們,學習上關注他們,身體上關心他們,使全體學生生活在充滿愛的濃濃氛圍之中,從而促進學生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增進學生努力學習、報效祖國的雄心。

學習陶行知思想教育感悟2

當前的學校教育存在許許多多誤區,主管部門、家長和社會對學校的評價都是一樣:唯分數論學生,唯分數論教師,唯分數論學校等等,大家都在感歎教育難辦,教師難教,學生難學!教育的本質是什麼?大家都非常清楚,但是大家都不照着去做!

我一直在思考,當前的學校教育究竟是培養人的社會活動呢?還是扼殺人才的機械運動?靜下心來讀讀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原來老先生上個世紀就已經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告訴我們教育的本質是什麼啦!他認為,教育的本質有三個,即生活即教育 、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生活即教育”,他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就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麼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麼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

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進棺材才算畢業"可見,"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義:

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自有人類生活產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隨着人類生活的變化而變化。

第二,"生活即教育"與人類社會現實中的種種生活是相應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種種生活中進行。

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種終身教育,與人生共始終的教育。

看了這個理論後,我深有感觸:知識來源於生活,生活是知識的源泉。作為教師,應該引導幼兒好好地感受生活,體驗生活,從而獲得可貴的直接經驗。在園,要讓幼兒多操作、多探索,多發現,不要抹殺任何一個可以讓孩子學習的機會。同時還要鼓勵幼兒走進社會、走進大自然去體驗生活。

學習陶行知思想教育感悟3

陶行知先生説:

民主是最能發揮學生創造力的重要條件。 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和關心每一個幼兒,既是幼兒的師長,又是幼兒的朋友。建立起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同學關係,有利於幼兒快樂成長。對教材的二度創作也是教學民主的體現,是指在原有內容的基礎上,根據場地、器材和學生的實際,改編或增加一些有生活性、社會性和趣味性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一種愉快、向上、進取的氛圍。如:

在幼兒念兒歌的時候常常有拖音的現象,老師提出要求不能拖音時,幼兒的兒歌唸的又趕,很是沒有節奏。於是我和學生共同努力,充分發揮創新思維,採用呱呱板、寶高積木、碰鈴、拍手等方法給兒歌打節奏。一下一下,幼兒在念兒歌時的拖音現象減少了。陶行知先生提出:

處處是創造之地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 幼兒通過 觀察――提問――假設――推理――驗證 五步思維法,使幼兒在 做中學 這樣使幼兒在順利完成動作的同時,養成勤思好問的學習習慣,激發了幼兒學習的興趣,充分體現了動腦和動手能力的和諧統一。在科學活動《省力的輪子》一課中,教材要求用帶輪子的箱子搬運書報等物,考慮到幼兒人數多,書報準備較多不易準備,於是改變策略讓幼兒兩兩為伴,先提問:

小夥伴是否能將對方抱起。由幼兒假設出各種答案。然後幼兒相互抱。最後再請幼兒用帶輪子的小車,一個幼兒坐車上,一個幼兒推小車,相互交換遊戲。在這節課上,幼兒學習的都很愉快,同時也能很形象的瞭解到輪子的省力作用。我從陶行知先生那得到了六件法寶,那就是:

愛、真、善、美、奉獻和教育觀。在體育教學中注重 以人為本 ,結合陶行知教育思想;發展學生創新思維、創新能力,符合學生身心特點的需要;符合學生個性發展的需要;符合體育《新課程標準》的改革精神;也符合素質教育發展的需要。

附送: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