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名篇》學習心得範文精選

來源:巧巧簡歷站 8.89K

傾注心血的愛能使孩子們早日鮮花綻放,教育是細流,孕育着深邃,只要你肯積累,那麼關於心得感悟該怎麼寫呢,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陶行知教育名篇》學習心得範文四篇,供大家參考。

《陶行知教育名篇》學習心得範文精選

《陶行知教育名篇》學習心得1

最近又一次讀了《陶行知文集》,文章深入淺出、通俗易懂,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平民教育”、“學校觀”、“創造的兒童教育”、“民主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及“知行合一”的獨特教育思想。通過反覆體會,我深切感受到自己的教育教學思想的不足之處,開始認識到自己的確需要不斷學習和積累。下面簡要地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首先,用愛心去對待學生,傳遞給學生一份愛心。“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體現了真摯的師愛。作為一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並實踐了愛的教育。他愛教育、愛學校、愛學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令人耳目一新,給我很大的啟示:我們也要像陶先生那樣,用偉大的愛心去滋潤無數顆童心,培養出無數顆愛心。作為教師,對學生的愛首先要尊重學生,尊重學生的人格和個性,他們可能在某個方面不如別人,但在另一方面卻勝人一籌。教師不能憑個人好惡來判斷一個學生,把“差生”視為“朽木”,傷害學生的自尊心。作為教師,對學生的愛還表現在對學生學習思想、生活上全面關心愛護。即老師想到的,教師想到了,父母未想到的,教師也想到了。教師要做學生的“親人、朋友和導師”關心學生的每一個部分。當然,愛裏有嚴,愛裏有教育。陶先生為學生竭力改善生活條件時,絕不可浪費,看到學生出現不良生活和思想傾向時,及時送上關懷與指導。作為現代的教師,更應多教給孩子一點謙讓、寬容、仁愛;多灌輸一點理想、道德、情操;多一份理智和引導,這樣學生在承受師愛的過程種找到前進的路,學會愛父母、愛他人、愛家庭、愛學校、愛祖國,心中充滿愛。

其次,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讓每個孩子受益!“教的方法必須根據學的學法”,學生怎樣學就怎樣教。從實際出發,它包括兩層含義:一是學生的知識程度和接受水平;二是指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由於學生個人的文化水平、道德修養、才能和各年段的心理水平各不相同,教師必須實行不同的教學方法。讓每個孩子受益。正像陶先生説的那樣“松樹和牡丹花所需要的肥料不同,你用松樹的肥料培養牡丹,牡丹會瘦死;反之,你用牡丹的肥料培養松樹,松樹受不了,會被燒死。培養兒童的創造力要同園丁一樣,首先要認識他們,發現他們的特點,而予以適宜之肥料、水分、太陽光,必須除害蟲。這樣,他們才能欣欣向榮,否則不能免於枯萎。補偏救弊,長善救失,這是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陶行知指出:“怎樣學就怎樣教,學得多就教得多,學得少就教得少,學得快就教得快,學得慢就教得慢。”由此得知,陶行知把教和學的關係翻過來,不是傳統的教師怎樣教學生就怎樣學,而是學生的學決定教師的教;教學內容的選擇安排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接受能力來確定;教學過程不取決於教師的主觀意圖和外界加的壓力,而應該取決於學生的快慢程度。同時,他還特別重視興趣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認為這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當今教學理論的研究成果表明,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肯定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根據學生的可接受水平和最近發展來促進知識的積累和能力的發展,不可操之過急,拔苗助長。

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非常實用,非常值得我們學習。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如果能夠很好的滲透陶行知思想,那麼會為我們的教育生涯添色。

《陶行知教育名篇》學習心得2

陶行知先生是中國近代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品德和為人堪稱“萬世師表”,他的教育理論精闢深邃,他的一生始終進行着不懈的教育實踐和理論探索。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有着許多精闢的教育思想,創造教育思想便是其中的一支奇葩。他的一生有豐富的創造思想,有不少創造性的貢獻,他的開拓進取精神令人驚服。他的創造、他的開拓,體現在一個“新”字:他自新、立新、創新,提倡新教育,構想新藍圖,他把培養人的創造精神與創造能力作為教育的宗旨。

陶行知認為,教育應該是創造教育,教育的最終目的便是要求受教育者在掌握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行創造。他説:“真的教育必須造就能思考,能建設的人。”能“思考”,意味着要有創造性的思維;能“建設”,意味着能承擔起改造建設國家的重任,進行創造性的社會實踐。為了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陶行知先生還提出了著名的“六大解放”:“解放眼睛,敲碎有色眼鏡,教大家看事實。解放頭腦,撕掉精神的裹頭布,使大家想得通。解放雙手,剪去指甲,摔掉無形的手套,使大家可以執行大腦的命令,動手向前開闢。解放嘴,使大家可享受言論自由,擺龍門陣,談天談心,談出真理來。解放空間,把人民與小孩從文化鳥籠裏解放出來,飛進大自然大社會去尋覓豐富的食糧,解放時間,把人民與小孩從勞碌中解放出來,使大家有點空閒,看看書,乾點與老百姓有益的事,還要有空玩玩,才算是有點做人的味道。有了這六大解放,創造力才可以儘管發揮出來。”

當我們滿懷信心跨入充滿希望與挑戰的新世紀之際,作為教育工作者深感肩上擔子和責任的重大,“面對世界科技飛速發展的挑戰,我們必須把增強民族創新精神提到關係中華民族興衰存亡的高度來認識。教育在培育創新精神和培養創造型人材方面肩負着特殊的使命”。江澤民同志把“創新”與民族的興衰、國家的存亡聯繫起來,創新已不再僅僅和我們國家的

發展速度有關,而是決定我們的生死存亡。因此,在新世紀裏,將創新的精神、創新的思維、創新的體制、創新的教育方法與模式作為教育改革主題,這已成為世界教育發展的共識和潮流。在新形勢下,我們聯繫陶行知的教育思想理論來看當今的教育改革,仍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和指導意義,他的那些極具時代精神、創造精神,又極富人民教育思想的真知灼見,都體現了當今素質教育的精髓內涵,成為我們不斷吸取教育改革營養的源泉,給予我們深刻的啟示。

那麼,針對我國當前的教育現狀,我們如何進行創造性的教育呢?首先,要提倡學校環境的創造性,主要包括辦學的指導思想、學校管理、環境佈置、教學評估體系及班級氣氛等多種學校因素。優化學校環境的創造性是促進受教育者創造力發展的必要條件,真正富於創造性的育人環境中的一草一木、一房一舍都應體現出應有的匠心,體現出育人環境應具有的特點:和諧、靈活、富於創造性。

其次,要有創造型的老師,就是指那些善於吸收最新教育科學成果,將其積極應用於教學中,並且有獨特見解,能夠發現行之有效教學方法的教師。主要包括教師的創造性教育觀、知識結構、個性特徵、教學藝術和管理藝術。特別是教學方法,這是能否培養和造就創造性人才的關鍵之一。因此,研究教師的創造力教育觀、個性特徵、知識結構、教學藝術及管理藝術對於培養和發揮教師的創造性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第三,培養學生創造性學習的習慣。“學習有兩種,一種是重複性學習,另一種是創造性學習。”“創造性學習就是不拘泥,不守舊,打破框,敢於創新。„„創造性應看作是學習中必不可少的一環。”

1、培養學生創造性的個性。培養學生一絲不苟地、獨立地、自信地用嚴峻的眼光審視周圍的環境,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勤奮好學、孜孜不倦、鍥而不捨地探索求知世界。

2、培養學生創造性學習的行為特徵。如,好奇、思維靈活、獨立行事、喜歡提問、善於探索等等。

3、培養產生創造性的學習特點。創造型學生在學習中有許多不同於普通產生的表現。在學習內容上,創造型的學生不滿足於對教學內容的記憶,而喜歡自己對求知世界的探索;在學習態度上,創造型學生對感興趣的事物願意花大量時間去探究,思考問題的範圍與領域不為教師所左右;在時間安排上,創造型學生不按規定時間去學,除了完成課堂作業外,更多的時間花在閲讀課外書或從事其它活動上;在學習目標上,創造型學生不僅能獲得書本或教師傳授的知識,而且還對教師和書本上的知識進行批判地吸收;創造型學生對語詞或符號特別敏感,能在與別人的交談中發現問題;在學習動機上,創造型學生渴望找到疑難問題的答案,喜歡尋找缺點和進行批判,並對自己的直覺能力表示自信,相信自己的直覺。

學習貴在創新,學校中多一份創造性學習,學生進入社會就多一份創新能力;學校中多一名創造型學生,進入社會則多一位勇於創新的人才。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與實踐,為我們留下了一份寶貴的精神財富。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應當繼承和發展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論,不斷豐富陶行知教育理論,在教育實踐中靈活運用陶行知理論,使行知理論不斷髮揚光大。創造性人才的培養和造就,要靠創造性教育,有創造性教育,才有人的創造力的成才和發揮。

《陶行知教育名篇》學習心得3

《陶行知教育名篇》一書,通過一段段短小卻精闢的文字體現了陶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的教育理論。不禁深深地佩服這位教育大家的遠見與深刻。書中第一篇就是“教學合一”。陶行知認為教學應該合一的第一個理由是:“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生學”。對於一個問題,不是要先生拿現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乃是指導他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這樣學生才能探知識的本源,求知識的歸宿。這不僅為我們指出了教師教的方法,還為我們指出了學生該如何去學,同時也告知我們學生到底要學什麼。

的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是學習的主體,教學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強調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點,引導學生主動探索,積極思索,自主實踐,生動活潑地發展。課堂教學活動中應該充分體現教中有學,學中有教,教與學相互作用,即所謂“教學相長”。在教育活動中,要引導學生自覺地、主動地、積極地參與其中,把它作為自己的發展方式,自主地、生動活潑地發展自我,促使受教育者成為教育的主體、發展的主體。

“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這個理論實際上就是告訴我們對於學生要做到“因材施教”,對待不同的學生要“個別對待”。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對學生的能力進行細緻的瞭解,諸如其性格脾氣、運動能力、學習能力、思維特點等等加以熟知,從而在課堂上為不同的學生創造能發揮他們自身能力的學習情景,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達到學習目標,都能感覺到他們也是在不停地進步,從而避免學生因為經常不能獲得成功而失去興趣,產生厭煩心理。

最後,陶先生用“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這句話給了我們一個忠告,我們現在處於一個網絡信息時代,知識更新非常快,學生可以通過網絡獲得許多的知識,作為老師,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不斷地拓寬自己的知識面,不斷地豐富自己的內涵,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慾。一個有着廣博知識的老師,可以讓教材上的內容變得更精彩,更有趣。而一個故步自封,不思進取的教師,他的課堂會日漸單調、陳舊,這樣的教師又如何能讓學生獲得快樂與幫助呢?

就如陶老所説教育的確是一門深而活的學問,《陶行知教育名篇》是一本很值得看和學習的一本書,我也將於它置於案頭,讓它指引我們在這條學習之路走得更遠。

《陶行知教育名篇》學習心得4

暑假裏我拜讀了陶行知先生的《陶行知教育名篇》,受益匪淺,本書彙集了陶行知先生平生教學研究與實踐的精髓,從“教學合一”、“學生自治”、“創造的教育”、“創造的兒童教育”等各個方面,集中體現了陶行知先生倡導的“生活即教育”、“教學合一”以及“創造的教育”的獨特教育思想,對於我們的教育事業具有許多現實意義。

陶行知先生的創造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六大解放,即頭腦解放、手腳解放、身體解放、感官解放、時間解放、語言解放;二是“勞力的基礎上勞心”;三是“學做合一”;四是“實驗即創造”,創造的本質是活鮮鮮的生命,是活生生的願望,是在於火一樣的熱情,是在於探究的興趣,創造來源於生活的活力、來源於生命的本身。

在“創造的教育”一文中寫到魯濱孫漂流到荒島上去,白天到海邊用手去捧水喝,到黑夜沒水喝,他想出了用軟土製成的瓶子,再用火燒成,可以裝水,這是由行動而發生思想,由思想產生了新價值。當今的學校教育,真正意義上的創新不很多,教師的教法不新,學生學法不新。因此,現在的教育需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創造力,需要充分的營養,適宜的土壤,良好的環境,還需要建立良好的習慣,需要因材施教。我們也要像利波老闆那樣寬容法拉第,讓法拉第在電學上取得輝煌的功績。

在讀到“創造兒童的教育”,首先要為兒童爭取時間解放,現今有許多學校還是靠犧牲兒童的時間為代價來換取所謂的“成績”,這就使兒童失去了學習人生的機會,養成無意創造的傾向,到成人時,即使有時間,也不知道怎樣下手去發揮他的創造力了。創造兒童的教育,還在於解放兒童的頭腦,讓他們從頭腦裏解放出來的創造力,才能創造出輝煌的成就。

教育創新並非標新立異,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的能力,如果説教學內容已經體現了這一方面的要求,而仍採用“填鴨式”的教學方式的話,就無所謂能力的培養了。因此,新時代的教學就是創新的教學,創新的學習。陶行知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先生的責任不在於教,不在於教學,而在於教學生學。教師不應把現成的解決問題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應該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告訴學生,使學生自己動腦,經過不斷反覆推敲,以求得最佳效果,也要注意不能讓學生像“無頭的蒼蠅”似的盲目亂撞,教師應精心的設計好一系列程序,指導學生用最短的時間來解決問題,並能推而廣之,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由此我們體會到陶行知先生的“創造教育”的真諦。

我們想要開創造之花、結創造之果、繁殖創造之森林,關鍵要有適宜的氣候、一定的土壤、而這些條件要靠我們全體教育工作者去力行。

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更新教育理念,引導學生手腦並用,學會過硬的技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使每一位學生成為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有用人才。在實際教學中,我將從書上學到的做起,從自己的本職工作做起,認真對待每一名學生,認真上好每一堂課,以真正的創新理念去開拓自己的新天地。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