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國小隨文練筆課題研究的心得體會範本三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07W

一篇出色的心得體會往往可以引起大家的關注,只有在文章中融入我們的真情實感,才更能夠打動讀者的心,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有關國小隨文練筆課題研究的心得體會範本三篇的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有關國小隨文練筆課題研究的心得體會範本三篇
有關國小隨文練筆課題研究的心得體會範本1

忙忙碌碌半年的小課題研究工作就要結束了,在這段的時間裏我們收穫過、困惑過、欣喜過、苦惱過……。在整個研究過程中所有課題組老師在成績面前相互鼓勵,在挫折面前從不氣餒,半年的研究和實踐,使我們得到了很多。

首先,我們堅持教學就是從實際出發,根據知識的系統性原則,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使教學按知識系統進行,真正達到高效課堂的要求的主題教學。是從更為寬泛、更為廣闊的角度來重新審視與定位教學。腳踏實地的學習研究,真正的貫徹單元主題教學理論。在教學中我們可以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在研究課標、鑽研教材的基礎上,改變以往備課時只着眼於某一節課的思維模式,而從組織的角度出發,進行教學的整體設計,從而將某一節課的準備納入教學的序列之中,從整體上構思學習主題的教與學,以主題為主線來進行教學設計。在課程上我們大膽嘗試,立足課堂。

其次,在實施新課程改革的今天,依據新教材主題教學的特點及教育教學因素進行主題單元教學設計,既符合新課程的創新理念,又適應了學生的學習規律,既可以突出重點和主幹知識,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又可以提高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效率,符合新課程理念和教育教學的新趨勢。從教學實踐上看,學生有一種全新的感覺,他們投入很大的興趣和老師一起進入探討,並且改變了以往教學中上課不用聽看書則可以的不良學習品質,真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另外,在課題的研究過程中,我們還驚奇的發現,學生對主題的整合興趣非常大,他們主動進行總結,歸類,將知識縱向聯繫,達到了時序性。同時也體現了新課改的理論。

通過這個活動,課題組的老師教學態度和風貌也發生了改變,大家積極探索、學習研究,是教師的團隊意識空前加強,聽課、評課共同進步。對老師的個人教學能力、教師素養等各方面都有提高,新的教學理念也開始滲透,開闊了眼界,。學生對歷史課也表示出了重視了,教學不再是照本宣科,而是新意不斷。雖説以前的教學活動中也有類似的環節,可是沒有做系統的收集和研究,因而沒有這樣強烈感悟。當然,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我們付出辛勤的汗水,收穫的不僅僅是學生的成績,還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端正的學習態度,我們得到的很多很多。

最後,我們要感謝研究室,教育科研領導小組辦公室,以及學校所給予我們的幫助和支持,還要感謝指導老師的指點,謝謝!

有關國小隨文練筆課題研究的心得體會範本2

20xx—20xx年我校開展了國家級子課題《歷史與社會作業創新的實驗研究》的研究活動,經過兩年的不斷思索、反覆實踐和及時的分析總結,課題研究取得了很大突破,而我也從中獲益匪淺,既加深了對歷史與社會作業創新的認識,同時也親身感受到了課題研究的意義和魅力。以下我主要從五個方面談一下我對課題研究的體會。

一、課題研究需要甘於寂寞、踏實工作、默默奉獻的精神。

課題研究不可能一蹴而就、在短期內取得成效。它是一個艱苦而又漫長的過程,特別是想要取得一點理論上的突破或者是實踐上的創新,都需要我們踏踏實實地埋頭苦幹冥思苦想。一些老師認為搞課題研究既苦又累,很難搞出名堂,一些老師為了名利在課題研究中弄需作假,而我認為參與課題研究最重要的就是調整自己的心態,要甘於寂寞、淡泊名利、默默奉獻,如果心浮氣躁,急功近利,課題研究是很難有所收穫的,更難體會到精神方面的充實與情感上的滿足。

二、精心選題是課題研究的良好開端。

我認為一個好的課題一定要能幫我們解決日常教育教學當中遇到的並且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同時還要 “近”、“小”、“實”。“近”就是貼近教學,貼近現實,貼近學科學習背景。“小”就是切口宜小,從小事,小現象,小問題入手研究,以小見大。“實”就是實在,課題實實在在,研究實實在在,結論實實在在。

我翻閲了大量書籍資料,調查訪問了有關學生、家長,並請教了專家,最終我們選擇了《歷史與社會作業創新的實驗研究》這一課題、根據自己的教學實際,實實在在的對它進行了多維化的設計研究。該課題以認知理論和終身教育理論為依據,以調查法、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法為主要研究方法,以國中生為研究對象,以如何在歷史與社會作業內容、形式、功能、評價進行革新為主要研究問題。依託歷史與社會教材這個載體,積極調整和優化課堂作業策略,賦予歷史與社會作業更多的創造性、開放性和靈活性,拓延歷史與社會教學的時空,讓學生學會學習,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訓練學生創新的思維方法,培養、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發展個性,從而為學生的終身學習、終身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本課題符合以人為本、減負増效的教育理念,選題新穎、方法可行、內容豐富、結構合理,課題成果中的一些創新舉措切實解決學校實施新課程中存在的問題,有一定的先進性、深遠的實踐意義及良好的社會效益。

三、自我管理是課研究有序、紮實進行的必要保障。

以下是我們自我管理的一些小小做法:

1、我們首先成立了課題組,對我校的歷史與社會教學現狀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歷史與社會作業創新的實驗研究"的課題,擬定了課題研究方案,並討論確定了課題的內涵和研究目標。

2、查閲大量資料文獻,並集中學習了教育學、心理學、創新教育和課題研究方面的理論內容,使課題組人員更新了觀念,提高了思想認識,明確了實驗的目的、意義和操作過程。

3、確定實驗研究對象,每個年級分實驗班和對照班。教師也進行了明確分工,並責任到人

4、每學期初根據自己的教學班級、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等,制定研究計劃,每學期課題組確定一個研究方面,我又把自己的研究內容再進行了進一步分解,每月每星期集中研究其中一點。

5、課題組每學期定期對實驗班和對照班進行了問卷調查,以便及時瞭解學生對於歷史與社會作業的態度和完成效果,使課題研究有的放矢。

6、課題組成員每週研討一次,共同探討遇到的困惑,集體設計歷史與社會作業,相互交流經驗教訓,在不斷的反思與借鑑中,拓展作業革新的新思維新空間。設置作業時特別注意了趣味性、實踐性、開放性、延伸性、挑戰性、層次性特點,而且形式多樣。如:聽新聞、聽報告、聽歌曲;説故事、説感想、説一句話;讀書;編劇本、編謎語;畫畫、畫板報;猜結果、猜謎語;寫啟示、寫前言、寫倡議書;演講、演歷史人物等等。

例如九年級的葉維老師在講述《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危機》時.內容較多、較難、枯燥且理論性強,離學生現實生活較遠,專業學術性較強,相對於學生來説較難理解。經過課題組集體探討,我們給學生布置了這樣的預習作業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準備了一個歷史短劇,學生扮演希特勒、羅斯福、銀行家、工人和農民,這一歷史短劇寓教於樂,讓學生在劇情的理解和演練中加強對知識點的把握。在該劇的排練演出過程中,同學們都體現出了極大的參與熱情,表現出了對歷史的濃厚興趣,而這一點正是我們在傳統教學課堂中所缺乏的。短劇的演出給學生提供了一個發現自我、展示自我的寶貴機會,使同學們增強了自信。這次作業的設置也使我們相信:作業的設計的確為學生個性的張揚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四、善於積累、不斷反思是提升課題研究質量的關鍵

1、積累資料

原始資料如果不及時記錄,到需要時再去追憶、收集,則為時已晚。因此,我非常注意原始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做過的事情,都隨時注意記錄、反思和總結,讓自己的研究留下軌跡。原始資料既是教師課題研究的過程資料,也是將來教育科研活動成果的表達方式。

課題研究開始的時候,我都會在電腦上新建一個此課題過程資料的文件夾,所有與此課題有關的電子資料都署上名稱、日期歸併到這個文件夾中,另外,我還準備一個檔案盒,存放與課題有關的紙質資料、音像資料等。我收集的各種資料包括學習資料、聽課記錄、研究記錄、訪談記錄、觀察記錄、個案研究、教學案例、教學論文、教學教案、教學日誌、教育隨筆、教育敍事、課例報告、經驗總結以及學生的調查問卷、作業設計、活動資料、學生日誌等。

我經常從網上搜索下載最新資料,學習整理,記錄在資料學習卡,將最有價值的資料保留進檔案盒。

每次聽完課後,及時寫下聽課記錄,並特別關注課堂內外的作業設計,保留所聽課的作業習題紙,並在旁邊附上自己的想法,保留進檔案盒。

每一次參加集體或個人課題研究活動時,都認真做好研究記錄。

每次對學生進行訪談後,認真分析,將訪談記錄和分析結果保留進資料盒。 時時刻刻有意識地撰寫相關個案研究、教學案例、教學論文、教學教案、教學日誌、教育隨筆、教育敍事、課例報告等,記錄自己研究過程中的所見、所聞、所感,保留電子文擋和紙質資料,同時不忘反思,撰寫經驗總結。

2、不斷反思

“教育反思”是個體對自身教育觀念及行為的認識、監控和調節。在我們的課題研究整個過程中,必須培植“反思”意識,不斷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學理念與行為,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問題,不斷自我調整、自我建構,從而使課題研究自始至終都保持活力,不偏離研究方向。我常常進行反思。

我們注重細節反思,在我們的研究過程中,教師要時時反思,處處反思,抓住稍縱即逝的教育“傑作”,進行深度思考,留住教育的“記憶”,形成智慧性積累,從而提升課題研究的洞察力。

我們注重階段反思,課題研究不是短暫的、斷裂的,它是連續的,系統的。我們在反思的時候也可以按照自己的研究進度,按階段進行反思,形成系列反思。例如在中期階段性論證中我們發現,如何處理好“放”與“收”的關係,是我們後期研究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在一次又一次的作業設想—反饋—再設置—再反饋的過程中,不斷的反思,逐漸把握了歷史與社會創新作業“放”與“收”的關係。

放,要放而有據即在學生分析理解新知識的過程中,教師應提供給學生明確的目標和思維導向,否則,學生就會可能誤入歧途,甚至南轅北轍,與要到達的目標背道而馳。放而有度,作業應考慮教材的重難點,學生的認識水平。放而有序,每一課作業內容的設計與安排,都應該是一條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知識鏈。收,要收得及時。估計學生將知識領會得差不多的時候,便及時進行綜合和歸納。收得如果及時,對於那些思維敏捷、理解速度快學生是一種及時的肯定、鼓勵,而對於那些思維較為遲鈍,理解速度慢的的學生來説也是一種及時的解惑。收得要準確。教師的歸納綜合,要恰如其分地提示知識要點,要高屋建瓴,高度集中地揭示課文有關內容。

放與收實際也是一門藝術,是由知識與方法綜合而成的藝術。它要求教師專業知識要精深,教學方法要合理,才能放得從容,收得瀟灑,從而達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有關國小隨文練筆課題研究的心得體會範本3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一種高度自覺的、主動的、自主化了的持久學習方式,往往它成為一個人學習品行的一部分,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一個人成長中有多方面的作用,它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是學生智力發展的橋樑,也是培養學生創造精神的重要手段,它廣泛存在於學習的所有內容中,體現在學習過程裏。例如課前預習、專心聽講、積極發言、獨立認真作業,自覺檢查訂正的習慣等都屬於學習習慣。 近年來,隨着農村物質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少年兒童的身體發育水平已有明顯提高,農民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豐富和社會信息來源也大大促進了少年兒童的智力發育。但與此同時,在農村少年兒童中卻普遍養成了一些不良學習習慣,如作業馬虎,拖拉,上課開小差等,而且農村家長的素質普遍不夠高,對孩子的學習不夠重視,沒有良好的家庭學習環境,這些因素都直接影響着學生學習習慣的養成。

如果任其發展,必然影響學生日後的健康成長。因此, 在農村國小, 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和必要。

我們要通過課題的研究使師生在教與學中自覺地意識到:通過研究能總結出適合農村國小生的有效地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策略,為全面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創造條件,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聽了李主任的講座之後,我對小課題研究有了新的認識。小課題研究有以下步驟:

一、課題的提出

二、研究目標

(1)通過課題研究努力使學生養成課堂教學中的聽、説、審、檢、作業書寫、預習、複習良好的的習慣。善於思考問題的習慣的培養。讓學生養成在學習過程中的思維和善於提出問題,質疑問難,科學思維,勤于思考的習慣。自信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使學生養成獨立鑽研、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習慣,善於多角度思考問題習慣和聯想探索、假設習慣的培養,體現個性發展。

(2)通過研究能總結出適合農村國小生的有效地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策略,為全面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創造條件,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基礎。

三、研究重點

1、一二年級教師負責低年級段良好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策略的研究;

2、三四年級教師負責中年級段良好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策略的研究;

3、五六年級教師負責高年級段良好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策略的研究;

四、研究過程、方法:

研究方法運用調查問卷法、文獻資料法、個案研究法、行動跟蹤法,經驗總結法等方法。各研究人員結合本班實際特定相應的研究計劃。

調查問卷法:運用調查問卷瞭解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為研究工作提供第一手材料。

文獻資料法:組織課題組人員學習相關教學的理論,特別是關於語文教學資源、相關指導方法的論述和觀點,以及相關的研究成果,學習《語文新課程標準》及其它教學教育理論,提高課題研究組成員的理論水平。

行動研究法:此研究法將跟蹤本課題研究的全過程。通過教師在真實的教學中解決作業習慣、朗讀習慣、寫日記習慣、收集好詞佳句的習慣等問題的研究,提高國小生的良好的語文習慣。課題組將不斷地研究、實踐、反思、調整、充實,力求以清楚的數據、科學的論證,提供事實性材料,評定前階段工作,啟動下階段工作。在這過程中,教師反思教學過程中的心得和存在的困惑,共同研討解決的方法,是行動研究的重要途徑。

個案研究法:對有代表性的學生作個案分析、分類研究,跟蹤調查評價,收集整理個案研究材料。通過對特定案例的分析,改進研究方法,歸納出研究所取得的成績。

經驗總結法:通過階段性總結,及時肯定實驗成果,修正實驗方案,總結出實驗的主要經驗,及時推廣運用。

五、預期形成的成果:

1、形成教師隨筆集,教學反思記錄冊。

2、學生相應的作品集,文字材料,光盤記錄等。

3、提交調查報告和研究報告。

4、發表成果,推廣實驗研究經驗。

六、實施措施及步驟

課題研究時間:

第一階段:

(1)籌備課題組,制定主課題,構建子課題,明確子課題的負責人。

(2)各子課題負責人制定本子課題的課題方案,明確最終所要達到的目標,並設計最後的成果展示形式。

(3)邀請有關專家學者對課題進行論證,進一步修正、補充、完善。

(4)舉行開題會。

(5)通過問卷對我校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現狀調查摸底,對研究對象進行前測。

第二階段:每學期制定課題工作計劃。

(1)按課題方案進行操作研究,掌握第一手資料,探索良好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策略。

(2)課題組研究人員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做有心人,善於捕捉課題實施過程中的各類有價值的信息,及時記錄、存檔,小組定期檢查和交流。

(3)組織課題組成員理論學習,學習課改精神,做好學習筆記和學習心得。

(4)通過座談、測試、觀察等方式,定期瞭解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的進展情況。

(5)對研究過程中獲得的資料、數據、進行分析、彙總,撰寫課題中期研究報告,並通過課堂教學觀摩及論文等形式展示成果。

(6)邀請專家進行檢查、指導,根據課題進展情況相應調整課題研究方案。

(7)每學期教師撰寫與課題相關的研究心得、論文、案例。

(8)通過階段性總結,發現問題,調整研究方案,進一步探索,積累資料。

(9)及時把課題研究動態、過程上傳到寧夏教研網上。

第三階段:

(1)總結研究執行情況,做好結題工作,對實施操作過程中積累的資料進行彙總、分類,做好資料的補充、完善工作。

(2)寫出課題論文,彙編論文集,優秀教案集,全面展示研究成果;

(3)撰寫課題結題報告,邀請有關專家、領導對課題進行評審鑑定。

(4)觀摩活動。

七、課題研究人員安排 。

總之,開展小課題研究,有着強大的生命力,它與新課程同生共長。我們相信,小課題研究一定會成為國小語文教學的一大亮點,一定會豐富國小語文教學的內涵,為國小語文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