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的精神家園》讀後感最新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99W

讀一本好書就可以創造我們的精神家園,它會給你意想不到的收穫,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關於《我的精神家園》讀後感最新範文,以供參考。

關於《我的精神家園》讀後感最新範文

關於《我的精神家園》讀後感最新範文

《我的精神家園》一書話題大多涉及文化狀態與知識分子命運。有人曾這樣説過:“《我的精神家園》是一個充滿睿智的詩意的世界,一個自由思想家的精神家園,是使人憂傷的幽默。”讀完全書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知識分子的不幸這一部分內容。我從中得到了這樣一個感悟:不斷地學習和追求,這可是人生在世最有趣的事。

書中寫道:“什麼是知識分子最害怕的事?”答案就是“知識分子最怕活在不理智的年代。”是的,社會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成才是十分重要的。毋庸置疑,好的社會環境更有利於一個人實現理想和目標。同時,我認為雖然社會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成才是十分重要,但並不起絕對作用。我堅信個人的努力是一個人走向成功之路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一個人只有不斷地學習和追求,才能不斷提升自身能力,才能活得更有價值。不斷地學習和追求,這可是人生在世最有趣的事。

我們大多平庸而不自知,或者只是軟弱的去承受,他卻對平庸的生活有一種狂怒,發誓要從上面飛騰過去並且用他的一生去努力這樣做了;我們大多趨利避害或只是沉默以對,他卻逆流而上,選擇嚴肅寫作,而且直言不諱,視批評文化、社會、藝術為自己的責任;我們大多呆板或以肉麻當有趣,要麼惟恐自己不"貧"、不"痞",他卻在智慧和愛中創造出了一種了不起的有趣,而且顯示了智慧和愛中本應具有但卻被我們遺忘了很久的一種屬性,那就是高貴;我們大多具有一種狡猾的聰明,他的聰明卻是建立在科學的自由、平等和誠實的基礎上,"真理堅硬無比",我覺得這種聰明很可愛,也很必要。所有的所有,也許我們心存嚮往而自己卻做不到。

在現實社會中,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我們往往會摔跟斗。但是,命運就在我們的手中。作為知識分子的我們要掌握自己的命運,就要不斷地學習和追求,使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不斷得到提高,從而找到自己的成功之路。

其實,不斷地學習和追求,這可是人生在世最有趣的事。

關於《我的精神家園》讀後感最新範文

我可不是説王小波先生臉醜,是他自己説的。他對李銀河女士説,一想到你,我這張醜臉上就泛起微笑。

王小波,1997年4月11日去世,我買了紀念版的《我的精神世界》,想一窺大師的精神世界,懷着敬畏之心。1997年3月20日,他在這本書的序言裏説到;我對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無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見些有趣的事。倘若如我所願,我的一生就算成功。為此也要去論是非,否則道理不給你明白,有趣的事也不讓你遇到。我開始地太晚了,很可能做不成什麼,但我總得申明我的態度,所以就有了這本書為我自己,也代表沉默的大多數。

知道王小波,始於國中語文閲讀題中的一篇《一隻特立獨行的豬》,對文中的豬很是敬佩,那是一隻有個性的豬。

王小波定義的成功裏談到有趣,我們都喜歡有趣的人,什麼是有趣?怎樣才能有趣,前不久讀到晴媽也是世界科幻最高獎雨果獎得主郝景芳説,我們想採訪一系列有趣的人,能把自己的生活過得精彩而自我抉擇的人。讀後感他們倒不一定是從傳統路徑上含着金鑰匙成長的人,但都在生命的某個時刻,讓自己成為自我推動的人。他們清楚自己喜歡什麼,想要什麼,也有能力沿着自己喜歡的方向去行進。

《好好説話》中説,有趣的人有強烈的好奇心。好奇才會產生興趣。但真正的成長和學習不光是靠興趣支撐的,哪個鋼琴大師不是把枯燥的樂譜一遍一遍地練?哪個語言大師不是把經典文章一遍又一遍地背?

老師一般都有這個技能:不管離題幾萬裏,都能回到主題,不管是老師本人,還是學生。我再回到王小波的《我的精神家園》這本書,這是一本雜文自選集,分為文化、藝術、社會三大塊內容,最後是書信,兩封是寫給新年的,其餘是寫給愛人李銀河的,大部分都在另一本他倆合著的《愛你就像愛生命》一書裏出現過。

語言直率幽默。在音樂學院的小禮堂裏看到外國老太太唱歌的時候把假牙吐出來了,他説請相信,我坐在那裏很嚴肅地把這一幕聽完了,才微笑着鼓掌。所有狂野粗俗的笑都被我嚥到肚子裏,結果把內臟都震成了碎片。

打開這本書吧,看王小波從牽牛花叢中走過來。

關於《我的精神家園》讀後感最新範文

如今,《紅樓夢》已被翻拍了許多回,看看電視上鮮豔的畫面,動人的情節,但總覺得少了一些什麼,不禁讓我夢迴紅樓,重回我的精神家園。

依稀記得,當我還是國小生時,抱着《紅樓夢》,看着書上的插圖,津津樂道。總認為林黛玉是個傻姑娘,小心眼,猶是討厭。可曾想,現在我讀起《紅樓夢》來,另有一番滋味,如同身臨其境。

當初我厭煩的林妹妹,現在我不禁打心眼裏喜歡。曾記否,林姑娘隻身進京都時那份膽怯與不安,俏語謔嬌音桃花黛玉泣殘紅時那份憂愁:“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這些隱隱約約浮現腦海,我知道林妹妹乃是美貌與才華的代名詞。她憂鬱,她不開朗,這又如何,人非完美,那温婉充滿傷感的眼神讓人們訴説她苦難的命運以及他對寶哥哥堅貞不渝的愛戀。又曾記得當生命已經到了盡頭,林妹妹獨守空房,心中充滿了不捨與眷戀,她不得不離開。驚天地,泣鬼神,黛玉香魂依舊。殊不知,當我十年後再次品讀林妹妹時,心中有何觸感,我想有的只是對生命的珍惜,對生活的期待。

《紅樓夢》亦是如此,我常常用心去斟酌何為精神家園。

我讀過名著,讀過小説,也讀過傳記,連一些花邊小文章我也瀏覽過,我不知道它們能否建造我的精神家園。我只知道閒來無趣,信手掂來。

我還記得曾經為了一本書,整日廢寢忘食。我如飢餓似渴的讀着它,於是我的精神世界多了一束陽光,少了一點陰霾。從那一刻起,我打下了家園的地基,接下來要做的事就是往上建造。

王小波在《我的精神家園》裏説過:井底之蛙也擁有一片天空,十三歲的孩子也可以有一片精神家園。這個家園裏外觀不美麗,房間不夠多,沒有庭院,沒有苗圃,但可以有無盡的快樂,無盡的幸福。

我不理解那些文人騷客的精神家園,我也做不到那種爐火純青的境界。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閲歷的豐富,我會有新的看法,就如當時我讀《紅樓夢》一樣。

回顧十幾年來的讀書生涯,當年的《水滸傳》《繁星·春水》《唐詩三百首》《史記》等等,我仍覺得那麼親切,它們都是我的家園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為了更美好的家園,我要不停的加工,如果淪落到屋漏偏逢連夜雨,那就不好了!

精神家園,我的家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