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讀後感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6W

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的視野會變的開闊,並且寫好讀後感哦,為了讓自己能夠寫出深刻的讀後感,我們就必須認真推敲作者想表達的深刻含義,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理論讀後感6篇,供大家參考。

理論讀後感6篇

理論讀後感篇1

陶行知是20世紀中國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實踐,不僅在中國,而且在世界,都有重要的影響。20世紀過去了,在新的世紀裏,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仍具有現實意義。在學習了陶行知的教育理論後,我深有體會。

創造教育理論,實施愛的教育,保護和培養學生關注社會生活,是為創新能力的形成奠定心理基礎;實施生活教育,引導學生關注社會,是為學生打開創新思維的源泉;尊重學生個主體,指導學生學會學習,是培養創新精神的學習操練;實行六大解放煥發學生活力,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操作要求。實施愛的教育,保護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精神。

要進行生活教育,首先要將其與傳統教育區分開來。陶先生稱傳統教育為吃人的教育,因為這種教育下學生只讀死書、死讀書,逐漸失去了生活裏、創造力。相較而言,生活教育則剛剛相反,它教人做人,教人生活,在生活教育下的人讀活書、活讀書,這樣的人即使做官,也是服侍百姓的好官。這種是非分明的論斷雖有些偏激,但一語道出了傳統教育的弊端,並且為我們指明瞭教育發展的方向。

陶先生用簡單的例子讓我們明白了什莫叫生活教育,這對我們現今的教育很是有啟發。就從國小的課本上來看,教材中的課文越來越能跟上時代的步伐,也開始引導學生向課外拓展,再看課程的設立,多了綜合活動、校本課程等綜合課;最後看學校的制度,逐漸從管理學生轉變為學生自律,通過與社區合作,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實踐機會,讓學校與社區結合,讓學習與生活結合。

教學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話説,是生活現象之説明,即教育現象之説明,在生活裏,對事説是做,對己之長進説是學,對人之影響説是教。她用種田為例,指出種田這件事,要在田裏做,便須在田裏學,在田裏教。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要以做為中心。他特別強調要親自在做的活動中獲得知識。其次這個做也是行是知之始的行。可見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礎上,是以行求知,強調行是獲得知識的源泉。

在今後的教學中我一定會保持一顆健康,公平的心態,關注每個學生,善待每個學生,關心愛護他們,讓她們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成長。同時自己也要不斷學校新的教育教學理論,不斷充實自己,適時調整自己的心態。

理論讀後感篇2

今年暑假,我認真讀了《陶行知教育理論》。

陶行知教育理論藴涵着深刻的哲理,閃耀着智慧的光芒。按照陶行知先生的説法,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從生活與教育的關係上説,是生活決定教育。從效力上説: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發出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什麼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需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既然生活教育是人類社會原來就有的,那麼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謂過什麼生活便是受什麼教育,過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過壞的生活,便是受壞的教育。他還指出生活教育與生俱來,與生同去,進棺材才算畢業。生活教育強調的是教育要以生活為中心,反對傳統教育以書本為中心。認為不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生活教育是在批判傳統教育脱離生活實際的基礎上產生的,是單純知識教育的對立物。教學做合一是生活法,也就是教育法。

它的涵義是: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事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這是陶行知在這本書中的一段話。對於一個問題,不是要老師用現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而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過程,組織好,指導學生,使學生以最短的時間,經過類似的經驗,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並且能夠利用這種經驗來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問題。有了這種經驗,學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識,成為主動學習者。教師,只有學而不厭,然後才能誨人不倦,只有引導學生做教育,才不是假教育。

反思我讀了陶行知先生的這一席話,讓我對他的教育名言生活既教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他把生活教育提高到這麼一個高度,讓人為之震撼,震撼於他的精闢和深刻,同時感歎教育家的前瞻性,這不就是我們現在提倡的素質教育嗎?善於發現生活中的`教育,善於開啟學生感受生活、學習探索的興致,教師是一個活的教科書,孩子從活的書中能感受生活,感受生命。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教師不僅要教給孩子知識,更要讓他們學會生活,學會勞動,學會學習。作為教師,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形式上的活動,應該透過表面的活動,更有效的幫助孩子獲得全面發展的機會,健全他們的性格和個性品質。

理論讀後感篇3

按照管理局2018年黨委中心組一季度理論學習計劃,自我開展了自學,尤其是對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貴州代表團討論時的重要講話精神進行了再次系統學習。黨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是在新的歷史起點上開啟黨和國家事業新徵程的大會,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高舉旗幟、團結奮進的大會,在我們黨和國家的發展進程中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黨的十九大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重要觀點、重大確定、重大舉措,是我們党進入新時代、開啟新徵程、譜寫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大會批准了習近平總書記代表十八屆中央委員會所作的報告,批准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審議經過了新的黨章,選舉產生了新一屆的中央委員會和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報告,不忘初心,牢記囑託,勇於擔當,切實推進管理局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強化監督執紀問責的新方法、新成效,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管黨治黨向縱深發展,為新時代貴陽公路管理局公路建、管、養事業供給堅強的紀律保障。

結合自我紀檢監察工作實際,必須堅持以黨的十九大精神為引領,圍繞單位建、管、養中心工作,繼續抓好黨員幹部職工黨紀黨規學習教育,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持黨的領導,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堅持高度一致,堅持全面從嚴治黨,堅持以零容忍的態度懲治腐敗,持之以恆正風肅紀,開展專項巡察工作,不斷強化監督執紀問責,堅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有力推動管黨治黨走向嚴緊硬。

一是堅定夢想信念,增強紀律規矩意識。要學習領會好十九大精神實質,深刻學習領會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根本原因,深刻學習領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新論斷,深刻學習領會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深刻學習領會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的重大確定,深刻學習領會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奮鬥目標,深刻學習領會新時代各項任務的戰略部署,深刻學習領會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進一步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把學習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作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首要政治任務,採取多種方式方法學習宣傳黨的十九大精神,確保黨的十九大精神深入人心,把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與做好管理局各項目標工作結合起來,大力推進黨的政治建設、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紀律建設,把制度建設貫穿其中,進一步強化基層黨組織建設,堅定不移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縱深發展。

二是深化作風建設,持之以恆正風肅紀。認真落實黨的十九大關於作風建設的部署要求,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不斷提高政治站位,增強政治自覺,堅持標準不降、要求不鬆、措施不軟,鍥而不捨地落實好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省委十項規定、貴州省公務活動全面禁酒規定及廉潔自律有關規定。認真查找“四風”突出問題,發揚釘釘子精神,緊盯重要時間節點,關鍵環節和重要崗位,堅持一個節點一個節點的抓,一個問題一個問題的解決,抓問題、補短板、防反彈,重點糾正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異常是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紀律作風意識不強等問題;嚴查重處頂風違紀問題,堅決發現一齊,嚴肅查處一齊,不留情面,不搞例外,一律追究“兩個職責”,一律通報曝光,糾正“四風”不能止步,沒有間隙期,改善作風沒有休止符,嚴防“四風”問題反彈回潮,馳而不息正風肅紀。

理論讀後感篇4

陶行知先生(1891-1946)是我國近代偉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他熱愛人民,胸懷改造社會的理想,在繼承中國優秀教育傳統和借鑑西方先進教育理論的基礎上,立足中國國情,躬身實踐,創造性地提出和實踐了生活教育理論,對中國特色教育科學理論體系的建立和中國現代教育的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年輕的陶行知先生從小熱愛祖國,志向高遠,他曾在學堂樓的卧室牆上,題寫自勉的銘言:我是一箇中國人,要為中國做出一些貢獻來。陶行知先生以主要精力從事平民教育和鄉村教育。他深切感到中國教育改造的根本問題在農村。他説:中國以農立國,住在鄉村的人佔全國人口85%。平民教育是到民間去的運動,就是到鄉下去的運動。要想普及教育,就必須使平民教育下鄉,開展鄉村教育運動。陶行知先生號召人們加入這個運動,一心一德的來為中國一百萬個鄉村創造一個新生命,叫中國一個個的鄉村都有充分的新生命。

抗戰開始後,陶行知先生髮現,許多有特殊才能的孩子因為陷於貧困和屈辱的境地而得不到培養的機會。於是,1939年7月,陶行知先生在四川重慶附近的合川縣鳳凰山古聖寺,創辦了一所難童學校——育才學校,選拔有特殊才能的兒童,為抗戰建國培養追求真理的國小生;即知即傳的小先生;手腦雙揮的小工人;反抗侵略的小戰士。1946年4月,陶行知先生來到上海,繼續奮不顧身地進行爭取和平民主的鬥爭,併為在上海創辦社會大學和育才學校的遷址問題多方奔波。不久,著名民主戰士李公樸、聞一多被國民黨特務暗殺的消息傳來,陶行知先生異常激憤,他到處演講,發出了和平最急,民主第一的呼號。後來聽説國民黨特務已經把他列為下一個暗殺對象,他無所畏懼,作好了我等着第三槍的準備,仍然一次次發出正義的吶喊,始終站在民主運動的最前列。7月25日,陶行知先生因為勞累過度和受刺激過深,突發腦溢血不幸逝世。

陶行知先生的一生是在人民塗炭、國家多難、民族危急之秋度過的。他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是創造的一生,是偉大的一生。他以捧着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赤子之忱,懷着教育為公甘當駱駝的精神,與勞苦大眾休慼與共,為人民教育事業,為中國的民族解放和民主鬥爭事業鞠躬盡瘁,奮鬥終身,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學識淵博,才華橫溢,勇於實踐,善於從中國的國情出發,創造性地開展教育工作,百折不撓為中國教育尋覓曙光,在教育理論及實踐經驗方面,為我們留下了極其豐富和寶貴的遺產。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論包括三個基本觀點: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的主旨包括:生活決定教育,有什麼樣的生活便有與之相應的教育,教育是供人生需要、為了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的,只有在生活中求得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文字、書本只是生活的工具,不是生活的本身,教育要通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教育的意義在於生活的變化,因此生活教育的內容是隨生活的變化而不斷髮展的;生活即教育是終身教育,是與個人生活共始終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的核心。

(二)社會即學校

陶行知先生説:學校即社會,就好像把一隻活潑的小鳥從天空裏捉來關在籠子裏一樣。它從一個小的學校去把社會所有的一切都吸收進來,所以容易弄假。社會即學校則不然,它是要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天空中,使它任意翱翔,是要把學校的一切伸展到大自然裏去。他還説:到處是生活,即到處是教育;整個的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教育之場所。因此,我們又可以説:squo;社會即學校squo;。[1]陶行知先生主張學校教育的範圍不在書本,而應擴大到大自然、大社會和羣眾生活中去,向大自然、大社會和羣眾學習,使學校教育和改造自然、改造社會緊密相連,形成真正的教育。

(三)教學做合??

教學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的教學方法論,是為批判傳統單一的教授法,反對教師教死書、死教書、教書死和學生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的傳統教學模式而提出的教學方法論。陶行知先生説教學做合一,是生活現象之説明,即教育現象之説明。在生活裏,對事説是做,對己之長進説是學,對人之影響説是教。教學做只是一種生活之三個方面,而不是三個各不相謀的過程。教的方法根據學的方法,學的方法根據做的方法。事情怎樣做便怎樣學、怎樣學便怎樣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學而不做,不能算是學。教與學都以做為中心,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學做合一是非常具有針對性的。他曾對當時中國教師的教學方法作過調查研究,認為有相當多的教師只會教授,只會拿一本書要兒童來讀他,記他,把那活潑的小孩子做個書架子,字紙簍。也就是説,教育界普遍存在着以教師為中心,以教為中心的現象。陶行知先生反對以教為中心,主張教學做合一,這就從教學方法上改變了教、學、做的分離狀態,克服了書本知識與生活實踐脱節、理論與實際分離的弊端,是教學法上的一大改革。

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及其實踐具有重要的歷史意義。生活教育理論改造了學校與社會脱離、生活與教育分家的死教育,構建了學校與社會聯繫、生活與教育聯繫的活教育;生活教育理論改造了盲目抄襲外國教育的洋化教育,構建了切合中國實際,符合中國國情,具有中國特色的新教育;生活教育理論改造了脱離人民大眾,為少數人服務的貴族式的小眾教育,構建了面向人民大眾,符合人民大眾需要,為人民大眾服務的大眾教育;生活教育改造了為教書而教書,為讀書而讀書的超然教育,構建了密切聯繫反帝反封建鬥爭的實踐教育;生活教育理論改造了教少數人升官發財,培養人上人的升官教育,構建了能從老百姓中來、回到老百姓中去、與老百姓同甘苦的人民教育;生活教育理論改造了教用腦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腦的殘廢教育,構建了能使人手腦雙揮、在勞力上勞心的健全教育。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理論不僅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而且還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對我們認識和改進我們今天的教育教學工作具有許多啟示。

1.教育的原本目的是生活。生活需要教育,正如教育需要生活一樣,教育要在複雜多變的社會條件下為人設計和實現理想的、完全的生活,這應是教育本身的追求。教育聯繫生活的目的,就在於不僅僅使學生掌握可憐而有限的書本知識,而是使學生體驗和構建理想的生活。教育不應設法使學生去適應書本,而應設法使兒童適應社會生活的規則,並努力去創制生活的新規則或創制新生活的規則。狹隘的、封閉的書本教育無法適應豐富而多變生活。

2.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應發揮對教育的動力作用,要將整個社會作為兒童生活的現實背景來設計兒童的教育,教育要向兒童的生活迴歸。教育應為了生活,兒童應為了生活而受教育。教育要以生活為源,迴歸生活世界,用生活來教育,通過生活而教育,生活應成為教育的素材、手段。

3.要堅持學為主體、教為主導的教育原則,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獲取知識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是成長的主體。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因此處於主導地應,理應發揮主導作用。但這種主導作用必須以學生的主體作用為前提,否則教師的主導作用也不能發揮。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學生學,將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這一對矛盾,在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作用下得到統一,正確地反映了教與學的關係。在當前情況下,教師要特別注意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改變拿學生來湊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的做法,而應該主動地去了解學生,瞭解他們的興趣和愛好,改進教學方法,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和鑰匙,啟發他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做到因材施教。如果教師只管教,是不可能收到應有的效果。

理論讀後感篇5

?wto理論與實務》讀後感

世界貿易組織即wto,1995年成立,其前身是1948年正式開始生效的關税與貿易總協定,簡稱gatt。世界貿易組織是當今規範國際貿易規則的多變經濟組織,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並稱為世界經濟“三大支柱”。二戰後,關税與貿易總協定或世界貿易組織在擴大國際貿易、解決股喲及貿易爭端、吸收廣大發展中國家參與多邊貿易、促進世界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中國於20正式加入wto,這是中國融入世界的重要一步。中國加入wto後,對外貿易顯著增長,但是正是在wto這一貿易框架內,中國遭到的反傾銷等不公平待遇也越來越頻繁,究其原因,這正式與中國忽視wto規則,不能用wto規則來保護自己的權利有關。wto的基本原則有最惠國待遇原則、國民待遇原則、關税減讓原則、禁止一般數量原則、透明度原則。

總體來説,是通過互惠互利安排,切實降低關税和其他貿易壁壘,在國際貿易關係中消除歧視待遇;建立一個完整的、更有活力的和持久的多邊貿易體系,決心保持多邊貿易體制的基本原則。wto的宗旨是促進世界貿易,其基本手段是各國降低關税,這是最基本的手段,並且不允許除關税以外的其他方式限制貿易,但是其中也有特殊的規定。比如為了保護環境,可以限制貿易。這初衷本來是利於全球的可持續發展的,但是這也被一些國家利用,成為其設置貿易壁壘的藉口。 中國加入wto後既面臨着機遇同時也有挑戰。

加入wto意味着中國向其他國家敞開了大門,國外的商品湧入中國的`同時,也對我國的相關產業有着巨大的影響,在農業方面,國外較低價的糧食登陸中國衝擊着中國的農業,是本來就不富裕的中國農民雪上加上,嚴重阻礙了中國農業的發展,但是同時也是促使中國農業現代化的一次機會,有利有弊,就看中國如何對待。受到衝擊的行業還有很多,但是中國要與世界接軌,不得不面臨這些挑戰。

理論讀後感篇6

陶行知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一位偉大的人民教育家,他的一生有着許多精闢的教育思想,我們更應該努力學習他的教育思想,服務於我們的教育事業。在陶行知看來,生活教育就是以生活為中心的教育。他説:“生活教育是生活原所有,生活所自營,生活所必須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義是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主要包含三個基本點: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對於先生的教育理念,我有幾點啟示:

一、教育要來源於生活,更要回歸於生活。要與生活緊密結合。

陶先生所倡導的教育理論和方法與新課程理念不謀而合,陶先生提出“教學合一”,“先生的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教的法子必須根據學的法子”、“先生須一面教一面學”。他認為好的老師不是教書,也不是教學生,而是教學生學。教學一方面要老師負指導的責任,一方面要學生負學習的責任。對於一個問題,不是要老師用現成的解決方法來傳授學生,而是要把這個解決方法如何找來的過程,組織好,指導學生,使學生以最短的時間,經過類似的經驗,自己將這個方法找出來,並且能夠利用這種經驗來找別的方法,解決別的問題。有了這種經驗,學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識,成為主動學習者。如果教師只會用“舊瓶裝新酒”,那就看不到新鮮的事物。教師應不斷研究,才能時常找到新理,只有學而不厭,然後才能誨人不倦。陶先生倡導“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是供給人生需要的教育,不是作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麼,我們就教什麼。“社會即教育”,要把籠中的小鳥放到大自然裏,使它們任意飛翔。把學校的一切伸到大自然裏,要先能做到“生活即教育”,這樣的學校才是學校,這樣的教育才是教育。陶先生主張遠離生活的教育不是真教育,好教育,脱離實踐的知識是虛的,不實用的。今天我們的教學提倡生活化、人文化,也正是陶老先生的理念,學習離不開生活,學習就在生活之中,學生活中的問題,已成為我們每一個教師所努力做到的。我們也更應該明白我們所要教育出來的學生不是隻會背書只會知識的學生,而應該是會學習,會思考,會生活的學生。這才是真正的教育,才是教育的本質。

二、教育方式多樣化,要有新穎性和創新性,多角度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學生的求知慾

陶行知先生作為一名大教育家,他的教學方法論十分明白。首先,教育教學方法是靈活的,根據“教學做合一”的思想,教學方法的選擇要根據“做”的內容特點及教的規律、學的規律來決定。

陶行知極其重視實踐,他由提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的口號而改“知行”之名為“行知”。在教育方法論上,他特別重視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解決了長期糾纏於中國教育史的“勞心”和“勞力”的問題。他説:“在勞力上勞心,是一切發明之母。事事在勞力勞心,便可得事物之真理。”並由此得出學習方法的論斷:運用知識,“用心以制力,就是一件重要想如何可以把這件事做好,如何運用書本,如何運用別人的經驗,如何改造用得着的一切工具,使這件事和別事相互影響。”柳斌同志説:“只有讓學生主動發展,人才會有多樣性,如果都是機械被動地發展,那將來都是一個模子。”提倡的是個性。陶行知把腐朽思想稱為“裹頭巾”,提出“創造主未完成之工作,讓我們接過繼續創造。”號召人們“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在具體教學中,“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素質教育講的也是個性、創造,一切陳腐的、機械的、損害學生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動是錯誤的、有害的,必須堅決抵制。

所謂“教學”即教學生學。所謂“學生”首先要學會生存。因此,歸根結底教育的最終目的就在於“教會學生學會如何生存”。至於如何教才是最有成效的捷徑,陶行知指出,在教學過程中,先生的責任不在於教,不在教學,而在於教學生學。老師如果只“教”或只“教學”,就把學生當作“容器”,被動地接受知識,調動不起學生學的積極性,更不能啟發學生的獨立思考。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陶行知認為,教師不應把現成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而應把解決問題的思路告訴學生,使學生自己動腦,經過不斷反覆推敲以求得最佳結果。與此同時,陶行知又指出不能讓學生像“無頭的蒼蠅”似的盲目亂撞,教師應精心設計好一系列程序,指導學生用最短的時間來解決問題。對解決問題的過程本身而言,能推而廣之,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對解決問題的方法而言也能夠發出去,以期達到解決別的問題。他想通過這一方法的尋求來最終培養學生的能力。能力有了,學生就不僅能使自己獲得豐富的知識,而且還可以解決新的問題。陶行知説:“喚起興趣,學生有了興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情,所以‘學’和‘樂’是不可分離。”又説“治學以興趣為主,興趣愈多,則從事彌力,從事彌力則成效愈著。”興趣是學生學習的動力,各科教學都必須以激發學生的興趣為前提,方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