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信讀後感通用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6W

每當我們讀完書之後我們的內心都會受到極大的震撼,最重要的就是及時寫好相關的讀後感,大家要知道寫讀後感除了是為了簡述書籍的內容之外,也是加深自己的印象,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給教師的信讀後感通用5篇,感謝您的參閲。

給教師的信讀後感通用5篇

給教師的信讀後感篇1

初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這本書,是因為招聘考試中經常會涉及到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相關知識點。説來慚愧,當時我只為應付考試死記知識點而未能深入其思想,認為這只是一本晦澀難懂的教育理論書籍。而且從教以來,都因為工作忙而疏於讀書,總藉口沒時間而不能夠靜下心來去讀這樣難懂的教育專著。在這個假期,和一羣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每天在微信羣打卡,大年七年級也未曾間斷,激勵着自己閲讀,漸漸養成了習慣。夜深人靜時,我翻開書籍,仔細品味,慢慢的我有如獲至寶的感覺,彷彿遇到了知音。全書為蘇霍姆林斯基從教32年來的經驗之談,涉及教師經常遇到的棘手問題,讀來令人倍感親切、深受啟發。書雖未讀完,體會卻很多,我就讀過的建議粗淺的談談自己的體會:

一、教會學生閲讀,做他們的引路人。

閲讀,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出現的次數非常多,將近三十個章節都講到了閲讀的重要性。蘇霍姆林斯基第60條建議寫道“必須教會少年閲讀!為什麼有些學生在童年時期聰明伶俐、理解力強、勤學好問,而到了少年時期,卻變得智力下降,對知識的態度冷淡,頭腦不靈活了呢?就是因為他們不會閲讀!人的腦子是一個複雜的整體,如果它的一部分不夠發達,就會阻礙整個腦的工作。在大腦兩半球的皮層裏,有一些區域是管閲讀的,它們跟腦的一些最活躍、最富於創造性的部分是密切聯繫的。如果在管閲讀的那些區域有了死角,那麼皮層的所有部分的解剖生理的發展就受到阻礙。還有一種危險:在大腦兩半球皮層裏發生的過程是一去不復返的。如果一個人在少年時期沒有學會用眼睛和思維把握住句子的邏輯上完整的部分或整個句子,他以後就再也學不會這一點了。”多麼觸目驚心的問題啊!閲讀能力的作用之大竟到了如此程度!讓我們深思一下這樣的現象:有些少年學生在家庭作業上下的功夫並不大,但他們的學業成績卻不差,這種現象的原因,並不完全在於這些學生有過人的才能。這常常是因為他們有較好的閲讀能力,而好的閲讀能力又反過來促進智力的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而自我教育從閲讀開始。閲讀是改變學習困難學生的有效手段。閲讀是學習各門學科的基礎,施教者要明確閲讀之於受教者的價值。蘇霍姆林斯基在這本書中對閲讀能給人們帶來的益處做了如下的歸納:閲讀可以增加知識儲備,可以為高年級學生打好基礎,可以激發探索的興趣,喚醒困難學生的思維,發展學生智力。使是學生的思路清晰,能夠促進思考;發現自身的愛好和優勢,產生自豪感。瞭解過閲讀對學生的這些益處,我們就要引導學生開展閲讀活動,同時也應關注學生在閲讀是的價值觀品格和能力的表現。

暑假開學初,我會帶領學生參觀周口圖書館,讓他們感受圖書館安靜的閲讀氛圍,激發他們閲讀的興趣,把他們吸引到閲讀的道路上來。有了濃厚的閲讀興趣,才能調動學生閲讀積極性與主動性。我們學校把圖書櫃設置在學校的教室裏,方便學生借閲。把書架的書變成學生手中的書,把學生手中的書變成學生心中的書,讓書不只成為收藏品,陳設品。同時開展親子共讀,幫助學生創設家庭閲讀氛圍,教師指導閲讀方法。在帶領學生進行整本書的閲讀時,其間經歷了很多的摸索和困惑,比如:讀着讀着,有的學生就不讀了,為此我利用閲讀課和學生一起分享讀書的感受,與學生一起歡喜,一起悲傷。閲讀,閲讀,不停地閲讀!教師要會閲讀,更要教會學生閲讀,做學生閲讀的引領人和同行者!在陪伴閲讀的同時,其實我們也同樣獲得閲讀的愉悦。

二、參加實踐活動,陶冶學生情操。

為了貫徹實現全面和諧的教育目的,蘇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學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有利於身心發展的教育環境,包括自然風光、校園文化、教學場所、室內陳設以及圖書資料等方面。校園外,他把利用自然、保護自然、改造自然作為強有力的教育手段。他堅信,大自然是美育的重要源泉,而讚賞家鄉自然美景、祖國山川是德育的起始內容和有效途徑。變化萬千的自然現象則是綜合訓練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最佳手段。他要求學校的老師帶領學生去“旅行”,到城市、到鄉村、到草原、到伏爾加河。利用學生所置身於其間的大自然環境和周圍社會生活環境進行教育,讓學生在生活中學,在活動中學,在與周圍事物及人的關係和作用中批判吸收。“給兒童以能動的有益的影響,以培養他們的觀點、信念和良好的習慣”。

擔任班主任多年以來,我一直重視社會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參加環保組織,到圖書館整理書籍,到博物館參觀,到敬老院慰問老人,做交通安全小達人,親手種植植物。學生適當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是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社會實踐活動有利於擴大對學生的知識面,開闊學生的眼界,陶冶學生的情操。讓課堂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合,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層次都受到教育,都得到提高,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實踐中學。同時,通過社會實踐活動的開展,對學生進行基本的社會知識的教育。以社會為課堂,以實踐為教材,讓學生投入到社會實踐中去接受基本教育和鍛鍊,不斷提高學生的認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實現學生自覺學習的習慣。

三、提高師德修養,和諧師生關係。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師生關係的核心是心理相容,心靈相互接納,教師起着主導的作用。這就要求教師首先要轉變觀念,從“師道尊嚴”的權威中解脱出來。一個好教師意味着什麼?首先意味着他熱愛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種樂趣,相信每個孩子都能成為一個好人,善於跟他們交朋友,關心孩子的快樂和悲傷,瞭解孩子的心靈,時刻都不忘記自己也曾是個孩子。教師要俯下身子去聆聽學生們的心聲,從教學的指揮者轉變為參與者,從決定學生應該做什麼,怎麼學的主宰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合作伙伴。教師要以高尚的人格感染學生,以文明的儀表影響學生,以博大的胸懷愛護學生,只有教師的師德高尚,以身作則,以德動人,學生才能有樣可學,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德育教育的效果。

國小生年齡小,與教師在認識問題、處理問題上有非常大的差異。為了做好教育教學工作,教師有必要學習心理學、教育學等專業知識,加強自身的修養,陶冶自己的情操。處理問題時充分理解學生,熱情地關心、愛護學生,消除師生心理上存在的隔膜。師生關係的一些裂痕,往往是由於彼此缺乏理解造成的。理解是建立師生感情的基礎,是積極行動的先導。無論什麼事情,學生不理解,你硬要他去做,總不會產生好的效果。為此,為了促進師生關係的和諧發展,我報考了國小教育專業本科班,通過深入學習,瞭解了國小生的心理特點,改變了我的認知。今年又報考了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學會溝通技巧,和學生建立同理心,將有助於更好的和學生交流。同時也明白了教師只有熱愛學生,有無私奉獻的精神,學生才會熱愛教師。師生之間關係協調,兩者才會產生感情上的共鳴,從而進入教育教學的最佳境界。

四、多元評價學生,促進全面發展。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只有活動而無評價,學生就不能獲得最佳的,積極的和有效的發展。因此,他不僅組織學生參與豐富多彩的活動,而且還注意通過科學的評價手段來引導學生在體驗學習的幸福中發展。不唯分數,不唯知識,而唯學生的全面發展,唯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精神生活、家國情懷和社會責任感。教師應當瞭解孩子的長處和弱點,理解他的思想和內心更難受,小心翼翼地去觸動他的.心靈“,在處理差生的問題上,蘇霍姆林斯基認定的差生要麼屬於”思維尚未覺醒“的學生,要麼屬於“天賦面紗尚未揭開”的學生。蘇霍姆林斯基一貫建議教師採用信任和尊重的原則,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閃光點,他要求在實施評價時,要十分助於保護學生的自尊感,榮譽感和自豪感。

幾年來的不斷嘗試,不斷摸索,讓我對教育的評價功能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與體會。評價在課程實施中發揮着重要的激勵導向和質量監控作用。我們要重視激勵性的評價,如有教師鼓勵性的評價“好樣的”、“學得不錯”、“繼續努力呀”;“你看這位同學的眼裏一直有蘇老師,他聽得多認真啊!”“這位同學寫字的姿勢真好看,誰能像他那樣?”。這些富有感染力的語言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營造了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的全面提高。使課堂出現了活潑、熱烈的氣氛,學生的學習興趣濃厚,達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蘇霍姆林斯基在許多條建議中都提到,教師要提高自己的教育素養,就是要讀書,讀書,再讀書。要把讀書當作第一精神需要,當作飢餓者的食物。要有讀書的興趣,要喜歡博覽羣書,要能在書本面前坐下來,深入地思考。

只有讀書,才能從知識的海洋裏汲取營養,才能充實我們的頭腦,提升我們的思想,提高我們的教育素養,才能讓我們擺脱“坐吃山空”、“無物可教”的尷尬境地!“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給我的一條最好的建議。讀書,我們一直在路上。

給教師的信讀後感篇2

這段時間因為疫情原因,我也一直在進行着網絡教學,對於這種上課的方式我是陌生的,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我同時也感到了一些壓力,我一直都對自己的教學是非常的嚴格的,我也一直在尋求着更加身層次的東西,我是希望自己能夠保持一個好的動力,讓自己在這條路上面不斷的加強,有了這方面的經驗肯定就是能夠繼續發展下去,讓自己走的越來越遠,保持好狀態,時刻的認識到周圍有哪些優缺點,也正是因為這一點我也在不帶您的要求自己,讓自己時刻的保持好的狀態,雖然沒有嘗試過這種上課方式,但是這段時間下來我也適應了很多,我認為自己也是得到了不小的收穫。

在這種教學方式下面我也進步很多,有着這些前提我是不斷的在努力着,提高自己的能力,我自己對這方面也在不斷的提高着,有這些前提在支撐着我也是相信我能夠做到更好,記得第一天的時候我還是非常緊張的,不知道怎麼去進行講課,因為我是在進行直播上課,過去是從來沒有嘗試過這種方式的,所以我也是感到非常的新鮮,但也是這樣的上課方式讓我感到非常的不適應畢竟我以前都是在對着學生上課,這一次就突然是對着手機在上課,那種感覺着實是怪怪的真的是不知道怎麼去表達了,我也一直在嘗試着新的事物,有些事情一定要落實好才是,我願意讓自己保持好的狀態,在工作當中不斷的突破,有了這些經驗,我真的是感到非常的有成就感。

在工作當中我也願意讓自己處在一個好的狀態下面,這對我來講有着非常大的幫助,嘗試着一種全然不同的教學方式,真的是讓我受益匪淺讓我在不帶您的成長着,我也一直都在落實好這些,我徐愛你個心我是能夠在這一階段的工作當中繼續保持下去,我一直都有不斷的在落實好相關的工作制度,無論是做什麼事情都要去保持好狀態才是,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我,我也一直都有在努力的要求自己,在網絡教學的這段時間我也遇到了一些問題,比如説在直播上課的時候,也會遇到的網絡卡頓的問題,不光是我自己,有的時候學生們的網絡也是這樣這就給上課造成了不便,我認為這是有問題的,我當然是希望自己能夠在這一方面能夠做好,當然我也在不斷的在克服這些問題,也得到了了一些有效的回報,這段時間正的是感觸很多,對我而言是一次很好的鍛鍊。

給教師的信讀後感篇3

這段時間讀了吳菲先生先的一本書《致青年教師》,全書共分六輯“做個有胸襟的教師”、“不要急”、“心裏裝着學生的心”、“尊重常識”、“不放棄理想”、“播下一粒善良的種子”,共計85篇文章。讀完這些用心靈澆注的文字,彷彿和智者經歷了徹夜的長談,感受到了教育的另一個境界。

懷揣夢想和激情,走上教學的工作崗位。在兩年的實際教學中,我認識到只有熱情的教學是不完美的,要想對職業生命負責,必須提高自己的職業素質,就如吳非先生所言要做到“二者一家”,也就是成為思想者,學習者,實踐家。教育是一份美麗的事業,她呼喚人的理性追求,呼喚建立美麗的人格。樸實的工作態度和發自內心的話語,就像把一粒種子放在了孩子的心田,潛心耕耘,就會開出智慧之花。

讀完這本書,讓我對教師工作有了更多的瞭解和認識。他那一個個精彩動人,樸實無華的故事,讓我從中學會了很多。教師的言行舉止一定會影響學生,所以教師應該注意些什麼呢?

一、用真情打動學生,感染學生,孕育人性中最美好的情感。我還是學生的時候,特別喜歡聽老師講他們的真實故事,那不僅是經驗的交流,更是情感的交流,無形中都牽動着我們的心。作為一名老師,同時也是一個普通人,我們有思想,有情感,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比起語言的教育,更好的方法也許就是真實的袒露教師的真情實感,引導學生,感染學生。

二、教師的心中沒有陽光,學生的心靈上就有可能添上一份陰暗。學生處於青少年時期,有很強的向師性,他們會向老師學習,包括教師身上的不足也一併吸收,給學生樹立一個健康的心理,很重要。這是一種生活的氛圍,當我們身邊人總是處於一種憂鬱的狀態,我們自己的心情也會受影響,更何況是學生,他們還不具備完全判別好壞的能力,更應該給他們一個優良的環境。。

三、説學生聽得懂的話。説學生聽得懂的話在教學上尤為重要,當我發現一個問題提出後,很多學生沒反應,這時我會想到我的教學語言是否有問題?學生的成長需要我們的耐心和勇氣去實現,如果我們每次和學生接觸,都能考慮到學生思維品質的培養,考慮到他們人格的養成,關係到他們個人的生命價值,我們可能會更加註重我們的語言表達,加強與學生的心靈溝通。

給教師的信讀後感篇4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告訴我們,人的需求按從低到高的順序依次分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與愛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審美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人們總是在低一級的需要得到滿足之後才會尋求高一級的需要,而愛與歸屬的需要排在求知需要的前面,這就告訴我們,在教育當中,愛是核心。愛是師者之魂。

電影《熱血教師》是根據美國教師羅恩・克拉克的一段真實故事改編的。長久以來,克拉克一直教育自己的學生要去追逐人生中最渴望的東西,要有夢想,要敢於冒險,現在踐行自己信念的時刻到了。他放棄了私立學校的優厚待遇,來到紐約最差的社區、毛遂自薦執教於一所學校最差的班級,一切都是因為他覺得這裏的孩子應該更需要他。這個班級裏的孩子已經連續氣走六個老師,在大人眼中,他們簡直無法無天,上課亂成一片,與老師當眾頂嘴,嘲笑甚至謾罵老師。他們的家庭背景也極為複雜,有的單親,媽媽在14歲就生下他;有的被養父毒打,與社會渣滓整日混在一起;還有的長着天使的面孔卻有着魔鬼的心腸,桀驁不馴……面對這樣一羣孩子,克拉克沒有灰心,他制定班規,告訴孩子們我們是一家人,要互相尊重,互相幫助;他利用休息時間給他們補缺補差,甚至幫美莎卡燒飯照顧他們一家人;他為了讓學生專心聽課不惜讓自己出醜――15秒喝一瓶巧克力牛奶喝到吐;他課間與孩子們打成一片,艱難學習“雙跳”,只為學生能學會一點東西。克拉克平等地與學生相處,不停強調“我們是一家人”,讓孩子們心裏上對這個班級、對這個老師產生很強的歸屬感與依戀感。他對學生的愛護、理解與尊重在學生心中產生巨大的作用,事實證明,他們不是不能學,而是不願學,不愛學,一旦心中產生動力,他們可以加倍用功,可以規規矩矩看着老師視頻上課,不自覺地對自己的要求就提高了,最差的班級考出最好的成績,他們創造了奇蹟,這一切源於克拉克愛學生勝過一切!

研究數據表明,87%的學困生學習成績落後的原因是心理方面的,而非智力問題。真正地關愛、關注、賞識學困生,發現其閃光點,將其放大,幫助其體驗成功,一點點進步,一點點激勵,老師的愛會讓他的內心產生向上的動力,這種動力是無窮的、是洶湧的,是不可小覷的!關愛、賞識教育正是以生為本理念的一種體現,先關注學生再關注教材,先關注教的對象,再關注教的內容。先讓孩子愛你,才會愛上你教的東西。

給教師的信讀後感篇5

一、讀“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層樓”有感。

幸福人人追求,只是每個人追求的目標和方式不同。有的人追求的是物質生活,在作者看來這是幸福的第一層樓。但物質生活是要靠自己努力才能獲得的,而且對物質生活的追求需要人們為此付出代價。如果對物質生活的追求一旦成為人的惟一目的時,人將會迷失自己。

對於我們教師來説,物質生活都有了保障,平時大家在一起訴苦的不是什麼經濟困難問題,而是做教師的工作壓力問題。現在學校領導、家長、社會對教師工作要求很高,學生也越來越難教,我們常常為此而苦惱。這時作者告訴我們要學會用藝術來“宣泄”,可以將音樂、美術、小説、電影等作為自己人生的精神導師,通過欣賞藝術來獲得幸福感,忘卻暫時的煩惱。其實更幸福的是創造藝術,對於我們教師來説,不僅要培養自己藝術的眼光和心靈,更應把教書當作是一種藝術創作。享受藝術生活就是作者所提出的幸福的第二層樓:“單純的物質生活其實是一片沙漠,精神生活是沙漠中的一片綠洲,使人永葆年輕之心。”

幸福的第三層樓是獨立思想。巴爾扎克曾説:“一個能思考的人,才真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作為教師我們思考更多的應是教育人的問題,思考我為什麼而教、怎樣教的問題。在思考這些問題的同時,我們還要不斷地探索,經常求教於書本和理論,進而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這就是一個教育工作者的幸福的第三層樓。

作者就是用這樣一個淺顯易懂的三層樓的比喻,告訴了我一個優秀教育者所追求的人生目標。這個比喻也像一面明鏡,讓我對照自己,令我慚愧:我常常徘徊於第一、二層樓之間;也令我奮進:我不能再徘徊不前,我應努力登上第三層樓。

二、讀“順乎人性是最美”有感。

在這條建議中作者想表達的思想是在教育民主化平民化的今天,不應再將教師的職業神聖化,也更應告訴所有人:每一個教師都是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神。而對於我們教師來説,首先應擺正自己的位置:“當老師,首先是當回自己,不要刻意扮演,更不要老想着證明自己像個老師。其實你無須證明,你就是老師。如果你真實,如果你善良,如果你有學問,那麼就盡情地在學生面前表現你自己吧。當你表現自己的時候,在學生心中,儘管你不高大,也不漂亮瀟灑,但是你最美。”這使我想起了愛因斯坦的那句話:當你把學校教給你的所有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就是教育。“幽默”是一種優美、健康的品質,一個老師能把他自身的優秀品質潛移默化地傳給了學生,那是他最成功的教育。捫心自問,我留給了學生什麼?我又為學生做了什麼?在讀了作者的另一條建議“為了孩子們當下的人生幸福服務”後,我深受啟發。

三、讀“為了孩子們當下的人生幸福服務”有感。

作為校長,作者不僅為他的教師搭建“幸福的三層樓”努力,而且提出教師應為孩子們當下的人生幸福服務。作者提出教育本身的意義並不是培養領袖、科學家、企業家等有身份的人,教育必須要為學生的人生幸福服務,尤其是為當前的人生幸福服務。人生是由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和老年一個個階段組成,童年和少年是人生的重要部分,任何一個階段的缺憾都是一生的缺憾。許多人的一生不幸福源於他童年的不幸與受到的傷害。作為一名國小教師,我應該為我的學生童年時代的幸福服務。我想這種服務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要引導學生尋找到自己的正確的幸福源泉。對那些樂於學習、擅長學習的學生,要為他們創造各種學習更多知識的機會,讓他們不斷獲得學習成功所帶來的幸福感和自信心;對於學習困難的學生,就要分析他們學習差的真正原因:是學習態度的問題就要及時幫助他端正學習態度;是學習能力的問題,教師除了不厭其煩地提供幫助外,更應引導學生尋找另一條到達幸福的道路。譬如,有的學生在綠蔭場上尋找到了幸福,有的學生在歌舞台上尋找到幸福,對於這樣的學生我們為何還要在學習上苛求他們取得同樣的成功呢。誠如作者所説:“我們要真正去感受每一名孩子的處境,瞭解每一個孩子的需求,成為孩子們學會把握自己追求幸福的權力的守望者”。

培根説:“讀書使人充實;人的才智一旦遇到窒礙,讀書則可使人順暢。”《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這本書確實值得一讀,尤其是從事教育的工作者們。從這本書中,普通教師可以讀出人生哲理,教育智慧;教育管理者可以讀出管理理念、辦學方向;而思想者讀出的更多是心靈的共鳴、靈魂的迴音。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師,此書給了我很多的啟迪,也讓我深思。以上只是我的幾點感想,其實書中的每條建議都帶給我不同的感受,我想我現在最應該做的是將這些教育智慧賦注於教育實踐中,努力成為一名成功而幸福的教師。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