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香徵文五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78W

  書香徵文五篇

中華民族有着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藴,讀書是中華民族的傳統。下面是本站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書香徵文五篇,僅供參考。
 

書香徵文五篇

 

書香徵文一

温州每個BRT車站都有一個城市書巢,市民可隨時免費取閲。

從1月13日開始,全國首創的温州“brt城市書巢”項目正式啟動,這意味着:温州35個brt站頭都擁有了1個城市書巢,市民可以隨時取閲、免費閲讀。同時還秉持自願捐贈、自由置換、自覺借還的誠信特色。城市書巢由市文明辦和温州交運集團主導發起,由温州晚報、温州網、鹿城區文明辦、温州市網絡公益聯合會聯合協辦,由浙江浙南萬科房地產有限公司公益捐贈。(澎湃新聞網2018年1月14日)

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閲讀塑造城市的文化性格、書香鑄就城市的文化品位,閲讀帶給人以智慧,是汲取精神營養的主要渠道。

“倡導全民閲讀,建設書香社會。”連續4次寫入工作報告,隨之,又提出“大力推動全民閲讀”。從過去的“倡導”升級為“大力推動”,這不只是字面上的變化,其折射出的是對全民閲讀重要性認識的進一步昇華,對全民閲讀推動力度的進一步加大,將對全民閲讀廣泛深入的開展奠定堅實基礎,標誌着進入了一個全民閲讀的新時代。

閲讀,潤物無聲、靜水深流。書香,塑造着城市的精氣神。“閲讀,如同衣食住行,應該成為人的基本生存發展需求,成為一種終身持守的自覺習慣。今天,閲讀已成為許多市民的新生活方式。各個地方也通過創造各種便利條件,使閲讀既內化為市民自身的生活方式,又形成一種具有公共性的閲讀風尚,這種書巢的形式挺新穎的,相信也會激發大家對閲讀的興趣。

開展好全民閲讀我們還應考慮到幾個方面:

一、在目前的階段,全民閲讀還需要頂層設計。

二、如何閲讀,讀那些還需要正向引導。

三、為人們提供更多、更便捷的隨手閲讀的場所,讓看手機轉換為隨手讀。

四、需要社會合力加大圖書數量,經常性開展捐書、個人交流交換,把家庭資源拿出共享。

五、提高公民素質,自覺保護好這些圖書,確保圖書流傳時限。

着力滿足人民羣眾的閲讀需求,着力健全閲讀推廣的長效機制,大力推動全民閲讀深入基層、深入羣眾,讓“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閲讀風尚更加深入人心。推崇閲讀的城市將更加文明和富有活力,熱愛閲讀的民族必將自強於天下。

讓閲讀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願書香溢滿我們的生活。

讀起來明亮又舒緩,冷靜又温柔。

書香徵文二

隨着時代的發展和手機的普及,我們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都加入到了低頭族的行列,走路看手機,開車看手機,跟家人吃飯也要捧着手機,甚至連睡覺前都要刷遍朋友圈,所看都是一些生活中的瑣碎,商家的宣傳,即使有看書的,也是電子書籍,試問,這樣真的能看進去嗎?我倒寧願捧本紙質的書籍,選一處僻靜的角落,靜靜的看書,沉盡在書的海洋,安然地度過屬於自己的閒暇時光。

讀書,對於每天忙碌的人們而言,是件奢侈的事情,他們總在尋找各種各樣的藉口逃避,認為讀書是無益的,是在浪費時間,這種想法多麼可怕!我曾經讀到過這樣一則小故事:有個孩子和爺爺在河邊玩耍,孩子問爺爺“讀書到底有什麼用?讀再多書,最後不也是會忘記嗎?”爺爺聽後,讓他把家裏放煤炭的竹籃拿過來去河裏打水,孩子很疑惑,打了一籃又一籃,水卻都流走了,孩子問道:“竹籃打水,不是一場空嗎?”爺爺説“讀書正如竹籃打水一樣,你總覺得什麼都沒有獲得,可是你看看,原來髒兮兮的籃子現在是不是變乾淨了?”很多時候,我們讀完一本書,再去回想書中所寫的內容,已模糊不清,但在閲讀的過程中,書裏所藴藏的精華,已將我們的思想和靈魂進行了洗滌,使我們成為了一個乾淨的人。

每個人的言談舉止大相徑庭,這正是我們內在涵養的外在體現,書讀的多了,涵養必定與人不同,談吐舉止自然變得優雅大方,心胸寬廣,對待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和態度就會不一樣。由此可見,讀書對一個人有着深遠的影響力。

很多家長都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於是從很小的時候就給孩子報各種輔導班,他們每天除了完成學校的作業,還要疲憊地奔走於各輔導班之間,幼小的身軀,沉重的使命,這樣忙碌,怎麼會有時間閲讀?這樣的做法,只會適得其反,如果把這些時間用於讀書,孩子的眼界必然會開闊,通過閲讀也會了解到書本以外的很多知識,終生都將受益匪淺。

愛上讀書,從自我做起,慢慢地這種好習慣也會影響到我們身邊的人,這樣,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愛上閲讀,高爾基曾説過“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沿着這樣的階梯向前走,會攀得更高,看到的風景也將是最美的。一本好書可以讓你獲得極大的滿足感,閲讀帶來的樂趣和享受也使人陶醉,讓我們試着放下手機,捧本好書,靜心地徜徉於文字的海洋……

書香徵文三

中華民族有着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藴,讀書是中華民族的傳統,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説:“自孔子聖人,其學必始於書。”它揭示了讀書是人類對知識的一種應有的進取探求之心的行為體現。從古至今,讀書問題一直備受重視,古語説:“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讀書對於個體是一種滋養,對於國家亦是一種貢獻。温家寶總理告訴我們:“不讀書的個人是沒有前途的,不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前途的。”

當下,迴歸紙質閲讀,提倡全面閲讀已經成為一種風尚。對於很多家庭而言,培養孩子良好的閲讀習慣已經成為家長非常重視的一件大事。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閲讀習慣,不僅能夠拓寬知識面,增強孩子的理解能力,還能陶冶情操,提升綜合素養。而且家庭成員一起讀書還能融洽親子關係,營造良好家風。

記得有人説過,讀一本好書,猶如品一種人生,無論酸甜苦辣,還是崎嶇坎坷,都在作者的筆下表現的淋漓盡致,有時你會發現書中的某一段故事,好像自己的一段親身經歷;

有時你會覺得某一段文字恰是你心中所想,卻一直不知如何用語言表達的;

再就是當你處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從時,書本會幫你指點迷津,迴歸正途。每一本書都凝結着作者全部情感體驗和人生見地。只有用心去讀,才能汲取書中的精華。

著名央視主持人董卿就有睡前閲讀的習慣,雷打不動。每每看到她在各類文化節目中自信、沉穩的表現,信手拈來的好詞好句心中的敬佩感悠然而生。她台前的這些光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長期堅持不懈大量的閲讀鑄就的。

閲讀書籍是人類獲取知識最直接的方式,長期的堅持積累一定會在將來的工作和生活中帶給我意想不到的收穫。腹有詩書氣自華,從這一刻起讓書香浸潤我們的生活吧!

書香徵文四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讀陶潛,讀出別樣的積極心態。黨員幹部們,有的平日裏往往抱怨工作太辛苦,沒有清閒的時候,但一到了像黃金週、小長假這樣的假日,反而要攜家帶口到風景區去感受那另類的喧囂,弄得平日裏忙,假日更忙。此時,黨員幹部們,不妨從案牘文書中走出來,遠離喧囂,到好書的世界去暢遊一番,或許收穫的“心遠地自偏”要比擠車等車堵車要大得多。

“一日無書,百事荒蕪”,讀陳壽,讀出古人對書的重視程度。我們不求在書中去尋找黃金屋和顏如玉,但可以從書中感受生活,領略情懷,陶冶性情,參悟人生……在平日的閒聊中,有的領導幹部總是牢騷滿腹,硬説沒有時間去看書學習。這樣的人忽略了“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的道理,一點都不去“擠”,那“時間”自然是出不來的。當“讀書”成為了一種習慣時,才能真正體會到“一日無書,百事荒蕪”的境界。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讀朱熹,讀出嶄新的精神境界。徜徉書海,讓書香浸潤人生,聆聽讀書的聲音,享受讀書的快樂,讓心靈在書香中徐徐穿行,那是一種怎樣的享受呀!“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總書記的教導進一步強調了黨員幹部讀書的重要性。因此,讀書既是精神世界的享受過程,也是領導幹部提升執政能力的有效手段,更是讀書修德、付諸實踐的“知行合一”的過程。

書香徵文五

習近平總書記一路走來總是書香陪伴,學習成為習總書記成長之梯,在艱難困苦的知青年代、在公務繁忙的領導崗位上,在日理萬機的國家領導人位置上,都從未停止過學習,正是孜孜不倦的學習,習總書記才能在不同場合的講話中旁徵博引、引經據典、詩詞信手拈來、典故娓娓道來,讓人聽了不覺心曠神怡、精神振奮、回味無窮,中華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在習總書記一次次不經意的講話中被髮揚光大。

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反思我們自己,閲讀的習慣早已荒廢,書籍落滿灰塵,書房好久沒有光顧了!很多時間不是朋友間迎來送往、觥籌交錯,就是手握手機玩遊戲、看花邊新聞,最多也是來一點碎片式的閲讀,低頭族越來越多,讀書的人越來越少,許多優秀的傳統文化在人們的大腦中逐漸消失,交流談話忘詞的時候越來越多,更不用説是引經據典、旁徵博引了,侃大山的生活情趣逐漸遠離了我們。

缺少學習,我們失去的不僅是生活中的樂趣和情調,在工作中也是處處被動,沒有學習就不會有創新精神,工作就會按部就班、循規蹈矩;沒有學習就掌握不了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工作中就會束手無策、不知所措;沒有學習就領會不了上級文件的精神,工作就會南轅北轍,六神無主,自亂方寸,嚴重的會走向違法的道路。

進入新時代,務實之風大行其道,任何工作都需要抓落實,那種光靠溜鬚拍馬、玩嘴、混日子的人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少了,不學習掌握不了工作的技能技巧,長此以往就會被人邊緣化,被單位做冷板凳,自卑心理就會油然而生,時時處處都會被別人的冷嘲熱諷、閒言閒語充斥着。試問誰又願意自己落到如此的處境呢?所以學習充電是我們必備的生存法則,習近平總書記已經為我們做出了楷模,我們已經有了學習的榜樣,就需要我們放下手機,走進書房,靜下心來,踏踏實實的學習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