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麥田的貓讀後感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9.99K

看完書後我們會收穫很多的知識,趕緊寫份讀後感吧,不少同學在讀完有益的書籍後,都會認真寫好讀後感,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守望麥田的貓讀後感8篇,供大家參考。

守望麥田的貓讀後感8篇

守望麥田的貓讀後感篇1

?麥田裏的守望者》其實很早就接觸過這本書的名字了,只是一直沒有找時間去好好的讀一讀。最近,想上網找一些適合自己的書來閲讀,無意中發現了它——《麥田裏的守望者》這個熟悉的名字,才又一次勾起了我閲讀的興趣。

?麥田裏的守望者》中的主人公是16歲的中學生霍爾頓。考爾德,他出生於紐約一個富裕的中產階級家庭。學校裏的老師和家鄉強迫他好好學習,為的是出人頭地,以便將來買輛凱迪拉克。而他在學校一天到晚所幹的,就是談女人、酒和性,他看不慣周圍的一切,根本沒心思用功讀書,因此老是挨罰。

到他第四次被開除時,他不敢回家,便隻身在美國最繁華的紐約城遊蕩了一天兩夜,住小客店,逛_,濫交女友。他在電_裏百無聊賴地消磨時光,糊里糊塗地招了_女,情不自禁地與虛榮的女友摟摟抱抱。與此同時,她的內心又十分苦悶,企圖逃出虛偽的成人世界,去尋找純潔和真理。這種精神上無法調和的極度矛盾最終令他徹底崩潰,躺倒在精神病院裏。

一開始讀《麥田裏的守望者》,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喜歡,因為幾乎每一段文字都會夾雜着一兩句“_”或者是“混賬”之類的粗口,這是在其他書裏還沒有遇到過的情況。另外,讀了一大半書後,也沒有發現有什麼是能和麥田裏的守望者能扯上關係的。可是,我想,既然作者能用這幾個字作為書的標題,一定有它的合理之處,那麼麥田裏的守望者究竟指什麼呢?帶着這個疑問,我有接着往下讀。

其實,説實在的,一開始,我真的不太喜歡該書的主人公霍爾頓。他的頹廢、消極、滿口的髒話讓我難以理解,甚至無法忍受。可是,漸漸的才發現,原來霍爾頓的彷徨、叛逆、玩世不恭都是有原因的,是因為當時所處的環境使他變得抑鬱、憂傷、病態。在這種環境的壓迫下,他別無選擇,他只好漸漸地掩藏起他那顆敏感、脆弱而又善良的心。

或許,從表面上看來,霍爾頓不求上進、揮霍無度,他還不學無術、卻總在抱怨,但是如果你細細地品味過這本書,你會發現霍爾頓其實有它天真和善良的一面。雖然,他看似對所有事情都是否定的,對所有人都是懷疑的。但事實上,他懂得欣賞,懂得愛,他感情豐富,他細膩敏感。他是一個真正熱愛生活的孩子,在他的心靈深處對幸福有着很大的期待和渴望。

“有那麼一羣小孩子在那麼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説——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賬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説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

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裏的守望者。”這是霍爾頓對他的妹妹菲比説的一段話。從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到,霍爾頓渴望幸福,可是幸福卻是那麼的遙不可及。他不過是想離開那個浮躁的地方,找一片純淨的麥田,過簡單的生活,尋找簡單的幸福。可是,他就一個這麼簡單的願望,也難以實現,這就是霍爾頓的悲哀。

讀完《麥田裏的守望者》,才發現,其實在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也是那麼的無助與彷徨。我們甚至不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麼,而霍爾頓至少是一個有理想的人,只是他的理想最終也無法實現。而我們呢,看似有理想,而實際上卻碌碌無為,漫無目的的生活着,這樣的人生試問又有多大意義呢?理想是一盞明燈,我想我們是時候該為自己尋找一下奮鬥的目標,做一個真正有理想、有目標的人了。

守望麥田的貓讀後感篇2

暑假的一天清晨,我和媽媽走在石板鋪成的小道上,感受着漢江兩岸吹來的曉風,聽着陣陣清脆的蟲鳴,感受着生命的美好。一路欣賞美景的我們不知不覺就走到了漢江西岸的龍舟文化園,媽媽突然停下説:“我們一起去閲讀吧看書怎麼樣?”“太好了!”我一蹦三尺高,興奮地回答道。走進安康閲讀吧,媽媽從一排排書架中拿起一本書遞給我,書名叫做《麥田裏的守望者》,媽媽意味深長地對我説:“我覺得你可以看看這本書。”我當時覺得這本書很薄,名字很有趣,想着隨便看看好了,可沒想到就是這本薄薄的書卻帶給我許多人生的啟迪。

書的內容十分精彩,我讀着讀着就入迷了。書中描寫到當時的美國正處於20世紀四五十年代,社會十分混亂不堪,人們全都缺乏理想,意志消沉,就像一台台機器,機械地過着自己所能過的生活,渾渾噩噩以終日,於是“垮掉的一代”出現了。主人公霍爾頓也是其中之一,他嗜煙酗酒,不求上進,但還不至於到吸毒的地步,這又是為什麼呢?原來,在他心裏的最深處有一個最美好、最純潔的理想——做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

我們現在生活的社會正在日新月異地發展,隨着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理想也如同一縷輕煙,越飄越遠,越來越模糊,越來越渺茫,越來越遙不可及。他們忘記了自己的理想,沒有了對生活最初的熱情,甚至連那一點對生活的希望也消失得無影無蹤,逐漸開始嚮往碌碌無為、索然無味的生活。

我曾經問過這樣一些人,他們告訴我,這是“活在當下”,還告訴我“努力過好每一天吧,不要去追求那些所謂的理想”。可我對這話並不苟同,整天不求上進,這是“活在當下”嗎?生活渾渾噩噩,這也是“活在當下”嗎?忘記所謂的理想,這還是“活在當下”嗎?我從來不這麼認為!

我們是一羣生活在新時代的少年,我們也會有困惑、有煩惱,但是它們終將會被理想驅逐出我們的心境。我們應該有理想、有抱負,為了自己的理想去努力奮鬥,即使失敗了,至少我們曾經努力過。在前行的道路上,有理想的人生才會精彩,有理想的人生才會絢麗!

裴多菲曾説過:“理想失去了,青春之花也便凋零了,因為理想是青春的光與熱”。為什麼霍爾頓不至於去吸毒,正是因為理想在為他指引方向。所以,不管在怎樣的困境裏,我們都不要忘記自己的理想。

走出安康閲讀吧,蔚藍的天空中時不時飛過幾只鳥兒,望着一江碧水,我突然想起李白的詩句:“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同學們,讓我們一同掛起理想的風帆,在這廣闊的世界中“乘風破浪”吧!

守望麥田的貓讀後感篇3

每一個人都有一段無法忘卻的歲月,太多的敏感、偏執、荒唐、頹廢、甜蜜與歡樂,使日子變得寂寞又温暖。在那段歲月中在那一望無際的碧綠色麥田中出現了一個人——霍爾頓。

他討厭周圍骯髒的世界——他討厭偽君子,討厭周圍的虛假的人,卻又不得不跟他們交往;他討厭電影,卻不得不在無所事事的時候去那裏消磨時間。霍爾頓一直都希望自己可以變得很勇敢,但是實際卻是他一直都很膽小,被別人欺負後只能在做白日夢的時候幻想着可以把他打敗。

霍爾頓是明智的,是聰明的,他看透了社會的本質。他的樸素和善良,是他所在的年代很少的,雖然他的有些思想還比較幼稚,雖然他有許許多多的缺點,但他反抗現實、嚮往美好世界的純潔的一面是不可忽視的。

文中有一段讓人印象深刻的話:“一個不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某種事業英勇地死去,一個成熟男子的標誌是他願意為誒某種事業卑賤地活着。”我們可能很難相信這句話出自一個老師之口,但的的確確是這樣,那時候學校裏的老師大部分都是勢力的偽君子,()他們認為為了苟延殘喘地活着不惜一切的人是成熟的,為了某種精神或理想的人是可笑的。就連孩子們讀書,也是為了日後能買輛凱迪拉克之類的東西。

我們生活的這個國度,這個時代正處於巨大的變革之中,一切都在日新月異的發展。從某種意義上説,這與50年代的美國確實有些相象。現代社會是信息社會,網絡的迅速發展使得各種各樣的信息充斥90後的生活。社會不斷進步,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發生變化,很多人開始迷茫,消沉,他們逐漸遺忘自己的理想,沒有了最初的熱情,開始嚮往平庸。酒吧、卡拉ok、開始人流如潮,網吧、遊戲機房中學生不斷,所謂新新人類瘋狂地迷戀上了禁藥等毒品。生活方式更是熱鬧得讓人瞠目結舌,不同時代人們給予的定語都不同,我們可以記起的詞語有過去的“ 迷惘的一代”、“憤青”、“垮掉的一代”,到“新新人類”.

讀完《麥田裏的守望者》,才發現,其實在現實生活中的我們,也是那麼的無助與彷徨。我們甚至不知道自己追求的是什麼,而霍爾頓至少是一個有理想的人,只是他的理想最終也無法實現。

而我們呢,看似有理想,而實際上卻碌碌無為,漫無目的的生活着,這樣的人生試問又有多大意義呢?理想是一盞明燈,我想我們是時候該為自己尋找一下奮鬥的目標,做一個真正有理想、有目標的人了。假如霍爾頓沒有他純潔的理想,那他就會墮落到底,是他的理想讓他活下來。難道我們年輕人就該讓生活變得如此混沌?

是的,理想是人的指路明燈,它帶着人走向未來,走向光明,我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縱然生活讓我們這代人有些迷惘和彷徨,但一切不過是暫時的,不就都會過去,我們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我們的理想。是的,有理想就有希望,希望就在明天,明天會更美好!把握好自己的生活吧!我們終將有一天成為中國的主人翁。

守望麥田的貓讀後感篇4

霍爾頓尚存探索和追求的理想。因此他開始嚮往東方哲學。提出長大成人後想成為一名“麥田裏的守望者”的願望,就如同霍爾頓書中所夢想的:“有那麼一羣小孩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説—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賬的懸崖邊。我的職務是在那裏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往懸崖邊奔來,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説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在往哪裏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整天就幹這樣的事情。我只想當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

這是主人公霍爾頓在經歷了世間百態,人生冷暖後的偉大而崇高的理想,做一位麥田守望者,不讓下一代孩子掉下他自己曾掉進過的深淵,讓孩子們自由的奔跑。這使我眼前彷彿出現了一幅畫面,一位大人在麥田邊,微笑安詳的看着孩子們自由快樂的奔跑,若有孩子不慎跑到懸崖邊,就會被那位大人善意送回到他的朋友中間。那將是一幅多麼和諧而美好的景象啊!當一切表面浮華的波瀾都趨於平靜以後,我發現,對於一個人來説精神生活比物質生活重要許多。當霍爾頓有了目標與理想,併為之奮鬥的時候,他的精神生活變得淡定而充實。

?麥田裏的守望者》之所以能夠暢銷多年,就是因為很多人跟隨主人公的生活與感受,在之中都能多多少少發現自己成長的痕跡,會給讀者很多啟示,使青少年走上正確的人生軌道。讀罷此書,我感歎自己成長於幸運時代的無比幸福,十七歲的我顯然比當時的作者懂得更多的人生哲理,這無疑也是幸運的;若是有與霍爾頓相似經歷的人讀完後,一定會從中得到共鳴。甚至反思,那或許世界上就會又多了一位“麥田裏的守望者”吧。

守望麥田的貓讀後感篇5

在暑假的最後,我看完了《麥田的守望者》。

初看這個名字,我還以為是一個講鄉下生活的書呢,但書的內容與我與我想象的大相徑庭,講的是霍爾頓被開除後在紐約待了三天的故事。

雖然故事只有三天,但人物卻也不少。阿克萊,斯特拉德萊塔,菲比,甚至還有毛里斯。書的語言通俗,甚至還有不少的垃圾話。三天中也發生了許多故事。比如去斯賓塞家,去歐尼夜總會,和菲芘去動物園。但儘管這樣,我還是怎麼也搞不懂這本書要告訴我們什麼?

不過文中卻有一個詞引起了我的注意,那就是假模式。文中許多人都被霍爾頓稱為假模式的人。就連他哥哥都因為去了好萊塢而被他厭棄。他討厭一切假模式的人,這是我敬佩他。這讓我看清了他,他是一個正直的人。他對所有人展現的都是他內心的想法,不會藏着掖着,總把他最真實的一面展露出來。但有時他和一些假模式的人在一起,他也會變得假模式。這本書雖然出自上世紀,但那個詞,卻深刻地反映了現在人與人之間的問題。現在的人變得越來越虛偽,

人前一套,人後一套,在人們面前表現的和善友好,人一走罵都罵不及,而且有時候遇到討厭的人還要擺出一副笑臉,我想説這是真正的自己嗎?

人們現在都帶上了面具,一副只會笑的面具,也許這個面具有時候給你很大的幫助,但人們越來越沉迷於這個面具,甚至忘了自己原來是什麼樣的了。長久下來面具給大家帶來的只有無盡的空虛,而且到時候不僅別人不認識,連自己也不認識了。

有時候我們也需要戴上面具,比如説來了客人我們就必須和顏悦色地對他們。但這也只是有時候,在大部分時候我們必須尊重內心的看法,這樣才不會有虛偽,做真正的自己,沒有面具的自己。

讓我們努力擺脱面具,做真正的自己吧。

守望麥田的貓讀後感篇6

我們確實活得艱難,一要承受種種外部的壓力,更要面對自己內心的困惑。在苦苦掙扎中,如果有人向你投以理解的目光,你會感到一種生命的暖意,或許僅有短暫的一瞥,就還以使我感到興奮不已。完全是一位不良少年, ——霍爾頓

二戰後五十年代的美國,生產這個行業發張極為迅速,中產階梯的人也快速增加,但廣大的人民精神卻愈來愈貧乏。生活這種時代背景下的人,大體分為了三種人,有一些人整天過着混亂的日子,一點也不為日子擔憂,另一些人看不慣世道,想反抗卻缺乏這一些偉大的光輝領袖,還有一些人以消極的方式反抗者這個不公的現實……

剛開始翻開這本書,就認為寫得非常不好,對於我們這些年輕人,注重於情節,吸引力,情節還勉強説得過去,可沒有吸引力,甚至連文字都很平凡,全是髒話,主人公霍爾頓開口閉口就是“混賬東西”“白痴”之類令人敏感的字詞。他完全是一位痞子,對於一個正常的現代青年,還真有點不適應,難道這本書是教我們向一位壞痞子看齊嗎?不甘心的我又重新看了一遍。

主人公霍爾頓是在大街上就隨處可見的16歲男孩,他不學好,每天都抽煙、喝酒、打架,他是那種邪惡、叛逆。可就是這樣的一個壞痞子,成了這本經典的主人公。

他因考試不及格四次遭學校開除,他在和同學打架,被下了通告書:離開校園。他不敢回家,在一家旅館裏過了一夜。第二天,霍爾頓因為女朋友莉麗的假情假意分了手,他頹廢地去了酒吧,喝的大醉,一不小心,把冰弄到頭上,他害怕因生病死去,害怕再也見不到妹妹菲比,決定冒險回家一趟。

晚上,霍爾頓叫醒菲比,告訴她自己的苦悶、理想,還説了幾句讓我們這些讀者都想不到的一段話,“有那麼一羣小孩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幾千幾萬個小孩子,附近沒有一個人——沒有一個大人,我是説除了我。我呢,就是在那混賬的懸崖邊。我的職位就是在那兒守望,要是有哪個孩子王璇也邊奔跑,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説孩子們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兒跑。我得從什麼地方出來,把他們捉住。我每天就幹這樣的事。我只想當個麥田的守望者。我知道這很瘋,但這是唯一一件我想做的事了。我知道這很瘋。” 霍爾頓這段發自肺腑的話,我想象着他説這句話是的神態,目光是柔和,心裏懷着一個單純的夢,懷着對理想世界的遐想,如果真有了這世界,人們都是善良的,沒有任何偽善,邪惡,多麼平靜,祥和啊。孩子們無憂無慮的奔跑在這景色的波浪中,當中有幾個孩子會跑偏,會誤入歧途,霍爾頓則會捉住他們,悉心教導。霍爾頓永遠守護他們,生活在這金色的波浪中。

守望本來就是一種挺難得的情懷和努力,有包含着期待。 又一次看到了結尾,霍爾頓完全打翻了我對他的理解,這就好像一位少年,大家對他的種種做法都不滿意,可這位少年對於自己做的覺得沒有別人説的這麼糟。他渴望有人讀懂自己。

在這本書的最後,霍爾頓不想回家,也不想回那垃圾學校,他準備去西部謀生,假裝一個又聾又啞的人,這樣他可以無視對方的話語,可以少説很多很多的話,別人要是想和他説話,還要寫下來呢,寫下來的話,一定省去很多很多的廢話。但他在臨走之前,還是希望見到妹妹菲比一面,就託人把紙條給妹妹,妹妹如約而來,可還帶着行李箱。原來妹妹也想和哥哥一起尋找“麥田”,成為“守護者”。霍爾頓勸不了妹妹,只好放棄去西部,和妹妹一起回家。

故事的最後,霍爾頓生了一場大病,進了醫院。後來的事,也無從知曉了,留在書中的他,再也沒有長大,永遠都是渴望成為“守護者”的孩子。

在中國,新一代零零後也在面臨當年美國青年面對過的問題,我們有將會何去何從?還是那一片麥田,只不過已經跨越過了一片太平洋。這裏,又有誰會在這裏守望?還有多少內心空洞,無助,脆弱的守望者?

後來上網搜了作者,作者在本書成名之後,在美國的一個鄉村買了一大片地,建了一棟房子,栽上樹,旁邊拉上鐵絲網,從來不接受記者採訪,只有一位16歲的學生和他有過單獨的交談,是為了學校的寫作,所以《麥田裏的守望者》有名,但作者一般人並不熟知。給人更加的神祕感,也對作者肅然起敬!

守望麥田的貓讀後感篇7

“不管怎樣,我老是在想象,有那麼一羣小孩子在一大塊麥田裏做遊戲……我的職務就是在那裏守望……我只想當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霍爾頓

讀完了《麥田裏的守望者》一書,一個少年形象出現在我的腦海中——他是大人們眼中的壞孩子,因為他所作的、所想的一切都“不像話”,他的成績也是那樣的糟糕,幾乎沒有人喜歡他……他就是全書的主人公——霍爾頓。

他的討厭周圍骯髒的世界——他討厭偽君子,討厭周圍的虛假的人,卻又不得不跟他們交往;他討厭電影,卻不得不在無所事事的時候去那裏消磨時間……霍爾頓沒有真正好的朋友,只有骯髒的“阿克萊”、表裏不一的斯特拉德萊塔等室友,但他又不得不跟他們交往,他厭惡他們,卻又無奈,他無法改變現狀。

他不想和他們同流合污,成績自然會很差。他看不慣周圍的世道,所以他苦悶、躊躇、彷徨,自己的心事也只能被自己扛着。 霍爾頓一直都希望自己可以變得很勇敢,但是實際卻是他一直都很膽小,被別人欺負後只能在做白日夢的時候幻想着可以把他打敗,他連一個瘦弱的女人都制服不了,更何況別人呢?

他被學校開除後,都不敢貿然回家,躡手躡腳地回去還一定要躲避着父母。他一直都在用一些不切實際的幻想安慰自己,卻沒有膽量去做真正意義上的叛逆。 他是青春期的少年代表,從他的經歷裏可以清楚的看到與家長的代溝,家長總希望他像哥哥一樣可以成為出人頭地的人,可是他的理想也只是做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站在懸崖上,捉住不斷奔跑的孩子。大人總認為霍爾頓是一個敗家子,是一個不良少年。但他有自己的思想,在他那半成熟的心中還存留着點點夢想,即使它在那污濁的世道變得那樣的細微渺小。 霍爾頓是明智的,是聰明的,他看透了社會的本質。

他的樸素和善良,是他所在的年代很少的,雖然他的有些思想還比較幼稚,雖然他有許許多多的缺點,但他反抗現實、嚮往美好世界的純潔的一面是不可忽視的`。

作者藉助筆下的霍爾頓,活靈活現的展現了自己的想法,用一個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的口吻講述了一個關於那所謂“叛逆”的想法,講述了成熟與不成熟之間的過渡,大人與青春期少年之間的代溝。 霍爾頓的那個只想做一個麥田裏的守望者的夢想,那個為了不讓小孩子掉下懸崖而站在懸崖邊救孩子的形象,那個純潔無私的想法,天真幼稚卻又些許成熟的心事,漸漸放大……

守望麥田的貓讀後感篇8

秋日裏的陽光照射了整整一片麥田,那諾大而温飽的珠粒裏隱藏孩子們的歡笑,而你——站在麥田裏守望,如稻草人一般。如若得此生活,此生,你已足矣。

從星期六到星期三,你一個人在那虛情假意的城市裏,竭心盡力地尋找生命的出口,可是卻無功而返。為什麼你不尋求他人的幫助,不,我應該説,他不知道向誰尋求幫助。

期待尚存的柔和

你以為,你以為內心足夠堅強,心靈就能夠敞亮;你以為下壓獵人帽的前檐,就可以眼不見為淨;你以為逃避別人的言語,就可以過自己的世界。不,你錯了,即使這樣,你依然在彷徨與苦悶中度過每一天。然而,你期待有一天這渾渾噩噩的生活會從你的世界中剔除掉,可是這根本無法實現。

於是,你拉起了旅行箱,毫不猶豫,毅然轉頭,半夜三更,悄無聲息……

此夜的霍爾頓在等待陽光的來臨,可惜連月亮也吝嗇得不願探頭。一個人,一條路,隨着“咕咕”的聲音,他的內心卻有着無比的孤寂,不知該走向何方?

用青春的刺包裹起自己

你的青春——就是懷疑、偏執、荒唐、頹廢、麻痺的總和,這樣的生活毫無意義可言。所以,你決定封鎖自己,做一個又聾又啞的人,逃離父母的束縛,去外面流浪——即使窮愁潦倒,他自己依然甘願如此。

這樣的霍爾頓也許是叛逆的,但是他對修女的慷慨捐款,對妹妹菲比的愛護卻是最樸實和最真誠的。只是面對外界的虛偽和欺騙,用青春的一種叛逆的、任性的方式埋藏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

他不願受到傷害,更不願傷害別人,故一直被別人傷害。他用一種膽小怕事和不屑一視的刺包裹起自己,用嘶啞的喉嚨向青春宣誓。

耳濡目染,漸行漸遠

“我雖然生活在這個世界,但卻不屬於這個世界。”我想這就是霍爾頓想表達的,那幾天的敏感生活與他的思想行為方式是那麼格格不入,致使思考之後的他想去遠行。

但計劃趕不上變化,因為妹妹的出現,他打消了這個念頭。他的決定讓我明白,因為家人的不捨,束縛了他的自由,我更明白是因為兩個字——在乎。

如果説霍爾頓想守護麥田裏的孩子,我想他最想守護的應該是他的妹妹。

品讀至此,我的心裏不知為何有種莫名的傷感,卻無法用堅定的筆桿寫下,或許是因為他的反抗,讓我想到了蕭紅的繪影,或許是因為他的不被理解讓我想到了梵·高的內心世界,或許是因為他的逃避讓我想到了海倫·凱勒的直擊風雨。

一切的一切,都沿着思緒奔流而來。我記得書裏有那麼一句話:某一類人,他們在人生中這一時期或那一時期,想要尋找某種他們自己的環境無法提供的東西。

我想,霍爾頓就是這樣的,他在尋找——尋找屬於自己的一寸方田,守望方田裏純潔的天真。

那天,我在街上看到一個頭戴鴨舌帽,穿着風衣的高大的人,我以為那是霍爾頓。不,他不是——他應該要比霍爾頓幸福。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