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關於優秀《愛心與教育》讀後感範文3篇作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68W

筆耕書上除勤奮無他,教師指引了我成功的道路,舟行學海有遠志領航,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最新關於優秀《愛心與教育》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最新關於優秀《愛心與教育》讀後感範文3篇作文
最新關於優秀《愛心與教育》讀後感範文

從我國推行素質教育改革以來,不斷湧現出一批批教育改革者,他們身體力行,走在教育改革的前線,探索教育的規律,為教育的發展貢獻力量。在這些有名的教育工作之中,人們常説的“北有魏書生,南有李鎮西”。他們的教育思想影響了大江南北的教師。作為一名教師,只有一腔熱情是不夠的,當在教育實踐中遇到困惑時,我們會想到歷史,同樣的事情別人肯定也經歷過,前人的經驗總有借鑑之處。在大致瞭解李鎮西老師的經歷後,知道了他是在發表了《愛心與教育》後廣為人知的,李老師後來也有許多著作,個人認為最初的教育理念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或許可以在這本書中找到答案,這本書也是後來思想發展的核心。

書本內容介紹:

本書介紹的是李老師早期的教育經歷,用作者的話説是“因為我承受了太多學生的愛”。李老師對學生的愛是發自內心的,他是一位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在教育中能根據學生的特點實施針對性的教育。對待優等生讓他們更優秀;對待後進生,逐步激勵,將對學生的教育與集體教育結合起來,“自己有了進步,是全班的光榮;自己犯了錯誤,是全班的恥辱”,為了促進後進生進步,李老師動用全班力量,在行動與精神上給予幫助。

李老師的未來班是一個團結,有愛心的班級。班裏一個學生有困難,全班學生都會自覺伸出援手,家庭陷入困難的伍建得到同學和老師的幫助,同學們不忘生病的胡國文。對於未曾謀面的學生,李老師會通過信件的方式給予幫助,並長期保持聯絡,對待教育始終如一的態度讓人敬佩。

我的感受:

合上書,李老師的內心的教育思想對我啟發很大。首先,他是一生致力於教育的人。從走上教師崗位起,內心就十分篤定,他至今仍保持着童心。今年七月,李鎮西老師在樂山給他的第一屆未來班上完最後一堂課。他退休了,離開了學生,但他的精神傳播給了他的學生和千千萬萬的教師,他的教育信條“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影響了無數人。其次,從教以來,李鎮西老師能從學生的視角思考與解決問題。中學生的心理和生理髮展進入轉折期,針對學生的心裏矛盾,他沒有從高大上的思想道德方面來教育學生,而是成為學生的朋友,傾聽學生,給出合理的學生可以接受的建議,幫他們解開煩惱,形成健康的心理。德國教育界雅斯貝爾斯認為“教育的本質意味着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一個靈魂。”李鎮西老師的身體力行給學生樹立了榜樣,未來班的學生有愛心,純潔,努力向上。再次,李鎮西老師真正參與學生的成長。通過閲讀,我明白了學生其實需要能理解他們,懂他們的老師,能和他們成為朋友,分享喜怒哀樂。李鎮西老師把自己當成學生的朋友,課下一起玩耍;帶學生出遊;給學生過生日並送禮物;把學生帶到自己的家,工作生活不分家,教育就是生活,生活也是教育;同學間寫短信互相表達情感,使得班級更加團結,讓人覺得未來班就是在一起學習的一家人。

對當下教育的啟示:

名師並非可望而不可即,教育是滲透到生活中的。歷史也總是不斷重複,教育像一日三餐那樣循環往復。教育是複雜的,但也是有規律可循的。作為一名青椒,借鑑成功的教育理念,在教育實踐中反思並總結自己經驗,讓學生有一個健康的心靈。

首先,教師可以參與到學生的成長中。每當説起教師角色,就想到“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蠟燭”、“辛苦的園丁”,教師是犧牲自己才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給教師貼的標籤是“犧牲”“奉獻”,讓人覺得教師是一個悲涼的角色。這是自我犧牲式的教師,個人並不提倡。讀後感·教師在培養學生,自己同樣在進步。義務教育不只是讓學生學習知識,教師要參與到學生的成長中,教會他們認識世界的方式,紀要教他們學習真、善、美,也要告訴他們要有一個寬容的心,包容這個不完美的世界。還要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質,面對困難,也要迎難而上;在逆境求生存,在順境求發展。在日常的小事中培養優良品德,在小事中,發現感動,留住感動。傾聽學生的心聲,塑造學生健康的靈魂。其實教師可以在課下與學生像小夥伴一樣溝通交流,瞭解他們的喜怒哀樂,學生也樂意與學生交流。

其次,增加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機會。班裏的管理幹部能鍛鍊學生,作為教師,要理解學生,讓每個學生在班級裏有自己的標籤,每個學生能找到自己的存在感。教師要儘量照顧到更多的學生。目前,在班級管理中,班幹部實行“終身制”,其他同學就沒有機會體驗當班幹部的感受,也導致班幹部把這些視為理所當然,這對學生的心理髮展是不利的,對其他學生也是不公平的。在班級強調奉獻精神,建設和諧團結的班級。

最後,教育的對象是人(兒童和青少年)。各種教育理論的最終落腳點都是對人的教育,而生活在不同地區的人有不同的文化與習慣,我們學習理論與借鑑經驗,都要結合自己的學生。另一方面,在素質教育的外衣下,有應試教育的靈魂,就算是應試教育,教師也要結合學生的自身經驗與能力。首先把學生當成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把學生培養成有血有肉有情感的人。

如預想的一樣,著名的教師做出了職責範圍之外的事,這樣的行為是偉大的`,與學生亦師亦友,教師成了學生的朋友,僅僅是因為李鎮西老師熱愛教育,熱愛學生。既簡單又複雜,因為愛,把學生當親人;因為愛,對複雜的教育問題處理得具有針對性。新的課程改革情調學生的核心素養,核心素養培養學生的軟實力,是能力的培養。各種條條框框的規定,終究還是為了讓學學生適應社會的發展。對教育有愛心,從心理上理解學生,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相信學生和教師都會有有所收穫。

最新關於優秀《愛心與教育》讀後感範文

《愛心與教育》是一本活的教育學着作,它源於一個個真實而生動的教育故事,是李老師用汗水浸泡而成的文字,樸實中閃爍着華美,平淡中寄寓着深情。走進《愛心與教育》,彷彿走進教育的世外桃源。那裏鮮花盛開,碩果累累。在那裏看到的是教育的鮮活,是教育的靈動,是教育的輕盈,是教育的詩意。那一枚枚雞蛋的情意,那一封封信函的浸潤,那一次次活動的薰陶,那一顆顆童心的爛漫,無不是教育智慧的結晶。給汪斌煮的雞蛋,醫院裏飄飛的歌聲,學生一次次的祕密行動,無不牽動着我的情懷,給我以心靈的撞擊。

掩卷沉思,一副副美麗而又鮮活的畫面疊印在我眼前,寧瑋善良而堅韌的面容,楊嵩純真而調皮的微笑,程樺堅定而成熟的目光……然而,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則是萬同的故事。萬同是書中的一個典型的後進生的形象,在李老師對他所寫的近五十頁的教育手記中,我深深地感到轉化一名後進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與耐心。教育不是神話,它給人的影響是潛移默化的,是漸變的,甚至會經常周而復始地回到原點。在我看來,我們絕大多數的教師都是愛心的,然而在這個急功近利的時代,稀缺的就是耐心與恆心了。在閲讀中,我不斷反思自己:假如萬同是我的學生,我能容忍他一次又一次的反覆嗎?我想我做不到,我會傷心、憤恨、絕望、無奈,會搬出孔夫子的“朽木不可雕也”來寬慰自己,理直氣壯地把萬同清除出我的心靈之外,因為教育不是萬能的……

正是萬同,觸動了我心底的痼疾,刺痛了我麻木的神經,喚醒了我沉痛的記憶。一幕幕教育的往事,一個個教育的失誤,一起起教育的悲劇,讓我內疚、不安,讓我的心在顫抖。原來我在不經意間,在好心的嚴厲下,在教育的幌子下,我做了些什麼啊?一段時期來,我總是埋怨學生人文素養的缺失,語文基礎的薄弱,行為習慣的偏差,甚至對個別學習困難的學生產生一種厭煩和鄙棄之感。殊不知,乾涸的土地,方顯甘霖的珍貴;荒蕪的心靈,才見播種的價值。然而,我總是在扞衞為師者高貴的尊嚴,在設定的虛妄的理想中不自覺地把學生排斥於心靈之外,在一種沉重的精神負荷下艱難地行進,走不出心靈的那片沼澤地。

走進鎮西,你會深深地為他的人格魅力所折服。李老師説:“教師應把更多的關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極度缺愛的同學。弱勢羣體是不幸的,因為他們長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壓力,很難擁有健康、快樂、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們能還他們健康、快樂、自信、向上,那該是多麼好的教育!”願我們能像李鎮西老師那樣,“以心靈贏得心靈,用人格塑造人格”,揣一顆愛心上路,追尋心靈世界的雲霞虹霓。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給我一種領悟,一種發現!它啟發我們在日常的教育活動中,不要吝嗇自己動人的微笑,由衷的讚歎,熱情的鼓勵,真誠的幫助和無私的愛心,它們是滋補孩子們心靈的靈丹妙藥。讓我們積極行動起來,像李鎮西老師那樣,用我們的真心、愛心和責任心,在每一位孩子的心田都播下希望的種子,以一顆智慧之心,仁愛之心,包容之心去擁抱我們的事業,擁抱我們的孩子!

最新關於優秀《愛心與教育》讀後感範文

《愛心與教育》是著名教育家李鎮西的成名作、代表作。本書以手記的形式,敍述了李鎮西老師教書育人的感人故事。書中所描述的李老師和學生間的一個個故事都體現了他為人師表的盡心,超越了一般父母對子女的愛。他對學生的愛是一種真正的愛。不但是愛優秀生,而且更後進生。李老師説:愛,當然不等於教育;但教育,永遠不可能離開愛!這是他十幾年從教生涯凝聚成的一句“名言”,是他對於愛與教育的理性的思考的結晶,翻閲厚厚一本《愛心與教育》,每一章、每一頁、每一句無不是對這話的生動闡釋。

《愛心與教育》最能打動人的故事是什麼?是每天煮給汪斌的雞蛋,還是特別感人的生日祝福?是寧瑋帶給我們的感慨,還是對伍建的那份愛傳遞給我們的感動?都是,但是最能打動我的,毫無疑問,是萬同的故事。在我眼裏,一個教師“製造”一個感人的場面並不難,但一個教師,能夠長期地像李鎮西老師對待萬同這樣地對待一個學生,難!這份長達五十頁的轉化一個學生的教育手記,是我迄今為止見到過的最翔實最感人的後進生轉化手記。在閲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感動,不斷地在想,我有多少耐心來對待萬同這樣的學生,來對待他身上的這些讓人難以預料的反覆?在萬同的身上,我看到了轉化一個差生到底有多難,更看到了一個為人師者的愛心、耐心、信心。萬同的每一點變化,無論是朝哪個方向,都牽動着老師的心,而萬同身上所體現出的反覆,足以考驗最有耐心的教師。

李鎮西老師不論是對“後進學生”的轉化,還是對“優秀學生”的培養,李老師的愛無不滲透其中。他到底有怎樣的魔力,緣何讓學生們對他終生難忘。是高深的思想,是非凡的能力還是獨特的個性?這是值得讓我認真思索的問題。是啊,一個專業知識紮實,人格魅力不同尋常的老師也許會吸引學生,讓學生去敬畏他,喜歡他,但能夠達到李鎮西老師這樣跟學生成為一生的知己的老師卻為數不多。當一位老師開始真正愛自己的學生的時候,他就會憑藉這種深深的愛,去注視他們成長中的每一個細節,去感知他們的苦惱和困惑,甚至為解決這些問題而費盡心血。正如他所説:“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感情的教育。一個受孩子忠心愛戴的老師,一定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愛學生,不是掛在嘴上的口號。愛學生就必須善於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善於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我們作為教師應該抓住每一個機會,教會學生如何去愛世界,愛國家,愛校,愛家,愛父母,愛自己,愛身邊的每一個人。只有在一個充滿仁愛的大環境裏,我們的班級才會更加團結,學校才會更加繁榮,家庭才會更加和睦,社會才會更加和諧,才不會讓那些正直善良的孩子走上邪路。

《愛心與教育》應該怎麼讀?我以為,應該帶着自己的心去讀,帶着自己的夢去讀,帶着自己的實踐去讀,帶着自己的思考去讀。時時反觀自身,反觀自己與李鎮西大師之間的差距,我們才能走出淺薄,走出自滿,走近學生,走進教育!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應該以李老師為榜樣,用自己的愛心去感化學生,去贏得學生的尊重和喜愛,真正做到“以心靈贏得心靈,用人格塑造人格。希望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當我們的學生離開校園的時候,帶走的.不應該只有知識,更重要的是對理想的追求。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