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關於《愛心與教育》讀後感範文作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89W

教師應該是一個懂得心理學和教育學的人,教師的職業本就是崇高的,那麼相關的讀後感該如何寫呢?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的精選關於《愛心與教育》讀後感範文,以供參考。

精選關於《愛心與教育》讀後感範文作文
精選關於《愛心與教育》讀後感範文

讀完李鎮西所著的《愛心與教育》,我被他的愛心所震憾;被他用全身心的愛心投入到教育事業所震撼;被他的一幕幕真實的、感人的故事所震撼;為他的所教的學生而感到自豪和驕傲。從而讓我深深體會到“當一個好老師最基本的條件是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

為什麼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寫的一本書出版十多年來依然在社會上引起如此強烈的影響?我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首先,從形式上看這本書不是純理論的説教,而是用心所寫。理論性的書籍要麼讓人難以理解,要麼枯燥乏味,讓很多讀者望而卻步。而這本《愛心與教育》,除了有很少的文字是出於解釋説明有點理論的嫌疑之外,其餘幾乎全是實例的敍述和真情的流露。從本書的副標題《—素質教育探索手記》可以看得出來。它的內容源於實踐,而他的表述和總結又高於實踐,感覺是娓娓道來,又讓讀者領悟到其中深刻的道理。由此可見,這本書一直受到廣大讀者的歡迎也就不足為奇了。

其次,從感覺上來説它是與教育教學的零距離的接觸。內容幾乎都是源於第一手的材料,有李老師自己的親身體會,有學生們的所見所聞,所做所為,所思所想,還有李老師同遠方一羣中學生的通信,字裏行間流淌着真情,以至於很多地方讓人感動甚至落淚,讓讀者被那種濃濃的情包圍着。

第三,從內容上看,這本書幾乎包含了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愛心和童心”是關於師生之間真摯的感情故事;“與頑童打交道”介紹了李老師在後進生轉化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成績;“鍛造卓越人格”是關於對優秀學生的培養;“回答心靈的呼喚”是他對青春期教育的嘗試;“沉重的思考”介紹了他由一位女生自殺引發的德育剖析;“生死兩地書”,生動地敍述了他和遠方一羣中學生多年來的通信;“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則是引導學生關注周圍的人。內容全面而詳實,讓讀者通過閲讀一個個生動感人的故事,從李老師的愛心和真情裏學到了教育的智慧,為廣大教育工作者指點了迷津,明確了今後的努力方向。

能夠讀到這樣的一本好書確實不容易,關鍵是我們應該如何充分利用它,那樣也不枉李老師的嘔心瀝血之作了。在我看來,每個讀者尤其是教育工作者應該做到:

第一,要用心讀透這本書。李老師為什麼能受到廣大學生的喜愛,為什麼會取得了那麼多的成績?就是因為它對教育的用心和真情的投入。當然,愛和尊重是教育前提。在此基礎上,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他堅持以教育手記的形式記錄下自己的所見所想,加上自己的反思和總結,長期以來,才形成了一系列的教育真經。

第二,帶着思考和感悟見行動。學然後知不足,我們讀名人大家的故事,一定要仔細研讀,認真體會,結合自己的教育教學,把其中的一些“真經”採取適當的方式不同程度地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中,就可能少走不少彎路,一定會促進和加快自身的專業成長。

第三,邊學習、邊反思、邊提高。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即使再好的方法,適合這個學生但不一定適合另一個學生。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只有時時刻刻做個有心人,多觀察,勤思考,多總結和反思,才會讓自己的所學、所悟恰當的運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學中,才會讓自己的工作如虎添翼,教學和管理水平得到不斷提高。

從李老師身上,我讀到了大寫的愛,他對每個孩子都像自己的親生兒女一樣,有無限的愛心和耐心;對於教育,他投入了無限的深情,只要我們也像他那樣,我們周圍就不可能有那麼多的學困生了,學生們也會因我們而驕傲和幸福的!

讀一本好書,就像是和高尚的人對話,給讀者洗滌一次心靈;也像打開了另一個世界的大門,讓自己的思想豁然開朗;又像吃過營養品,讓自己有使不完的勁。因此,我們要養成愛讀書、讀好書、會讀書的習慣,並且學以致用,讓自己的羽翼不斷豐滿起來,生活更加充實、豐富多彩,工作更加得心應手!

精選關於《愛心與教育》讀後感範文

我們常常發現教師會找學生進行談話,內容從家庭環境到內心癥結,從人際關係到成績起落。教師們總是在竭盡所能地靠近學生,但卻常常不得其法。究其原因,教師們總以為自己的閲歷豐富,學識淵博,雖不至於高高在上,卻總會不自覺地把自己擺在較高的位置上,俯身傾聽學生的內心。

學生卻不願仰着頭敞開自己的內心,於是這種隔閡便橫亙在師生之間,漸漸變得難以跨越了。然而李老師總有辦法走近學生的心——面對內心封閉的洪菁,他選擇與她進行朋友般的書信往來藉以瞭解她的內心;班上孩子們情竇初開,懵懂又躁動,李老師又跟萬同一起商量着回覆了司婷婷的“情書”。他不刻意要求學生敞開心扉,也不強行壓制孩子們懵懂的心思,循循善誘,不過如此。

李鎮西老師最高明的地方便在這裏了,他總是能夠和學生並肩前行,他所給予的尊重不是施捨,而是一種與朋友相近的以心交心,他們平等地進行溝通,商量對策,不存在主導與被動的地位之分。這種平等相待的行為看似簡單,實際實施起來卻又發現其中困難,與學生交友,平等雙方地位可能會對老師,尤其班主任樹立威信造成不利影響,這對班級管理來説將會是一個極大的挑戰。

如何把握其中的度,我想應該結合各方面因素(包括學生性格,班級氛圍等)進行考慮,這對教師而言也是一項考驗,一旦通過,未來無論是在督促學生學習還是解決班內學生各方面問題上都將事半功倍。

精選關於《愛心與教育》讀後感範文

在《遊子吟》一詩中,媽媽對遠方遊子那種深切的愛,早已寄予了一針一線之中。其實,和媽媽一樣,天下老師也都深愛着每一個學子,我們的寸草心,無需學生的回報,我們只希望教出來的學生一生內心有光,可以在成年之後,成為社會的棟樑。沒有愛的老師,教不出有愛的孩子。

在李鎮西撰寫的《愛心與教育》一書中,我體會到了李老師猶如慈母般對孩子們那種無私奉獻的師愛,李老師將自己教育的歷程付諸於筆端,活靈活現的給我們展現了一個個精彩的教育故事。他的教育故事平實動人,和我們的教育生活息息相關,每讀一次,心裏就感動一次。同為教育人,我的心亦等同於李鎮西老師的心,我們都希望能成為一個個學生前行的明燈,照亮他們成長的行程

《愛心與教育》這本書涉及了很多個教育方面的問題,其中也有讓人感到沉重的部分。其實,我們教師,有時候就像是醫院裏持有手術刀的醫生,必須要敢於剖開某些孩子“流膿的創口”,去做他們根子上的“清創者”,孩子們才能在物慾橫流的時代裏重回正軌。這本書裏有李鎮西老師和孩子們相處的點點滴滴,也有他對教育的一些反思與建議。我讀李老師這本書,內心總會蕩起諸多思緒,我也在反思自己,反思自己這些年在國中教育過程中所用的教育策略以及和學生們溝通、交流的方式。?

我覺得,老師心中有愛是做好教育的基石。這個世界都在説愛,但愛到底是什麼?在我認為,愛就是包容、理解、接納、寬宥。國中時期的青少年,正處於青春期,他們有很多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所追求的風格。即使我們老師不認同孩子們的某些方面,但我們要給予接納和尊重,時代在變,少年也在變。我們不能要求每一個學生都乖巧、聽話,他們身上的不完美部分,即使我們要學着接納甚至去了解的部分。愛,肯定不是苛責、批判,即使是後進生,也沒有人願意將自己和老師的關係建立在疏離之上,後進生只是學習不好,不代表一無是處,我們要善於用心中的愛,去發現孩子的閃光點,接納他們的不同之處。

關注可以得到温暖的回贈。青少年心思細膩,有自己的感受。他們有時候需要有人去讀懂他們,聽懂他們。做為他們的老師,我們要多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不要將關注點止步於孩子們的成績,那樣會顯得老師特別功利。人都是情感動物,只有真實的情感交流,才能擦出火花。有些孩子因為家庭問題染上了不良習慣,有些孩子因為某些問題會對人生產生困惑。我們不妨多給學生們一些關注,嘗試着去讀懂他們,理解他們,關懷他們,這樣,他們的心門會容易對我們敞開。

“人之初,性本善”,沒有任何一個孩子天生就是差生,天生就喜歡調皮搗蛋,做孩子們的老師,能給予的就多給予一些,施比受,更讓人快樂。老師眼裏沒有“問題學生”,學生眼裏也就不存在“問題老師”,愛是相互的,有寸草心,就有三春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