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 那一份家國情懷作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1W
散文 | 那一份家國情懷

散文 | 那一份家國情懷作文

縱觀中國古今歷史,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可真正做到“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的卻屈指可數。范仲淹(989-1052),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寶元年間,西夏國屢犯宋地,先於三川口大敗宋軍,又於好水川斬殺宋兵逾萬。至慶曆二年,又分兵兩路大舉攻宋。兩軍會戰於定川寨,宋軍大敗。西夏兵乘勝追擊,揮師南下,朝野震動。龍圖閣直學士、陝西經略安撫副使范仲淹僅率領六千驍勇拒敵,連續苦戰迫使西夏軍隊撤退。此後,范仲淹又築城練兵,進一步穩固了邊防,令西夏國不敢再犯,並最終向北宋稱臣。

范仲淹自幼苦讀及第,官拜參知政事。政治上勵精圖治,軍事上守土安邦。但後人對他的認識和了解更多的是他的文采。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裏,長煙落日孤城閉。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這首【漁家傲.秋思】精彩絕美,若不是常年戍邊的軍人是寫不出來的,也無法深刻體會。范仲淹更為膾炙人口的作品是《岳陽樓記》,寫於1046年,收錄在《范文正公集》中。文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已然成為千古金句!這句話的字面意思很好理解,在天下人擔憂之前先擔憂,在天下人享樂之後才享樂。還應該有更深層次的含義:所謂天下指的就是家國,憂先樂後是深重的憂患意識和自我犧牲精神體現。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時至今日,我們仍能從這字裏行間讀出作者心中緩緩流淌的家國情懷。

在中國歷史上,像范仲淹這樣心懷天下的仁人志士不勝枚舉。西漢名將霍去病戰功卓著,漢武帝論功行賞,下令給他封侯造府,但霍去病卻説:“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唐代詩人杜甫,自己過的幾乎是窮困潦倒的生活,當茅屋被秋風毀壞,他想到的卻是他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南宋詩人陸游,一生為光復失地、重整山河而殫精竭慮:“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正是這樣的中華民族精英,植根於祖國的土壤,用他們畢生的心血澆灌着人類文明之花。

從來就沒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負重前行。不管什麼時候,無論你是“居廟堂之高”的公職人員,還是“處江湖之遠”的平民百姓,負擔起一份社會責任,保持住一份家國情懷,懂得居安思危,知道憂國憂民,都不算是多餘或奢侈。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艱難且漫長,即便是在改革開放幾十年後、我們的國家在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領域都取得了舉世矚目長足發展的今天,我們依然要保持清醒的認識。我們的國家還處在多事之秋,我們仍面臨着嚴峻的形勢和諸多的挑戰。我們甚至還沒有遠離各種現實的和潛在的危機,斷然沒有“此間樂、不思蜀”的道理。誠然,半個多世紀的和平環境,飛速發展的經濟社會,我們有理由享受安定祥和、幸福快樂的生活。但也絕對不能高枕無憂。

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些中華思想文化精華也值得當世尊崇。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