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委書記在發展村集體經濟推進會上的講話

來源:巧巧簡歷站 1.2W

縣委書記在發展村集體經濟推進會上的講話

縣委書記在發展村集體經濟推進會上的講話

        同志們:

這次我們召開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推進會議,是在上次第一季度扶貧開發工作會議後我們召開的一次重要的會議,主要任務是進一步推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為打贏脱貧摘帽攻堅戰村集體經濟硬仗提供堅強保證。第四次扶貧領導小組會議上我們也講了村集體經濟第一季度發展情況、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剛才,大家也就目前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作了發言,希望大家會後切實抓好全縣村集體經濟總攻衝刺工作,創新思路,務實工作,確保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目標任務。下面,我再講幾點意見。

一、提高站位,充分認識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一項重要政治任務   今年以來,我們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重要戰略思想,認真落實自治區、市委脱貧攻堅政策落實和決策部署,持續加大政策扶持,積極拓寬增收途徑,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呈現良好態勢,湧現出了一些好典型,積累了一些好經驗。特別是2018年,集體經濟發展明顯上了一個台階。村級集體經濟實力的強弱,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村級黨組織帶動致富能力的高低,也影響到基層黨組織的號召力、凝聚力和戰鬥力。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很重要,去年我們圓滿完成了全縣村集體經濟目標任務。但是2019年第一季度全縣只有27個村有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收入僅為4.4萬元,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情況不盡人意,可以説非常薄弱,存在很多困難和問題,歸納起來有這麼三個“不”:一是政治責任壓得不嚴不實。在發展集體經濟上還存在“等”、“靠”、“要”思想嚴重,鄉(鎮)領導重視不夠,不積極去探索更多的發展產業渠道。截止目前全縣還有42個村還沒選定自主發展產業項目;

二是發展和增收辦法不多。大家都想把集體經濟搞上去,但在實際工作中,絕大多數都是停留在想法上,沒有真正拿出什麼行之有效的辦法和措施。對這項工作,各位組織部同志要負總責、全面抓,分村集體經濟辦同志要直接管、靠前抓,其他班子成員要分片包村協同抓,確保如期實現各項目標任務。指揮部要充分發揮統籌協調作用,發揮扶持政策的聚集效益。村一級作為具體組織者、實施者,需要我們組織部抓好協調管理,切實負起責任,抓好各項任務舉措的落實。傾向性的認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面臨資源、市場、人才、資金、環保等。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其二十字方針第一句就是產業興旺,核心要義就是要通過發展產業來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只有集體經濟壯大了,才能實現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目標。呼瑪是農業縣,農村總數佔全區的三分之二,可以説是體量大、基礎薄、任務重,也是全區重點關注的縣。作為一個農業縣,只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了、基層組織組織力提升了,才能建設一個繁榮富庶、文明和諧、幸福美麗的新呼瑪。近兩年來,我們在抓村級集體經濟過程中,注重從村情實際出發,做了很多打基礎、利長遠、惠及大多數農民羣眾的工作,有力助推了集體經濟的健康發展。

一是各級黨組織思想轉變了,重視程度提高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基層黨組織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來抓,着力破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難題,增強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提高村級組織服務羣眾的能力。在全省組織工作座談會上,張慶偉書記強調,要“抓住脱貧攻堅、鄉村振興、農村土地確權和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等重要機遇,盤活集體資產資源,拓寬集體增收渠道,激發集體經濟活力”。地委高度重視發展壯大村級集體工作,蘇春雨書記多次深入農村調研,親自研究、親自部署、親自指導,親自上手抓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縣委在去年就召開過兩次推進會議,常委會也進行了專題研究,在全區率先制定了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三年規劃,確定了“富村13種模式”發展路徑,並列支專項資金用於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縣委組織部和農業局牽頭推進,鄉村也逐級制定了發展規劃,多次召開會議研究推進思路,明確了辦法和措施,調動了村幹部和農民羣眾的積極性,全黨抓村級集體經濟、全員參與農村發展建設的氛圍已基本形成。

二是村集體經濟發展提速了,經濟總量擴大了。在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舊時期,我縣大部分村在承包到户時,往往對集體資產處置採用一分了之的簡單化辦法,經營性固定資產也瓜分到户,村集體失去了統一經營的資源和資產,使村級集體經濟經歷了很長時間的蕭條期和陣痛期。隨着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基層黨組織陣地的逐步加強和各項政策的落地,個別村有了一定的經濟積累,比如説通過出租集體土地、農機設備等。村裏有錢了,對村裏的投入就逐漸增多,辦成了許多農民關注的民生實事,農民的歸屬感和幸福感逐步增強。當前,受到地理位置、資源限制和原始積累的影響,我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得儘管緩慢,但也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發展壯大的過程。2015年全縣僅有5個村有村級集體經濟收入,2016年發展到9個,2017年發展到23個,收入總額67.8萬元,現在全縣32個村有了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佔村總數近60%,其中5萬以上的有6個,收入總額達到116.5萬元。比如,呼瑪鎮二村,新當選的村書記通過規範管理村民房前屋後宅基地,僅用兩三個月時間,村集體經濟就從無到突破5萬元大關。關於村民無償佔用房屋周邊土地的問題,全縣大部分村都存在這種情況,就是看你村級組織敢不敢抓、敢不敢管。特別是上個月,組織部門通過在 54個村開展聯檢互評,部分鄉鎮乾的好的、乾的不好的村,都派出了代表參加,從反映的結果來看,各鄉鎮、村找到了差距、認識了不足、總結了經驗,同時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競相發展的氛圍已經形成。事實證明,只要我們想幹事、真幹事,用心抓、用力推,一步一個腳印地走,一點一滴地推,總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的辦法和措施,一定能積少成多,聚水成海,不斷髮展和壯大。

三是學習培訓後視野開拓了,發展方式靈活了。當前,我縣農村產業發展的組織化和專業化程度較低,村民單打獨鬥只可能使極少數人富裕起來,只有發揮集體的力量把村民組織起來合作經營,才能有效應對市場經濟競爭風險。在座的鄉鎮黨委和村書記前段時間去過河南省濮陽市西辛莊村,也去過興十四村等地學習,從李連成書記那裏也能感受到,靠自己是小富,靠集體才能實現共同富裕。2017年搜狐網公佈的全國百強村,全部是集體所有制,搞的是合作經營。只有不斷髮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走合作經營、舉集體之力,才能快速實現鄉村振興。目前,各鄉鎮和村注重發揮整體合力,採取土地入社、資金入股、資源共享等形式,把閒置的資源和資產利用起來,採取政策分紅的辦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更加註重合作化經營、聯合式發展,發展的方式更加靈活,比如有的村搞種養殖業、深加工業等,收入渠道也越來越寬。所以,走集體化發展道路,加強合作共贏,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才能把外出的村民和有識之士吸引回來,才能把羣眾重新組織起來,才能讓村級黨組織的威信樹立起來,農村基層黨組織才能真正的強起來。

儘管各鄉鎮和村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進行了有益探索,推進了一批好項目,積累了一些好經驗。但總體上看,我縣與先進地區的差距還比較大,村級集體經濟還比較薄弱,發展不平衡現象比較突出,在全區80個村來講,更是拖了後腿。主要表現在:一是重視程度不夠。一些黨委儘管能夠研究部署村級集體經濟工作,但推進的力度還不夠大,招數還不夠多,主動性還不夠強,行動比較緩慢,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上投入的精力、人力、財力、物力還不夠大。特別是有的鄉鎮長,對村集體經濟發展總認為是書記的事,不管不問,好像事不關已,更道不出個一二三來。二是發展信心不足。部分村幹部認為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底子薄、基礎差,沒資源、無資金,心中無數、思想消極;

有的村幹部安於現狀,只守攤,不創業,怕冒風險,怕擔責任;

有的甚至認為成功了成果是集體的,發展失敗了會遭羣眾埋怨,主觀思想上壓力較大,創新發展意識不強。特別是有的村“兩委”班子成員,“等靠要”思想嚴重,帶領羣眾發展經濟能力不足。三是發展不夠平衡。從全縣看,鄉鎮之間、村與村之間發展得還不夠平衡,現有村級集體經濟收入中,大部分來自縣扶貧資金或扶貧項目扶持等非經營性或政策性收入,發展方式單一,實體經營性收入少之又少。而有的收入較高的村達到 18.3萬元,還有22個村還沒有村集體經濟收入,還有11個村是空殼村,僅靠財政轉移支付經費勉強維持運轉。四是帶富能力不強。突出表現在缺少致富帶頭人,帶領一方致富的能力不足,缺少能人效應、輻射效應和帶動效應,還有一些村幹部想自己的事多,在村級集體經濟上投入的精力不夠,研究得不深,特別是懂經營、會管理、熟悉“三農”政策的人才較少,導致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比較緩慢。

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是一項系統工程,面臨的任務十分艱鉅,中央和省委、地委對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要求的標準越來越高,時間也越來越緊迫,我們必須以時不我待的責任感和只爭朝夕的拼搏精神,深入地研究好、發展好、壯大好村級集體經濟。重點要抓好以下六項工作:

一要進一步提高抓好村級集體經濟工作重要性的認識。今後一個時期,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不僅是各級黨委的中心工作,也是中央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核心任務。對我們農業縣而言,更是實現村強民富的根本,不是開幾次會、投幾筆錢就能有成效的。各級基層黨組織在思想認識上,必須充分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當成重要的民生事業、重要的政治任務來幹,堅決克服“過關”思想,要堅持久久為攻,謀而後動,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工作作為核心來抓,進一步強化責任意識和政治擔當,沉下身子、擼起袖子、一抓到底。只有把村級集體經濟壯大了,這個村才能有發展的基礎。俗話説,“大河有水小河滿,大河沒水小河干”,村裏沒錢怎麼為村民辦事,不為村民辦事,村民憑什麼相信你、支持你、聽你話、擁護你,這都是最簡單的道理。在座的都是抓集體經濟的中堅力量,只有我們大家一起努力,共謀共進,把村集體經濟抓出實效,才能無愧於組織對我們的信任和羣眾對我們的認可。

二要進一步選準選優壯大村級級集體經濟發展的項目。發展壯大集體經濟,產業項目是基礎,選準選好選精項目是關鍵。從縣委制定的三年規劃彙編看,確定謀劃了很多項目,但符不符合村情實際,有沒有可操作性,能不能達到預期效果,這都有在於實踐中進行逐一論證。7月末,省財政廳、省委組織部聯合印發了《黑龍江省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專項資金及項目管理辦法(試行)》的徵求意見稿,可以説,這個文件一旦印發,對我縣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來講就是一場及時雨。這個文件我已經簽署意見,讓各鄉鎮提前謀劃項目,超前做好爭取項目的準備,各鄉鎮也都把項目報到了經管站,近期力勇副縣長、組織部、農業局要抓緊研究,提前落實意見。但根據經管站反映的情況看,目前上報項目比較雜,不夠系統。對於各鄉鎮上報的集體經濟項目,會後大家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召開鄉鎮黨政班子和村“兩委”班子會議,進一步深入細緻地謀劃和梳理,特別是所上項目絕對不能盲目和盲從,要集集體智慧認真研究項目的可行性,及推進項目的有效辦法和具體措施,做到有的放矢。我縣是農業大縣,首先要在農業發展上想辦法、做文章,比如,依託資源優勢,在金蓮花種植、食用菌栽培、冰水魚養殖等成熟的項目基礎上,要研究擴大規模的思路。當然了,土地流轉是最保險、最穩定的辦法,但收入也是相對固定的。要大發展就得創新思路,有句話叫無工不富,所以要在農副山特產品精深加工業上下功夫、找出路。現在是信息時代,我縣又建成了自己的電商平台,要藉助這個平台,大力發展農村電子商務,想方設法打造自己的品牌,暢通產品銷售渠道,增加產品附加值,推動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三要進一步開發利用現有資源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在6月27日全省優秀駐村幹部表彰大會上,王愛文同志強調“要把村裏的土地用好,多在如何充分利用土地資源上想辦法”。近幾年,全縣有一部分村通過政策扶持,購置了一些集體土地和固定資產,但大多是通過出租形式獲取一小部分效益,回收成本時間較長。土地是農村的根本,我們要在有效利用土地資源方面深入挖掘,切實把村裏的土地管起來、用起來,學會向土地要效益、要生產力,不斷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積極培育各種合作服務組織、專業服務組織、社會服務組織,只有不斷挖掘潛力,才能壯大集體經濟。特別是要充分開發利用集體資源資產,對長期由個人佔用的國有資產實施有償使用,對土地違規發包、低價長期發包、資源閒置流失等問題要進行集中整治,不能捧着“金飯碗”要飯吃,要把該管的集體資源資產管起來,把該收的各項費用收上來,為村級集體經濟穩定增收打下良好的基礎。此外,全縣 54個村有近30個村與韓家園和十八站的管護區相鄰,還有的與我縣四林場相鄰,要通過大力推進區域黨建融合,增加集體收入。

四要進一步解決推進村級集體經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我們要不斷提高發展質量,不能抱有“臨時”觀念,堅持因地制宜、穩中求進,不能一哄而上,套用一個模式,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一個村一個村的研究、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解決。比如,在增強發展信心方面,各級黨組織要通過規範執行黨的組織制度,創新發展方式,轉變基層組織特別是村“兩委”班子成員的傳統守舊觀念,形成村裏的事就是村“兩委”的責任導向,增強村級黨組織的凝聚力,重點要通過典型示範引領,提升村級黨組織發展集體經濟的信心。在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上,各級黨委要研究採取強村帶弱村、大村幫小村和支持政策傾斜等方式,統籌鄉鎮發展。在建強帶頭人隊伍方面,在組織部門統一組織縣內外學習培訓和聯檢互評的基礎上,各鄉鎮要有針對性地對村“兩委”班子成員和農村黨員進行專項培訓,組織村集體經濟薄弱村、空殼村黨組織書記到村級集體經濟先進村考察學習,促進村幹部開闊視野、開拓思路,進一步提升發展能力。

五要進一步落實工作責任推進集體經濟健康有序發展。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對於鄉鎮來説,不只是書記一個人的事。在此,我強調一下,各鄉鎮長必須在黨委書記的領導下,全力支持和配合書記抓好抓實集體經濟工作,特別是在財力、物力支持上,要充分尊重書記意見,對不聞不問、甩手不管的,縣委將嚴肅追責。地區提出明年村集體收入要在5萬元基礎上向10萬元邁進的目標,而且集體收入10萬的村要達到60%,可以説難度很大。各鄉鎮作為責任主體,要經常召開班子會、推進會、現場會等,逐村研究發展途徑,有效地解決突出問題,不能大而化之、更不能把具體工作任務都落給村裏,要在強化工作合力、樹立整體意識上想辦法、謀實招,整合各個方面的力量和資源,共同抓、合力抓。組織部門要發揮牽頭抓總的作用,做好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綜合協調、檢查督辦和指導服務工作,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情況納入黨建責任制考核體系,強化考核結果運用,推動責任和工作落實。農業、經管部門要充分發揮行業部門作用,研究好、指導好、推進好、落實好村級集體經濟工作。財政部門對列支的162萬元專項基金,實行項目化管理,資金隨項目走,擇優扶持。國土、發改、林業、住建、科技、招商、金融、税務等部門要根據行業特點,盡最大努力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供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年末,地區將組織審計、財務等部門對全區 80個行政村的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情況進行審計和核實,所以,各鄉鎮要確保村級集體經濟收入準確、管理規範、使用合理。

六要進一步健全完善推進村級集體經濟工作管理機制。繼續推行處級領導包鄉、單位包村等措施,幫助研究解決資金、政策、信息、技術等方面的問題。要充分發揮定點駐村扶貧工作隊作用,通過落實精準扶貧脱貧政策,帶動貧困村、薄弱村發展村集體經濟。要強化考評督導,各鄉鎮每季度要向組織部和經管站上報準確數據,農業部門要抓好具體業務檢查指導,組織部門要把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年度考核目標的硬任務,與幹部選拔任用、先優評定掛鈎。年末根據各鄉鎮村發展集體經濟成效,擬在明年年初對進步較快、發展較好、成績突出的鄉鎮或村,通過“以獎代投”方式給予獎勵,激發鄉村幹部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內生動力。凡是發展村集體經濟工作成效不大、任務完成不好的,對鄉鎮黨委書記、鄉鎮長進行問責談話,當年不得交流使用。堅持培養選樹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典型,今年每個鄉鎮要結合實際至少打造1個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工作典型,重點通過發揮典型示範引領作用,帶動其它村實現增收,力爭到2020年村村都有穩定的集體經濟收入。

二、關於管護區經濟工作 2018年按照地委、行署關於管護區經濟發展的總體部署和要求,我們充分利用豐富的林下資源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以“小分散、大集中”形式建設規模化特色種養基地,努力提高林下資源綜合經營效益,促進了職工增收致富,加快了管護區(林場)經濟良性發展。達到了較好的示範引領效果。

一是重生態,資源保護和旅遊開發協同進步。確定了“適量、適度、合理”的管護區經濟發展思路。深入開展保護資源“十三五”專項行動,各類林政案件有效遏制,總計試種西伯利亞紅松1.7萬株。完成義務植樹任務9.8萬株,出圃各類苗木22萬株,林區生態持續優化。充分利用林區優勢,深度開發旅遊資源,完成金山林場3.5公里森林穿越體驗項目一期工程,完成中國小生夏令營基地前期初步計劃,推進了旅遊與產業、民生、文化等融合發展,逐步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二是見實效,特色種養和示範引領相輔相成。在4個林場管護區種植丹蔘15畝,新建600平方米大棚1座和單壟竹拱棚22個。建成藍靛果基地20公頃,新栽植藍靛果4600餘株。對300餘畝忍冬及各類果樹進行撫育管理。投入啟動資金90萬元,職工集資90萬元,重點扶持了金蓮花種植項目6.5公頃100餘萬株,引導職工種植赤芍、五味子、防風、還魂草等藥材5000餘畝,林業肉鴿、蜜蜂、冷水魚等特色養殖初具規模。努力形成了“生態優先、資源國有、有償使用、職工參與、因地制宜、強場富民”的發展新格局。

三是強保障,制度建設和管理運行更加完善。制定下發了《呼瑪縣2018年特色規模管護區經濟落實行動方案》、《呼瑪縣管護區經濟發展工作總體推進方案》和《管護區(林場)經營方案》,進一步明確了各林場主營業務和經營目標。完成了與韓家園、十八站林業局林農融合助推扶貧對接,安排生態護林員25人。嚴格開展林業合同清理工作,對清理整頓各類承包合同97份。開展“涉農林地”清查2105户57.96萬畝,簽訂“宜農林地”承包合同1300餘份。進一步規範了管護區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國有資產使用、自然資源承包、租賃等經營行為。

雖然我縣在管護區經濟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發展成效,但與其需求空間和資源潛力相比,還有較大差距。一是經濟總量規模較小。農業和林業是我縣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商品林停採以後,林業與農業相比,無論是人口、經濟總量、效益等方面都存在較大差距,農林發展整體不平衡,林業職工平均收入相對較低,管護區經濟起步較晚、實力較弱,形式單一,處於弱勢地位。二是思想意識不夠開放。林業職工大多是專業技術工人出身,受思想觀念限制,對發展管護區經濟重視程度不足,缺少專業種養殖和管理知識。同時,職工主動參與管護區經濟建設的不多,大多處於觀望狀態,對管護區經濟發展缺乏信心和參與度。三是示範典型帶動不強。大多數管護區經濟項目處於培育階段,綜合效益還不顯著,示範效果不明顯,對一二三產業發展帶動能力不足。林下山特產品大多是本地出售,價格起伏不定,沒有形成市場規模,對外銷售較少,經濟效益較低,銷售渠道不暢通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下步工作中,我們將圍繞“林業強、職工富、林場美”的林區發展思路,堅持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着力發展資源培育為主的一產,精深加工為主的二產,生態旅遊為主的三產,與全縣鄉村振興同步實現林場振興。重點抓好以下三方面。

一要提高認識,在林業改革中抓住發展機遇。要把管護區經濟發展擺在和縣域經濟發展、全面深化改革、推進脱貧攻堅同等重要的位置,切實增強對發展管護區經濟工作重要性的認識。發展壯大管護區經濟是地委“七大攻堅戰役”的重要內容之一,地委、行署高度重視管護區經濟工作,先後下發了一些列指導意見和推進方案,為我縣發展管護區經濟指明瞭方向。各級領導幹部要充分認識到發展管護區經濟是林區轉型發展的需要,是職工增收致富、脱貧攻堅的需要,是加強林業生態資源保護和有效利用的需要,切實把發展壯大管護區經濟作為一項重要的政治和經濟任務來抓。林區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高林業職工生活質量,林業部門要結合林區改革工作任務,依據本地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制定管護區發展目標。尋找林區改革和產業發展的契合點,在改革中謀劃林區經濟建設,實現林業職工收入持續提高,林場經濟實力不斷壯大,力爭年末實現管護區經濟職工人均增收 8000元的目標。

二要統籌兼顧,在生態保護中積極壯大實力。要做到資源保護與開發利用的有機結合。發展管護區經濟,必須把資源保護放在第一位,堅持可持續發展,遵循自然規律,實現發展與保護的協調統一。要結合生態建設,重點在林場周邊、草塘溝和防火隔離帶等可利用空間內探索發展管護區經濟,充分考慮環境承載力,算好經濟和環境賬,堅決不搞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經濟建設。嚴禁非法開墾林地和破壞濕地,嚴禁發展污染生態環境的項目,依法從嚴查處各類破壞生態資源的行為,決不允許任何人以發展管護區經濟為名,行破壞森林資源之實。要做到林業產業與旅遊產業的有機結合。將森林旅遊發展納入全縣區域旅遊一盤棋,實現管護區經濟和旅遊建設同步推進,做到規劃統一,互融互促,決不能搞特立獨行和單打獨鬥。要結合林區生態旅遊資源,以金山林場森林穿越旅遊項目為模板,創新推進生態旅遊建設,四個林場要面向周邊消費市場,積極培育開發各具特色的旅遊項目,找準管護區經濟、生態建設與打造旅遊藥卉觀賞季的結合點,探索建設冬季冰雪娛樂等旅遊項目,以點帶面,逐步輻射,逐步做強。要做到林業發展與鄉村振興的有機結合。要堅持市場導向統一,結合當前綠色有機食品消費的高潮,推進林下生產與農業生產結構調整,加大金蓮花、丹蔘、芍藥等北藥種植示範基地建設,打造適當規模的綠色養殖產業和食用菌生產基地,豐富管護區經濟多樣性。要堅持技術銷售統一,推進農業科技向林業傾斜,重點加大在北藥種植、特色養殖等領域的指導力度,實現農林科技一體化。使用好生態電商體驗館,進一步推進農、山特產品“統一品牌、統一渠道、統一銷售”,實行林農捆綁式發展壯大。要堅持項目建設統一,重點結合鄉村振興戰略和農業精深加工項目,強化鄉場協作,堅決不搞重複性基礎建設,着力在藥材飲片生產、山特產品精深加工等方面實現共贏,着力培養一批具有帶動性的林下經濟和農業生產龍頭企業,逐步形成農林協同發展、抱團推進的有利格局。要做到職工創業與改善民生的有機結合。把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起來,鼓勵職工多勞多得,充分體現勞動價值。在管護區(林場)控股的情況下,引導職工以資金、資產、技術等形式入股,調動職工參與管護區經濟發展主動性。要幫助幹部職工進一步拓寬思路,鼓勵林場職工參與“農家樂、林家樂”、紀念品製作開發、住宿餐飲等旅遊服務,參與苗圃花卉種植等園林綠化建設,只要經濟上可行、法律上允許,無論是搞家政、做燒酒,還是做微商、當網紅,都可以大膽實踐、大膽探索,力爭以實實在在的效益和看得見的收入,提高職工參與管護區經濟建設的創業熱情。

三要完善機制,在服務保障中提高經濟效益。要進一步壓實落實責任。各林場要把發展壯大管護區經濟作為一把手工程,親自安排部署,像抓防火抓營林一樣抓管護區經濟,層層落實責任,加大管護區經濟建設的督導檢查和專項巡察,對因重視不足,消極懈怠,影響工作推進落實的,將嚴肅追究相關責任。要堅守生態紅線,結合森林防火和資源保護責任落實,積極探索以金蓮花等北藥種植的方式,推進退更還林還草,加強林區旅遊項目運行管理,嚴抓火源管控和環境整治,保護和利用好我們賴以生存、發展和致富的綠水青山。要進一步完善管理機制。不斷完善林業產業化組織形式和利益聯接機制,鼓勵職工抱團取暖,先行先試,大力發展林業專業合作組織,努力構建“龍頭企業+鄉場合作社+銷售平台”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建立完善激勵機制,深入踐行以獎代投,逐步形成全縣上下共同推進的強大合力,確保管護區經濟儘快見產見效,確保每個項目都能實現收益。年末,縣委、縣政府將對管護區經濟推進有力,示範效應突出、經濟收入可觀的林場給予資金獎勵。要進一步創造發展條件。各林場要加強對管護區經濟的領導,配齊配強專職領導和技術人員,黨組織要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發揮黨員職工模範帶頭作用,在凝聚共識、凝聚智慧、凝聚力量上下功夫,帶領職工艱苦創業、勇闖新路、實現致富。各相關部門要充分發揮職能作用,組織做好綠色、有機產品及基地認證,為管護區經濟建設創造便利條件。林業系統要積極培育選樹一批成熟的典型經驗,強化示範引領,積極爭取地區管護區經濟發展基金和以獎代投資金支持,切實激發職工發展管護區經濟的積極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