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星照耀中國第十二章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4.28K

每一位紅軍都是一顆紅星,他們照耀着新中國前進的道路,他們用堅強的意志和不怕犧牲的精神,告訴我們:中國必定會勝利,革命終將走向成功!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紅星照耀中國第十二章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希望能幫助到您。

紅星照耀中國第十二章讀後感範文精選5篇

紅星照耀中國第十二章讀後感範文一

1936年6月,一位西方記者冒着生命危險來到了紅色中國,他們首次瞭解到在無形之中,一顆紅星已經照耀在了東方,乃至全世界。

西方記者斯諾經過了一番周折,終於到了保安。通過採訪與實地考察得到了許多關於紅軍的資料,他深深被其所折服,用相機與筆記錄下了紅軍中的大小人物與事蹟。在當時的陝北,不僅人煙稀少,植被缺乏,家家户户還十分貧窮,與近鄰古城西安截然不同。我們的紅軍戰士就是在這種環境下生存,用頑強的毅力堅持着,與極端分子與侵略者抗爭着,用血肉鑄成我們新中國。在書中講述了中國共產黨的發展過程與當今現狀,充分表現出了共產主義精神與中國人的民族魂。

在這個混亂而又黑暗的時代當中,中國人民的民族魂已悄然覺醒,有了民魂,各路人馬發動起義,創建紅軍;有了民魂,沿途各地百姓給予共產學黨力所能及的援助;有了民魂,紅軍戰士敢於衝出敵人的包圍圈,重建根據地;有了民魂,紅軍堅定信念,堅持到最後獲得勝利。民族魂在中國的發揚,奠定了新中國成立的基礎。全書最後,蔣介石被捕,無奈與共產黨合作,一起合力抵抗日本侵略者,這也贏得了全球的廣泛關注,東方戰場上的民族魂,重新被點燃,重新雄起。

反觀我們當今社會,在共產黨的帶領下,國家富強,繁榮昌盛,在享受之中,民族魂漸行漸遠,當年的那種熱血已不復存在,思想也逐漸被淡薄。我們新一代年輕人就應該重新發揚紅軍精神,要使民族魂得到傳承。

紅星照耀中國第十二章讀後感範文二

最近幾年,關於原生家庭的論斷受到了熱烈的討論和追捧,很多人把自己終其一生的不幸歸結為原生家庭的不幸福。

可是我在書裏看到了主席的原生家庭,也並非盡善盡美。他雖然衣食無憂,但是卻有一個苛刻吝嗇小家子氣的父親,他的父親經常打罵他,説他懶,逼得年少的潤之一度要跳池塘自殺,主席一度在書裏説,他恨他的父親。可是即便如此,也沒能阻擋主席成為一個優秀的人、一個心繫天下蒼生的人。

而且在那個革命的年代,不光主席一個人,其他如彭德懷、朱德等革命前輩,童年生活也都是辛苦異常。彭德懷小時候有個後母,他的後母苛待他,他的父親和祖母曾一致決定要溺死他,逼得他在九歲時便一個人外出闖世界,當放牛娃、做曠工、挖水渠。朱德也説過,他的親生父親待他很壞,最終把他過繼給了別人當兒子。

所以我意識到,不論經歷怎樣的困苦,其實人是可以自我救贖的,所謂的原生家庭,不應該成為我意志力薄弱的藉口,更不應該成為我完善自己品格的障礙。如果把自己的所有毛病,全部歸結為外因,而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那才是真的懦弱和不堪。所謂活到老學到老,不應該只學習文化知識,也應該包括,不斷學習為人處世的方法,不斷改正自己身上的缺點,努力完善自己的品格,成為一個完美的人。

主席無疑是見過世面的,甚至他自己就是世面,他的世面,來自於深刻的社會責任感,以及對勞苦大眾感同身受的愛和悲憫。可是作為一個卑微而又渺小的普通人,生活在這個俗世裏,我對世面二字,也有着自己的理解。曾經我以為,所謂“世面”應該就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只有見過高山和大河,看過遠方和田野,胸中有丘壑,才算得上有點世面。

可是在那個革命洪流奔湧的時代,在大多數同期領導人都是法國、德國、日本留學歸來的背景下,主席在十六歲的時候,才第一次離開韶山沖那個小山村,而且也沒有任何留學背景,但是這卻絲毫不妨礙他對中國社會深刻的洞察,絲毫不妨礙他自己就是世面。

還有我的同事,他説,他去過最遠的地方就是天津。當他自然而然地説出這句話時,只讓人看到了他的從容、淡定,內心的自信,和生活的充實。有無去過哪裏,從來都不影響他人格的善良和高貴。還有,小美告訴我説,康德一生沒有出過他居住的那個小鎮,但這也並不妨礙他成為一名偉大的哲學家。

所以説,一個人有無見識,和他去過多少地方,有關係,也沒關係。

紅星照耀中國第十二章讀後感範文三

伴隨着書中“未獲解答的問題”,我跟隨着美國作家埃德加·斯諾的腳步,開啟了探尋紅色中國的旅程。

面對外界對紅軍的諸多質疑、猜想,斯諾沒有選擇人云亦云、就此罷休。他不滿足於熱心黨人提供的現成答案,儘管進入紅軍地區比進入西藏還要艱難,儘管有國民黨的封鎖和追捕,儘管西北的時疫有五六種之多……但他沒有顧慮這些,打了幾針預防針,便帶着筆記本、相機、膠捲筆出發了。

伴隨着他的腳步,周恩來、賀龍、毛澤東、彭德懷、朱德等一個個共產黨領袖的形象與他們的經歷,在我們面前一一展開。斯諾跟隨着紅軍一起生活,這裏沒有咖啡、奶酪、蛋糕,只有小米和熱開水。在這裏,他見到了十一歲參加長征的“紅小鬼”,還見到了六十四歲參加紅軍的老爺爺,他們都是窮人,紅軍幫助了他們,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在他的描寫中,我們看到了頑強、勇敢的紅軍,看到了紅軍過大渡河的智慧與英勇,他們得到了桀驁不馴的彝族人的聯盟,他們爬過了子彈在頭上飛的鐵索橋,成功完成了幾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他們沒有先進而完善的武器,靠的是堅強的意志、共同的目標和不怕犧牲的精神!

在這本書裏,不僅有英勇的紅軍,還有無情的資本主義者。在農民的眼中,死亡伴隨着苛捐雜税如同一座大山,壓得他們喘不過氣。在這裏,我們看到了一個辛勤勞動、奉公守法、於人無犯的好人會一個多月沒有吃飯,掛在他身上快要死去的皮肉打着皺褶,可以一清二楚地看到他身上的每一根骨頭;兒童們的肚皮由於塞滿了樹皮鋸末像生了腫瘤一樣……成千上萬人這樣死去,而地主老財卻依舊有大批囤積的大米、小麥。因此人民起來鬥爭是必然的,只是沒有組織和領導,而當紅軍出現時,他們把紅軍當作自由和希望,千千萬萬人歡迎紅軍的到來,千千萬萬人想要加入紅軍的戰鬥,一起迎接新生活的到來。

每一位紅軍都是一顆紅星,他們照耀着新中國前進的道路,他們用堅強的意志和不怕犧牲的精神,告訴我們:中國必定會勝利,革命終將走向成功!

紅星照耀中國第十二章讀後感範文四

讀《紅星照耀中國》時,我大概15歲,語文選讀課本上面有這篇文章,那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紅色中國的力量。可是那時候年齡也小,並不知道中國共D對這個苦難中國意味着什麼。而最近,重讀這本書時,我才明白了中國共D和中國革命更深刻的意義。

《紅星照耀中國》美國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一部文筆優美的紀實性很強的報道性作品。作者真實記錄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國西北革命根據地進行實地採訪的所見所聞,向全世界真實報道了我黨,我國先進領導者的思想,也正是這樣的思想下中國才可以從沒落走向輝煌。

1936年,日軍盤踞東北,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紅軍一、二、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一個美國人斯諾,踏上了前往陝西,前往蘇區的道路,我不得不佩服一個外國人的勇氣。

他自己在書中説道:“為了要探明事情的真相,難道不值得拿一個外國人的腦袋去冒一下險嗎?我發現我同這個腦袋正好有些聯繫,但是我的結論是,這個代價不算太高。”而就是他這種不懼危險勇於求真的態度,才使得我們瞭解到早期共D的模樣。讓我們瞭解到那時候的紅色戰士不是赤匪,不是土匪,不是,而是一羣有信仰有愛心有組織有紀律的革命戰士。一羣為了理想,為了信仰而不懈奮鬥的勇士。

閲讀完《紅星照耀中國》全本,對那段歷史,那些人,那些事瞭解的更加深刻,對革命先輩的理想信仰瞭解的更加深入。一代青年老去,一代青年起來,站在老一輩革命的肩膀上,我們才能繼續前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是黨和人民沿着中國特設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正確理論,是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是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理論。我們新一代青年更要不忘初心跟黨走,這樣才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紅星照耀中國第十二章讀後感範文五

此書像一部畫卷,真實地描繪了當時的中國G產D及其軍隊所經受的苦難與犧牲,深入地展現了中國G產D人和紅軍戰士堅韌不拔、英勇卓絕的無產階級革命精神。在書中,斯諾以最貼近生活的語言,最生活化的寫照,介紹了我們黨的偉大領袖。書中是這樣描述M澤東的:“M澤東還是一個精通中國舊學的有成就的學者,他博覽羣書,對哲學和歷史有深入地研究,但是對於工作卻事無鉅細都一絲不苟,他精力過人,不知疲倦,是一個頗有天才的軍事和政治戰略家。”關於周恩來,他寫道“他頭腦冷靜,善於分析推理,講究實際經驗”。“他無私地忠於一種思想和從不承認失敗的不屈不撓精神——這一切似乎都包含在這個紅軍的故事和參加創建紅軍的一個人的故事中。”除此之外,書中還描寫了林彪、賀龍、彭德懷、洛浦、徐海東、劉志丹、徐特立、林伯渠、左權等許許多多優秀的領袖……通過他的敍述,我們彷彿看到一羣有理想、有信念、有抱負、有擔當的仁人志士在戰火紛飛的根據地,用火一般的熱情與鐵一般的意志,百折不撓,自信樂觀地堅守着自己心中那最崇高的革命理想。

斯諾用毋庸置疑的事實向世界宣告:中國G產D及其領導的革命事業猶如一顆閃亮的紅星不僅照耀着中國的西北,而且必將照耀全中國,甚至照耀全世界。

正如斯諾在書中所預言的一樣,在中國G產D的領導下,革命的星星之火燃遍全中國,中國G產D從小到大,由弱到強,最終領導全國人民取得了革命的勝利,建立了嶄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現在,在中國G產D的堅強領導下,一個充滿生機的中國,一個充滿希望的中國,已經巍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歷史已經證明,我們的黨之所以從小到大、由弱變強,不斷髮展壯大,不斷戰勝困難和敵人,從勝利走向勝利,是因為G產D人不滿足於已有成績,不沉湎於物質享受,不忘勤勞節儉之風,不失奮發向上之志。我們黨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堅定革命信念,不改革命初衷,增強必勝信心。

2014年5月4日,習近平同志在同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講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必須知道自己是誰,是從哪裏來的,要到哪裏去,想明白了、想對了,就要堅定不移朝着目標前進。”

“從哪裏”是根脈、是基因、是過去、是歷史,知道“從哪裏來”,就是要始終牢記中國G產D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社會主義革命,用生命和鮮血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就要始終牢記中國G產D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改革開放偉大革命,開闢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有理想有目標有追求才有無窮動力,才會明方向知去向辨航向,知道“要到哪裏去”,才不會“走到哪裏算哪裏”。黨的十九大深刻闡述了新時代中國G產D的歷史使命,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提出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確定了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的目標,對新時代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和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作出了全面部署


相關文章:

1.紅星照耀中國第十二章讀後感600字精選5篇

2.《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範文5篇

3.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範文5篇 讀紅星照耀中國對我的啟發

4.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精選5篇

5.《紅星照耀中國》讀後感5篇 看完《紅星照耀中國》有感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