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情》觀後心得範文3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6W

《山海情》以個體命運折射波瀾壯闊的時代變遷,用温情而細膩的筆觸將人們對幸福生活的樸素追求串起個人成長與困惑、觀念碰撞與利益平衡、命運與抉擇、信仰與情感,成功帶領觀眾“進入”劇中,共情扶貧攻堅中的艱苦卓絕和人間真情。以下是本站小編為您整理分享的《山海情》觀後心得範文3篇,歡迎您的參閲。

《山海情》觀後心得範文3篇

《山海情》觀後心得範文【篇一】

最近有一部劇推薦給大家,名叫《山海情》,又稱《閩寧鎮》。講述的是上世紀90年代中期到21世紀初的十幾年時間,寧夏西海固山區的吊裝移民工程。從大山深處走出來的移民羣眾在福建莆田市的對口幫扶下,在茫茫戈壁之上開荒拓土、建房種地,大搞特色庭院經濟,使原本貧瘠的幹沙灘變成金沙灘的故事。

其中劇名中的山指的是寧夏西海固山區,海則代表的是福建莆田。而閩寧鎮則是兩地共同努力創造的產業扶貧基地的示範案例,也是該劇劇情發生的主要地點。閩寧鎮中的閩是福建省的簡稱,寧則是寧夏回族自治區的簡稱。因為是兩地共同創建的所以村鎮命名時取了各自省份的簡稱,這也正好表明了這兩個地方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

馬得福是西海固山區湧泉村村民。在農校畢業後被分配到縣扶貧辦工作,可他工作後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回村勸解吊裝移民户回到移民區。

因為移民區條件過於艱苦且戈壁灘上風沙太大,很多羣眾不願意待在移民區,便偷偷的跑回到湧泉村。扶貧辦為了勸解大家回去,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效果依然不太理想。馬得福於是求助於自己的父親馬喊水,也就是湧泉村的村支書,在馬喊水和老支書的動員下,終於是讓吊裝移民工作有了初步的進展。

最初移民區的羣眾只能依靠臨在近市區優勢打打散工,種種玉米等糧食作物,而且由於灌溉的問題引發了不少的爭端。直到福建莆田對口扶貧小組的到來,才徹底改變了這一現狀。在多方努力和協調下,水源灌溉問題終於得到了解決!但是糧食收益還是較低,羣眾生活並不富裕。

於是,在副縣長陳金山的建議下,在凌教授科技助農的產業扶貧項目的幫助下,移民村開始走上了一條廣泛種植雙胞菇的產業路線。

隨着雙胞菇的種植面積越來越大,銷售就成了一項難題。凌教授不忍看着蘑菇因為滯銷而一天天爛下去,便將他的學生們分成三組,去全國各地市場考察,而他自己更是親自帶隊前往上海,浙江等地。皇天不負苦心人,經過一段時間的考察,他們終於帶回來了長期貨源的供應合同。

經過雙胞菇事件的教訓後,大家不在盲目的跟風種植,而是進行了合理的規劃,從種植到生產再到銷售的全產業鏈類的枸杞、葡萄等經濟作物項目。並且還創建了葡萄酒生產基地,村民們再也不用為銷售問題而苦惱了。隨着該地區的枸杞葡萄酒等品牌暢銷,羣眾的生活水平也日益提高。

正所謂扶貧先扶智,只有從思想上解決扶貧問題,才能真正的做到脱貧致富。

《山海情》觀後心得範文【篇二】

最近被一部主旋律電視劇深深吸引——《山海情》,從第一集開始就欲罷不能,超級喜歡,我覺得這是近十年來我看到過的最完美的一部電視劇,沒有之一。不論是劇情,還是節奏,還是演員的表演,找不到任何瑕疵。作為一部扶貧題材的主旋律電視劇,其給人帶來的震撼和感動自然是不言而喻的,服道化的用心,演員演技的極致紮實,都能馬上讓觀眾感受到那時候的貧窮和苦難。

羣像中的每一老演員單挑出來都是獨挑大樑的,祖峯、尤勇、張嘉益等人的演技自然是可以封神的了,讓人不得不讚歎的是就連青年演員的表演都那麼質樸自然,爐火純青,網上一片盛讚的熱依扎飾演的水花,和男主馬得福對視的幾個特寫鏡頭,讓人心酸、無奈、心疼,黃軒扮演的男主,在第一集開始就深深抓住觀眾的心,在李大有家裏做動員工作的時候,馬得福坐小凳子上的那個動作,真真就是一個十九歲的少年。扮演得寶的是一個很年輕的演員,百度一下發現本劇應該算是其出道劇,但是其在劇中的表演也是那麼真實、自然,來找白校長時的一幕,靠着門框不説話,白校長問其有什麼事,其回答就是想問白校長還要不要蘑菇,一句話都沒説想了解麥苗的現狀,但是其表情和眼神讓每個觀眾都感受到了其想知道麥苗情況的急切又扭捏的心理,還有第一茬菇賣了錢拿回家後第一時間把哥哥得福叫過來迫不及待得把塞得亂七八糟、滿滿當當的腰包裏的錢往外掏的時候的神態,都讓人印象極為深刻,其他的每一個演員都十分到位,沒有一個演技掉線。這讓人無法不佩服劇組選演員時的用心。

不論是老戲骨還是年輕演員都放棄了光鮮亮麗的形象,個個臉上灰撲撲、黝黑黝黑的,還泛着向曬傷一樣的紅,麥苗這些海吉女工剛到福建的時候,臉上的皮膚還是灰撲撲的,乾巴巴的,但是幾集之後,這些年輕的姑娘的皮膚就被福建的氣候滋養的水潤了。從細節處處能展現主創人員的匠心。

當然,這部劇讓我最為震撼的是,真實,反映那個年代的西海固的真實,演員塑造形象的真實,劇本反映的是曾經“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如何從“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從年輕的孩子窮的想跑,到安居樂業,實現脱貧,這是國家政策扶貧的碩果。可是在這個過程不是一帆風順的,從馬得福跟隨張主任去一户一户得做鄉親們的動員工作開始,如何讓這些窮到三個兄弟一條褲子的鄉親們看到“未來”,讓他們離開現在雖然窮但好歹還有個窩的地方背井離鄉跑到連個房子都沒有隻有漫天黃沙的地方去開荒,去過比現在可能更苦的日子,好難!搬遷之後的通電問題,因為户數不夠,變電所的要求從80户降到60户,本以為這次移民之後肯定就夠了,可新來的一批移民路遇沙塵暴,有幾户被沙塵暴嚇得慫了,跑了,結果只有59户。只差一户,吊莊村通不了電,馬得福每天堵在變電所門口,在辦公室裏等,被告知影響工作後,就在門口等,一直等到變電所所長見面,在遭到拒絕之後,無法面對鄉親們的抱怨和渴望,又來到縣裏找電力局,又因客觀原因被拒絕!之後的供水問題、鼓勵鄉親們種植蘑菇、擴展銷路……一個困難接着一個困難……電視劇中沒有奸惡之人,但是也並沒有為了樹立典型而去塑造完美形象,例如,變電所的陳所長,因為少一户人家,不變通,自己在屋裏喝酒,讓門衞將深夜趕來的馬得福拒之門外,更是在馬得福數次找他時避而不見,可是這個陳所長也跟供電局的領導多次求情説好話,還比如,那個譚書記,雖然讓供水站的人馬上放水澆地,但是也告訴得福這個事情還是要找他們自己直屬的領導,還特意指出了其帶着人鬧事的問題,我個人認為電視劇並沒有為了突出主旋律題材,而全部塑造完美的幹部形象,這是最為真實的地方!有人評價説得福多年來沒有進步,困難仍舊是那麼多,仍舊是那麼難!可是我覺得這就是本劇的真實之處,或許也是電視劇所想反映的思想,一切要靠自己奮鬥,別人的幫助永遠只是輔助,自己的好日子是靠着自己的奮鬥得來的。

這部電視劇,很多橋段,是含着淚看的,時常感歎:太難了!但是劇情用輕鬆、接地氣、生活化的表演沖淡了悲情,雖然難,但讓人心中感受到的不是絕望,而是力量,迎難而上的決絕和信心。生活就是解決一個困難再接着解決另一個困難,做為從小受過窮的80後表示,這部電視劇很治癒!

《山海情》觀後心得範文【篇三】

一月十二日以來,由孔笙、孫墨龍執導,黃軒領銜主演,張嘉澤、閆妮、黃覺等特別演出的23集電視連續劇《山海情》在浙江、北京、東方、東南、寧夏等電視台首播。

作為開年大劇,該劇講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寧夏西海固的人民和幹部們響應國家扶貧政策號召,完成異地搬遷。他們在福建的對口幫扶下,通過辛勤的勞動和不懈的探索,把往日飛沙走石的“幹沙灘”建設成寸土寸金的金沙灘的故事。

這部連續劇通過搬遷、開荒、勞務輸出(打工)、種菇、賣菇、鬥奸商、尋求銷路、建三級揚水站、建閔寧填等情節,塑造了楊縣長、馬得福、凌一農、陳金山,張樹成等優秀共產黨員形象。他們為了讓窮山溝的人搬遷到平原落户,跑斷了腿,磨破了嘴,甚至由於羣眾不理解,常常遭到羞辱,馬得福就是這樣。為了讓搬遷的人們有事可幹,有錢可賺,福建扶貧工作隊的陳金山(扶貧副縣長)一方面聯繫福建的企業老闆,給他們輸送務工人員,一方面從家鄉請來種菇專家凌一農教授到寧夏幫助這些搬遷農民種菇賺錢。其間,他們所遭受的屈辱簡直令人匪夷所思。開始是人們不信,後來發現種菇可賺大錢,種菇的人多了,卻出現了滯銷,得福、凌教授又遭到一些人的責難,在這種情況下,凌教授又組織三路人馬分別到上海、西安等各大城市宣傳、推銷。銷路打開後,由於缺乏經驗,賣出的實際價錢未達到預期價格,而教授又不想失信於民,自己掏腰包,以每斤賠2角7分,足額發給菇民,直到教授赴疆扶貧,菇民們都不知情。

看了這部電視劇,我被馬得福、凌一農等扶貧幹部和科技工作者的精神深深感動了,我被他們無限忠於黨的扶貧事業的敬業精神感動了,他們為了讓老百姓脱貧致富,辛勤勞作,任勞任怨,矢志不移,表現了他們大愛無疆的胸懷。我也從中得到了啟示:我們這樣一個十四億人口的大國,之所以能在如此短的時間摘掉貧窮的帽子,於2020年實現全國脱貧,正是因為我們有黨的正確領導,有像楊縣長、馬得福、陳金山、等黨的好乾部和凌一農這樣的優秀科技工作者。另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扶貧工作中,我們的各級領導和科技工作者不但能授之以魚,更重要的是能授之以漁,如劇中所説的凌教授教村民種菇,種其它經濟作物等。正像全國其它地方一樣,有山的就幫助他們發展養殖業(養豬、牛、羊)或植樹造林(包括花果樹),有水的就幫助他們養魚、養蝦、養蟹等。當然,我們的人民羣眾的覺悟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他們一但解除誤會,認定了目標,便會一往無前,朝着目標,奮力拼搏,不達目標,決不罷休!

看了這部電視劇,使我更加熱愛黨,熱愛我們的祖國。由此,我堅信:在新的一年裏,黨一定能夠帶領全國人民戰勝疫情,奔向小康社會!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