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醒時代觀後感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7W

我們在寫觀後感的時候,在敍述方面不需要太長,通過寫觀後感可以使我們內心的情感得到表達,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覺醒時代觀後感6篇,供大家參考。

覺醒時代觀後感6篇

覺醒時代觀後感篇1

最近追劇《覺醒年代》感悟很深,能感受到自己成長了。兒時的記憶村子裏有了第一步黑白電視,需要花錢才能去看。不管如何每天還是會厚着臉皮擠到鄰居家的門縫裏偷看,被逮住了就會被驅趕,偶爾有了錢也會付費光明正大的去看。後來自己家也有了黑白電視,老媽説後來也有了彩電。總之,我已經記不太清楚了。後來老爸又揹回來一個單缸洗衣機。那時候並不懂得這些到底意味着什麼。

這麼多年過去了,自己經歷了不少,從一個小姑娘單槍匹馬闖江湖,四處流浪至今天的大大姑娘,回到祖國的懷抱,另有一番感觸。兒時追劇也只是看熱鬧,隱隱記得那時候看得最多的就抗日戰爭和國共戰爭,只是看熱鬧。現在追劇會思考,在劇中找自己想要的東西。

從《覺醒年代》我瞭解到北大的建立、馬克思主義的萌芽和確立、我們中國共產黨政黨的由來,以及思想的核心,為什麼是中國革命而不是中國改良,為什麼我們中國政黨是馬克思主義為基石,為什麼會有中國共產黨。這讓我有種要把整個中國歷史系統的讀一遍的計劃。

劇中蔡元培聘請為北大校長,並邀請陳獨秀到北大助力,協助陳獨秀創立《新青年》。李大釗在北大組件馬克思主義研究室,與陳獨秀共同成功發起五四青年運動、新文化革命,馬克思主義的啟蒙和建立,推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發起工人運動、五一勞動節,以及8小時工作制的由來。引領中國新青年建立馬克思主義、創建中國共產黨,影響了毛澤東、周恩來等一代偉大人物。他們不斷的探索、研究和實踐,為中國尋找一條拯救國家的科學、民主的革新道路。

讓我聯想到我們中國這幾十年的發展就是沿着這條走過來的。那些年並不關心也不懂什麼經濟、政治政策,唯一考慮的是賺錢買房把自己和家人的生活過好,也從來不懂這些是和我們生活息息相關的。印象中,從土地下放,包乾責任制,家裏生活逐漸好起來,到沿海的改革開放,允許先有部分人富裕起來,帶動內陸發展。

覺醒時代觀後感篇2

當代青年説

“救亡圖存,挽狂瀾於既倒;思想啟蒙,發歷史之先聲。”一百年前,在民族救亡圖存之際,正是當時無數的有志青年挺身而出,發出了一聲聲憤怒的吶喊,吹響了一曲曲壯麗的衝鋒號角,從而引起了中華大地上無數的共振,使愛國之聲愈加高亢嘹亮,猶如一道春雷驚醒了沉睡的國人。從此“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偉大五四精神融入了中國青年的血液裏,傳承至今。

愛國主義是五四運動的核心,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華民族團結奮鬥、自強不息的精神紐帶。周恩來曾説:“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泉源”。一百年前,五四青年的愛國精神體現在能夠在國家生死存亡的關頭,拋卻己身,殉國家之急,而當代青年的愛國精神則體現在如何奮鬥,實現自己青春的價值。

當代青年要實現自己的價值,需要肩負使命、勇於擔當。“常思奮不顧身,而殉國家之急”,五四青年在國家存亡之際,以瘦弱之軀橫對長槍短炮,正當青春年少,勇於肩負起時代賦予的使命,這正是五四青年的擔當。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使命,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擔當。一百年過去了,如今的時代紛繁複雜、極具變化,充滿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也給予了我們當代青年獨特的時代擔當。我們要以時不我待的歷史使命和實幹興邦的家國情懷,勇於肩負起屬於自己的歷史重任,將個人的命運融入國家和民族命運之中,將個人的發展融入時代發展潮流中,將個人的理想信念融入偉大建設中國夢中,以青春之我,書寫時代篇章。

當代青年要實現自己的價值,需要少思少想,多做多幹。五四青年之所以能夠拋下一切投身革命就是因為他們為自己思考得少,為國家思考得多。我們當代許多青年惶惶不可終日,迷茫而不知所措,就是因為他們在本該奮鬥拼搏的年紀裏想得太多而做得太少:想更舒適、更安逸的生活,就是不去奮鬥;想更高檔、更寬廣的平台,就是不去付出;想在二十歲便功成名就、前呼後擁,就是不願意實幹。“幸福是奮鬥出來的”,付出才會有收穫。少想一點肉體上的安逸享受,多一點苦幹實幹的付出和汗水,才能在青春的路上奮發向上,鬥出精彩。

當代青年要實現自己的價值,需要增強本領,不斷學習。

李大釗、陳獨秀、陳寅恪、羅家倫等,這些五四運動中的傑出青年代表無一不是本領高強的有學之士。正是他們本身本領過硬,才能夠在時代交付使命的時候扛起大旗,勇立潮頭。當代青年要肩負起時代使命、實現自己的價值,僅靠一腔熱血、滿懷激情是不夠的,還需要過硬的本領和不斷的學習。只有“真金”才能不怕火煉,要想經受考驗、實現價值,只有踏踏實實的鍛鍊過硬的本領,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在時代的大熔爐裏練就七十二變,使青春無悔,不負韶華。

覺醒時代觀後感篇3

最新一期的《經典詠流傳》節目中,“央視boys”再次合體,通過獻唱一首《青春》來致敬李大釗、致敬青春。“以青春之我,創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國家,青春之民族,青春之人類,青春之地球,青春之宇宙,資以樂其無涯之生”,這是27歲的李大釗為再造青春之中華而發出的殷切吶喊。百年之後,廣大有志青年仍在不懈奮進、孜孜以求,不斷堅定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志向與信心。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里”——拼搏奮進,砥礪前行。李大釗曾説:“青年之文明,奮鬥之文明也,與境遇奮鬥,與時代奮鬥,與經驗奮鬥。”當“95後”女醫生甘如意不分晝夜、風雨兼程騎行300多公里支援武漢前線,當24歲的“大姐”周承鈺因肯吃苦、業務精成為文昌發射場最年輕的女指揮員,當抗洪一線負傷的年輕戰士冒小馳於病牀之上仍堅持着“下一次,我還會衝在第一個”……他們用樂觀、自信、拼搏告訴我們:奮鬥,永遠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征途漫漫,惟有奮鬥”,新時代青年幹部當以青春之我、奮鬥之我,攻堅克難,奮進拼搏,用勤勞和汗水創造屬於自己的無悔青春。

“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我將無我,不負人民。“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1927年,38歲的李大釗被捕入獄,面對殺害,他第一個走上刑場,堅毅從容,意氣軒昂。和平年代,廣大青年滿懷赤子之心,義無反顧地肩負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這之中有用雙手、雙眼換取戰友安然無恙的掃雷英雄杜富國,有將最美芳華永遠定格在扶貧路上的第一書記黃文秀,有用年輕的生命守護着國與家的援鄂護士張靜靜……“願以吾輩之青春,守護這盛世之中華”,是他們對國家和人民的錚錚誓言。廣大青年幹部當以青春之我、奉獻之我,勇於擔當、勤於作為,用青春的力量去踐行對黨和人民的莊嚴承諾。

“揚鞭躍馬無止境,歷盡千帆仍少年”——老驥伏櫪,壯心不泯。李大釗用一句“吾願吾親愛之青年,生於青春,死於青春;生於少年,死於少年也”告訴每一個人,青春不只是年華,更是一種狀態。青春是鍾南山面對疫情時“把最危重的病人送到我這裏來”的擲地有聲,是屠呦呦對中醫藥“何樂而不為”的矢志不渝,是袁隆平梳耙耬犁追求“禾下乘涼夢”的持之以恆……每一個為夢想拼盡全力的人,都閃爍着青春的光芒。青年幹部們當以青春之我、實幹之我,錨定目標,篤行致遠,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開拓精神譜寫永恆的青春樂章。

覺醒時代觀後感篇4

在慶祝建黨百年的歷史時刻,反映中國共產黨創建歷程的電視劇《覺醒年代》一經播出,即引發廣大觀眾的熱烈關注。

電視劇《覺醒年代》以1915年到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前的這段歷史為敍事空間。這是一個國運飄搖、民不聊生的艱難時世。辛亥革命並沒有徹底改變舊中國的面貌,面對貧窮落後愚昧的現實,面對日本帝國主義侵華野心,面對袁世凱企圖復闢帝制的倒行逆施,有人迷茫,有人憤怒,有人消沉,有人奮起。在這樣一個宏大的歷史背景下,一代先進分子登上歷史舞台,開始了救國救民之路的艱難探索。

電視劇開篇,日本以支持袁世凱稱帝為條件,誘迫袁世凱簽署“二十一條”。消息一傳出,李大釗慷慨陳詞:“必須喚起民眾覺悟,推翻封建思想,振作民族精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等一系列影響巨大的歷史事件鋪展開來,陳獨秀創辦《青年雜誌》宣傳新思想、提倡白話文,李大釗發表《庶民的勝利》《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介紹俄國十月革命,開始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胡適在美國撰寫《文學改良芻議》,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長……電視劇《覺醒年代》精心描畫這一幕幕歷史風雲,把觀眾帶到一百多年前那個風雲激盪的歷史環境,清晰再現中國共產黨誕生的社會歷史環境和思想文化土壤,也藝術地描繪了二十世紀國中國的文化思想風貌。以如此大開大合的“史筆”,講述中國共產黨的創立過程,這在以往的電視劇中尚不多見。“覺醒年代”四個字的提出,既是對該劇的主題概括,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對那個歷史階段的“藝術命名”。

電視劇《覺醒年代》真實細緻地表現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過程,寫出了一批民族先進分子,研究探討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傳播革命思想的具體實踐。探索思想和發現真理的過程,艱辛而曲折。該劇以藝術典型化的方式,表現了在各種思想和主義的交鋒之中,馬克思主義以真理之光勝出的過程。毛澤東、周恩來等一大批青年人,在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和探討人生價值意義的思考與選擇中,走上革命道路。這些內容讓這部劇的歷史敍事,處處閃耀灼人的思想光輝。

在電視劇《覺醒年代》所展示的歷史環境中,眾多風雲人物紛紛登場,他們面目各異,代表着那個時代的紛繁和復雜:袁世凱在廳堂裡試穿龍袍,張勛在紫禁城領兵復闢,辜鴻銘在北大講台上拖着辮子端着水煙袋大講國學……這一幕幕在劇中都有着各自生動的表演。劇中最具風採與魅力的人物形象,依然是那個時代裡思想先驅和文化先驅們的人物羣像:沉穩厚重、樸實堅毅的李大釗,激情四射、慷慨率性的陳獨秀,目光高遠、充滿理想、性格剛正的青年毛澤東,冷峻孤憤、以筆為槍的思想文化先驅魯迅等等。在北大紅樓,還有一批在新思想的激勵下,洋溢着愛國熱血的青年學子。劇中的這一大批角色,既真實準確地反映出了那個時代的鮮明特徵,也刻畫了一個個讓人過目不忘的藝術形象。

電視劇《覺醒年代》以獨特的藝術審美,讓革命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具有了更加感人的藝術魅力。一是作品所採取的敍事手法和史詩風格,與作品所講述的歷史內容,渾然一體,形質交融,讓觀眾既感受到強烈的思想震撼,也獲得了雄渾悲壯的審美體驗。二是在歷史的宏大敍事中,更加註重細膩、委婉、深情、動人的情感渲染、人性剖析和對人物獨特性格的揭示。劇中那些隨處可見的生動的細節捕捉,不但讓觀眾能見史見人,更讓人物有情有性,讓歷史敍事有厚度又有温度。叁是努力運用影視審美的方式,真實準確地呈現和還塬歷史環境,電影式鏡頭讓作品充滿藝術質感。比如,老北京城的黃沙、駱駝以及路面上深深的車痕,在片頭運用木刻、剪影、塑像等藝術元素,加強藝術呈現的新穎度和表現力等,可以説是做到了精雕細刻。在藝術表達上,這部作品追求精品的創作態度也非常值得認可。

這部劇全景式再現中國共產黨的創建歷程,以厚重的歷史內涵、豐富的文化意藴、深刻的思想啟迪和具有創新意義的審美表達,揭示了中國共產黨誕生的歷史必然性和道路選擇的正確性,更以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飽滿的情感灌注,致敬先驅偉業,頌揚了在那個覺醒年代裡,一批共產主義者們的初心之純、主義之真、信仰之堅和理想之美。它不僅是一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的優秀之作,也是一部黨史教育的生動教材。

覺醒時代觀後感篇5

不得不推薦一下最近看的一部劇《覺醒年代》,看完之後,除了震撼,就是感動。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誇張的神劇情節,也沒有至高點的宣講教育,貼合人物原型,將書中的歷史人物活生生的帶到了我們眼前,他們不完美,有小脾氣,會開小玩笑,但恰恰是這樣的不完美,才與他們偉大的愛國奉獻情懷形成了強大的對比。無論他們處在什麼樣的環境,他們為了同一個理想中國而奮鬥。在那個靠吃人、吃血饅頭才能活下去的社會,在那個被列強欺壓、被軍閥迫害的社會,在那個完全沒有人權可言的社會,要靠什麼才能站起來呢?

劇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話便是:“逆歷史潮流者,必被時代的洪流所淹沒。我們為了愛國,必須要救國,倒袁,我們為了我們的中華民族 ,更必須要救國,倒袁。”吾將上下而求索,雖九死而猶未悔。為探索救國救民的道路,李大釗、陳獨秀和毛澤東等人先後發起了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救國先救思想,陳獨秀創辦《新青年》,聯合北大教師以發表刊物的形式向百姓傳達啟蒙思想。隨着俄國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他們開始接觸、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倡導運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中國實踐,明白要想徹底實現思想啟蒙,必須建立一個政黨,領導中國進行革命。

陳獨秀的兩個兒子陳延年和陳喬年,他們在一開始是站在與陳獨秀的思想對立面,他們堅持“無政府主義”,但在法國學習的過程中,他們逐漸意識到了,這套理論根本不適用於中國的社會,在歷史發展的必然條件下,社會主義道路才是真真正正的大道,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也是必然發展的產物。劇中的每??

覺醒時代觀後感篇6

“導演簡直是‘細節控’”“主旋律劇也能這樣吸引人”“被家人拉着看一集,結果就離不開電視了”“接地氣的主旋律題材劇”……近日,重大革命歷史題材劇《覺醒年代》在央視一套登場,一經開播便吸引了無數觀眾的目光,引發了收視熱潮。作為一部主旋律劇,該劇注重年輕化表達,受到許多年輕觀眾的喜愛,並引發網友的廣泛討論,它讓人們重新認識百年前那段可歌可泣的恢弘曆史和壯美篇章。

作為獻禮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優秀電視劇展播劇目,該劇全景式展現中國共產黨成立的宏大背景、歷史卷軸,藝術再現了眾多歷史人物為中國尋找出路的種種探索和思想交鋒,呈現真實歷史,傳遞愛國情懷,獲得不俗口碑。有網友表示該劇“真實、震撼,感覺每一句台詞都像是歷史考點,每一段都是一篇小論文”,更有觀眾評論這是“少有的具有思想深度、歷史深度、藝術深度的優秀電視劇”。

“樹青年榜樣,展多樣風采”

多線並進鑄就華彩篇章

“多線敍事,條條清晰。”有網友對《覺醒年代》這樣評價。該劇以《新青年》“三駕馬車”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從相識、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傳奇故事為基本敍事線,以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經歷為輔助線,通過“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創作原則,刻畫早期革命先驅有理想有鋒芒、有困境更有探索的革命品格,主旋律不乏味枯燥,多條敍事線讓劇情更加順暢,描繪出一幅氣勢龐大的愛國羣像圖。

在已播出的劇情中,李大釗、陳獨秀在日本相遇,對唯物主義思想上的契合讓二人共同探索救國之道——李大釗寫下了《厭世心與自覺心》一文和詩歌《青春》,呼籲國人“改進立國之精神,求一可愛之國家而愛之”;陳獨秀回國創辦《青年雜誌》,在海內外思想界和廣大青年中引起強烈反響,二人為探索新道路的共同理想分別付諸實踐。毛澤東、周恩來等也紛紛決定踏上革命道路,在後面的劇情中,他們將不斷探索,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有網友感慨道:“一批革命志士用生命喚起了一個時代的覺醒,無論是陳獨秀還是李大釗,在那個年代,他們都還只是年輕人,那種情懷和責任擔當讓我輩汗顏!”該劇藝術地再現了100年前中國思想覺醒的啟蒙先驅形象以及他們探索真理的激情歲月,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出黨的初心與夢想、早期革命先驅的偉岸情懷,多線並進的敍述方式,讓這一段百家爭鳴的歷史畫卷精彩紛呈。

“真理的力量,偉大的開端”

一條線索貫穿三大事件

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民族的覺醒,首先是思想文化上的覺醒。電視劇《覺醒年代》首次從思想啟蒙角度切入,再現了從新文化運動到五四運動,再到中國共產黨成立三大歷史事件,展現了從先進知識分子、革命青年的覺醒,到人民大眾的全面覺醒歷程,故事豐滿,情節真實。

二次革命後,內憂外患將中國拋入風雨飄搖之中。愛國青年李大釗與進步革命者陳獨秀相見恨晚,約定共同探索救國之路。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李大釗、陳獨秀等人積極傳播馬克思主義思想,倡導運用馬克思主義改造中國社會,喚起民眾覺悟、振作民族精神。新文化運動大大激發了廣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熱情,促使人們衝破封建思想的桎梏,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五四運動,以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各族各界羣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推動了中國社會進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成立做了思想上組織上的準備,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鬥爭登上歷史舞台創造了條件。三件大事作為一個整體來展現,層層推進、環環相扣,缺一不可。

“宏大的氣勢,高尚的情懷”

?覺醒年代》獲贊史詩鉅製

?覺醒年代》劇情上節奏緊湊,角色上人物豐滿,開篇用了整整兩集詳細講述了陳獨秀、李大釗等老一輩革命家們的博大情懷和憂國憂民的境界思想,特別是對陳獨秀作了更加客觀、理性、公正的評價。同時該劇在畫面製作上十分精良。有觀眾注意到,“在拍攝上,該劇引用了紀錄片的元素,許多黑白相間的畫面,給人以歷史深沉感,將大時代的風雲際會全景式地表現出來。”這樣的設計不僅在視覺上讓人眼前一亮,更為本劇增添了電影質感。

“歷史深刻表明,愛國主義自古以來就流淌在中華民族血脈之中,去不掉,打不破,滅不了,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作為一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100週年的獻禮劇,《覺醒年代》全面客觀全景式地反映中國共產黨從醖釀到成立的過程,傳遞出極富感染力的愛國主義情懷,藝術再現了黨的初心與夢想,既有思想深度,又有高尚情懷,引發了觀眾廣泛討論,諸如“《覺醒年代》是一部好劇,更是一部憶苦思甜、啟迪思想、激發壯志、感恩奮進的教科書,是不可多得的一部好作品”等評價不絕於耳。

回望那段歷史,重温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人們無不為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人的情懷和精神所動容,而今天新時代的中國青年在他們的榜樣力量下,更應當以執着的信念、優良的品德、豐富的知識、過硬的本領繼承奮鬥。當代青年是同新時代共同前進的一代,這代青年所面臨的這個新時代,既是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展的最好時代,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代。每個青年都應當珍惜這個偉大的時代,爭做“永久奮鬥”這一光榮革命傳統的繼承人。

隨着《新青年》雜誌在海內外思想界和各界青年中引起強烈反響,越來越多的先進分子加入思想革新的浪潮中。接下來的劇情中,蔡元培接任北京大學校長決心整治校風,邀請陳獨秀擔任文科學長,《新青年》雜誌也將迎來新的契機。

?覺醒年代》劇情大綱

電視劇《覺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雜誌》問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為中國共產黨機關刊物為貫穿,展現了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到中國共產黨成立這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講述了覺醒年代社會風情和百態人生。該劇以李大釗、陳獨秀、胡適從相識、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傳奇故事為基本敍事線,以毛澤東、周恩來、陳延年、陳喬年、鄧中夏、趙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經歷為輔助線,藝術地再現了100年前中國的先進分子和一羣熱血青年演繹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燒理想的澎湃歲月,深刻地揭示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和中國共產黨成立的歷史必然性。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