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馬人老電影觀後感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6.32K


牧馬人老電影觀後感範文

雖然自己不是“右派”許靈均,但我也想當牧馬人。説實話,我讚賞敕勒川魅力無窮的自然風光,我被許靈均和李秀芝的獨特的感情生活而感動不已,我更加敬佩牧民的質樸和熱情的高尚的品格。因此,多少次在酣夢中,我都成了在大草原上揚鞭馳騁的牧馬人。

就在前天晚上,我又一次觀看了《牧馬人》這部老電影。在將近兩個小時的觀賞過程中,我時而手舞足蹈,時而潸然淚下。是啊,我完完全全被故事主人公那種彎彎曲曲的命運而震撼了。回想那個年代,追憶自己飄逝了的青春歲月,我同樣覺得老牧民們説的“吃飽飯,不想家,住到一起就和一家人一樣”很有道理。我害怕自己遭遇坎坷,也渴望着自己有朝一日能夠幸運地騎馬奔馳在美麗而遼闊的草原上。

善良,讓一羣本土人與一個外地人的命運緊密地連在了一起。在許靈均身處孤獨絕望之境,是董大爺和董大娘以及草原上牧民們給他送來了關愛與温暖。於是,我深深懂得了:善良就是一縷縷温暖的陽光,善良就是一棵棵充滿着生機的大路小徑旁的綠樹,善良就是一朵朵在歲月長河中奔騰不息的潔淨的浪花。一個人沒有了善良,他(她)無疑會成為孤家寡人;倘若一羣人通通喪失了善良,這羣人肯定會集體走向萬劫不復的地獄。許靈均的妻子李秀芝是善良真誠的,對於丈夫是否離開中國去美國的抉擇,她説了一句發自內心的話語--“你捨不得學校的孩子,捨不得這裏的鄉親”。正是因為這句話,許靈均最後選擇了把根深深紮在了這片多彩多姿而飽經滄桑的國土上。

我也是農村人,也是個土生土長的農民的兒子,看了這些感人肺腑的電影畫面,自然就情不自禁地把自己融入某些場景之中。真的,我的父老鄉親們同樣是淳樸善良而熱情大方的人,儘管我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但大家對這片土地的愛戀始終依然如故。

要是説到愛情,哪怕沒有當今的“試婚期”,只要聽到女主人公李秀芝説的“他們説你不是壞人”就應該對你的戀人知根知底了。俗話説,羣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當一大羣人都齊聲説“XX或XXX不是壞人”的時候,我們對“這個人”就應該產生百分之百的信任了。只有互相尊敬和信任,兩顆原本距離遙遠的心靈才能相互碰撞出炫麗的愛情之花,有了愛,有了尊重,有了真誠的泥土,一棵不高也不矮的愛情之樹就會永葆長青。試想:我們那個年代成長的人,哪裏有什麼“試婚期”?未婚同居,那是違法違紀的;有了子女而拋棄不養,那是犯法犯罪的;身居吾國而對他國常有非分之念的,那是“叛黨叛國去投敵”……

看完這部影片之後,我的思緒常常陷入無限的感慨之中。我銘記了許靈均的父親説過的話--“婚姻本身是一種條約和義務,不管有沒有感情,都要把感情守候到底”。我也把許靈均的話語鐫刻到了腦海--“在我的生活中,突然闖進了這樣一個善良的人,好像彼此等待多年了,我們之間沒有一點陌生的感覺”。我更是把李秀芝的心語永遠永遠當做自己的人生信條--“他就是當上了官,我也不稀罕;再放二十年馬,我也不嫌棄,我把心交給他了”。真的,這就是愛情的力量,這就是人生的真諦,這就是澆灌愛情之花須要的永不幹涸的滴滴清泉。一個人把自己的心交給了另一個人,那就是愛情的誓言;一顆心緊緊地依偎着另一顆心,那就是愛情的故事;一個家有兩個人一生一世來共同守護,那就是愛情最完美的結局。

倘若,沒了房,沒了車,沒了沉魚落雁的容顏,就一輩子都結不了婚,讓我來悄悄地告訴你--那不是愛情,那僅僅能説是一種騙婚,僅僅是行屍走肉的一種物質追求。

在這個光怪陸離的世界上,那份埋藏得太久太久了的天然而真誠的感情,我們侗鄉苗寨的這片土地上有,被浪花洗刷了千秋萬世的沿海村鎮裏有,茫茫無際的“風吹草地見牛羊”的敕勒川草原上同樣有。我們嚮往純真的愛情,我們追求幸福的生活,我們渴望如意的命運,就應該時刻牢記崇尚天然,就應該永遠提倡守衞真誠,就必須在任何一種逆境中都要學會自強不息的奮然崛起。

這個夜,我再次在極度興奮中做夢。夢中,我確實已經躍馬揚鞭,以牧馬人的身份在一望無垠的草原上,沐浴着燦爛的陽光一如既往地縱情放歌……

  牧馬人老電影觀後感範文二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影片《牧馬人》並不是所謂的鴻篇鉅製,但那低沉的吟誦聲卻在我的心中久久迴盪。

影片講述了在新中國成立前去美國、落實華僑政策後回國的父親許景由與在階級鬥爭中長大並由於家庭出身劃為右派,發配祁連山成為牧馬人,最後落實政策成為牧場國小教師的兒子許靈均在北京相遇後,這兩代生活在不同國家、不同制度下的人之間所表現出來的不同人生觀、愛情觀、道德觀。父親許景由希望兒子跟他去美國繼承他的事業,以彌補自己當初棄子離妻的內疚,許靈均卻深愛着自己的妻兒,也不願離開同甘共苦的牧場人,最後放棄跟父親去美國的機會,毅然回到他熱愛的學校和牧場,與自己的患難妻子秀芝和可愛的兒子過上撥亂反正後的平靜生活,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時代變遷,當年的動盪早已不復,但是那典型的家國情懷,對祖國的熱愛,對大自然的愛,對生活的愛依然可以穿透時空,震懾我們的心靈。

影片的諸多情節簡單幹淨,卻流露出人性中最簡單的美好:許靈均患難之時村民真誠的幫助,令他能逆境自持,自強不息;秀芝與靈均相濡以沫,不因任何環境而改變;靈均對自然、對祖國的無限熱愛與忠誠,被錯打成“右派”依然相信祖國相信黨,從未絕望。故事的每一處細節都直擊內心深處,即便是最黑暗的時刻,人性的光輝仍能令人温暖。

時代變遷,今日的中國越發強大和民主,然而人性也不再如此純淨,過多的慾望,矇蔽了許多人的心和眼。作為一名消防戰士,堅定信念,認清使命,才能真正做到“忠誠於黨、服務人民、竭誠奉獻”。我們深愛着這世世代代哺育着我們的神州大地,深愛着保護我們安寧生活的強大祖國,深愛着華夏千千萬萬的炎黃子孫,這份愛將激勵先輩、激勵我們,也將激勵後世的每一個人,無畏艱難險阻、同舟共濟、勇往直前。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願祖國繁榮昌盛,願同胞再無苦難,願靈均的赤子之心永存華夏!

  牧馬人老電影觀後感範文三

《牧馬人》這部電影的鏡頭穿梭於過去的回憶和現今的生活,敕勒川天山下的草原和北京繁華景象,對比許靈鈞的家國情懷和父親許景由的西化,展現了父與子價值觀的差別,而這價值觀的區別源於東西方社會環境的影響。影片讓我真正感動的是許靈鈞,這個因為揹負政治污名的右派分子在的摧殘中歷盡磨難,仍然深深愛着他的人民和祖國,正是這份相信和堅持,他終於等來了污名的洗脱,得到了國家的認可。

這部影片拍攝於1980年,當時粉碎,中國熬過了動盪混亂的十年時期,人們開始反思文化不得不承認,文場由領導者錯誤指揮,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利用的錯誤革命。無數無辜的人被打為右派,被髮放到邊遠地區進行勞動改造。就像電影裏許景由説的:“中國是講究出身背景的。”許靈鈞因為父親逃到美國,被認定是資產階級n)被無情地打為右派,並被派到敕勒川草原改造。電影一開始音樂:“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這首詩所描繪的場景成為許靈鈞小半輩子的生活背景。

許靈鈞在文化的肆虐中,也絕望過,試圖自殺過。在那個年代,許多知識分子因為不堪忍受身心屈辱而自殺,這是人民對國家的失望和放棄,許靈鈞也是如此,但他最終沒有自殺,他曾説:“為什麼我在中沒有選擇自殺?因為我相信我們的古老中國具有扭轉乾坤的力量。”這是一種對中國莫大的信任,何況是在最艱難的處境中,愛國情懷仍然沒有泯滅,以至於最後當他的右派頭銜被平反之時,他竟淚流滿面,不僅是苦盡甘來的欣慰,更是對黨,對中國沒有辜負自己信任的欣慰之情。許靈鈞對祖國愛在電影中有許多的展現。當他問妻子秀芝自己會否去美國時,妻子斬釘截鐵地説:“不會。我知道你捨不得她,你每天都看着她。”這個“她”就是地圖上的中國,許靈鈞熱愛的中國。艱難困苦,玉汝於成,成為老師的他在上第一節課時講的就是中國,而他激動地連粉筆都寫斷了。這一腔炙熱的愛國情懷不是沒來由的,這也源於許靈鈞對那些幫助他的西北人民的感激和愛。

許靈鈞解除勞教後,因無家可歸,被留在牧場放牧。老牧民董大爺給他釘上門簾子擋冷風;董大娘送來了熱騰騰的麪條,他很感動。十年動亂中,郭子等牧民想方設法保護他免遭橫禍。在他們之中,他找到了父親和母親,找到了温暖和希望,找到了勇氣和力量。“從四川逃荒到敕勒川牧場的農村姑娘李秀芝,舉目無親,無處安身。善良的郭子將她帶到許靈均的小破屋裏。秀芝不嫌許靈均是“右派”,許靈均感激秀芝對他的信任。因為秀芝的勤勞賢惠,許靈鈞感到温暖。也因為周邊的這些善良淳樸,在困難中大家一起咬牙度過,互相幫助,讓許靈鈞這個從小就沒有得到完整家庭的愛的人珍惜這種相濡以沫。人民羣眾的愛撫慰了他中受傷的心,讓他重拾對這個國家的希望。是大自然純淨了他的思想,是勞動陶治了他的感情,是質樸、善良的牧區人民温暖了他的心。愛人民必然愛祖國,相信人民必然相信祖國。

為了祖國和人民,許靈鈞放棄了優越的生活環境。父親許景由本想接兒子許靈鈞回美國接管他的公司,但父子之間,除了漫長三十年的情感隔閡,還有深深刻在兩人身上的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特徵。父親許景由在美國待了三十年,早已去中國化,成為外中內西的人,他説:“亞里士多德説過:‘人是玩耍的動物’。”他帶許靈鈞吃高檔的菜,挑選昂貴的瓷器,而這些都是許靈鈞陌生的,不習慣的生活方式。他顯得和父親格格不入,他的身上,更多體現了中國農村人的質樸和堅毅。當父親提出帶他回美國時,他拒絕了,他説現在的中國需要自己,他熱帶中國,熱愛人民,正如艾青所説的:“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這裏有他的妻子兒子,有不是親人卻勝似親人的朋友,有他需要教育成才,報效祖國的學生,有他牧馬二十年的廣闊的草原……許靈鈞選擇回到西北敕勒川,回到妻子兒子身邊,回到患難與共的朋友身邊,留在好不容易煥發新顏的祖國身邊。

相信古老中國具有扭轉乾坤的力量,這是許靈鈞的堅信,這也是影片想要傳達的價值觀,和我們作為新一代中國人要銘記的。

  牧馬人老電影觀後感範文四

謝晉的電影牧馬人改編自張賢亮的小説《靈與肉》。今天重温《牧馬人》,又被我們現在這個年代的那種價值觀撞了一下腰。很熟悉很親切。

牧馬人情節很簡單,小説也不長。講一個在西北牧馬的牧民突然接到失散多年的父親的邀請去美國繼承龐大的財產,因為捨不得這方水土和妻兒,最終回來的故事。故事有三個主題思想,一:強調勞動換來金錢,和不勞而獲的金錢的區別。裏面從珊有一句台詞(對她兒子説的):“錢只有自己掙來的花得才有意思,花得才心裏安逸。我買鹽的時候,我知道這是我賣雞蛋得來的錢;我買辣子的時候,我知道這是我割稻子得來的錢;我給你買本本的時候,我知道這是我加班打場得來的錢……”二:強調社會地位改變對愛情的影響。從珊(對他丈夫)説:“你是右派的時候,在我眼裏你是我男人,你平反了還是我男人,你要去美國坐汽車住洋樓你還是我男人。”三:強調知識差距無法改變愛情。當男主人公父親的女祕書,一個留美的美女問男主人公,怎麼和他不識字的老婆交流的時候,男主人公説:“人是高級動物,知識帶來的差距本來就很小,況且經歷也是一種知識。”

當然這種精神是在當時特定的歷史環境下被推崇的,現在看來有點過,但是如果稍稍吸收一點的話也許會有助於在功利時代保持心態的平和。1:勞動獲得報酬,即使是微薄的,我們不説驕傲,但最起碼也並不可恥。2:婚姻就是一個共同體,應該抱着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心態,從吃不飽飯的牧民到美國億萬富的差距不敢説,但最起碼賺點小錢掌點小權出點小名的時候就先別急着換老婆(老公)了。3:別老覺得婚姻需要什麼事業上的共同語言,只要對生活的態度是一致的就行,在家裏還原的都是最本真的自我,一個男人一個女人。你説的話她(他)不懂又怎麼樣,那就説點能懂的,只會説別人聽不懂的話那才叫有病呢。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QQ上一個做記者的女孩子跟我聊天,我問她如果你可以向上帝提一個要求,希望他把你的男人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你才滿意呢?她説,我提要求的話就讓上帝改變我了,要麼永遠美貌,要麼長生不老,這樣想要什麼樣的男人都有!

回答得很絕,但其實就我對她的瞭解,應該在內心深處也是對純潔的愛情有幻想的,只是遇不到所以才關閉了心。回頭看看,誰不是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