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紀錄片《中國通史》觀後感參考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37W

大型歷史專題紀錄片《中國通史》通過真實地敍述,展現了從遠古人類起源到清朝覆滅的這段中國歷史。以下是本站小編和大家分享有關紀錄片《中國通史》觀後感參考範文相關參考資料,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有關紀錄片《中國通史》觀後感參考範文

 

紀錄片《中國通史》觀後感1

作為一個歷史迷來説,非常喜歡看歷史題材的紀錄片。這部紀錄片以前在央視六套上沒看完,近幾日一直在從頭開始補看。總體來説還是製作得相當不錯的,呈現了中國歷史的大致脈絡,從中華文明的起源講到了封建帝制的覆滅,全面地講述了整整五千年的中國古代歷史的發展過程。      夏商周、秦,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遼、金、西夏、兩宋、元、明、清。每一個王朝的興起、經濟文化的發展、社會環境的變化、朝代的衰弱更替都是由其自身的發展規律造成的。每看完一集後都會有不一樣的感觸,感受到古老的文化和古人的智慧。 直到如今,古人的智慧和他們所具備的高尚的品格還依舊有很大的影響,這些早已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融入進了中華文明中,成為了中國文化的一部分。     英國著名歷史學家湯因比説:” 一個人如果能身處在歷史感悟之中,他就一定是獲得真知的人。因為歷史的經驗是最為豐富的一座智慧之庫。”每一個人都可以從無數個歷史人物或歷史事件中獲得許多的感悟,然後以史為鑑,從而更好地把握現在。這才是歷史的留給後人的真正價值,它真正的的意義。

紀錄片《中國通史》觀後感2

讀史可以讓人明智,鑑以往可以知未來,看一本歷史方面的書需要慢慢的品味,慢慢的研究,不可馬虎大意,否則在別人面前會鬧出笑話。市面上的歷史書太多了,但是極品的卻很少,這部《中國通史》就是其中之一。

《中國通史》將民國時期公認的三位史學大家的代表作編輯整理後,集合到一起,三位史學大家的史書的編寫各有優點,集成一套,給看者們帶來深刻輕鬆愉快的閲看。張蔭麟,號素痴,廣東東莞人,在清華求學7年,以史、學、才三才識出眾知名,與錢鍾書、吳晗、夏鼐並稱為“文學院四才子”《中國史綱》是張蔭麟短暫一生留下的唯一專著,原為作者受聘編寫的高中歷史教材的一部分。不僅被譽為歷史教科書中最好的一本創作,更是一種別具一格的通史看物。蔣廷黻,字綬章,筆名清泉。湖南省邵陽縣(今邵東縣)人,中國歷史學家,民國時期外交家,台灣“中央研究院”院士;最早開始了中國近代外交史料的收集研究工作,作出了開創性貢獻,並率先在歷史系講授中國近代外交問題,成為中國近代外交史教學研究的先驅者,著有《中國近代史》,《近代中國外交史資料輯要》等等。

呂思勉,字誠之,筆名駑牛、程芸、芸等。漢族,江蘇常州人。中國近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與錢穆、陳垣、陳寅恪並稱為“現代中國四大史學家”。畢生致力於歷史研究和歷史教育工作,呂思勉史學代表作品有《呂著中國通史》,《秦漢史》,《隋唐五代史》等等。

一個民族開始有它的形成的起源,太古的社會文明開始是混亂的,在後面結合各類不同的民族的文化,採人之長,以補我之短,,經歷長久的時間,形成了偉大的華夏民族。

本書通過的各個朝代的政治,宗教,社會文化,科學,思想等等來講述了各個朝代的精彩的社會文明,古代的強大的帝國和帝王們之間的紛爭,一個朝代崛起,一個朝代的滅亡,農民的起義推翻暴政的朝代,百家爭鳴思想文化輝煌燦爛、羣星閃爍的時代,近代史的封建社會註定要滅亡的重大歷史事件等等。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文明傳承是非常悠久,歷史的歲月總在不斷流失,年輪刻下歷史的印記,各個朝代的帝國的輝煌和腐敗。這些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之處,看史才能從歷史中得到教訓。

紀錄片《中國通史》觀後感3

自從看了《中國通史》這個100集的電視紀錄片後,我對於中國歷史上的一些故事越來越有所瞭解了。

這個紀錄片從我們中國的古猿人開始講起,講到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

我感覺它裏面講的都是正史,沒有一個地方與民間神話扯上關係。

在看到世人都稱讚的孔子那一集時,我才知道,孔子還當過魯國的大夫。

在“六藝”中,孔子非常尊崇“禮”。這禮就是周禮,因為孔子的偶像是大名鼎鼎的周公姬旦。

在看到學生子路在戰爭中被人剁成了肉泥時,孔子很傷心,為了不讓他一看到肉醬就想起子路,他連忙讓家裏人把廚房裏剩下的肉醬全部倒掉。

在看到魯國的馬廄起火了那一段時,孔子一聽到這件事,還去問了這火傷到了人沒有。可見,孔子還是一個無比愛民的一位學者。

在他的弟子們看到了一個苦女子在墳墓旁哭的時候,弟子們問那個可憐的女人為什麼悲傷?可憐的女人説她的父親、她的母親、她的丈夫、她的兒子相繼被林間的老虎咬死後吃了。”那這位受夠了老虎的苦的女人,為什麼不離開那個地方呢?因為那個地方沒有比老虎還兇的卿大夫專權。孔子便對他的弟子説:“你們記住了,苛政比老虎還要兇猛。”

孔子這句話説得非常對!

看了這集關於孔子的故事,我就想要讀讀《論語》這一本書了。因為我想多領悟一點孔子及其弟子、再傳弟子們給後人們的那些人生哲理。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