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電影《日本沉沒》觀後感

來源:巧巧簡歷站 3.24W
《日本沉沒》改編自日本科幻小説家小松左京的同名暢銷小説,該片斥資20億日元,是近年來日本影壇投資最大、宣傳最大的災難片。以下是本站和大家分享的關於電影《日本沉沒》觀後感,提供參考,歡迎你的參閲。

關於電影《日本沉沒》觀後感

  《日本沉沒》作為日本科幻文壇的經典之作,它開創了日本災難小説的新時代,也被頻頻搬上大銀幕,影響空前,據説今年年底還會有小栗旬主演改編電視劇出來,我很是期待。
  
我是先從《日本沉沒2006》這部電影接觸到這個作品的,然後又欣賞了《日本沉沒1973》,《日本沉沒2020》,《日本以外全部沉沒》(這是部黑色幽默cult片)最後才拜讀了小松左京的原著《日本沉沒》
  
  《日本沉沒》的原著完成於昭和年間,其改編作品也橫跨昭和,平成,令和三個時代,因此對《日本沉沒》的解讀不應只拘泥於原著,也應研究不同時代對原著的演繹。
  
  在《日本沉沒》開始動筆的1964年,日本終於成功舉行了自己的奧運會,整個日本瀰漫在鼓舞的氛圍中,彼時的日本慢慢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陰影中脱離,人們為着光明的未來加班加點建設着新日本,而就在這樣的氛圍裏,小松左京寫下了日本毀滅的暗色調文字。比較諷刺的是,1940年的東京奧運會就是因為二戰而流產的。如果將災難看作是戰爭的隱喻,那麼地震就是原子彈的化身,這部作品也流露出了一股反戰的意味來,顯然新生的稚嫩的日本可經受不住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摧殘。它在1973年一經出版便瞬間爆紅,並於同年被搬上熒幕,這可離不開當年的大背景:日本戰後經濟奇蹟的告一段落與隨之而來的瘋狂的通貨膨脹,第一次石油危機給全世界的資本主義國家帶來了沉重的創傷。人們意識到自己的美好生活離崩潰並不遙遠,而日本沉沒就是生活中的災難的具象化。
  
  對於一部昭和年間完成的小説我們無需對它那宂長的鋪墊作過多的苛求。小松左京在這部作品中展現了自己紮實的地質學功底並參入了自己的政治思考。小島憑空消失,火山爆發,一年之內全日本都將沉沒海底,如此迅速的毀滅將災難的張力無限放大亦提供了一個瘋狂的箱庭來研究災難下日本民族與世界各國的反應。新興資產階級們表現出的茫然,以主角小野寺為代表的建設者的沉着與拯救日本的迫切,田所教授的一意孤行,首相的無能為力......各個階層的反應在災難面前一一展開,而冥冥之中與日本命運綁定的老人的衰老和死在日本的堅持則表現了國家共同體的崩潰與基於土地和文化所構建的日本民族的解體。在《日本沉沒2006》中,日本將國寶打包裝好運送給中國和美國,失去了物質上的土地和物質上的文化的日本民族還能再作為一個民族前進下去嗎?
  
  除此之外,小松左京對政治形勢的判斷也相當高超。知乎用户孟德爾在想法中寫道:”美國海軍在韓國海域巡邏時,遇到一艘故障漂流至此的中國巡邏艦求助,然後美軍根據中方要求拖着巡邏艦去了威海,發現岸上舉辦了盛大的歡迎美軍的儀式。這是兩邊演給蘇聯看的,是對改革開放前中美蘇關係的完美寫照。“
  
  《日本沉沒1973》過多着墨於首相,不知可否看作是日本國家資本主義的產物,其拍攝手法今天看來十分粗糙。《日本沉沒2006》則完成了一個標準災難片的表現。《日本沉沒2020》則是將原著世界觀搬到2020年的原創作品,從中可以看出湯淺政明導演的野心,然而他想塞進去的東西太多了反而變得節奏詭異不倫不類,觀影體驗除了第一集以外持續拉跨。在《日本沉沒2020》中,主角一行人除了父親是純正的日本人外,其他人要麼是外國人要麼就是混血,這也反映出現代逐漸少子化的日本,外國人越來越多地參與到日本社會的方方面面中。而通過他們對日本這片土地的情感,我們可以看見一個新的日本共同體的面貌正在逐漸形成。極右翼日本民族主義分子的浮動平台只接納純粹的日本人,但頭戴旭日旗頭巾高喊着”我們就是浮動的日本“的瘋子們轉瞬就在石油爆炸中湮滅。2020給了1973與2006的問題一個答案:日本可以在失去了一切土地與物質上的文化後繼續生存下去,真正的日本是人,甚至還可以不是純粹的日本人。這讓我不禁聯想到昔日戰國家族與當今會社財閥們的繼承人可以是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人,這或許就是在災難中日本延續生命力的內核。
  
  至此,舊的日本民族被完全解構,新的日本在全息影像中崛起,活下去。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