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黨性原則遠離奢靡之風

來源:巧巧簡歷站 3.31W

堅持黨性原則   遠離奢靡之風    

堅持黨性原則遠離奢靡之風

 習近平在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強調,這次教育實踐活動的主要任務聚焦到作風建設上,集中解決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這“四風”問題。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是侵蝕黨的肌體的腐蝕劑,是促進黨員幹部思想裂變的“催化劑”,它違背了黨的性質和宗旨,導致黨員幹部理想信念動搖、政治上退變,割裂了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嚴重損壞了黨員幹部在社會生活中的形象。“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敗由奢”。唐代詩人李商隱的警世名言,道出了歷朝由盛而衰的歷史教訓。商朝的商紂王、隋朝的隋煬帝都因暴虐與荒淫導致羣雄並起,國家滅亡。唐代由盛而衰,正是因為唐玄宗初期上下勵精圖治,開創了“開元之治”,而後期的唐玄宗及統治階層開始貪圖享樂、驕奢淫逸,引發安史之亂,導致唐王朝由盛而衰。  

 建黨初期,我們黨的高層領導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特委會負責人顧順章,在上海灘出名後,為“顧公館”奢侈裝修,後來吃、喝、嫖、賭、抽“五毒”俱全。就是他的生活追求奢華和享樂,致使胸無大局、信念動搖,被捕後經不起國民黨的權利和金錢利誘,出賣同志、出賣黨,給我黨造成了巨大的損失。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應該説,我黨的幹部絕大多數是勤政廉政的,主流是好的。但是也出現了像陳希同、成克傑、何閩旭、胡長清、陳良宇、劉志軍等少數腐敗高官。他們腐化墮落,大都從奢靡腐化、自我放縱開始的,在生活作風方面追求低級趣味,熱衷個人享樂,講排場、比闊氣,貪污腐敗,靈魂扭曲,最終被送上了人民的審判台。這些雖是極少數人,但玷污了黨的幹部形象,損壞了黨同人民羣眾的血肉聯繫,成了我們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征途上的絆腳石,如果任由蔓延將會動搖黨的執政根基。  

 其實,我們黨在歷史上對幹部的生活作風教育曾經是高度重視的,在新中國成立以來,“生活作風”問題一直是領導幹部的“高壓線”,對出現這方面問題的幹部處分也是十分嚴厲的。建國後位居大軍區副職,中將軍銜,戰功顯赫的一位將軍,僅僅因愛上了別的女人而要同妻子離婚,就被降職到副團級。然而自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近十幾年來,領導幹部的個人生活作風問題,似乎不算問題了,提拔、考察幹部,並不把這一項作為考察內容,認為生活作風問題是小事、小節,考察幹部主要看能力,看政績的觀點。因此,相當長的一個時期裏,官場上社會上對於幹部生活作風奢侈糜爛現象見怪不怪,甚至一些腐敗幹部把它當成一種榮耀來炫耀。從查處的無數腐敗官員案例證明,那些倒下去的腐敗官員,百分之九十以上伴有個人生活作風問題。可見,經濟問題和生活作風問題是並蒂相連的,因作風糜爛需要經濟支持而“貪”,因貪形成的強大經濟後盾而更加能“淫”,所以“貪”和“淫”是相互依存、相互助長的。因此抓領導幹部奢靡之風,應從生活作風抓起,既要管住八小時以內,也要管住八小時以外,讓奢靡之風始終置於組織和羣眾的監督之下,置於制度的約束之下。  

 領導幹部,特別是一級政府,一個單位的一把手,不光是黨政領導者、決策者,同時也是一個單位風氣的引領者,即所謂上行則下效。因此,抓奢靡之風,不能再把生活作風問題當成是領導幹部個人的小事,這是一個重大而嚴肅的政治問題。近幾年來,黨和國家也看到了這個問題的嚴重性。胡錦濤同志在中央紀委七次全會上指出:領導幹部要做到“生活正派、情趣健康,講操守,重品行,注重培養健康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工作會議上把“奢靡之風”作為違背黨的性質和宗旨的“四風”之一提出來,並提出要進行一次“大排查、大檢修、大掃除”。從杭州市濱江區區委書記尚國勝因個人作風問題被雙規,到重慶市北碚區原區委書記雷政富因****曝光被查處,再到十八大後一些省部級高官因貪污腐敗落馬,這些都表明了我們黨懲治腐敗、整治奢靡之風的決心。然而奢靡現象具有頑固性和反覆性的特點,不是一次運動就能長期解決的問題,必須認識到掃除奢靡之風的長期性、艱鉅性和複雜性,要形成教育、制度、監督、懲治並舉的長效機制。  

 本人在單位從事組織人事工作多年,認為要從以下三個方面解決幹部奢靡之風問題:  

 一是解決思想認識根源。要加強教育,如對黨員幹部進行勤儉節約意識教育,要用“奢靡之始,危亡之漸”的歷史教訓進行警醒。加強憂患意識教育,“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科學分析當前的世情、國情、黨情。我們的國家還沒有達到發達國家的水平,還存在着發展中國家各類層出不窮的問題,還有一部分人沒有解決温飽問題,我們沒有資格也沒有理由鋪張浪費。加強黨性教育,黨員幹部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權力觀、事業觀,以理想信念、宗旨意識、羣眾觀點作為黨性教育的重要內容,不斷加強黨性修養,築牢思想防線,自覺抵制奢靡之風。  

 二是從制度上約束。習近平總書記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上提出:“要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裏,形成不敢腐的懲戒機制、不能腐的防範機制、不易腐的保障機制。”要制定領導幹部生活作風行為規範,用制度來規範從政行為、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趣。建立能上能下的幹部人事制度,推行競爭上崗、雙向選擇、末位淘汰、問責退出等措施,形成一種優者上,絀者下的良好局面,讓奢靡之風無處藏身。  

 三是加強監督懲治,樹立正確的幹部作風導向。樹立正確的幹部作風導向要從選用幹部、監督管理幹部上下功夫。首先在選拔幹部時注重任前考察,把住幹部入口關,防止帶“病”提拔。去年12月,香港教育學院社會科學系博士生劉九龍在第二屆中國廉政制度創新學術研討會上發表了題為《中國內地落馬官員帶“病”提拔現象研究》的論文。在研究了43個省部級落馬官員案例後,劉得出結論:這些落馬官員發生初次腐敗行為的平均年齡為47.48歲,帶“病”提拔的省部級官員,多從地廳級開始有腐敗行為,其平均經濟腐敗時間在10年左右,絕大多數是5年到15年之間。盤點十年落馬省部級高官,腐敗情婦問題成了共性。因此,選拔考察幹部不僅要看能力、重政績,更要注重對其生活作風、情趣、操守的考察,瞭解其結交的朋友,即所謂的“物以類聚,人以羣分”。對生活作風不檢點、情趣不健康、濫交友的人,即使能力強,業績豐,也要考慮慎用或者不用,杜絕帶着病菌提拔,一旦條件形成,病菌就會滋生,給單位和個人造成不良的影響。  

 其次要注重任期考核和年度考核,定期通報考核情況。任期和年度考核,要把生活作風單獨列入考核內容,內容要明確、詳實,參與考評者容易測評;
做到參與人員廣泛,注重聽取基層羣眾的意見,談話要深入,對羣眾反映的傾向性的意見要加以分析,做全面深入瞭解。在考核中發現有生活作風問題的,要取消任期或戒勉談話,以警告本人和警戒他人,純潔幹部隊伍。  

 再次注重平時監督考察,時刻勒緊緊箍咒。把平時考評和年終考評有效的結合起來,要把組織考評和羣眾考評有效的結合起來。積極探索發揮社會輿論監督作用的有效做法,設立領導幹部生活作風舉報電話、舉報箱、充分發揮網絡、傳媒的監督作用等,切實加強對領導幹部八小時之外生活行為的監督,使領導幹部的“生活圈”、“娛樂圈”和“社交圈”始終置於羣眾和社會輿論的監督之下,發現苗頭性問題給予及時提醒,加以干預,使其懸崖勒馬,打正自己前進的方向盤。  

 加大對領導幹部生活作風方面的監督考察力度,正是保護幹部、考察一個人可堪重任的重要方面之一,也是監督和促進幹部作風轉變,樹立正確幹部導向的重要手段之一。讓情趣健康、愛好高雅、擇善而交、見賢思齊、勤儉節約、務實親民、清正廉潔、敢於擔當、浩然正氣的正確幹部作風導向樹立起來,力戒享樂主義、奢靡之風,反對浪費,增強抵禦各種誘惑的免疫力,養成良好的工作、學習和生活習慣,形成抵制奢靡之風的長效機制,進而推進反腐敗鬥爭深入進行,進一步純潔黨的幹部隊伍,促進黨的幹部隊伍建設,塑造黨員幹部良好的社會形象,讓黨的密切聯繫羣眾的宗旨保持和發揚下去,關注民生,促進和諧,鞏固黨的執政地位,凝聚羣眾,一起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