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旗渠精神永在演講稿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3W

通過演講稿,演講者可以為聽眾提供參考資料或進一步閲讀建議,演講稿的構思和撰寫通常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紅旗渠精神永在演講稿5篇,感謝您的參閲。

紅旗渠精神永在演講稿5篇

紅旗渠精神永在演講稿篇1

紅旗渠精神是太行兒女與自然抗爭從實踐到理論的昇華,又在指導林州經濟發展實踐中得到了檢驗,可以説是既源於實踐,又指導實踐,並將在林州“美太行”實踐創新中得到進一步豐富。作為林州人民的“傳家寶”,林州歷屆班子薪火相傳,奮鬥不息,把傳承紅旗渠精神作為每一位黨員領導幹部的歷史責任和政治擔當,並融入了每個林州人的血脈和靈魂,化作一種個性、一種文化、一種民風,並不斷賦予其更多全新的內涵。

一、在實踐中昇華

一定意義上講,人類的發展史,其實就是人類與自然災難進行不斷抗爭的歷史,而紅旗渠實質就是人與自然抗爭謀求生存空間的寫照,在不屈鬥爭中凝聚昇華了紅旗渠精神。

第一,太行兒女與自然的不屈抗爭是基礎。林州自古缺水,在古代,不僅是制約發展的問題,更是影響生存的問題。也正是因為如此,自古至今,林州的歷史就是圍繞“水”字展開。為了與自然抗爭,任村鎮桑耳莊村可以常年到7裏地外的黃崖泉挑水吃;為了與自然抗爭,每家每户都修築了旱井,為的是存住天上的每一滴水;為了與自然抗爭,每家每户都培養了能工巧匠,為的是修建好每一條“謝公渠”,修好每一條“愛民渠”。也正是這樣,才有了林州人民八十年代十萬大軍出太行,走向世界。林州人民對“水”的渴求,猶如太行“愚公移山”對美好生活的嚮往,藴涵着一種悲壯、能夠賦予一個民族一種矢志不渝追求理想的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意志力。

第二,黨的領導是修成紅旗渠的關鍵。縱觀林州歷史,新中國成立前,修不修渠,老百姓作不了主,不修很正常,修也是“清官”的恩賜。而在新中國,有史以來人民羣眾第一次真正當家作了主人,可以自己作主改變自己的生存狀態,有權作主改變自己的命運。所以,修建紅旗渠必然凝結成人民羣眾與革命幹部共同的決心和意志。修建紅旗渠的困難是非常巨大的,物力、財力、技術水平等現實條件非常欠缺,社會主義制度給修建紅旗渠提供了一個關鍵條件,那就是協作精神。跨省從山西引水,山西人民全力支援;為支援一線建設,人民羣眾甚至把留給女兒出嫁的布拿出來,給修渠工人做成了衣服;整個修渠的工程隊,從領導到技術員,大家精誠合作,不計報酬。可以説,只有在黨的領導下,才能將一盤散沙的羣眾,擰成一股繩,才能成為一種力量,一種巨大的力量。

第三,羣眾路線是修成紅旗渠的核心。只有為了羣眾,依靠羣眾,從羣眾中來,到羣眾中去,才能創造歷史。沒有羣眾的願望和創造,不會產生修建紅旗渠的設想;沒有廣大羣眾的苦幹精神,也不可能建成紅旗渠。紅旗渠精神是10萬人在大山深處苦戰十年,靠着人力和大自然艱難拼搏中孕育和鍛造出來的,它屬於人民,屬於羣眾。這種和人民羣眾在一起,一起苦、一起幹的精神,是我們黨和國家各項事業成功的法寶,也是林州近年來飛速發展的重要基礎。建渠2019年間,參加建設的民工約30萬人。可以説,每一寸渠道、每一個涵洞、每一個渡槽、每一座橋樑……都飽含着人民羣眾的心血和汗水。建渠的2019年中湧現出了一大批英雄模範,先後有81位同志獻出了寶貴生命,他們將永遠受到人民的敬仰。

紅旗渠的修成,徹底改變了林州人民吃水難、農用地生產條件惡劣的狀況。通過修建紅旗渠,把千百年來這方水土賦予林州百姓的精氣神,昇華成一種精神,就是用生命和毅力鐫刻在太行山間的“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

二、在發展中閃光

在紅旗渠精神激勵鼓舞下,林州人民不斷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將傳統美德和市場經濟意識相結合,譜寫了“戰太行、出太行、富太行”三部曲,使林州從一個山區貧困縣發展為一個現代化新城市。新華社長篇通訊《守望精神家園的太行人――紅旗渠精神當代傳奇》因此凝練和賦予了林州人民“難而不懼、富而不惑、自強不已、奮鬥不息”的當代紅旗渠精神。

今年是紅旗渠通水50週年。50年來,林州市總人口數由1964年的6 0.24萬人增加至的109.17萬人,地區生產總值由5196萬元增至451.3億元,人均生產總值由87元增至57208元,工業企業數由54家增至1535家,工業總產值由1486萬元增至1123.1億元,農業總產值由5366萬元增至41.3億元。縣域經濟綜合實力位居全省十強,是國家星火技術密集區、國家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國科普示範市和省級衞生城市、園林城市、文明城市,剛剛被國家發改委確定為“全國中小城市綜合改革試點市”。紅旗渠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中西部縣域唯一的國家級開發區。對我們林州人來説,紅旗渠精神是我們立市之本,也是我們各項經濟社會事業發展的最主要的、最有力的源泉和動力。

林州從“一窮二白”到躍居全省前列,靠的就是紅旗渠精神,充分證明了紅旗渠精神符合客觀歷史發展規律,對指導實踐具有積極指導意義,具有永恆的、強大的生命力。

三、在創新中繼承

紅旗渠是人與自然相處的表達,紅旗渠精神是對理想追求的實踐。50年前,理想是生存,我們與自然抗爭,修建了紅旗渠,初步實現了人民富裕。50年後的今天,理想是幸福,就是與自然和諧共處,在建設“美麗中國”的征途中,把“林州夢”體現在“中國夢”“中原夢”的創造細節上,在與時俱進、創新發展中不斷豐富紅旗渠精神全新內涵。

社會在發展,人類在進步。在人民羣眾生活日益富裕的今天,我們追求的發展目標就是天人合一、自然和諧,其實質就是可持續發展、科學發展,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就林州而言,我們有着得天獨厚的紅旗渠、太行大峽谷和國際一流滑翔基地等自然資源稟賦,有着建築、旅遊、工業和金融等多元化發展要素。面對新常態,就是圍繞生態建設這個核心,加快改善自然生態、優化人居生態、構築人文生態,就是譜寫“美太行”第四次創業征程。美太行,其實質就是太行兒女與太行山這一方水土的和諧美,內涵不僅是發展之美、自然之美、民生之美,也是全面的美,和諧的美,囊括了從生態到產業、從城市到農村、從生產到生活、從素質到形象、從物質到精神各個層面的提升和跨越。這也是紅旗渠精神與時俱進、創新發展的具體體現。作為當代紅旗渠精神的傳承者和實踐者,我們始終不敢有絲毫懈怠,必將努力促進精神再昇華,力量再爆發,發展再跨越,讓紅旗渠精神這面旗幟高高飄揚、永放光芒。

紅旗渠精神永在演講稿篇2

在這個太行山菊更為豔麗的季節裏,我與一百萬家鄉同胞被來自10月的通訊——《守望精神家園的太行人——紅旗渠精神當代傳奇》深深震撼,紅旗渠畔的兒女們踏着霜花,調整着步伐,給自己做了全新的定位。

我們西望太行絕壁上的千里長渠,回眸歷史,硝煙仍在,展望未來,慷慨激昂。因為,我們的血脈中傳承着祖輩半個世紀的創業情懷,我們的眸子裏高揚着一面獵獵的精神之旗,思想所到,無堅不摧。

老天沒有給林州人太多的福祉,甚至連一條像樣的河流都不曾給予;但老天又是公平的,他給了家鄉這方土地盤古開天、精衞填海、愚公移山等氣魄宏大的神話。不被命運屈服的林州人,在這些神話的激勵下,憧憬夢想,滿懷激情,用簡陋的工具書寫出只有如椽巨筆才能完成的宏大詩篇。

那是一個放映時只有黑白兩色的時代,上一世紀六十年代,林州的十萬開山者,歷史十年,硬是在懸崖峭壁峭壁上,挖渠千里,從此,多山的林州地圖上多了一條代表水的藍色曲線——紅旗渠。

渠道網山頭,清水遍地流,旱地稻花香,荒山果樹溝……這是一個多麼浪漫的暢想,又是怎樣一個穿越時空的清晰的目視。紅旗渠水在林州的大地上流響了,那是1965年的時候。同時,一面精神之旗正在冉冉升起,傳承於民族精神的紅旗渠精神,閃着熠熠光輝,映紅了太行山的紫色巖壁。1969年,紅旗渠水系全部竣工,紅旗渠精神之旗堅毅地立在了太行之巔。創造紅旗渠奇蹟的祖輩們在新中國艱苦創業時代的厚重史冊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從此,一條渠,一種精神,被世人做了跨世紀的仰望。

林州人是一個富有個性的羣體,他們不甘落後,永不放棄追求,以許存山、郭變花支書為代表的時代先鋒,一脈相承60年代的激情,完成了家鄉由窮變富的宏大特寫,100萬林州人的性格在13億中國人性格的背景中赫然卓然。改革開放,林州人富了、幸福了,也成就了難而不懼,富而不惑,自強不已,奮鬥不息的當代紅旗渠精神。她是時代精神的縮放,又是時代精神的領航。

10月的新華社政論,《守望精神家園的太行人——紅旗渠精神當代傳奇》,像60年代紅旗渠通水慶典一樣把國人的目光引向了林州,引向了人工天河紅旗渠,引向紅旗渠精神。精神再次被高揚,被謳歌,被時代深深頷首,默然讚許。不過,時代已經掀開嶄新的一頁,掀過黑白,掀到色彩逼真的全息一頁。

歷史將會銘記這個沉甸甸的10月,我一遍又一遍的拜讀《守望精神家園的太行人——紅旗渠精神當代傳奇》,林州兒女,守望精神家園,責無旁貸。讓我們在平凡的崗位上續寫不平凡的精神之歌。去年以來,我們教體系統進行了聲勢浩大的課堂改革。課改,勢在必行,時代命題,難以繞開。

我校借時乘勢,進行了由點到面,由淺入深的課堂改革。作為一名普通教師,我積極地參與到這一顛覆傳統的課改之中,在小組建設,導學案編制等方面做了積極的嘗試,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三段五環教學模式開始形成,學習效果有了明顯提高。

課改是艱難的,一如當初修築紅旗渠工程。沒有無所畏懼的勇氣,紅旗渠工程只會是一代又一代林州人的生命期盼,只會是一個宏大的命題,不會成為我黨執政為民的不朽典範。高效課堂需要一種同樣的氣魄,沒有坦然面對課改中出現的一波又一波問題的胸襟就會畏縮在課改的起步階段止步不前。

課改又是無止境的,誰在課改中沾沾自喜,驕傲自滿,也會夭折在前無古人的我們才剛剛開拓出來的課改路途中。只有朝夕守望這面課改的大旗,永不迷惑於路途中的奇花異草,嘗試再嘗試,才能走出其實地上並沒有路,走到人多了也便有了路的課改之路。課改是需要一點精神的,讓難而不懼,富而不惑,自強不已,奮鬥不息的當代紅旗渠精神在教壇上高揚吧!

戀舊就沒有今天嶄新的林州,戀舊就沒有今天嶄新的課堂。希望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積極踐行紅旗渠精神,迎難克艱,奮發進取,讓林州教育的品牌標識一如紅旗渠精神一樣走出河南,走向中國。

紅旗渠精神永在演講稿篇3

為了確保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不虛不空不偏,中央和省委明確要求,既要認真落實統一部署,把“規定動作”做到位,又要結合各自實際,靈活安排好富有特色的“自選動作”。紅旗渠是中國水利史上的經典工程之一,“紅旗渠精神”實質就是為民務實清廉,是密切黨和羣眾血肉聯繫的最好典型。參觀紅旗渠,把學習“紅旗渠精神”作為教育實踐活動的“自選動作”,作為黨員幹部照鏡子、正衣冠的生動教材,更容易反思自己、檢查自己、激勵自己,確保教育實踐活動取得紮實的成效。

為了更好地學習弘揚“紅旗渠精神”,把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開展好,我結合自己參觀紅旗渠,感悟“紅旗渠精神”的重要性,談幾點體會,與大家共勉。

一、深刻把握“紅旗渠精神”內涵實質,自覺堅持黨的羣眾路線不動搖

在紅旗渠修建過程中孕育形成的“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紅旗渠精神”,成為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紅旗渠精神”藴含着黨的領導、羣眾路線、幹部作風、革命精神等十分深刻而豐富的內涵,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和巨大凝聚力,體現了立足本地條件、依靠自己力量的自力更生精神,戰天鬥地、百折不撓的艱苦創業精神,顧全大局、齊心協力的團結協作精神,不計報酬、不怕犧牲的無私奉獻精神。

紅旗渠就像一部濃縮的歷史,把人們帶回到那段難忘的歲月。更為重要的是,它帶給我們許多新的思考。時代在發展,社會在變革,在今天我們還需要學習弘揚“紅旗渠精神”嗎?這些困惑,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大家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如何更好地堅持共產黨人的理想追求和黨性原則,如何永葆黨的先進性、純潔性的思考。對此,郭庚茂書記明確指出:人們的思想觀念會變,但共產黨人的理想信念沒有變;我們黨的歷史任務在不同時期會變,但黨的性質和宗旨沒有變;我們黨的方針政策在不同歷史時期會變,但黨的思想路線的本質沒有變;黨的領導方式、工作方法會變,但黨的羣眾觀點、羣眾路線沒有變;人們的價值理念會變,但我們黨倡導的集體主義的價值導向、無私奉獻的價值追求沒有變;經濟發展水平、物質生活條件會變,但我們黨艱苦奮鬥、迎難而上的政治品格沒有變。從這“六變六不變”中我們可以看出,不管形勢如何變化,黨的性質、黨的宗旨不能變,作為黨性集中體現的“紅旗渠精神”都會歷久彌新。因此,我們一定要進一步增強學習弘揚“紅旗渠精神”的自覺性、堅定性,從內心深處打牢為黨和人民事業奮鬥終身的思想根基。

二、對照“紅旗渠精神”,認真查找和整改作風方面的突出問題

認真落實省委指示精神的同時,切實對照“紅旗渠精神”,聚集“四風”問題,搞好“四個對照”。

一是對照“紅旗渠精神”,問一問自己是否堅持立黨為公、一心為民、紅旗渠的建造是共產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光輝典範。以為黨中央,一開局就制定了改進工作作風的八項規定,這是促進領導幹部帶頭堅持和發揚黨的羣眾路線的一個重要措施。

二是對照“紅旗渠精神”,問一問自己是否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

“紅旗渠精神”體現了尊重客觀實際、不説假話、不畏艱險、齊心協力、團結實幹、敢於負責的求真務實精神。正是靠着這種精神,林州人民創造了人間的奇蹟,把世世代代的期盼變成了現實。

三是對照“紅旗渠精神”,問一問自己是否堅持勤儉節約、艱苦奮鬥?

紅旗渠的建設正是林縣人民依靠艱苦奮鬥,想了常人不敢想的事,做了常人不能做的事,付出了常人難以付出的努力。創業時期需要艱苦奮鬥的精神,生活條件好了同樣需要艱苦奮鬥精神。艱苦奮鬥在不同歷史階段有不同的內容和要求,我們並不是要把艱苦奮鬥與改善物質文化生活對立起來,也不是要把艱苦奮鬥與貧窮落後等同起來,而是提倡積極向上,堅持與時俱進。

四是對照“紅旗渠精神”,問一問自己是否堅持無私奉獻、廉潔奉公?

修建紅旗渠,總投資近7000萬元。這樣的投資不僅在當時是筆大投資,就是放到今天,也算是不小的投資。如此大的投資,在如此長的時間內,建設如此大的工程,參與的大小領導幹部又是如此之多,竟沒有發生過一起請客送禮、揮霍浪費的問題,沒有一個幹部挪用修渠資金,沒有一個負責同志盜用修渠物資,沒有一個幹部為自己的親屬謀私利。學習弘揚“紅旗渠精神”,就是要像戰鬥在紅旗渠建設工地的每位黨員幹部一樣無私奉獻、廉潔奉公。

三、弘揚“紅旗渠精神”,為實現中原崛起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黨中央決定以整風精神在全黨深入開展黨的羣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是新形勢下堅持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重大決策,是順應羣眾期盼、加強學習型服務型創新型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的重大部署,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重大舉措。我們將弘揚“紅旗渠精神”作為這次教育實踐活動的“自選動作”,目的是促使廣大黨員幹部進一步改進作風,以作風建設的新成效凝聚起我們事業發展的強大力量,為實現中原崛起提供強有力的支撐與保障。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祕為大家整理的2篇《紅旗渠精神永放光芒演講稿範文2019》,希望可以啟發您的一些寫作思路。

紅旗渠精神永在演講稿篇4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得閒。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多麼鏗鏘有力的詩句呀!

這是我們偉大的毛主席於1935年十月滿懷豪情寫下的。這首詩生動的描寫了中國工農紅軍在長征途中遇到的艱難險阻,高度讚揚了中國工農紅軍的革命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這首短短的七律詩濃縮了長征途中的艱險與悲壯,深深地震撼了我的心靈。五嶺山脈那樣高低起伏,在紅軍眼裏,只不過是翻騰的細小波浪;烏蒙山那樣雄偉,可是在紅軍眼裏卻只是腳下滾過的小泥丸。

在這首詩中我領略了共產黨人的革命革命英雄主義氣概,感受到了中國革命的波瀾壯闊,更體會到了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要知道長征對於我們來説可是比登天還難啊!長征是宣言書,它向全世界宣告,紅軍是英雄,帝國主義和走狗蔣介石是完全無用的。紅軍又是宣傳隊,它向十一個省內大約二萬萬人民宣佈只有紅軍的道路才是解放他們的道路。長征又是播種機,它撒佈在十一個省內,發芽,長葉,開花,結果。將來是會有收穫的!

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們要用長征的精神去征服學習,生活中的一座座高山,一條條大河,長大後為建設祖國貢獻出我們全部的力量!把祖國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輝煌吧,祖國燦爛的未來!

紅旗渠精神永在演講稿篇5

實事求是,頂住浮誇風,為紅旗渠建設儲備下最基本的糧食供應。修建紅旗渠,是林縣縣委在1959年底作出的決定。1958年大躍進,浮誇風比較嚴重,有些地方虛報產量,但林縣縣委始終堅持實事求是,不虛報、不瞞報。1958年夏收後的小麥產量彙報會上,無論上級如何施壓,楊貴同志始終堅持林縣畝產小麥114斤。結果有些縣的糧食因領導的虛誇被徵走了,林縣除安排好羣眾的口糧,各生產隊還留有儲備糧。1960年全國鬧糧荒,但是林縣因前幾年縣委敢於説實話,還積累了3000多萬斤儲備糧。所以在最困難的三年自然災害時期,林縣不僅沒餓死一個人,還敢向窮山惡嶺全面開戰。

解放思想,深入考察尋找水源。最初,林縣縣委並沒有考慮從山西的漳河引水。因為林縣境內有四條河流,縣委當時認為只要充分利用河裏的水、挖掘地下的水、蓄住天上的水,就能徹底結束林縣缺水的歷史。所以一開始打了很多旱井,從1955年起還相繼修建了抗日渠、天橋渠、英雄渠和3箇中型水庫。但1959年一場大旱讓這些水利設施形同虛設,流經林縣的幾條河流全部斷流,這才逼着大家去找水。 1959年6月,林縣派出3個調查組順着漳河、淇河和淅河逆流而上,尋找新的水源。調查發現,淇河和淅河均為季節性河流,而漳河最大流量達7000立方米每秒,常年流量30立方米每秒,即使枯水季節也不少於10立方米每秒。正是這次調研發現了漳河是可靠水源,為紅旗渠成功修建奠定了堅實基礎。

敢於擔當,勇於發現問題、修正錯誤。工程啟動之初,林縣縣委提出了大戰80天,引來漳河水的目標,認為組織7萬羣眾,每人修建長1米、寬8米、高4.3米的渠道,80天便可完成70多公里的總乾渠施工。可開工不久,就遇到了戰線太長、物資匱乏、無法統一指揮、技術力量不足等問題。一個月過去了,山上只留下了一些雞窩坑。在關鍵時刻,林縣縣委及時在盤陽村召開會議,客觀分析面臨的問題,廣泛聽取意見,對施工作出了調整:一是樹立長遠作戰的思想,原本所設定的大幹80天是不現實的。二是集中力量打攻堅戰,由全線鋪開改為分段施工。也是在這次會議上,決定把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命名為紅旗渠,這也就是紅旗渠的來歷。會議作出的重大戰略調整,對紅旗渠建設的最終成功具有決定性意義。因此,盤陽會議也被稱為紅旗渠建設中的遵義會議。大幹快上的思維,雖然反映了羣眾盼水的焦急心情,但並不符合事物的發展規律,也帶有明顯的時代烙印。但以楊貴同志為代表的工程領導者們能夠廣泛聽取意見,勇於發現問題,及時修正錯誤,上下齊心,最終將工程保質保量完成。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以上就是一祕為大家整理的6篇《學習弘揚紅旗渠精神主題演講稿》,希望對您有一些參考價值,更多範文樣本、模板格式盡在一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