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症的演講稿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7W

一篇精心設計的演講稿可以使演講者的觀點更加清晰和有力,演講稿可以作為我們的參考和依據,幫助我們回顧和總結演講的成果和經驗,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拖延症的演講稿5篇,感謝您的參閲。

拖延症的演講稿5篇

拖延症的演講稿篇1

開場:同學們好,老師好。相信絕大多數同學都聽説過這樣一個新名詞——拖延症。顧名思義,所謂拖延症,就是指事事都會無意識的拖延。也許本來做好了詳細的計劃,一到實行的時候,就想着,再等一會 ,等一小會。等着等着,這件事就那麼過去了。

曾經有一位叫做錢鶴灘的學者寫過這樣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從某一方面來看,拖延症無疑壓制了一個人的執行力。本來無關緊要的事,日積月累下來就做不完了。説到這裏,我想做個小調查。各位同學認為自己有拖延症的,請舉一下手。那請問,這些舉手的同學,你們是否認為拖延症阻礙了你們的計劃,壓制了你們的執行力。

其實,根據調查發現。拖延症大多來自一定的時間限制。假如一件不大不小的事,給你10天去完成,幾乎絕大多數人都會無意識選擇拖延,因為大家都認為,這件事既然無足輕重,一定很容易就辦到,等期限快到的時候再去做也不遲。結果到了第八天,第九天甚至第十天你才去做這件事,本來慢慢做可以非常漂亮並且輕鬆的完成任務,卻因為拖沓導致任務完成倉促,虎頭蛇尾。甚至需要外力的幫助去草草解決。

我自己本身是一個拖延症十分嚴重的人。我相信班裏有很多同學都和我有着相同的困擾。一到放假的時候,之前明明做好了許多的計劃,計劃今天做什麼,明天做什麼,在這個時間段做什麼,我要幾點起牀之類的雜事。可一到實行的時候,就變成了:現在才幾點幾點,我還可以再多睡一會。今天是放假第一天,要不就給自己放鬆一天吧。這個時間段應該用來休息啊,還是待會再做吧。這樣的情況下,結果往往是,哪怕坐在地上發呆一整天,也不願意去執行原本的計劃。更多的情況是,假如今晚數理化政史地六科作業,肯定有一部分同學這麼想:政史地可以直接抄答案,我先寫這些吧,數理化我要留着好好做。可實際的情景是,我抄完了政史地作業,看向鐘的時候發現,啊,都這麼晚了,算了,數理化明天再做吧。到了第二天早上,原本計劃好哪怕作業不交也要認真寫完,可實際上,在倉促的交作業熱潮中,不聽話的手還是伸向了答案,抄完之後,陷入了深深地自我譴責中。

所以,綜上所述,拖延症帶來的負面作用更多的表現在給自己帶來壓力,負罪感,效率低下,還有人們對你不能完成任務的不良評價。而且,在這樣的負面作用下,往往會產生惡性循環,導致進一步的拖延行為。

通常情況下,人做選擇依循兩個原則:或者是追求快樂,或者是逃避痛苦。你覺得上學無趣,所以會遲到,但是你跟喜歡的人約會就不遲到;老師來檢查,你就不會遲到,老師一不來,你就昨天晚上忘了訂鬧鈴,或者鬧鐘沒有響。對於你不想做的事情,你有排山倒海的理由拖延它;對於你事關重大的事情,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你也在所不辭。

當然,有時拖延症也有積極地一面。一件事情拖着拖着,我們乾脆就不做了。這也是拖延症的價值:通過它,來區別事情的重要性。我常常覺得,有的時候我們是自動選擇了“拖延”這樣一個方式,以來激活自己的創造力。我現在就制定好複習計劃,可實際上,我到了考試前一天才開始背書。但往往這種抱佛腳的行為卻出奇的有效,所以我認為,我不怎麼努力不怎麼拼命也可以做的和那些努力的人差不多。雖然知道這種想法不正確,我的知識也沒有努力的人鞏固,可我還是忠於這種想法,這就是拖延症。

對於拖延症來説,最糟糕的,是在拖延的時候,憧憬忙碌的狀態,在忙碌的時候,去悔恨當初自己的拖延。 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的皮爾斯·斯蒂爾教授曾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拖延公式“u=ev/id,戰拖=信心*價值/衝動*回報延遲。

是否拖延,其實本質上來講,就是你願意付出的代價,和你的獲得之間,你做一個選擇。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拖延症的演講稿篇2

我想先問大家一個問題,那就是世界上最苦的水果是什麼?答案是“當初如果”。雖然這只是一個腦筋急轉彎,但這是一個大家都感同身受的問題,因為幾乎每個人都不同程度患有一種病,叫做拖延症。拖延症的定義自然不用多説,大家患病那麼久,應該接觸過各種不同的病發症狀。

但是也不要因為拖延症而對生活失去信心,因為每個人都是在有選擇地拖延。比如你會在一個無聊的會議上遲到,卻不會在跟男神女神的約會上遲到;對於你不想做的事情,你有排山倒海的理由拖延它,事關重要的事情,刻意創造困難你也在所不辭。還有的時候一件事情拖着拖着,我們就乾脆不做了。其實這也不錯,你能夠通過它,來區別事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我自己本身是一個拖延症十分嚴重的人。我相信班裏有很多同學都和我有着相同的困擾。一到放假的時候,之前明明做好了許多的計劃,計劃今天做什麼,明天做什麼,在這個時間段做什麼,我要幾點起牀之類的雜事。可一到實行的時候,就變成了:現在才幾點幾點,我還可以再多睡一會。今天是放假第一天,要不就給自己放鬆一天吧。這個時間段應該用來休息啊,還是待會再做吧。這樣的情況下,結果往往是,哪怕坐在地上發呆一整天,也不願意去執行原本的計劃。

在表面上看來,拖延的時候我們完全沒有做和任務相關的事情,我們刷朋友圈吃零食聊天,忙裏偷閒中,潛意識裏必定會不時地想起還沒完成的事情,這種焦慮感會讓我們慢慢開始計劃起來,哪怕只是不靠譜的一些設想,也是行動前的蓄力過程,至少在你開始做的時候不會毫無頭緒。

更令人開心的是,拖延有時候會帶來價值。

而且,拖延還能帶來創造力!很多作家會常常拖了一週沒有寫稿,卻在最後期限突然引發頭腦風暴或是靈感爆棚。廣告圈裏面也有句話説,牛逼的創意,都在最後一秒出現的。

聽到這裏,大家大概已經開始原諒自己的拖延症了,那麼,我只能説你們真的是資深拖延症愛好者。如果沒有強大的頭腦風暴和整理信息的能力,那還是着手開始治療吧。

畢竟很多人都愛説,當初如果早點準備,我一定能做的更好。其實你已經盡了你所有的努力,你耗費了大量精力在逃避和焦慮上面,也花費了大量精力在截止前不久的行動力爆棚。無論怎樣,是你自己選擇,要現在的結果。

有些人覺得,我沒有拖延症啊,我一直都在做和工作相關的事情,這類人有一種情況也很可怕。他會先花十分鐘挑一支最想用的筆,然後思考寫在哪個位置比較好看,最後慢慢地把一天的計劃列出清單,結果根本沒有按清單去做,這種看似強迫症的行為就是標準的花式拖延時間。

拖延症是害怕完成一件事,是不知道什麼時候該結束一件事,是不知道如何完成這件事。其實根本不需要考慮太多,我們熟知的電影《阿甘正傳》中,阿甘看到一個目標就走過去了,別人卻是看見目標先訂一個作戰計劃,然後匍匐前進,往左閃,往右躲,再弄個掩體折騰了半天最後哪兒也沒到達。 對於拖延症來説,最糟糕的,是在拖延的時候,憧憬忙碌的狀態,在忙碌的時候,去悔恨當初自己的拖延。

加拿大卡爾加里大學的皮爾斯·斯蒂爾教授曾提出了一個著名的“拖延公式” 是否拖延,其實本質上來講,就是你願意付出的代價,和你的獲得之間,你做一個選擇。

我的演講結束了,謝謝大家!

拖延症的演講稿篇3

今天,我想和大家來説一説在現代社會中,十分普遍的一種“絕症”——拖延症。

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

相信大家在平時生活中都有這樣的體驗:下週要月考,英語單詞還沒有背熟,但還是不能翻開英語書好好地背單詞,總想着“還有一個禮拜”、早着呢;或者語文要看的古文字詞義還沒記牢,明明手上沒有什麼事,寧可翻開小説看幾眼,或者拿起手機玩一會兒遊戲,都不願意翻開課本。總要拖到最後幾天、甚至最後一天才翻開書,嘴裏唸叨着“來不及了來不及了”、一邊後悔為什麼沒有提前複習。這樣臨時抱佛腳、很有可能被佛一腳踢開。考試結束之後,痛定思痛、下定決心,下次考試一定要好好複習;然後呢?然後下一次還是被拖延症扯斷了後腿。如此循環、周而復始。

對於這樣的事我深有體會。就比如這次演講,在半個月前我就開始想講什麼,但是總想着這周是男生講,有一個週末的時間來準備,沒有關係;或者就算這周是女生講,但是輪不到我,還有時間。就這樣一直拖拖拖,直到昨天我才決定,用自己血淋淋的教訓,作為今天演講的話題。

我們都知道拖延症有多麼嚴重的後果,那有什麼解決的方法呢?一位心理學家尼爾·菲奧裏有一本書叫《戰勝拖拉》,書中提到這樣一個方法,叫“逆向日程表”法。簡單來説,就是從最終完成任務的那個日期算起,往前推,到哪一天該完成哪一階段,一直逆推到當下。這樣就不會沒有緊迫感;同樣,一個巨大的任務被分割成小部分,看起來也會輕鬆一些、人的畏難心理也會減輕。

還有一種方法被叫做“番茄工作法”,這個方法來源於一個番茄計時器,這個計時器每30分鐘會報一次時。實驗者在這30分鐘內分配休息和工作的時間,每30分鐘被稱為一個“番茄時間”。經過很多次實驗後,人們發現,25分鐘工作和5分鐘休息是比較合理、容易被人接受的;也可以讓人專心工作、不被誘惑分散注意力。

那到現在,我的演講也基本結束了。希望可以給大家、同樣也是給自己一些克服拖延症的好的建議;也希望下次輪到我演講時,別再準備得如此倉促。謝謝。

拖延症的演講稿篇4

人生,就是一個完善自己、修復自己的過程。———題記

太陽光暖洋洋地從窗口射進來,温柔地灑在每個人的臉上,窗外的城市已經又開始了新一天的日程,街上各式各樣的人們都匆忙地奔波着,早餐店的門口早已坐滿了焦急等待吃早餐的顧客,包子的香氣從蒸籠中飛出,融入了早晨清新的空氣中。

而與此同時,我依舊縮在被窩中,無論媽媽如何喊叫,就是不肯探出頭來,“五分鐘,再睡五分鐘啦!”我懶洋洋地應付着媽媽,“不行!7點半了,你看你們班的班長6點就起牀讀書、背英語單詞了!”“好,我起……”我極不情願且迷迷糊糊地穿衣服,慢吞吞地洗臉刷牙,心想:反正今天運動會,晚去一會又不會被發現。我這拖延症,早已深入我體內,無藥可救了,正因為如此,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比別人慢一步,而且顯得慌慌張張。

這天是我們學校一年一度的春季運動會,運動場上鑼鼓齊鳴、人聲鼎沸,正當我偷偷摸摸地從人羣中混進我們班集合點時,突然一個聲音從背後大聲喝住了我,“你還知道來呀!”嚇得我一怔,急忙回頭看去,原來是班長,“班長,我錯了,下次一定早來。”“哼!”班長惡狠狠地説“你真是個拖油瓶!”這時,我也不樂意了:“怎麼了,不就晚來一會嗎!”“晚來一會?你的項目都結束了!”聽到這話,我腦子“嗡”地一聲,彷彿被人重重錘了一下似的,頓時清醒了許多,原來我是運動員,要參加女子接力賽的,能為班集體出一份力,是我的夢想啊,可如今我竟然拖到現在才來,一切都結束了,我的臉頓時通紅。“啊,我是……我是……”此時我真想找個地縫鑽進去……

運動會結束了,我們班在全年級中墊底了,聽到這個消息,所有人目光都落到了我身上,我低下頭,無地自容,連班主任也來找我談話,語重心長對我説:“你要注意你自身的錯誤啊。”我的心理防線突然崩潰了,“嗯,張老師,我知道我錯了,我一定改!”我的眼淚不由自主地掉下來,我真是恨我自己呀,我恨自己的“懶”,恨自己的拖延症。

從那刻起,我開始努力地過好每一天,剛剛開始努力時,確實十分痛苦,早早起牀時,痛徹心扉,改掉自己的毛病時,十分難過,不情不願,而當我慢慢適應時,不知從何時開始,我愛上了這種努力而又認真的生活態度。我第一次覺得,自己是班級的一員,我也要追上他們的腳步,我要與他們一起奮鬥!

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你一定會感謝並愛上那個努力奮鬥、拼搏的自己!

拖延症的演講稿篇5

眼看快開學了,焦慮的小海每天想早起趕作業,可還是會一覺睡到晌午。昨天,媽媽問心理醫生:這孩子得了“拖拉症”怎麼辦?

即將上八年級的小海是個很有志向的少年,夢想長大後成為一個的航海科學家。但他就是做事特別拖拉,什麼事一定要拖到最後一分鐘才做,不管要做的事是簡單還是困難。

放暑假期間,每天早上小海都想早點起,將鬧鐘、手機定在8點響。可是到了8點,手機、鬧鐘同時響,他不想起牀,再把鬧鈴調到9點。9點鬧鈴響起,他又再調……最後總是拖到中午才起牀。平時上學時,同學們背後都叫他“遲到大王”。

這兩天,面對各科還有很多暑假作業未完成,小海下定決心儘早開工,但開工前還是先看看電視或上一會兒網,心裏雖然很焦慮,但還是想“再等等”。

心理諮詢師章劍和分析,生活中經常有這樣的人:當天該做的事情總要拖,雖然心裏着急,可行為上卻總是拖拖拉拉,直到實在拖不下去了才臨時抱佛腳。這種拖延症是一種“心靈的感冒”,拖延時間的心理會使一個人在現實中變得懦弱。 改變拖延行為的最有效辦法就是從現在開始,立即採取行動。把任務劃分成一個個可以控制的小目標,並嚴格按計劃執行,改變拖拉症是完全可能的。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