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職業調查報告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8.48K

調查報告應具有清晰的結構和邏輯,以使讀者易於理解,調查報告包括了收集、整理和解釋相關信息的過程,並提供了有關特定問題的結論和建議,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做職業調查報告8篇,供大家參考。

做職業調查報告8篇

做職業調查報告篇1

一、 摘要:

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已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就業難是一個複雜的社會問題,從教育內部分析,就業難問題主要體現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變化與高校專業設置調整相對滯後、市場需求與人才培養結構失衡等諸多方面。大學生就業狀況已經成為衡量高等學校辦學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如何解決好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是推進高等教育可持續發展的一項重大課題。

二.關鍵詞:大學生,就業,經濟,發展

三、 正文:

今年來,隨着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國民教育的提高,高校的不斷擴招,大學生羣體不斷擴張膨脹,大學生就業難等一系列社會性問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最近深圳富士康公司發生的連續跳樓事件,在人們為那些年輕的生命感到惋惜的時候,也更加關注目前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解決大學生這個弱勢羣體的就業難問題、生活難等問題,已經迫在眉睫,只有真正的解決這個問題,才能促進社會的和諧安定,才能能真正把知識變成生產力,從而推動一個國家的實力發展。

首先,“弱勢羣體”這一概念,在以前雖然不同程度上也劃分過一定階級、一定人羣,但還沒有把大學生納入其列,隨着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生活難等問題的日益加劇、形式的更加嚴峻,無形中把大學生劃分到了實實在在的弱勢羣體之列, “畢業即失業”的言論已經不再是危言聳聽、大學生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情況下,社會上存在的許許多多、或明或暗的漠視態度和歧視行為,使大學生弱視羣體無法獲得平等的就業權,被無情地剝奪了公平競爭的資格,也引發了種種社會衝突和矛盾。

據國家人力資源部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就連續八年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統計:20__年212萬、20__年280萬、20__年333萬、20__年413萬、20__年495萬、20__年559萬、20__年610萬、20__年631萬、20__年660萬,從詳細數據觀察,可見畢業生的人數程猛增趨勢,八年累計3533萬,而據教育權威部門統計顯示:到目前為止20__年畢業生就業率僅為35%,加之以往畢業還沒有就業的學生,並且不考慮虛假就業信息的存在,我們可以看到目前的就業形勢是多麼嚴峻,如此龐大的基數已形成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在以往的畢業生還沒有一個良好的就業環境之下,又一撥的人羣又加之到來,緊缺的、理想的就業崗位上更顯得前仆後繼。雖然許多的企業面臨用工荒,但所提供的崗位都是普工崗位,整個社會都在鼓勵大學生下基層,從基礎幹起,但這又與上學最終的初衷相違背,從而甚至形成了教育無用論的局面。以至於他們高不成低不就,從而走向社會的弱勢羣體、邊緣人羣。

其次,之所以出現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大學生自身也存在着不少問題。一方面許多的大學生專業素養和綜合素質不高,缺乏實際經驗,動手能力極差。在具體的工作中勝任不了領導交給的任務,且怨天尤人;另一方面,大學生中也存在錯誤的就業觀念 許多大學生受到傳統觀念的束縛,對工作的期望值過高。他們始終以“天之驕子”身份自居,姿態過高,對自身和現實缺乏準確的評估,缺乏正確的就業心態。這些都要求加強大學生自身素質修煉與轉變就業觀念,調整就業心態,樹立“先就業後擇業再創業”的職業發展理念,要認清自身的現狀,不能太急功近利,合理地降低就業期望值,要注重自身經驗的積累和技能的培養;要加強社會實踐鍛鍊,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機會努力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和專業水平,通過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主動尋找就業之路。

另外,出現這樣現狀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企業。自20__年下半年金融危機的餘波逐漸隱退,就業形式大大回暖。許多的企業雖面臨用工荒的窘態,但一些用人單位對大學生的經驗歧視和性別等歧視甚是嚴重,不能提供合理的平台。另外還有一些企業對勞動法的實施力度不夠,缺乏培養人才、留用人才的經營理念,以至於眼睜睜的看着人才流失。這主要表現在企業的薪酬不合理、所提供的崗位不匹配、對勞動法的實施力度不夠。許多企業對畢業生總是挑三揀四,提出一些十分苛刻的就業協議條款,擅自延長試用期,無償地佔有畢業生的勞動成果。國家雖在這一方面加大力度規範、調整,但企業配合不積極。如果説每個企業的薪資都和公務員、事業性單位員工基本工資相持平,併為每位員工依法辦理象公務員所享有的養老保險、住房公積金、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等社會保障,切實做好保證勞動者合法權益,這樣的話他們就不會再與公務員做對比、追求公務員之路現象就會隱退,從而腳踏實地的為企業服務。

除此之外,大學生最低生活得不到保障,政府機制不夠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學生就業難和生活難的問題。現在無論是對農民還是到國家幹部、公務員等不同羣體都制定落實了相關保障措施:像公務員他們擁有相對較高的待遇、完善的醫療、養老等社會保障;農民也逐步推行養老保險,實施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並給生活困難户發有低保補貼。而未就業大學生呢?什麼都沒有,成為一個被忽視的弱勢羣體、邊緣人羣。對此國家在以人為本的情況下也應當制定未就業大學生相關保障體系,以促進社會均衡、和諧發展、推進社會注意建設。

對於選擇創業的大學生,這無疑是一種很好的就業方式。十大報告提出全民創新,把創新、創業納入了全民經濟發展戰略,要求全民的正確領導下積極投身於自主創業。對於大學生來説,尤其是未就業大學生面臨許多機遇與挑戰。隨着城市經濟的日益崛起,商業競爭日顯激烈,許多創業者選擇城市創業,卻忽視了農村這片創業樂土。其實對於創業者來説,農村創業環境有着不可預測的發展潛力,農村有着市場競爭力小、環境寬鬆、風險小等優勢。黨和政府應當積極號召、鼓勵有志青年去農村創業,多為大學生提供一些農村創業平台。鼓勵高校畢業生去農村發展種植、養殖,新型科技產業等,爭取利用自身力量帶動、形成一個新型的就業羣,這樣也能更好的落實。

另據調查,有很大一部分高校畢業生雖然都有着自行創業的激情,但絕大部分都被這樣那樣的困難所限制。國家、政府雖在某種程度上有所優撫。但對於大學生自主創業機制還不夠完善,在政策上還存在程序複雜化等多方面問題。在大學生創業方面,國家、政府應當加大創業資金投放,政策優撫等。應從政策上支持引導大學生自主創業,為有志創業的青年學生搭建創業平台,提供創業培訓、幫助其融資並給予相應的優惠政策,做到“扶上馬、送一程”。切實解決創業資金、技術等問題。

最後,我認為,要切實解決好這些畢業生,這就要求無論是那個行業、那個部門都要形成一定的就業比例。政府應一方面規範、提高企業(國有、私有)各項勞動保障制度,吸取一部分人羣;另一方面政府諸多職能部門也要有計劃、有需要地解決一部分學生的就業。企業要有長遠的眼光,努力將大學生培養成一個可以為企業帶來活力與生產力的團體,而不是隻把大學生當做勞動力。而作為大學生的我們,我們不能在心裏把自己看做是需要社會照顧的弱勢羣體,我們要認清當前就業形勢,牢記第一要義是發展,努力學習和培養自己的專業素養和職業技能,要相信是金子在哪裏都會發光的,只有我們擁有真正的能力和實力,才能被社會和企業所接受,才能創造我們自己人生的輝煌!

做職業調查報告篇2

__市地處陝西省中東部,轄11個縣(市、區),人口550萬,經濟社會發展卻相對緩慢。但本市是新亞歐大陸橋經濟帶和西部大開發的前沿地帶,區位優勢明顯,交通便捷,通訊發達,資源富集,能源豐富,勞動力成本較低,發展潛力大。在“十五”期間抓住西部大開發和陝西“一線兩帶”建設機遇,“以解放思想為先導,以項目建設為重點,以環境建設為關鍵,以提高執政能力為保證”,推進新型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比“九五”時期高出1.4個百分點,實際利用外資91.4億元,是“九五”時期的13倍。全市正處於工業化的初期階段,農業大市、工業小市、城鎮弱市、財政窮市依然是基本市情的重要方面。

一、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現狀

__市中等職業教育從上世紀80年代起步,在全省來説,發展速度和規模較快。目前以教育口、勞動口的公民辦學校為主,共144所(其中:教育口公辦19所、民辦59所,勞動口公辦7所、民辦59所),在校生90000餘人。1998年以前以為當地培養中初級實用技術人才為主,從1998年開始逐漸轉變為以對外勞務輸出就業為主,年平均輸出約5000人。

二、農村中等職業教育主要作用

1、職業教育是提高勞動者技術素質、推動勞動就業的重要力量。

對經濟社會發展起着直接的重要作用。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是推進我國工業化、現代化的迫切需要,是促進社會就業和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經濟發展實踐證明,沒有一支掌握現代科學和生產技術的勞動大軍,發展經濟、實現現代化就是一句空話。

2、職業教育是開發勞動力資源最重要、最主要、最關鍵的途徑。

要使勞動力資源在社會生產中發揮作用,必須在合理的生產關係條件下使之與生產資料相結合,這就需要進行生產技術方面的教育——職業教育,使勞動者掌握一定的生產技術。只有這樣,才可以使勞動力得到較好開發。重視職業技術教育,已不僅僅是某一個國家的需要,而且是個人和企業發展的需要。

3、職業教育是推進城鎮化、促進農民脱貧致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力量。

職業教育使廣大青年掌握職業能力和實用技術,走出農村,帶動了家庭脱貧致富,促進了城鎮化發展。同時,由於農民素質提高、生活富裕、子女就業,也促進了教育公平、社會公平和社會和諧。

由此可見,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對開發人力資源、促進勞動就業和生產力發展、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和諧社會建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發展職業教育,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證。

三、農村中等職業教育主要問題

__職業教育雖然有了長足發展,但就其自身而言仍面臨着重重困難和問題,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同時,職業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很不協調,一方面,經濟對職業教育缺乏拉動力和支撐力,另一方面,職業教育不能很好地促進企業發展。

1、職業教育和培訓能力嚴重不足。

我國每年進入勞動適齡的人口多達2000多萬,這些均要進行職業技術教育和培訓,才能找到合適的就業崗位。但是,在農村勞動力中,受過專業技能培訓的不到10%;新轉移的農村勞動力中,受過專業技能培訓的只佔20%。就__市而言,_年調查的44個村中,調查人口88232人,其中農技員僅2119人,僅佔2.4%;農村勞動力中,職業高中畢業的僅佔勞動力人口的2.6%,接受過短訓的僅佔農村勞動力人口的4.7%。這都説明,職業教育和培訓能力嚴重不足的問題,需要大力發展、超常規發展。

2、辦學分散、條塊分割、資源浪費、效益偏低,行業企業和社會參與少。

(1)__市的臨渭區、澄城、大荔、韓城、蒲城、白水、富平等相繼建成了縣級職教中心,但部門、行業分散辦小校的現狀依然沒有從根本上得到改變,體現不出規模效益,有些仍在無序競爭和內部消耗,職教資源浪費,沒有真正形成“政府統籌,部門行業參與,教育協調,多校一體”的職教中心辦學體系。

(2)從受益角度講,職校為企業培養人才,企業應該付出相應的培養培訓費用,但目前還做不到,企業只無償地吸納勞動力、廉價地使用勞動力,學校的培養費用沒有從企業中來,企業沒有真正參與到職業技術人才的培養中去。

3、職業教育投入太少,直接造成基礎設施條件較差、實訓基地缺乏。

1993年國家制訂了《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提出到20世紀末,教育投入佔到gdp的4%;但是到2000年,教育投入實際只佔gdp的3%,到_年反而下降到gdp的2.79%。而在1993年時,發達國家教育投入已佔到gdp的9%,發展中國家也達gdp的4%,世界平均達gdp的7%(中國當時為gdp的2%)。可見,中國教育投入嚴重不足,其中的職業教育更不必説了。

從教育投入結構看,20__年的投入比例國小:中學:大學=1∶1∶23,大部分投入都投向了大學。而中等職業教育作為中學階段教育的一部分,這個比項為“1”的投資,又能佔到多少呢?從課題組調查的實際情況看,由於普通中學(包括國中、高中)的“普九”和各種創建活動,這僅有的投資基本進了普通初高中,職業中學得到的更是少得可憐,雖用“九牛一毛”也不能言中。僅在20__年,__市16所普通高中創建活動中投入資金1.99億元,每校平均達1243.75萬元。從__市各縣的情況看,公辦中等職業學校財政只負擔了人頭工資,有些縣市的職校還有上繳財政的收入任務。

目前,__中等職業教育在校學生90000餘人,而普通高中達140000餘人;中職平均學校建築面積5555.5平方米,而普通高中平均學校建築面積達25000平方米;中等職業教育的校均設備價值僅20.8萬元。職教與普教的辦學條件差距足見明顯。

由於公辦中等職業學校,包括職業中學、職業中專、縣級職教中心建設資金缺乏,辦學條件與普通高中存在着較大差距,一些國家級重點中職的條件遠遠趕不上省、縣級重點高中的條件。同時,老牌的技校和普通中專,也由於缺乏資金,原有落後的實訓設施得不到改造更新,難以訓練出操作能力過硬的實用技術人才。

4、專業師資匱乏。

由於多數縣市政府和人事部門招聘教師僅限制在師範類的本科生,加之職業學校教師得不到很好的培訓,也沒有“梧桐樹”招引那些“金鳳凰”,專業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嚴重不足。從__市抽樣調查的情況看,在中等職業學校教師總數中,文化課教師佔66.5%,而專業課教師僅佔28.2%,實習指導教師少到5.3%;專業課教師的師生比為1∶24.9,實習指導教師的師生比為1∶131.9。更由於有些學校招生擴張,專業課教師的師生比達到1∶78,實習指導教師的師生比為1∶257。專業課教師的學歷達標和職稱結構也較低,在專業課教師中,大本佔48.8%,大專佔47.9%,中專學歷及以下佔3.3%;專業課教師中高級佔僅6%,中級佔僅13%。

5、職業教育缺乏拉動力,目前仍走在單一的外向型就業路徑,增加了職業教育成本,也無益於當地企業經濟的發展。

企業是市場經濟的主體,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職業教育的拉動力主要依靠企業。__市的企業經濟雖然有所發 展,但由於數量少、規模小、效益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依然小得可憐,用人與東南沿海相比真是小巫見巫,工資待遇也較低。

20__年經濟普查中,__市基本經濟單位總數為22707個,第一產業的39個,佔0.17%;第二產業的2995個,佔13.19%;第三產業的19673個,佔86.64%,其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就佔了6688個單位,佔到第三產業的34%。單位就業總人數為52.84萬人,第一產業佔0.48%,第二產業佔42.40%,第三產業佔57.12%,其中公共管理9萬餘人,佔第三產業的32.06%。可見,產業行業分佈不合理,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太大,直接生產物質資料的產業太小。就各企業大小而言,第一產業每個企業平均約66人,第二產業每個企業平均約82人,第三產業每個企業平均約14人;就港澳台和外資企業而言,到20__年底,__市有港澳台商投資企業僅3個、外商投資企業19個,分別佔全市企業總數的0.05%和0.30%;僅就工業而言,20__年底__市工業就業人口占全市人口的3.48%。以上這些都説明,__企業總體規模與個體規模均太小。

由本地企業規模太小,對中職人才吸納無力,因此,各職業學校的畢(結)業生基本都輸往外地就業,走在單一的外向型就業路徑。根據抽樣調查的情況看,23個專業中有21個是面向省外就業,主要就業去向為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山東和京津地區。這無疑增加了職業教育成本,也於當地企業發展不利。一是學校要去更遠的地方考察就業企業,學生要去更遠的企業就業,增加了交通費、考察費、中介費、就業跟蹤服務費等,職業教育成本增加;二是學校與企業合作(聯合)舉辦實訓基地,或學生直接到企業實訓的可行性降低,學校不得不在本校建立自己的實訓基地或到省外更遠的企業實訓,職業教育成本也相應增加;三是技能型人才外流,不利於本市企業員工素質的提高和企業的發展。

6、高中階段教育結構失衡,普通高中熱高燒不退,中等職業教育普遍招生困難,在校生偏少。

在調查中發現,普通高中規模較大,而職業高中規模較小。許多縣(市、區)中職與普高招生的比例達不到2∶5,有的甚至達不到1∶5。國中畢業生擠着上高中,也有許多直接輸出就業。一些家長,孩子會考僅考了100多分,甚至連會考都沒有參加,硬是尋情鑽眼要上高中!一些家長因為經濟困難或急功近利,孩子國中畢業就讓出去打工掙錢,不接受中等職業教育,到頭來又要求辦個假證,全市每年輸出的數十萬人次勞動力,未經過職業培訓的是其主體。我們不禁要問,我們這些家長怎麼了?我們這個社會怎麼了!

7、民辦職業教育仍不規範。

近年來__民辦職業學校風起雲湧,但多數學校存在設施條件差、規模小,甚至沒有自有校園,教學訓練不規範,招生及專業無序競爭等。

8、機制、體制、政策和觀念,是農村職業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最主要障礙。

這可能是造成農村中等職業教育處於困境的`根本原因。目前社會主流仍把職業教育看做“二流教育”,不得已才接受的教育;在體制機制和政策上,仍與“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口號”不相配套、不相適應,有關職業教育的優惠政策得不到落實,或者説職業教育的政策還缺乏“矯枉過正”的魄力和勇氣,使職業教育在改革學生畢業分配製度後的市場經濟中長期處於劣勢,成為真正的弱勢羣體。

四、改革、發展農村中等職業教育的建議

1、堅持一個指導思想。

這個指導思想是:科學發展,綜合考慮,統籌安排。

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互為基礎,謀求經濟發展或職業教育發展,不能單打一,要綜合考慮、統籌安排。

堅持統籌發展、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又快又好發展。始終從經濟社會發展的大局出發,考慮職業教育的發展;始終從經濟發展、羣眾脱貧、社會和諧的角度,考慮優先發展職業教育;始終把職業教育與經濟發展、政策配套和人的發展結合起來,形成互動,解決職業教育發展中存在的深層次問題,使職業教育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適應,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和文化需要。

必須牢牢抓住和套緊職業教育,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和新型工業化加速,提高產業水平。通過職業教育,促進農村勞動力的有序轉移和城鎮化進程;促進先進管理和技術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促進農民脱貧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全面建設小康,構建和諧社會。

2、堅持一條總體思路。

規範運作,適度超前發展,由外向就業逐步向以內向就業為主轉變;落實就業配套政策,優化企業素質,逐步與本地產業結構對接,促進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

3、堅持五項基本戰略原則。

(1)堅持優先發展、超前發展的原則;

(2)堅持多元化辦學、政府主導、市場調節、統籌規劃、規範運作的原則;

(3)堅持國民待遇、依靠公平競爭的原則;

(4)堅持與本地企業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原則;

(5)堅持不斷改革與創新的原則。

4、集中、整合、優化職教資源。

要解決職業教育發展經費不足、設施落後、資源浪費、生源較少、效益不高等困難和問題,在資源有限、投資有限的情況下,儘快集中、整合、優化職教資源是當務之急。各縣(市、區)集中辦好一所職教中心(職業中學)。實現聯合共建、資源共享、責任分擔、利益相通,發揮規模效益。

5、加大職業教育的有效投入。

“十一五”期間,中央投資100億發展職業教育,同時拿出8億元資助貧國家庭子女接受職業教育;陝西省投入5億元,__市政府已經作出了每年投入職教專款500萬的決定。這些,都為職業教育的發展帶來了良好機遇,要增資補欠,迅速改善職業學校的辦學條件。一是在原有投資渠道不變的基礎上,努力爭取中、省專款支持,同時在市設專款的基礎上設立各縣(市、區)職教專款,用於改善基礎設施、實訓基地條件和師資培訓,使中等職業學校的辦學條件迅速趕上或超過普通省級重點中學;二是解決人力投入,加強職業學校的領導班子建設,暢通非師範類工科院校畢業生到職業學校任教的渠道,緩解專業教師和實習指導教師缺乏的問題;三是有效的政策投入,擴大學校辦學自主權,扶持職業學校畢業生創業等。

6、建立和落實勞動預備制度監控的長效機制。

據北京市的一份調查,_年第二季度北京市公共職介機構共接待務工人員35376人次,其中無技術特長的佔76.09%;據勞動保障部門提供的數據,20__年底全國城鎮從業人口中,技能型勞動者僅佔32.9%;國務院研究室_年發佈的《中國農民工調研報告》顯示,目前我國農村勞動力中,沒有接受過技術培訓的高達76.4%。陝西和__的勞動就業也存在同樣問題,許多國中畢業和大學聯考落選的學生,也沒有接受職業教育培訓,而外出打工;瀏覽各地招工的廣告、啟事、簡章及電視信息,可以發現很多沒有提出職業教育及培訓的條件和要求。完善勞動預備制度,落實“先培訓,後就業”、“先培訓,後上崗”政策,對職業教育和經濟發展均有利,可以“一石多鳥”:對職教、對經濟、對勞動者素質提高、對城鄉發展等都有着不容忽視的意義。要對此制訂出實施方案,在幾年內分步實施。勞動、人事、工商、技術、監察等有關部門,要定期和不定期檢查監督。這樣一方面有利於企業提高產品質量和勞動生產率,另一方面有利於職業教育和培訓工作的開展。

7、加強高中階段教育內部結構調整和中等職業教育改革。

要加大宣傳,提高整個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識;要調整高中階段內部教育結構,利用政策槓桿、經濟槓桿適當控制普通高中規模,擴大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同時,加強中等職業教育的體制改革、辦學模式改革、專業建設和基地建設改革、教材改革以及以人事和分配製度為重點的內部管理改革,創新機制,推進職業教育快速健康發展。

8、制定振興農村中等職業教育的“一攬子”政策和計劃。

要像應對金融危機時出台振興經濟的一攬子計劃那樣,制定振興農村中等職業教育的“一攬子”政策和計劃。如:

(1)不要將中等職業教育只看做“終極教育”和“純純的就業教育”,建議國家在不影響高校招生規模的情況下,把大專和高職招生計劃指標的90%用於中等職業學校,給中職學生髮展的一片看藍天;

(2)制定高職學生可以考縣、市公務員,中職學生可以考國家給予生活補助的村官和鄉鎮公務員的政策;

(3)由於目前在普通重點中學,教師的待遇一般是職業學校的2倍以上,所以為了使職業學校留住好教師,建議職業學校的教師可以評“正高”職稱,並且職業學校所有教師的工資標準適當高於普通高中,同時暢通非師範類院校畢業生進入職業學校任教的渠道,若能這樣,用不了幾年時間職業學校的師資一定會得到明顯的改善。

(4)在國家給與困難中職學生助學金的基礎上,對在農村職業學校就讀的學生與城市職業學校區別對待,實行學費全免等。

做職業調查報告篇3

當今,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是個時髦的話題,許多大學開設了相關的課程或是專題報告與講座,網絡上也大肆炒作,一時間職業生涯規劃成了大學畢業生最為關注的熱點之一。但不少大學畢業生還沒有真正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確切含義,對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不瞭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程序,缺乏進行規劃的具體技巧。所以不少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或冷眼相對,或茫然無以適從,或使規劃流於形式,或不顧主客觀條件任意隨自己的興致來"規劃",這都會導致職業生涯規劃的應有作用不能充分發揮。

一、職業生涯規劃及其意義

職業生涯規劃簡稱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鬥目標,併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設計的目的絕不僅是幫助個人按照自己的資歷條件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達到與實現個人目標,更重要的是幫助個人真正瞭解自己,為自己定下事業大計,籌劃未來,擬定一生的發展方向,根據主客觀條件設計出合理且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

大學生首先要認識到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職業生涯活動將伴隨我們的大半生,擁有成功的`職業生涯才能實現完美人生。因此,職業生涯規劃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第一,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發掘自我潛能,增強個人實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將會:① 引導你正確認識自身的個性特質、現有與潛在的資源優勢,幫助你重新對自己的價值進行定位並使其持續增值;② 引導你對自己的綜合優勢與劣勢進行對比分析;③ 使你樹立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與職業理想;④ 引導你評估個人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差距;⑤ 引導你前瞻與實際相結合的職業定位,搜索或發現新的或有潛力的職業機會;⑥ 使你學會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採取可行的步驟與措施,不斷增強你的職業競爭力,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與理想。

第二,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增強發展的目的性與計劃性,提升成功的機會。

生涯發展要有計劃、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運",很多時候我們的職業生涯受挫就是由於生涯規劃沒有做好。好的計劃是成功的開始,古語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就是這個道理。

第三,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提升應對競爭的能力。

當今社會處在變革的時代,到處充滿着激烈的競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職業活動的競爭非常突出,尤其是我國加入wto後。要想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脱穎而出並保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設計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不打無準備之仗。而不少應屆大學畢業生不是首先坐下來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而是拿??

簡歷

與求職書到處亂跑,總想會撞到好運氣找到好工作。結果是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與資金,到頭來感歎招聘單位是有眼無珠,不能"慧眼識英雄",歎息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這部分大學畢業生沒有充分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與重要性,認為找到理想的工作*的是學識、業績、耐心、關係、口才等條件,認為職業生涯規劃純屬紙上談兵,簡直是耽誤時間,有那時間還不如多跑兩家招聘單位。這是一種錯誤的理念,實際上未雨綢繆,先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磨刀不誤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認識與明確的目標之後再把求職活動付諸實踐,這樣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經濟、更科學。

二、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流程與主要內容

要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就必須按照職業生涯設計的流程,認真做好每個環節。職業生涯設計的具體步驟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也就是要全面瞭解自己。一個有效的職業生涯設計必須是在充分且正確認識自身條件與相關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的。要審視自己、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做好自我評估,包括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學識、技能、智商、情商、思維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幹什麼、我能幹什麼、我應該幹什麼、在眾多的職業面前我會選擇什麼等問題。

確立目標是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通常目標有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和人生目標之分。長遠目標需要個人經過長期艱苦努力、不懈奮鬥才有可能實現,確立長遠目標時要立足現實、慎重選擇、全面考慮,使之既有現實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標更具體,對人的影響也更直接,也是長遠目標的組成部分。

職業生涯規劃還要充分認識與瞭解相關的環境,評估環境因素對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分析環境條件的特點、發展變化情況,把握環境因素的優勢與限制。瞭解本專業、本行業的地位、形勢以及發展趨勢。

職業定位就是要為職業目標與自己的潛能以及主客觀條件謀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職業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優性格、最大興趣、最有利的環境等信息為依據的。職業定位過程中要考慮性格與職業的匹配、興趣與職業的匹配、特長與職業的匹配、專業與職業的匹配等。職業定位應注意:

① 依據客觀現實,考慮個人與社會、單位的關係;

② 比較鑑別,比較職業的條件、要求、性質與自身條件的匹配情況,選擇條件更合適、更符合自己特長、更感興趣、經過努力能很快勝任、有發展前途的職業;

③ 揚長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職業;

④ 審時度勢,及時調整,要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擇業目標,不能固執己見,一成不變。

就是要制定實現職業生涯目標的行動方案,要有具體的行為措施來保證。沒有行動,職業目標只能是一種夢想。要制定周詳的行動方案,更要注意去落實這一行動方案。

6、 評估與反饋

整個職業生涯規劃要在實施中去檢驗,看效果如何,及時診斷生涯規劃各個環節出現的問題,找出相應對策,對規劃進行調整與完善。

由此可以看出,整個規劃流程中正確的

自我評價

是最為基礎、最為核心的環節,這一環做不好或出現偏差,就會導致整個職業生涯規劃各個環節出現問題。

三、職業錨對大學畢業生職業規劃的啟示

職業錨的概念是由美國埃德加·施恩教授提出的,他認為職業規劃實際上是一個持續不斷的探索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每個人都在根據自己的天資、能力、動機、需要、態度和價值觀等慢慢地形成較為明晰的與職業有關的自我概念。隨着一個人對自己越來越瞭解,這個人就會越來越明顯地形成一個佔主要地位的職業錨。所謂職業錨就是指當一個人不得不做出選擇的時候,他或她無論如何都不會放棄的職業中的那種至關重要的東西或價值觀。正如"職業錨"這一名詞中"錨"的含義一樣,職業錨實際上就是人們選擇和發展自己的職業時所圍繞的中心。一個人對自己的天資和能力、動機和需要以及態度和價值觀有了清楚的瞭解之後,就會意識到自己的職業錨到底是什麼。施恩根據自己在麻省理工學院的研究指出,要想對職業錨提前進行預測是很困難的,這是因為一個人的職業錨是在不斷髮生着變化的,它實際上是一個不斷探索過程所產生的動態結果。

做職業調查報告篇4

前??

駐足觀望,電子、網絡鋪天蓋地,知識信息飛速發展,科技浪潮源源不絕,人才競爭日益激烈,形形色色人物競赴出場,不禁感歎,這世界變化好快。

身處信息世界,作為一名電子信息專業的當代大學生,我不由得考慮起自己的未來。在機遇與挑戰粉墨登場的未來社會裏,我究竟該扮演如何一個角色呢?

由此,想起自己走過歲月中的點點滴滴,我不禁有些慚愧。我對自己以往在學業、文體、社團活動中的表現不是很滿意。我發現我自己惰性較大,平日裏總有些倦怠、懶散,學習、做事精力不夠集中,效率不高,態度也不夠專注。倘若不改正,這很可能會導致我最終庸碌無為。不過還好,我還有改進的機會。否則,豈不遺憾終生?

一本書中這樣寫到:一個不能靠自己的能力改變命運的人,是不幸的,也是可憐的,因為這些人沒有把命運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反而成為命運的奴隸。而人的一生中究竟有多少個春秋,有多少事是值得回憶和紀念的。生命就像一張白紙,等待着我們去描繪,去譜寫。

而如今,身為大學生的我們,在一天天消磨時光的日子裏,不如抓緊時間多學一些知識來充實自己。人的大學時光一生中也許就一次,不把握好,將來自己一定回追悔莫及。於是,再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我決定把自己的未來設計一下。有了目標,才會有動力。

一、自我盤點

1.自己興趣愛好大盤點:

業餘愛好讀書、聽音樂、無線電維修、畫畫;

喜歡的文學作品《紅樓夢》、《戰爭與和平》、《老人與海》、《平凡的世界》;喜歡的歌曲《愛拼才會贏》、《紅日》、《流年》;

心中偶像周恩來、比爾蓋茨。

2.自己優勢盤點:學習成績優秀,擔任班幹部,班級羣眾基礎好,父母、親人、班主任、任課老師關愛,動手能力較強。

3.自己劣勢盤點:目前的手頭經濟狀況較為窘迫,海拔高度不夠,體質偏弱。

4.自己的優點盤點:做事仔細認真、踏實,友善待人,做事鍥而不捨,勤于思考,考慮問題全面。

5.自己缺點盤點:性格偏內向,交際能力較差,過於執着偏固執,膽小,思想上屬保守派,缺乏自信心和冒險精神,積極主動性不夠,做事愛拖拉機,惰性較大。

6.生活中成功經驗的盤點:成功競選成為班支委一員,成功組織過學習研討主題班會並獲年級組評選第一名,個人學習成績、綜合積分均為班級第一,通過考核以較大優勢加入系學生實驗室,工作中全班同學的悉心支持是我的財富。

7.生活中失敗的教訓:大學聯考失利打擊較大,一位好朋友與我有誤解而陌路,競選系學習部長失利,老聽別人侃侃而談可接不上話,心裏特難受。

二、解決自我盤點中的劣勢和缺點

所謂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內向並非全是缺點,使我少一份張揚,多一點內斂,但可相應加強與他人的交流溝通,積極參加各種場合各項有益的活動,使自己多一份自信、激揚,少一份沉默、怯場。充分利用一直關心支持我的龐大的親友團的優勢,真心向同學、老師、朋友請教,及時指出自身存在的各種不足並制定出相應計劃加以針對改正。

加強鍛鍊,增強體質,提高體育成績,以彌補身高不足而帶來的負面影響。積極爭取條件,參加校內外的各項勤工儉學活動,以解決短期內的生活費問題並增強自身的社會工作閲歷,為以後創造更多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打下堅實基礎。

做職業調查報告篇5

不少大學畢業生還沒有真正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確切含義,對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認識不足,不瞭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程序,缺乏進行規劃的具體技巧。所以不少大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或冷眼相對,或茫然無以適從,或使規劃流於形式,或不顧主客觀條件任意隨自己的興致來"規劃",這都會導致職業生涯規劃的應有作用不能充分發揮。

職業生涯規劃及其意義

職業生涯規劃(career planning)簡稱生涯規劃,又叫職業生涯設計,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在對一個人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進行測定、分析、總結的基礎上,對自己的興趣、愛好、能力、特點進行綜合分析與權衡,結合時代特點,根據自己的職業傾向,確定其最佳的職業奮鬥目標,併為實現這一目標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生涯設計的目的絕不僅是幫助個人按照自己的資歷條件找到一份合適的工作,達到與實現個人目標,更重要的是幫助個人真正瞭解自己,為自己定下事業大計,籌劃未來,擬定一生的發展方向,根據主客觀條件設計出合理且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

大學生首先要認識到生涯規劃的重要意義,職業生涯活動將伴隨我們的大半生,擁有成功的職業生涯才能實現完美人生。因此,職業生涯規劃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第一,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發掘自我潛能,增強個人實力。

一份行之有效的職業生涯規劃將會:

① 引導你正確認識自身的個性特質、現有與潛在的資源優勢,幫助你重新對自己的價值進行定位並使其持續增值;

② 引導你對自己的綜合優勢與劣勢進行對比分析;

③ 使你樹立明確的職業發展目標與職業理想;

④ 引導你評估個人目標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⑤ 引導你前瞻與實際相結合的職業定位,搜索或發現新的或有潛力的職業機會;

⑥ 使你學會如何運用科學的方法採取可行的步驟與措施,不斷增強你的職業競爭力,實現自己的職業目標與理想。

第二,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增強發展的目的性與計劃性,提升成功的機會。

生涯發展要有計劃、有目的,不可盲目地"撞大運",很多時候我們的職業生涯受挫就是由於生涯規劃沒有做好。好的計劃是成功的開始,古語講,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就是這個道理。

第三, 職業生涯規劃可以提升應對競爭的能力。

當今社會處在變革的時代,到處充滿着激烈的競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職業活動的競爭非常突出,尤其是我國加入wto後。要想在這場激烈的競爭中脱穎而出並保持立於不敗之地,必須設計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這樣才能做到心中有數,不打無準備之仗。而不少應屆大學畢業生不是首先坐下來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而是拿着簡歷與求職書到處亂跑,總想會撞到好運氣找到好工作。結果是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與資金,到頭來感歎招聘單位是有眼無珠,不能"慧眼識英雄",歎息自己英雄無用武之地。這部分大學畢業生沒有充分認識到職業生涯規劃的意義與重要性,認為找到理想的工作*的是學識、業績、耐心、關係、口才等條件,認為職業生涯規劃純屬紙上談兵,簡直是耽誤時間,有那時間還不如多跑兩家招聘單位。這是一種錯誤的理念,實際上未雨綢繆,先做好職業生涯規劃,磨刀不誤砍柴工,有了清晰的認識與明確的`目標之後再把求職活動付諸實踐,這樣的效果要好得多,也更經濟、更科學。

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流程與主要內容

要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就必須按照職業生涯設計的流程,認真做好每個環節。職業生涯設計的具體步驟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自我評價

也就是要全面瞭解自己。一個有效的職業生涯設計必須是在充分且正確認識自身條件與相關環境的基礎上進行的。要審視自己、認識自己、瞭解自己,做好自我評估,包括自己的興趣、特長、性格、學識、技能、智商、情商、思維方式等。即要弄清我想幹什麼、我能幹什麼、我應該幹什麼、在眾多的職業面前我會選擇什麼等問題。

2、 確立目標

確立目標是制定職業生涯規劃的關鍵,通常目標有短期目標、中期目標、長期目標和人生目標之分。長遠目標需要個人經過長期艱苦努力、不懈奮鬥才有可能實現,確立長遠目標時要立足現實、慎重選擇、全面考慮,使之既有現實性又有前瞻性。短期目標更具體,對人的影響也更直接,也是長遠目標的組成部分。

3、 環境評價

職業生涯規劃還要充分認識與瞭解相關的環境,評估環境因素對自己職業生涯發展的影響,分析環境條件的特點、發展變化情況,把握環境因素的優勢與限制。瞭解本專業、本行業的地位、形勢以及發展趨勢。

4、 職業定位

職業定位就是要為職業目標與自己的潛能以及主客觀條件謀求最佳匹配。良好的職業定位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優性格、最大興趣、最有利的環境等信息為依據的。職業定位過程中要考慮性格與職業的匹配、興趣與職業的匹配、特長與職業的匹配、專業與職業的匹配等等。職業定位應注意:① 依據客觀現實,考慮個人與社會、單位的關係;② 比較鑑別,比較職業的條件、要求、性質與自身條件的匹配情況,選擇條件更合適、更符合自己特長、更感興趣、經過努力能很快勝任、有發展前途的職業;③ 揚長避短,看主要方面,不要追求十全十美的職業;④ 審時度勢,及時調整,要根據情況的變化及時調整擇業目標,不能固執己見,一成不變。

5、 實施策略

就是要制定實現職業生涯目標的行動方案,要有具體的行為措施來保證。沒有行動,職業目標只能是一種夢想。要制定周詳的行動方案,更要注意去落實這一行動方案。

6、 評估與反饋

整個職業生涯規劃要在實施中去檢驗,看效果如何,及時診斷生涯規劃各個環節出現的問題,找出相應對策,對規劃進行調整與完善。

由此可以看出,整個規劃流程中正確的自我評價是最為基礎、最為核心的環節,這一環做不好或出現偏差,就會導致整個職業生涯規劃各個環節出現問題。

做職業調查報告篇6

國家出台必要的政策,就職業農民的能力和水平進行等級評定,每年給予農民技術人才一定的補助,引導並鼓勵高素質的農民向有技術、懂管理、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方向發展。

要把素質高、能力強的新型農民留在農村,培養一批優秀的農民專職從事農業生產,使他們成為新型職業農民。

一、職業農民必須有執業證書,起點高

發揮中央農廣校的主渠道作用,選拔優秀農民進行職業化培訓,可以優先選擇容易實行企業化運作的產業(如養殖業、蔬菜業)先行試點,穩步推進,逐步實行職業資格准入制度。

二、職業農民必須有政策保障,效益好

職業農民應該是從事大規模生產的具有專業化分工、專業技能的農業從業人員,由於農業收入水平低、風險大,願意以農業為職業的人才是非常難得的。因此,國家出台必要的政策,就職業農民的能力和水平進行等級評定,每年給予農民技術人才一定的補助,引導並鼓勵高素質的農民向有技術、懂管理、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方向發展,通過各種優惠政策使職業農民從事農業職業的收入水平趕上或達到各行業平均水平,留住人才。

三、職業農民必須有安全保障,心底實

我國農民的職業化和專業化程度很低。要逐步形成職業培訓“市場化”的良性運作機制,使職業培訓既適應產業部門的需要,又滿足了農民個人要求,使職業培訓與就業有機地結合起來,突出農民培訓的職業性和專業性。在培訓對象上也要從單純對農民的培訓向農村幹部、農業專業科技人員、科技示範户、農產品加工、流通、生產經營等龍頭企業的領導、技術人員和服務人員延伸。給這些願意從事農業產業的優秀人才更高的社會保障、醫療保障、農業保險保障、養老保障,能夠讓大家感受到農業不再是弱勢產業。

四、職業農民必須有法律保障,社會穩

只有把培訓新型職業農民與《土地流轉法》、《土地繼承法》、《土地承包法》、《土地法》等各種相關法律法規有機結合,才能保證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長期性和可持續性,才能讓經過培訓的新型農民長期從事農業職業,才能保證糧食安全、菜籃子安全、米袋子的安全。

五、職業農民必須有組織保障,羣體強

建立專業服務組織,擺脱弱勢羣體的尷尬境地,當高素質的人才願意留在農業從事這一職業,就像工人中的工會,職業農民是否也可以考慮成立自己的農會,提出自己的代言人,將來可以在農產品定價、職業農民工資、福利待遇方面取得發言權,保護好自己的利益。

六、職業農民培訓必須有適用性,模式新

一是培訓模式要活。可以採取學校+園區、農技推廣體系、企業與非營利組織等培訓模式。二是培訓手段要活,傳統的講解、現場講授、多媒體教學、土專家傳授等。三是培訓方法要活。可採取集中授課與自學討論、經驗交流與現場觀摩、座談討論與崗位競賽相結合等培訓方法。

做職業調查報告篇7

一、調研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人均gdp的增長取得了令世人矚目的成就。然而,隨着人均gdp的增長,城鄉收入差距也在急劇加大。_年全國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為1049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為3255元,兩者的收入比為3.22:1。隨着我國社會發展的加速和不同地區之間、社會階層之間的差距拉大,教育公平問題進一步凸顯,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和諧社會的基礎是公平、公正,而教育公平則是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內容,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礎和核心,沒有教育的公平公正,就不可能實現真正的社會和諧。教育作為推動社會變革與發展的重要力量,既可以影響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效率目標,又可以影響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公平目標。社會的教育在社會流動、社會分化中具有“篩選器”的功能,又具有穩定器、平衡器的功能,被視為實現社會平等“最偉大的工具”。按照現階段提出的新要求,我們應該以和諧理念來引領教育發展,通過推進教育的公平、公正,來促進社會的公平、公正,通過構建和諧教育,來推動構建和諧社會的步伐。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只有農村得以發展,才能真正實現社會的和諧發展。農村發展的基礎是搞好農村的基礎教育。基礎教育是地方事業,擔負着為地方培養人才的重要任務。基礎教育辦得好壞,直接關係到地方經濟和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然而,農村基礎教育現狀卻不容樂觀。

二、調研對象

此次我調查的對象就是針對農村的基礎教育現狀展開的。基礎教育,就是人們在成長中為了獲取更多學問而在先期要掌握的知識。 基礎教育,作為造就人才和提高國民素質的奠基工程,在世界各國面向21世紀的教育改革中佔有重要地位。中國的基礎教育包括幼兒教育、國小教育、普通中等教育。本報告的研究範圍主要是有關我國農村地區基礎教育的現狀

三、調研目的

1、通過進行實地調查和網上搜集資料,活的農村基礎教育現狀的信息

2、分析農村基礎教育所存在的問題,並找出出現問題的原因

3、通過分析具體農村地區的基礎教育現狀的案例,切實掌握農村基礎教育問題出現的原因和解決的途徑

4、對本地區的農村基礎教育問題進行調研,掌握第一手資料

5、探索解決農村基礎教育問題的途徑,共同探究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方法

四、中國農村基礎教育現狀分析

自1986年國家義務教育法出台以來,特別是《中央關於教育體制改革的決定》實施以來,我國的農村基礎教育事業有了很大發展。但由於農村教育先天不足,再加上後天失調,所以農村教育狀況並沒有實現質的飛躍,依然存在諸多問題。

(一)政府投入有限,農村基礎教育經費嚴重不足,辦學條件差

教育的發展離不開一定的財政支持。農業經濟發展緩慢,農村財政緊張,各種經費特別是義務教育經費嚴重不足,導致農村學校的持續發展難以實現。中國是個農業大國,義務教育階段農村在校生佔全國在校生的絕大多數。目前,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合計約1.93億人,按農村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70%算,農村在校生約1.3億人。

然而,長期以來,我國各級各類學校教育經費總投入中義務教育階段所佔比例過低,義務教育經費投入佔總投入的比例始終低於60%,而農村義務教育投入佔總投入的比重近年還不足30%。而且,在農村義務教育總投人中,財政撥款所佔比例也不高。儘管近年中央教育財政轉移支付向農村義務教育傾斜有所增加,但最高也只達到64.9%。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縣鄉財政與農民負擔”課題組_年發表的調查報告顯示,在農村義務教育的投人中,鄉鎮一級的負擔竟高達78%左右,縣財政負擔約9%,省地負擔約11%,中央財政只負擔了2%。而在國外,中央政府是義務教育資金來源的主渠道,有的國家中央政府投入佔整個基礎教育投入的比重高達80%。

長期以來,農村義務教育主要以農民投入為主。尤其是農村税費改革以前,農村義務教育事實上主要由農民承擔。税費改革後,農村基礎教育的經費來源基本是以鄉鎮財政撥款為主,輔之以農村教育費附加以及收取學雜費、教育集資等。鄉級財政在農村義務教育中承擔了全部責任。農民的“合理”負擔成為農村義務教育的重要支柱。農村税費改革之後,在農民減負的同時,教育也大幅度減收,一些地方農村義務教育財政狀況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由於經費不足,農村中國小的教學設施十分落後,一些中國小的基本辦學條件得不到保障。_年,我國農村地區危房比例仍然較高,全國國小和國中一共有4542.3萬平方米的d級危房。此外,每年新增危房約1750萬平方米,因自然災害受損的校舍約200萬平方米,國小和國中校舍危房率分別為5.6%和3.7%。雖然_年,國家實行了九年義務教育新的保障機制,許多學校新修了教學樓、辦公樓、學生宿舍,但在教學儀器、實驗設備、圖書資料、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等方面,農村中國小與城市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其教育信息化和教育技術水平更低,從而最終導致農村學生流失。

(二)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師教學水平低,教學質量堪憂

教師隊伍的建設,在整個教育環節中至關重要。師資力量的好壞,直接關係到學校的教育質量。調查發現,農村教師隊伍的現狀不盡如人意。

1、師資力量匱乏,農村師資“缺血”

由於農村教師待遇低,生活條件差,拖欠教師工資的現象嚴重,很多人不願到農村任教。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寧願在家待崗,也不願當鄉村教師。同時,家裏有門路的、教學水平稍高的教師也想辦法擠入城市。再加上這幾年城市學校擴招,一些學校的師資力量不足,也開始從農村招聘教師。隨着進城教師的擇優錄取,越來越多的優秀教師流向了城市。由於師資的流失,貧困農村的中國小校裏一個教師跨年級、包班上課的現象司空見慣。在農村許多學校,、機、、、美術等方面的教師嚴重缺乏,無法適應新課改後的需求。另外,造成農村教育師資力量不足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教師的單向流動,即優秀教師只具有向上的流動性。如果村裏的老師教得好,則入編進入鎮裏的學校,鎮裏的老師如果教得好,則進入縣城裏的學校。依此類推。這種帶有剛性的評選機制導致農村基礎教育系統只能得到較差的師資來源。農村師資原本“先天”不足,無奈又遭流失之痛,農村師資嚴重“缺血”。

2、教師素質參差不齊,教師專業化程度偏低

農村中國小教師學歷普遍偏低,學歷達標與能力達標存在較大落差,教師素質參差不齊。以湖南省為例,農村國小專任教師中本科以上學歷佔的比例不到城鎮的20%,國中也只相當於城鎮的一半,如衡陽市農村學校教師第一學歷合格率為22.7%。儘管通過大規模的學歷補償教育和在職培訓,農村教師學歷達標率得到極大提高,但教師素質仍然不能滿足義務教育快速發展的需要。農村一些學校的大部分教師是本鎮(縣)未考上大學的高中畢業生,甚至一些國中畢業生也當起了教師,很多貧困縣還有一部分教師國小畢業。另外,相當一部分農村教師教育觀念陳舊,知識老化,教學方法落後,難以適應教育改革發展的需要。尤其是在信息化迅速發展的今天,他們無法趕上時代前進的步伐,使得農村中國小教師隊伍形成不了梯隊,專業化程度不高。教師的低素質直接影響、限制了學生素質的提高。由於教學質量不高,農村一些學校的生源逐漸流失。在一些地區,“村國小到中心國小,中心國小到縣城國小,優生不斷流向縣城”已成了趨勢。長此以往,學校將陷入一種惡性循環並將隨着這種惡性循環而趨於萎縮。

(三)家庭貧困,出現了新的“讀書無用論”

在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由於教育投資少,本應由財政支付的教育經費負擔轉移到農民家庭,義務教育已無義務之實,老百姓需要自己負擔學費。農民一年的收入本來就很少,大部分用來支出子女的學費,一些多子女的家庭出現了教育致貧現象。農民不堪教育費用的重負,導致其子女失學、輟學。另外,近年就業形勢不太樂觀,職業教育極不發達,導致學生在大學學的知識在農村派不上用場,使得農村出現了新的“讀書無用論”。一些家長認為,與其讓孩子讀書,還不如讓孩子早點出去打工掙錢以貼補家用。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較困難而成績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財力的制約,對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甚至連國小都沒有畢業。貧困人口失去學習機會,也就限制了他們獲得個人發展的機會。

五、營勝村基礎教育案例分析

此次調研我來到了遼寧省丹東市五龍背鎮的一個普通的鄉村-營勝村,調研結果如下

(一)教育現狀

據_年數據顯示該村約有人口1500多 ,學齡兒童接近200多 ,全村只有一所國小,六個年級共有教師9名,9名教師中無本科以上學歷者,7名專科學歷,2名國中學歷,中級職稱4人,初級職稱5人。調查發現,該村基礎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有,一方面,師資力量缺乏教師不配套和跨年級上課現象嚴重, 很多教師 都是上了這門課再上那門, 由於照顧不過來, 只能讓 一些班級學生自習或做作業。我們還了解到由於農村教師的待遇低, 辦公條件差, 農村基礎教育崗位難留 人, 老師調動頻繁。另一方面, 教師隊伍普遍存在學 歷低、職稱低、素質低的“三低”現象。大部分教師為“民轉公”教師, 由於他們的年 齡偏大, 業務素質在短期內不可能有很大的提高。

(二)面臨的主要問題

1、教師隊伍數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質偏低。 由於受政策因素的制約, 該村近 3 年未補充過教師, 導致教師嚴重不足和失衡。而鎮上的中心學校和交通條件較好的學校教師普遍超編教師隊伍數量不足、分配不均、素質偏低。同時由於一批學歷低、素質 不全面的人員進入教師隊伍, 再加上“民轉公”教師,使得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 年齡結構也不合理。農 村課程改革對目前的農村教師提出了巨大的挑戰, 它要求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角色行為必須實行全方位的轉變。由於農村教師隊伍年齡資歷、學識水 平、身心狀況差異較大, 因此轉變過程困難很多。

2、 學校管理方面有待改進。一是校長結構欠 合理, 老的老了, 工作精力有限; 年輕的又過於年輕, 沒有什麼工作經歷, 更談不上有較好的工作經驗。二 是部分校長對學校的管理工作較為片面, 只注重學校教學管理, 對教學管理以外的, 如學校安全管理, 學生的德育工作、疾病防治、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 管理的力度不夠。

3、 學校經費困難。實施“一費制”和“兩免一 補”後, 人民羣眾的負擔的確減輕了, 但學校的辦公經費受到一定影響, 由於政府財力有限, 上面的撥款也難以及時足額到位, 使學校日常工作的正常運轉 受到一定的影響, 一些基礎設施建設無法實施, 如校舍建設、綠化學校的創建等。

六、關於農村基礎教育問題的對策思考

針對農村基礎教育出現的困難,今年我國提出了實施教育救助。教育救助是國家、社會團體和個人為保障適齡人口獲得接受教育的機會,從政策、物質和資金上對貧困地區和貧困學生所提供的援助。限於農村的基礎,農村地區難以實現教育的自救,因此,積極發揮政府的調節功能,及時實施農村地區的教育救助就成為促進農村教育事業發展的必然選擇。

(一)教育經費方面

1、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力度,同時建立農村教育財政保障機制

緩解基礎教育投入問題的關鍵是解決財政乏力的問題。教育是一種公共產品,應當由政府承擔責任。建議國家增加對教育的投入,並嚴格規定農村教育投入的恰當比例。我國許多省在農村税費改革後,農村教育費附加和農村教育集資被取消,縣鄉財政收入減少,為了保證縣鄉對基礎教育的投入,中央應確定一定比例的税收進行轉移支付,專門用於農村基礎教育。切實發揮國家公共財政資金在配置農村義務教育資源中的絕對主體作用,構建基礎教育投入主要由中央財政、省級財政承擔的財政轉移支付體制,最終實現農村義務教育和保障農民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機會的長效機制。

2、拓寬籌資渠道,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

由於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和綜合國力還沒有達到完全支付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水平,所以從長遠發展來看,農村教育經費完全靠國家長久支付的可能性並不大。要想使農村義務教育得到更好的發展,除了國家對農村義務教育經費的保證外,還應該通過其他渠道盡可能多地籌措經費。比如可以建立“義務教育基金會”接受來自社會各界的捐助;讓全社會都來關注和支持義務教育。所得的資金由政府根據有關政策統一進行調配,切實定向用於農村教育。同時建議國家出台農村教育救助法,以保證農村教育的優先發展。

(二)師資方面

1、加強對農村教師的培訓,不斷提高農村教師的專業水平

農村教師信息閉塞,接受培訓的機會少之又少,其教育理念、教學方式都與城市的教師有很大差距。因此,各級政府要大力開發並充分利用國內外教育援助項目,加強對農村校長和教師的培訓。同時在教師繼續教育政策方面對農村教師要有所傾斜,比如為農村教師提供免費的培訓,適當增強教師培訓名額等。對農村教師進行培訓,要增加一些新的理念方面的內容,同時還要結合農村的實際情況,注重教師實際教育教學素質的提高和教師的實際教學效果,以切實提高農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2、建立合理的教師流動機制

政府要採取有效措施,實現教師的雙向流動。實施“教師交流機制”,把城裏的老師交流到農村支教半年或一年,帶動農村的教育;農村教師則到城市學校去實習,充實提高,以解決農村教師單向流動的問題,切實提高農村教育質量。從根本上解決教育公平問題,從而有效控制輟學率。比如河南省在1995年就硬性規定,剛畢業的大學生必須到農村支教一年,並把支教作為將來評職稱的一項條件。同時給予支教大學生提前半年轉正的優惠條件。_年,鄭州市又出台了新的教育救助政策,從_年起,鄭州市將在5年內實現所有城市教師到農村學校支教1年。鄭州市教育局文件規定:從_年起,市直學校每年下鄉交流人數應不低於全體教職工的10%。另外,政府也可以在政策方面對農村有所傾斜,比如鼓勵優秀教師到農村巡迴授課,鼓勵緊缺學科教師的流動等。

3、制定可行的措施吸引師範院校畢業生到農村任教

由於農村學校條件差,工資待遇低,大部分大學畢業生不願到農村去。他們一是害怕無機會再進城市的學校,二是擔心自己到農村會被同化。因為農村教師教育觀念落後,教師專業化水平不高,再加上農村學校硬件設施嚴重不足,新教師難以進行教學改革。為吸引師範院校畢業生到農村任教,政府就要給予到農村任教的師範畢業生一定的優惠政策。

4、充分利用農村的現有資源與條件開發本土的教育教學模式,提高教育教學水平

農村學校和城市學校在硬件上相差甚遠,在短期內不能改變現狀的情況下,農村學校的教師也不能總是一味的抱怨,要充分利用農村一切可用的現有教育資源,揚長避短,發揮自身的優勢,彌補不足,開發適合本土的教育教學模式,提高農村的教育教學水平。

(三)貧困家庭方面

教育是改變一個人命運的重要途徑。貧困家庭在社會資源尤其是教育資源的享有方面,處於不利的地位,如果沒有輔助性的機制保證他們得到教育的公平,那麼貧困本身則有可能成為“世襲”的不幸命運。這種個人命運的惡性循環。最終使整個社會受到危害。因此政府要採取措施,把對貧困學生的教育救助作為農村教育救助的重中之重。

1、建立穩定的教育救助機制

各級政府要成立貧困家庭學生救助工作領導小組,建立貧困學生救助聯席會議制度,成立“中國小救助受援捐贈中心”,同時還要增配全額撥款事業編制,設立中國小貧困學生救助專項資金,並將助學工作列人政府年度工作目標管理,明確各部門職責,整合各方面力量,統籌協調和指導本地區的經常性助學活動,推進救助貧困學生工作。

2、加大教育救助力度

對貧困學生的救助要以政府資金為主,繼續執行“兩免一補”政策並要落到實處。同時要以經常性捐贈活動為載體,組織和發動各界人士捐款助學,對口幫扶。目前,無論是政府的救助、社會的捐助,還是學校的獎勵與減免,總體來看教育救助覆蓋面不大,平均到人的額度較低,救助力度偏小。因此,各級財政要每年安排貧困學生專項救助金,加大救助力度。

3、努力擴大教育救助範圍

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國民收入不斷提高,我國逐步實行免費的義務教育已成為可能。_年11月10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京舉行記者招待會,教育部首次發佈《全民教育國家報告》。該報告列出了我國實施免費義務教育的時間表:到_年,使全國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都能享受到“兩免一補”(免雜費、免書本費、補助寄宿費),保證不讓一個孩子因為家庭困難而失學。到_年,全國農村地區將全部實行免費的九年義務教育,到年,全國將普遍實行免費義務教育。然而,政府、社會對高中教育的貧困救助問題,相對來説關注不夠,雖然有一些相關政策,但執行中存在若干問題。從全國範圍看,多數地區至今缺少剛性的制度和措施。因此,在進行教育救助時,要把救助的範圍擴大到高中。

總之,逐步建立起以政府為主導、多管齊下的教育救助體系,制定合理的教育救助政策,是農村教育救助及時性、長效性的重要保證。

七、啟示與結語

通過幾天時間的調研,我對農村基礎教育的現狀有了初步的認識,以上就是這次實踐活動所獲得的一些具體情況,但光了解情況並不夠,既然是調研報告,就要在調查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下面我將結合我校在09級學生中開設的這門課程的具體內容,來簡單闡述和總結下關於這次對農村基礎教育現狀的調研活動,以便更好的達到“關注民生,和諧發展”的主題實踐活動的目的。

從調研的對象——營勝村以及參考整個中國的農村基礎教育來看,我認為,中國農村的基礎教育之所以令人堪憂的原因有:一是國家對教育的投資力度不夠。農村本身的經濟水平十分有限,而教育是促進經濟發展的的一個重要環節,中國是個農業大國,對教育的投資力度不夠,教育對經濟的促進就體現不出,長此以往,便形成了惡性循環。這是中國農村基礎教育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二是師資力量的嚴重缺乏和不精。廣大農村地區師資稀少並且專業度相比之下嚴重不足,這對農村教育是嚴重不利的。三是農村家庭本身的貧困問題致使農村基礎教育始終得不到提高,“沒錢上學”是廣大農村孩子受教育的一個嚴重的障礙。

中國是農業大國,農村的問題是中國的重要問題,而農村的教育問題更是解決農村問題的重中之重,就本次調研的是營勝村而言,他們就亟待靠經濟去幫助教育、靠教育去反哺經濟、推動經濟增長,以此來實現民生的發展和社會的和諧,才能讓營勝村變得富有,和諧,美好,才能讓中國更加強大,富強,和諧,穩定!

做職業調查報告篇8

針對大學生就業難這一社會現象,此次調研範圍覆蓋附近大學17個院系,包括師範與非師範專業在校的本科學生。共發放調研問卷580份,實際547份,回收率為94。3%。調研文件採用單項選擇、不定項選擇和主觀題三種方式來回答問題。問題涉及大學生就業期望、就業素質的自我評價、高校就業指導工作、擇業與就業的影響因素等方面,旨在對大學生就業期望與實際就業的相關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為高校就業指導和人才培養提供資料與對策研究依據。

調研結果呈現出幾個問題:

一、多數學生對於務實有新的認識,就業期望趨向現實,主要表現在工作單位、工作區域等方面。

(1)就業方向:先就業後擇業成為第一選擇

大學生在職業取向方面優先考慮的前三項是先就業後擇業、先擇業後就業、繼續深造,它們分別為41。76%、28。57%、27。84%。調研顯示,在面得就業壓力時,多數學生表現出特有的自信與成熟。

在此問題的選擇中,特別值得關注的現象是繼續深造,這選項佔27。84%,有過四分之一學生希望繼續學習,而且此風近年經久不衰,且越演越烈。究其原因:一是知識經濟時代的影響和人才素質要求的提高;二是就業競爭激烈,優越的職業需要優秀的高層次人才;三是心理因素,有的大學生是為了緩解就業壓力,迴避即時就業等因素。這一現象值得認真分析研究,其利與弊何在?其利在於緩解就業壓力,促進人才素質的提高,改善我國人才結構,增強我國高級人才的科技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憂慮的是它反映出大學生心理素質方面的欠缺,社會壓力的承受力不夠,面對激烈的社會競爭,有相當部分的大學生選擇了迴避的方式,職業期望趨於非風險化。這種現象還可以從學生對就業前景的評價中看出。22。92%的同學對就業前景持有不容樂觀的評價,這裏除了客觀實在的因素影響外,更多的是學生的心理素質因素問題。由此可見,高校加強就業指導和就業心理輔導工作是必要的。

(2)就業取向:就業地區首選經濟發達地區

調研結果表明:學生在選擇就業地區時,選擇經濟發達地區佔66。54%。這説明兩個問題:一是經濟發達地區除了有較可觀的工作待遇外,經濟發達地區與國際接軌更便捷,更能為就業者提供再學習提高的機會,這與學生的自我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密切相關。二是經濟發達地區的就業機會較其他不發達地區的高,且就業崗位多元化,這是吸引學生的一個重要原因。

(3)職業價值:結合專業特色,務實肯幹

作為師範院校的學生在選擇就業崗位上,更多的是趨向於學校或科研機構、行政機關或事業單位

二、影響學生擇業就業的因素突出。

(1)多數學生對職業價值標準上,把工資福利待遇、實現自我價值作為重點考慮。兩項佔的比例分別為36。62%、26%。

這與學生實際就業時考慮的因素一致,即把薪金與個人價值和能力的體現作為重點考慮因素。調研顯示,學生的就業除了受薪酬的影響外,人生價值觀中個人因素也很突出。但是,學生在進行人生選擇時較多考慮個人因素,較少考慮社會需要,即使在追求自我實現時也折射出主要強調的是自我而非社會的需要。對於這現象的利弊值得我們研究與思考。

(2)在就業過程中,有44%的學生認為經驗及實踐能力為最重要的因素。而學歷、畢業院校或專業、應聘技巧則各佔10。48%、10。34%、12。69%。這可能與用人單位在招聘時的要求有關。

三、多數學生對就業素質的評價都有比較明確的認識,明確自身的優勢與劣勢。

(1)多數學生的優勢為理論基礎、師範技能。

(2)有半數以上的學生認為自己的實踐能力、競爭與風險意識處於劣勢狀態,它們分別達到了33。07%和30。69%;在學生認為自己最缺乏的素質方面中,創新能力、實踐__作能力、專業知識與技能被納入了前三項選擇,結果見圖7。其總的原因可能是,一方面知識更新迅速,知識越來越深,越來越廣,職業素質越來越綜合;另方面學校教育滯後,教育的知識結構不盡合理,使大學畢業生就業時普遍有壓力感和不適應感,對自己所學習和掌握的知識與技能缺乏自信。再一方面學生勇於挑戰的心理素質還沒形成;在創新能力的培養方面,説得多卻做得少,培養的覆蓋範圍也相對狹小,主要的原因是缺乏培養的環境。除了提高學生的專業知識水平外,如何提高學生勇於挑戰的心理素質和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將成為高校就業指導的兩大課題。

四、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與學生的需求處於不平衡狀態。

(1)有過半數的學生反映:不太滿意學生就業的指導工作。

(2)學生希望學校在大學生就業成才方面着重給予哪些指導和幫助時,

學生們有48。96%選擇提供更多實踐機會,而加強創新能力培養和注重社交能力指導也佔據一定的分量。從國家政策和從現實需要上出發,學生需要從就業觀念向創業觀念轉變。在調研中,學生認為培養自主創業精神是轉變大學生就業觀念的關鍵(佔34。21%);而加強高校就業指導與其他因素也佔很大的份量。針對目前高校的就業指導工作,基本上還是侷限於信息發佈、政策宣傳、技巧培訓、協議辦理等服務性工作。調研建議,就業成才導航體系應覆蓋大學教育全過程。目前大部分高校的就業指導中心,仍然主要面對畢業班,但此時他們大多有書到用時方恨少的遺憾。就業指導工作亟待從畢業班向低年級學生輻射,貫穿大學教育全過程。具體來説,就業成才導航體系應該涵蓋專業知識技能導航,如學習方法指導、新思想新觀念介紹、個人完善知識結構幫助等;健康成才導航,通過實施結對服務、心理指南、交流討論,對大學生在就業求知和個人成長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困擾排憂解惑;法律導航,普及法律知識,加強法治意識、引導誠信意識。

從調研所反映出的問題來看,進一步實現我校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管理規範化,特別是如何把就業指導工作切實納入學校教書育人的整體工作軌道,還有值得深入研究和改進的地方。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