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支教調研報告

來源:巧巧簡歷站 1.58W

一.項目概況

中學支教調研報告

1.歷史概況及地理位置

四川省西昌市普格縣是彝族火把節的發祥地,是一個以彝族為主體的少數民族聚居縣、國務院批准的對外開放縣。因處於涼山州東南的偏僻位置,其經濟條件十分落後。整個縣城就只有一條街道,兩旁的樹上還拴着馬,街上到處都有馬拉着車在跑。

在一些高深山區,由於地理的、歷史的因素,還有一些羣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和意識習慣都停留在過去,尚未完全“過”來,似乎成了歷史變革的標本。所以在州府、縣城甚至一些鄉鎮,你會看到連鎖店、網吧等代表現代文明最前沿的東西;但驅車一兩個小時,到了涼山深處,映入眼簾的就可能是家徒四壁、甚至人畜混居的茅草房——不同社會形態的生活方式似乎在這裏也“混居”了。

普格縣洛甘鄉位於縣境西北部,距縣城51公里。面積48.1平方公里,人口0.2萬。轄採乃、果吉、洛甘3個村委會。

2.學校簡介

我們所去支教國小——洛甘鄉中心校坐落在距離普格縣城40多公里的螺髻山脊上。是螺髻山區海拔最高的一個學校,海拔在2600米以上,是一所氣候惡劣,條件艱苦的高山學校。校舍佔地不大,只有兩百多平米,從學校所在地往下看,就是20多米深的溝。而站在溝底往上看,學校就活像一個懸吊在半山腰上的‘馬蜂窩’。學校通往山下螺髻山鎮的公路只有一條,這是一條人工鑿山鋪出來的土路,沒有路基,一旦下雨,路面將變得泥濘不堪,汽車很難通行。

洛甘鄉中心國小學校共設6個年級,並開設有語、數、思想品德、安全教育、音樂、美術、體育及彝族文化課等九門課程,但該校並未開設英語課程,原因是由於師資力量不夠。學生總人數100左右。包括校長等負責人,學校目前共有教職員工7人。學生上課統一採用的是人教版國小生教材,除教材外沒有包括練習冊的其他任何教輔資料。學生一學期學費平均不到100塊錢。

學校條件十分簡陋,整個學校只有一個水龍頭。學生們平時喝水就是在這個水龍頭,嘴巴對着水龍頭直接喝。而這個水龍頭,也是學校食堂洗菜用的。由於水資源短缺,學生們上完廁所也沒有洗手的習慣。對於基本的衞生知識,如上完廁所要洗手,飯前要洗手等都不清楚。

由於學生家庭距離學校較遠,大部分學生上學都要走上1-2個小時的山路才能到達學校。學校一天共上六節課,早上兩節,下午四節。由於學生上課路途遙遠,因此,學校早上的上課時間是10點。

學生一天只吃兩頓飯,因此,早上學校都不開體育課。由於他們不吃早飯,如果上體育課的話,會發生學生暈厥的情況。

3.教育情況

全校國中升學率低,其中,升學失敗的同學一部分留級重考,但大部分外出務工或回家務農。國中生一年的花費是3000元左右,但他們的家庭年收入也就2000-3000元。很多家庭無法負擔孩子的教育,因此,孩子們大都是讀到六年級就輟學,有的孩子讀到三、四年級就不得不因為家庭經濟原因離開學校。而且,由於當地家長普遍教育程度低,家裏經濟狀況又極為拮据,導致他們不能看到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而支持孩子輟學。很多孩子15歲不到就跟着父母到珠三角地區打工。我們在家訪的時候看到,很多孩子,還只是7、8歲就要幫父母承擔起家庭的重任,他們跟父母一樣,在炎炎的烈日下揮着鋤頭。妹妹還小的,就哥哥承擔比較重的活,妹妹幫忙拔草。

導致該地區教育程度低的另外一個原因還有,這裏的教育資源極其匱乏,其中包括師資力量和教學的硬件設施。由於當地經濟落後,外面的老師根本不願意到這麼偏遠的地方教書。現在學校裏的老師都是附近村子的、文化程度相對較高的。學校位於海拔2000多米的螺髻山上,幾間簡陋的磚土房就是孩子們的教室。教室內除了那斷腿的課桌椅,就只剩下那經過歲月磨練的坑坑窪窪的黑板。而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裏,孩子們依然用渴望知識的眼神,認真地聽老師講課。

4.經濟狀況

境內耕地大部分分佈在半山腰和溝溪兩岸,由於山幹缺水,主要農作物為玉米、馬鈴薯、蕎麥等。一年一收,大多是自給自足,不外賣。也有少部分蔬菜,但玉米和土豆是主糧。當地居民平時吃的都是玉米糊糊,很少能夠吃得上米飯。經濟林有核桃、花椒、蘋果等。畜牧業以飼養豬、山羊、黃牛為主。

學生家庭年收入為2000-3000元不等,父親多在縣城或者廣東沿海地區務工,遠方務工的多要4-5年才返鄉一次,母親多在家料理家務,孩子放學之餘多要回家承擔家務。在校方的資料庫中,我們共收到38名貧困生資料,有學生因為家庭貧困而輟學。

縣城物價較高,因為土地貧瘠,生產的蔬菜等較少,需要從外地運輸進去,因而餐飲費較高,素菜集中在10-15塊,葷菜集中在20-35塊左右,10人的伙食,2葷7素,平均消費130元左右。

5.醫療衞生狀況

當地水資源極其匱乏,村民均無便後洗手的習慣。他們家裏都沒有廁所,整個村子只有一個公共廁所,且廁所條件簡陋,雖有男女廁所,但廁所門都是簡單的白布簾子,被風一吹就掀起來了。廁所內有幾個很淺的坑,坑裏的排泄物已經溢出來,蒼蠅遍地飛,坑與坑之間用半人高的木板隔着。廁所外面沒有洗手的地方。

村子裏邊沒有診所,村民生病了只能到鎮上看醫生。他們的醫療衞生知識也普遍低下,對於基本的疾病預防方面的知識都很欠缺。村民,包括他們的孩子,都沒有刷牙、洗臉的習慣。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衞生宣傳不到位,村民對這些日常的基本衞生一無所知;二是當地經濟和自然條件不允許。家裏經濟拮据,買不起牙刷和牙膏,水資源匱乏,也沒有水可以刷牙洗臉。

6.環境狀況

由於樹木被砍伐,水土無法保持,導致自然環境變差,雷雨天氣時,山體滑坡、泥石流、飛石下落等自然災害頻發。

項目內容

(1)項目名稱

西南石油大學助學勵志協會****第四支教隊赴洛甘鄉中心國小


(1)項目背景

同在一片藍天下,就該享受同一片藍天與白雲。但是因為貧窮,孩子們失去了夢想的翅膀,學生無法順利的實現人生的夢想,無法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和科學知識的滋潤。作為當代大學生的我們有義務也有責任去幫助這一羣想讀書卻又無助的孩子們。

(2)實踐時間

****年7月10日—****年7月30日

(3)實施地點

涼山州普格縣洛甘鄉中心校

(4)項目概述

助學勵志協會在開展支教項目時將支教隊員分為了六支隊伍,去往涼山不同的六個國小進行支教活動。在支教過程中,每個隊伍都為支教學校帶去部分特色課程,發放“助學勵志獎學金”,同時也為山區孩子帶去大量的物資,其中包括文具、繪畫用品、體育用品等。支教隊員還對山區孩子進行家訪,對已簽訂“一幫一”資助協議的家庭帶去資助金,同時尋找更多需要幫助的貧困家庭,將貧困生的資料錄入協會貧困生庫,以便以後與校內外熱心人士簽訂“一幫一”資助協議。

(5)項目目標

1)總目標

①支教隊在山區期間進行特色課程教學,特別是素質教育,在教學完成之後當地有3/4的學生有自我學習素質知識的意識,有1/2的學生可以在教學之後有基礎的才藝表演能力。

②支教隊去時,對當地所有已簽訂“一幫一”資助協議的貧困生髮放資助金,在支教活動活動結束之後,當地有2/3的貧困學生與協會簽訂“一幫一”資助協議。

③協會與當地的支教學校建立長期的支教關係,便於以後支教隊到當地繼續開展支教和“一幫一”資助活動。

2)分目標

①在支教過程中,讓接受支教的學生中有3/4的人有自主接受新鮮事物的意識,可以自主學習;

②讓4/5的學生有接近支教隊員的主動性,積極與支教隊員以及周圍同學溝通,協調班級成員關係;

③支教隊員與當地學生交流順暢,在家訪時可以與學生家長順利的交流溝通;

④當地有2/3的學生對特色課程感興趣,並主動接觸、學習。

(6)項目特點及創新性

(1)支教隊依託助學勵志協會提供的當地學校資源,採取定點循環支教形式。

今年支教隊的備課內容將根據以往支教隊在涼山州普格縣洛甘鄉中心校的教案進行備課,以便課程的傳承與延續。通過傳承去年支教隊在執教過程中的經驗,確保本年度教學質量。同時,今年支教隊員也將及時總結今年的教學問題。

(2)支教隊隊員每天進行家訪,調查學生家庭狀況。支教結束後進行資料彙總,由助學勵志協會歸入貧困生庫。

(3)建立“一幫一”助學金,即個人或者一個集體通過助學勵志協會獲得貧困生資料,然後一對一的進行捐助。這一形式使協會資金管理做到透明化、公開化。

(4)結合當地學生情況開展特色課程和活動

l自信課堂

目的:説明自卑的危害,從小樹立小朋友自信自強健康的心理狀態,為以後人生道路做好堅實的鋪墊。

l英武跆拳道

l目的:跆拳道的精髓就在一個“道”字,道是跆拳道堅韌謙讓的精神。希望通過練習跆拳道,磨練孩子們堅韌頑強的意志。同時,跆拳道具有較高的防身自衞及強壯體魄的實用價值。它通過競技、套路和功力檢測等運動形式,使練習者增強體質,掌握技術。

l動起雙手來

目的:較好地達到如今新課標的教學要求,讓孩子們在操作中學習,手腦並用,在動作的內化中學會思考、學會審美、學會創新、學會做人。

l開學典禮暨捐助儀式

目的:正式拉開支教帷幕,以鄭重莊嚴的方式接過教師的接力棒,給孩子們一個良好的印象。同時發放物資和助學金等。

l“中國夢”主題班會

目的:傳達愛國主義、“中國夢”的正能量,強調集體意識的重要,幫孩子們樹立關心實事的意識。讓他們感受到外在的陽光與美好!

l一起做勞動

目的:培養大家愛勞動愛衞生的好習慣,培養大家協同合作,團隊意識,鍛鍊大家吃苦耐勞的品質。

l趣味運動會

目的:培養孩子們團隊協作能力和反應能力,強健身體,動手動腦,在玩中學習,在學習中玩耍。課程體現了遊戲對於孩子們益智,激發興趣的意義,玩是孩子們的天性,既讓他們玩的開心,還要有意義,有助於他們今後的學習發展。

項目:集體跳大繩,踢毽子,拔河比賽,放風箏,猜字謎,找寶藏,數學遊戲,海盜船長等遊戲或活動。

l文藝表演匯

目的:豐富孩子們的課餘生活,鍛鍊孩子們的膽識以及舞台表演能力,發掘自身潛力。結合支教隊員這一段時間所教授他們知識、技能。舉辦一次彙報表演暨支教隊告別演出。

項目:孩子們,支教隊員共同演出。

l畢業典禮暨獎助學金髮放儀式

目的:莊嚴肅穆的圓滿結束支教旅程,善始善終,感謝學校老師孩子們。同時發放勵志獎助學金。

(7)可行性分析

a)依託助學勵志協會

支教隊以挖掘自身隊員特長、依託助學勵志協會的形式發展。助學勵志協會已有多年執教經驗,在支教隊建設過程中,協會主辦的支教經驗交流會為支教隊講解支教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使支教隊從專業角度強化自身。支教隊由西南石油大學研究生部統一指導,經過長時間的相處與培訓後團隊有着很好的組織紀律性、團隊意識和支教的專業性。而助學勵志協會多年的支教活動在涼山當地建立了良好的口碑,這為支教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支教環境。

b)完善的培訓

支教前期準備過程中,助學勵志協會將邀請專業或者有經驗的愛心人士組織一系列培訓,包括教案製作、教學技巧、新聞稿寫作、安全衞生培訓等。通過一系列的專業的培訓,支教的前期準備工作更能順利開展。

c)支教實踐隊隊員

支教實踐隊隊員是由不同專業及碩、本兩個學歷層次水平同學組成,隊員們支教熱情很高、能吃苦耐勞,都具有較強的組織策劃能力、工作協調能力及社會交際能力,為活動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的知識基礎與人員保障。助學勵志協會組織以往參與支教的老隊員為今年的新隊員進行交流,解決隊員的各種疑問,是所有隊員對各種突發情況都有所準備。

d)社會角度

觀念與意識的普遍落後是制約西部教育發展的重要原因;其次,西部教育存在着師資匱乏、素質不高、隊伍結構不合理等問題;再者,西部地區是我國少數民族的聚居地,西部教育結構不合理,基礎教育不能協調發展,城鄉教育不能協調發展。

e)涼山自治區角度

涼山自治區地處四川西南山區,教育問題主要存在文盲率較高、受教育人羣狹小、教育投入不足、教師隊伍數量不足且質量較低、教育體制需得到進一步的改進等問題,支教活動具有深刻的教育意義和社會意義,既可以促進當地教育事業的發展,幫助村民認清和解決教育上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又可以加深城鄉兩地人員交流,儘量縮小城鄉的經濟和文化差距。實現社會進步,教育是關鍵;促進經濟發展。教育是根本。只有解決好教育問題,才能真正實現涼山的繁榮富強,實現民族團結安定及社會和諧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