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財政收支改進調研報告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7W

一、當前XX市財政收支結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市財政收支改進調研報告

(一)財政收入結構問題突出

從20*年開始,銅陵市國民經濟開始了恢復性增長,隨後幾年更是表現出了強勁的增長態勢。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20.6%,在此基礎上,銅陵市財政收入也隨之加快增長,20*—20*年財政收入年均增長40.1%。但是收入結構卻存在較為嚴重的問題:即地方財政收入在財政總收入中的比重不斷下降。從20*年到20*年,該比重分別為63.8%、62.3%、53.0%、51.7%、43.1%、40.7%,38.9%。20*年進一步下降為35.6%。

(二)財政支出結構有待進一步優化

與其他各地財政相似,我市財政支出結構面臨的主要問題有:一是財政支出總量不足與財政資金損失浪費並存。一方面財政收入上劃中央較多,地方可用財力增長有限,另一方面部分單位花錢大手大腳,財務管理鬆弛,支出管理難以控制。二是支出“越位”與“缺位”共存。一方面,政府承擔事務較多,一些應由市場提供和由社會負擔的支出仍然背在財政身上,財政負擔較重。另一方面應由政府承擔的社會公共事務,財政力不從心。三是財政支出管理和控制機制尚未健全。政府預算本是規範支出管理最重要、最有效的一項法律制度,是支出管理的基本依據,但部分單位在執行預算中的隨意性和預算約束軟化的狀況相當嚴重。此外,還有一點需要引起注意,即財政支出中法定支出膨脹,“以法壓法”、法與法“打架”的現象十分突出,財政無所適從,平衡壓力加大,這實質上也是財政支出管理和控制困難的一個突出表現。

二、未來一段時間改進收支結構的總體思路

(一)圍繞實施銅陵奮力崛起,建立健全財政收入穩定增長機制,打造“持續財政、優質財政”工程

積極創新財政與經濟發展的良性互動關係,建立健全財政收入穩定增長的保障機制。主要是按照中央和省統一部署,穩步推進和落實各項税制改革,完善地方税收徵管機制。全面推進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建立規範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體系,實現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信息化、規範化和法制化。建立健全科學的財政收入考核機制,努力擴大財政收入規模,提高財政運行質量,形成具有良好的增長彈性的財政收入穩定增長機制。

(二)圍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立健全財政宏觀調控機制,打造“發展財政,協調財政”工程

不斷豐富和完善財政調控手段,充分發揮財政優惠政策和貼息、獎勵、轉移支付、擔保等財政政策工具作用,推進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注重通過財政資金支持和財税制度創新,支持生態和環境保護,支持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進一步整合政府投資和各類支持經濟發展資金,支持支柱產業、骨幹企業、重點項目的建設和發展,從而不斷擴大財政經濟規模,實現財政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三)圍繞構建和諧社會,建立健全“以人為本”的公共財政支出機制,打造“民生財政、和諧財政”工程

重點是要進一步調整和優化財政支出結構,按照“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殘有所助”目標,加快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不斷改善人民羣眾的生產生活條件,逐步滿足人們對公共產品的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讓更廣大的人民羣眾分享改革發展成果,沐浴公共財政陽光。

(四)圍繞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立城鄉一體化公共產品供給新機制,打造“公平財政、陽光財政”工程

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針,繼續堅持城鄉統籌的原則,擴大公共財政覆蓋“三農”的範圍,積極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此同時,積極推進農村綜合改革,逐步建立起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覆蓋城鄉的衞生財政體系、服務農村與農民負擔監管新機制、農民基本公共服務體系等,進一步鞏固農村税費改革成果,努力構建城鄉一體化發展新機制。

(五)圍繞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健全現代公共財政管理機制,打造“精細財政、績效財政”工程

主要是通過繼續深入預算管理制度改革,規範財政資金分配、支付、使用管理,強化預算執行監督,形成預算編制、執行和監督相互分離、相互制約的公共財政監督管理新體制。

三、改進收支結構的具體對策建議

(一)改進收入結構方面的主要建議

1、把增加地方金融能力作為解決融資渠道的重要途徑。銅陵市現有地方金融基礎薄弱,資金供求結構渠道不暢,資金融通能力較差。一方面大量企事業單位的閒置資金被存放在國有商業銀行,受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影響,貸款條件與貸款額度限制較多,另一方面民營企業與中小企業發展資金又嚴重不足。因此,要適應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積極爭取國家各類商業銀行對銅陵經濟發展的支持,同時要加快財政擔保事業發展,改善融資條件,增強地方融資能力,促進個體私營經濟、中小企業發展,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效應。

2、進一步加強項目建設,擴大經濟規模。項目是經濟增長的支撐,加快項目建設,特別要重視兩個問題:一是要積極做好項目協調服務工作,搞好人性化、人情化招商,增強親和力,贏得好口碑。二是要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和國內外產業轉移重點,做好項目儲備,充實完善項目庫。抓住這個關鍵,有了項目建設,才能保證經濟發展與財政收入的協同增長,才能實現財政經濟與社會各項事業發展的長遠目標。

3、把發展三產提高到重要位置。三產的基本貢獻一是解決就業與地方營業税收入,二是可以增強城市的發展功能。加快發展三產,當前可以重點考慮:一是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市政府可統一出台物流企業税收獎勵政策,吸引國際、國內知名第三方物流企業進駐銅陵,以提高物流服務水平,拓展物流市場,增強對周邊地區的輻射功能,有利於增強地方財力。二是大力發展科技服務業。建議建立內外包服務區,將國內外知名IT軟件設計、建築工程設計、城市規劃設計、監理、會計、審計等服務公司吸引進駐,承接本地業務、輻射外地服務,增加地方收入。三是深入推進金融保險業、貿易服務業、城市旅遊業、會展業以及教育、文化和衞生等現代服務業發展。

4、用足用活税收政策,進一步挖掘地方收入的增收空間。一是實行房地產税收一體化工作。利用財政契税徵管信息平台優勢,在財政契税徵收窗口統一徵收(代徵)房地產轉讓環節的營業税以及城市維護建設税和教育費附加、個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耕地佔用税、契税等一系列與房地產交易轉讓環節相關的各地方税種,能有效地避免此類税收的流失,切實增加地方財政收入。二是加強税種之間的徵管調控。比如對企業所得税的徵收管理。對企業税前列支的房產税、土地使用税、車船使用税、印花税等,應足額繳納或計提。這樣既可防止企業虛增利潤,也可直接增加地方税收收入,符合税法政策要求。

5、要在税源管理上下功夫,切實提高税收徵管質量。一是要加強税收徵管。在行業上重點加強對建築業、房地產業、餐飲服務業、貨物運輸業税收稽查工作;在納税主體上重點加強對集貿市場、個體工商户的徵管工作;在税種上重點加大對房產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車輛使用税等小税種的徵管力度,做到應收盡收。二是要依法減免税收。税務部門要認真貫徹《税收徵管法》,加強税收減免審批程序,堵塞税源流失漏洞,從而把經濟增長的成果切實體現在税收的快速增長上來。

(二)改進支出結構的初步設想

1、硬化預算約束,確保重點支出。依法加強預算約束,嚴格控制一般性財政支出,大力壓縮會議費、招待費、出國考察培訓經費等,努力節約財政資金,配合實施事業單位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積極支持城鄉社會治安防控和安全生產等工作,提高財政應對公共安全的保障能力。加大對環境保護、城市建設的籌資力度,加大環境污染治理力度,努力促進人與自然、經濟與社會協調和諧發展。

2、繼續實施民生工程,加快推動和諧銅陵建設。加快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殘有所助”的目標,重點加大在教育、衞生、文化、就業再就業、社會保障、職工廉租房、生態環境、節能減排、社會治安等方面的投入,並努力在體制機制建設上下功夫,推動加快建立改善民生的長效機制,努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讓廣大羣眾共享經濟發展成果。

3、全面推進農村綜合改革,積極支持新農村建設。大力推行“以錢養事”服務方式改革,切實轉變鄉鎮政府職能。繼續推進和深化“鄉財縣管”和“村帳鄉管”改革,積極化解鄉村債務。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繼續加大財政支農和農業綜合開發資金的整合力度,支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加強農村信息服務和資源整合,繼續完善面向農民服務的全程代理模式,不斷提升農村“一站式”服務水平,推行“一線實”工作方式。建立村級組織經費保障機制,保證村級組織正常運轉,不斷增強基層政府提供公共服務的能力,促進農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健康發展。

4、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加大財政對科研與科技進步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有利於自主創新和科學發展的財税激勵機制。加大對科技創新人員的鼓勵和支持力度,努力培養一批具有較強創新能力的科技人才隊伍。圍繞加工製造業和裝備製造業,選擇一批最具成長性的企業給予重點扶持,不斷提高其原始創新能力、集成創新能力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幫助企業提高自主創新和核心競爭能力。積極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努力服務全民創業。大力支持物流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用好用活專項資金。積極爭取支持循環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財税政策,促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促進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5、加強財政管理,提高依法理財水平。繼續推進和深化財政管理改革,加強財政管理制度的落實和檢查工作,努力鞏固財政管理年活動成果。繼續深化財政國庫管理制度改革,積極實施國庫集中支付網上申報、網上支付工程。加快“金財工程”建設,逐步完善財税庫橫向聯網工程。積極開展編制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工作,加快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管理制度。全面加強財政機關效能建設,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監督,不斷提高財政部門依法行政、依法理財的能力和水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