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留守子女問題調研彙報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W

近幾年來,隨着經濟的飛速發展,城市化進程的速度加快,外出務工的熱潮蜂擁而至。在農村,佔90%以上的年輕人離鄉背井,外出務工,孩子只能託付給老人或者是親戚看管,於是,留守子女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話題。據調查,鎮共有25000多人,每年外出務工人員達4000餘人,留守子女有180餘人,佔全鎮未成年子女的5%左右。如何使他們像同齡的孩子一樣,在温馨、舒適、安寧的環境中健康快樂的成長,是值得全社會關注的問題。

關於留守子女問題調研彙報

一、留守子女存在的問題

(一)心理問題。由於父母外出,孩子多半由爺爺奶奶或者是親戚照看。一方面,老人年紀大了,思想落後,與孫子之間有代溝,孫子不想與爺爺奶奶溝通,爺爺奶奶也不可能與其主動溝通,使之心理話無處傾訴,情緒無法釋放;親戚更是隻限於讓他吃飽穿暖,對孩子的壞毛病、不良行為不能有效地糾正和約束,也不可能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另一方面,家長外出務工後,由於工作忙,壓力大,一心想掙錢,讓孩子過上好生活,忽視了與孩子的溝通,甚至對他們的學習生活根本就不關心,只一味地滿足孩子物質上的需要。所以,一般留守孩子分為兩種性格,一種是性格內向,不善言語,自卑,不願與人交往;另一種是性格叛逆,無所畏懼,野蠻放縱,不受管教。這些都是因為親情的缺失造成的。

(二)教育問題。青少年的教育涉及到家庭、學校、社會三個方面,其中,家庭教育擺在第一位,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孩子從出生,最先接觸的是來自家庭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也是良好習慣養成的搖籃。可是,由於父母外出務工,對孩子的教育缺失,加上監護人多由老人或親戚擔任,他們大多文化程度不高,教育的方式方法不科學,管理不嚴,對孩子的學習輔導力不從心。使這些留守孩子大多學習成績不好,自卑心理嚴重,不願意上學,輟學率很高。

(三)社會問題。一是價值取向發生偏差。由於國家對大中專院校的畢業生不再實行包分配的政策,而是通過市場的方式來配置這些新生的勞動力資源,雙向選擇不可能一次成功,畢業之後一時找不到工作的現象時有發生。如果遇到經濟不景氣的時候,畢業即失業也是客觀存在的。所以,有部分留守孩子認為讀書無用,還不如早點出去打工賺錢。但是,由於他們文化程度偏低,社會經驗不足,常常成為不良青年利用的對象。有的打架鬥毆,有的小偷小摸,有的攔路搶劫等等,給社會造成了不穩定因素。二是受網絡的影響。現在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沒有父母的監護,沒有玩伴,只有上網消遣,一些黃色的網站及圖片,像鴉片一樣毒害着青少年的心靈,使他們的心理扭曲變形,從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二、關愛留守子女的建議及對策

(一)親情感化。親情是撫慰一切傷痛的良藥,大人尚且需要親情的支撐,孩子對父母的依賴更是與生俱來的。可他們作為留守孩子,且面臨着快樂無人分享,痛苦無人分擔的境地。作為父母,不但要掙錢扶養孩子,還要更好的教育孩子,管理孩子,使他們健康成長,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所以,我們建議外出務工的父母,要儘可能把子女寄放在有一定學習環境,比較有文化的,並且有一定責任感,能更好地監督和指導自己孩子的親朋好友處。如果沒有相當可靠的人作為監護,父母中最好留一個在家監護孩子的學習與生活情況,保持家庭教育與影響的存在與完整,這樣家長可以跟學校經常保持聯繫,共同承擔起教子責任。另外,如果父母都外出,則要改變親子之間的溝通與交流方式,要注意時間上不能相距太久,保持與孩子經常性的聯繫,並對孩子的情況非常熟悉。具體來説,一是溝通時間的分配上,最好做到每個星期或者至少半個月要能交流一次。如果經濟允許的話,可以一個學期中間回來一次,再加上寒暑假把孩子接到身邊,這樣,親子互動與溝通的時間與機會就比較多,並且具有一定的連貫性。二是在溝通的內容上,不能只談學習成績,其他方面也應該詢問,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需要更多的關心。三是在交流溝通的方式上,除了電話聯繫外,還可以用書信的方式,這方面對於孩子的情感發展非常有幫助。如果父母經常與子女以書信交往,子女就可以把父母作為一種傾訴的對象,而電話由於價格昂貴而不具備這方面的功能。另外,除了與孩子保持經常的聯繫外,還應在外出前主動與子女的任課教師、班主任聯繫,向老師説明自己的情況,告訴老師自己孩子在學習和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委託老師多多管教和關注,外出後也要時常與老師聯繫和交流,全面深入地關心孩子在家鄉的學習生活,並向班主任請教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共同商討教育的策略與辦法。使留守孩子時刻感受到家的温暖,時刻感受到親人的關心。

(二)真誠教化。學校是一個人成長的必經之路,也是一個人接受正規教育的地方。作為留守孩子,父母常年不在身邊,生活上無人照顧,學習上沒人關心,對學校來説,應該用真心、誠心、耐心來關心呵護,促使他們身心健康成長。一是要建立留守學生成長檔案。每個老師負責幫扶幾個學生。深入瞭解學生及監護人的基本情況,以及父母打工的地方和聯繫方式。定期與學生交心談心,定期家訪,瞭解他們的學習生活情況,定期與學生的家長溝通,交換意見。二是成立青少年心理諮詢室或悄悄話信箱。青少年處於青春萌動期,心理上或生理上存在許多困惑,無人解答,如果時間長了,必將造成一定的心理壓力,對學習和生活都不利。學校要在這方面,安排專門的老師負責解答學生的疑問,幫助他們健康快樂成長。三是多開展一些有趣的集體活動,使他們在活動中感受到集體的温暖,從而變得積極、自信、充滿朝氣。


(三)愛心融化。一是為青少年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加強對社會文化環境的管理和建設,針對非法經營的網吧和遊戲廳、色情網站,不良圖書等影響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突出問題,要開展集中整治打擊,落實長效監管措施,淨化青少年成長的社會環境;二是構建留守子女的愛心家園。基層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及退休的老師,要與留守子女結對,形成x+1的幫撫模式,在學習上給予幫助,在生活上給予關心,節假日的時候,把留守孩子接到家裏,與自己的孩子一起度假,切實擔負起代理爸爸,代理媽媽的職責,使他們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感受到社會的温暖;三是成立留守子女監管中心。由社區、共青團、婦聯、公安等部門負責,經常性的與他們聯繫,瞭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及時地為他們提供心理疏導、法律援助、信息諮詢、就業指導等綜合性的服務,用愛心構築留守子女的精神家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