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窮查理寶典》讀後感範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04W

《窮查理寶典》其實算不得一本書,它不過是查理·芒格過去 20 年來演講和訪談的集合,但從這些演講和訪談中,我們可一窺查理的世界觀和思維模式,讓我們瞭解什麼指導了他做出投資和生活的種種決定,讓他在取得了一般意義上的成功,又以智慧著稱。

2020年《窮查理寶典》讀後感範文

《窮查理寶典》讀後感

查理芒格是一個特別愛學習,愛讀書的一位智慧老人,而且還是一個德行和才能兼備的智者。即使到了他的晚年,他都沒有停止過學習新事物,他還有一個特點是,他的學習不是專注於某一個領域,而是學習了非常多個學科。

這本書中很強調掌握跨學科技能和多元思維的重要性,雖然説這本書把掌握跨學科技能和多元思維分在了兩個不同的地方進行論述,但這兩者是絕對密不可分的。只有掌握了多個跨學科技能,才能具備多元思維的能力,而具有多元思維的能力,又能反過來促進更好的學習並掌握新學科的知識,達到一個複利的效果。

歷史上包括現代都出現過很多偉大的人物,他們最終取得偉大成就的,並不一定是他最早從事或最早開始學習的領域,有的人可能是半路出家,有的人可能在處理相關事務的時候,發現自己有極大的天賦。

我以前在學校裏會經常去聽一些牛人的講座,就發現他們中很多人,最後做出科研成果的往往不是他們最早專研的領域,很多人在他們的學習生涯中,轉換了多個專業,從事過多個領域的研究。

比如我們公司的一位教授,他的本科,碩士和博士,也都是學的不同的專業,但也正是因為,他掌握了這些不同學科的知識,當他把這些融會貫通的使用起來時,他能想到別人不知道的點,後來開發出了獨創的專利技術,也因為這項獨創的技術,他成了第一位受邀在某個國際組學大會上做會議報告的華人。

更好玩的一點就是,這個大會是針對醫學的,參會的都是醫學界的大咖,而他的研究領域是農學,一羣醫學界的大咖,在國際醫學會議上聽農學教授做報告。這也説明了一點,厲害的人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的學習心態是很開放的,願意接受其他跨領域的新東西。

掌握多項跨學科技能,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的。查理芒格就是通過自學,掌握了很多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他非常喜歡看書,身邊會隨時帶着書,只要有時間他就會看書,只要有書,他也就從來不會覺得浪費時間,比如説坐飛機等飛機或者是約會等人時,都在看書。而絕大部分人都做不到這一點,但也正是很多人做不到的這一點,對全局起着關鍵性的作用。

多元思維模型在很多不同書本中被反覆提及,大家也都知道它的重要性,也非常希望自己能有多元思維的能力,但是卻忽略了,它是建立在我們已經掌握了很多學科重要理論的基礎上產生的,只有對一個學科非常熟悉的情況下,我們才能很好的利用這個學科裏面的重要理論建立該學科的思考模型,也就要對這個學科進行大量的學習。想要擁有多元思維就要對多個學科發起高強度的猛烈學習。

那掌握了這麼多不同學科的知識,有了這些思維模型,有什麼用呢,書中提到的lollapalooza 效應,指的就是在多種因素共同的作用下,產生的一個爆發式效應,我們所學的多學科知識和多元思維,就是產生這個效應的多種因素。

可能在學習積累的過程中,我們會有一種漫長,而又看不到結果的狀態,這就是一個積累量變的過程,在量變達到一定的程度,產生質變發揮出lollapalooza 效應後,我們才能看到它的威力,在這之前很可能看不到正向反饋的結果,可往往就是這個量變的過程,很多人不能很好的堅持下來。

但如果知道這個過程的重要性,我們可以針對這個看不到結果的過程給自己設置一個激勵機制,不能堅持很多是因為時間太長,短期內收不到正向反饋,也就容易放棄,但如果在這個環節呢,給自己人為的設定一些好的反饋,看到我們正在學習的內容發揮出了一定效果,也就有動力堅持做下去。

這也是為什麼要強調把看的書運用起來的重要性,當我們看到書中學習的內容在生活和工作中運用起來,我們自然就有動力,看更多的書,學習更多的新內容,產生新的運用,如此不斷的良性循環。

當經過學習之後,每提升一層認知,下一階段的學習就會更容易,也會產生更大的效用,因為是建立在我們進步的基礎上,再進步,這也就是大家經常説的人類第八類奇蹟:複利的魔力。

lollapalooza 效應,和巴甫洛夫聯想有時可以看成是並列,也可以看成是遞進的關係。我覺得它更像是一種遞進的關係,當我們做的事情,學習到的東西產生了產生lollapalooza 效應後,讓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反覆留下印象,最後產生巴甫洛夫聯想。

比如可口可樂的風靡和暢銷,德芙巧克力的絲滑,oppo的充電五分鐘通話兩小時,這些都能引起我們的條件反射,一想到這些特點,就會和他們的產品聯繫起來,這些成功的例子在我們現在看來很自然,但是為了營造出這種巴甫洛夫聯想的效果,前期做的努力也是非常巨大的。

可以不妨再逆向思考一下,如果我們想要達到巴甫洛夫聯想,讓別人接觸到某些特點,就聯想到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找到自己的終極目標,逆向推導出我們要完成的幾件最重要的事,找到做成這幾件事情需要掌握的重要學科的重要理論,通過不斷堅持的學習,積累量變,在這過程中,給自己一些正向反饋,激勵自己能堅持學下去。然後運用學習到的多個學科理論,建立起自己的多元思維模型,產生lollapalooza 效應,達到巴甫洛夫聯想。

《窮查理寶典》讀後感

讀《窮查理寶典》這本書,非常喜歡作者的這篇序,作者雖在寫查理芒格的“商才士魂”,我覺得作者本身也是“商才士魂”的典範。

當時讀這篇文章,又重温了“商才士魂”的概念。我們常常用這個詞來形容中國有抱負的商人,這是我第一次看到這個詞用在查理芒格身上,仔細一想,這個詞用得真貼切,這個詞提煉出了查理芒格身上的精髓。

士大夫的文化是中國優秀文化的代表,優秀的文化是無國界的,而傑出人士身上又會有很多相通之處。

查理非常欣賞孔子。作者寫道,若孔子重生在今天的美國,查理大概會是其最好的化身。若孔子返回到2000年後今天的商業中國,他倡導的大概會是:正心,修身,齊家,致富,助天下吧!

我自己最近剛好在學習傅佩榮先生解讀的《論語》——《人能弘道》。在沒有系統得讀《論語》之前,只學了孔子一些廣為流傳的名言,我想在沒有讀完《論語》是沒有資格去評價孔子的。現在我學了《論語》的前三章,收穫也很大,讀《論語》可以瞭解到一個有血有肉的孔子。

比如昨天學習的一章:子入大(tài)廟,每事問。或曰:“孰謂鄹(zōu)人之子知禮乎?入大廟,每事問。”子聞之,曰:“是禮也。”

這段話藴含了很多道理,不僅僅是關於禮的,也可以關於學習態度,行為處事的。

首先,從禮方面來解讀,從傅佩榮老師的註解知道,每事問,就是禮。而一般人可能理解,禮儀就是一種儀式,一個過程,你知道知道用什麼禮器以及禮器怎麼擺放就是知禮了。這樣的人可能擺放了上千次禮器,但他依然不知道為何要用這種禮器,這種禮器這樣擺放的緣由是什麼。這樣的人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孔子認為,禮不僅僅是知道這些細節,更要知道禮器,擺設的用途,來源和背後的故事,這些就是禮的一部分。

從學習態度上來理解,孔子做到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也做到了他自己提倡的“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以及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也反映了他的虛懷若谷。孔子當時已經以“禮”聞名於世了,一般這樣的人的做法,就是看看別人禮器擺得對不對,而抹不開面子去問為什麼要這麼擺設。

從處事行為方面來説,孔子是知行合一的。他也在踐行自己提出的思想,他認為禮儀的本質是真誠的情感,所以他去了解禮器擺設背後的故事,他推崇“不恥下問”,所以,他會放下面子去問這些細節。

我們在説商才士魂,其中“士”指的是士大夫精神,那什麼是“士大夫”精神呢?摘錄朱漢民教授對於“士大夫”精神的理解。

朱漢民教授:
“士大夫精神”的核心是“士志於道”,堅守道德理想,追求高尚人格,承擔社會責任。它的內涵包括率性自由,實現人格獨立與自尊;聖賢氣象,既執着又灑脱;聖賢兼豪傑,既追求理想又關懷現實。

可以説,“士志於道”的士大夫精神,就是一種堅守道德理想,追求高尚人格,承擔社會責任的人生狀態。

朱漢民教授説,當代中國民眾,特別是精英羣體,出現了嚴重的精神缺失,就應該從古代的士大夫精神中汲取營養。這種精神營養包括如下四個部分:

其一,是承擔社會責任的精神。

其二,是追求人格自由和自尊的精神。

其三,是既執着又超脱的精神。

其四,既追求理想又關懷現實的精神。

如果真能在當代社會繼承和弘揚傳統的士大夫精神,朱漢民教授認為,中國一定會發生一個驚人的變化。

用朱漢民教授理解的“士大夫”精神來解讀查理芒格,正如作者李錄所説,與查理交往的這些年,我常常會忘記他是一個美國人。他更接近於我理解的中國傳統士大夫。

查理芒格是一位非常有智慧的人,他用自己的智慧獲得了財富,他的智慧也給其他人很多啟發。我粗略得讀過《窮查理寶典》,發現查理的一些演講內容自己並不能理解。查理涉獵很多學科,善於把各種學科的知識融合在一起。我印象最深的是查理的“逆向思維”,這種思維方式運用在生活中,可以幫助自己找到生活的核心,避免盲從。

在《窮查理寶典》中有介紹查理芒格的“逆向思維”:如果我知道我會死在哪兒,那我一輩子都不會去那裏。”查理芒格思考一件事,會經常用逆向思維,比如思考怎麼做這件事會失敗。不管是投資還是做其他事情,逆向思維都是非常好的一種思維方式。

《窮查理寶典》讀後感心得體會

     巴菲特眾所周知,卻鮮少有人知道巴菲特認為比他更聰明、更有智慧的合作人是誰?這本書講的就是此人,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芒格。

讀本書的原因,是因為最近十分喜歡的作家連嶽,看他的文章我獲益良多,並且不斷自省,十分想了解對他影響巨大的書本,恰巧看到他在自己的一篇熱點文章《推薦幾本理財書》中推薦本書。

於是毫不猶豫的下單,拿到書後,又迫不及待的開始閲讀,通過喜歡的作家或者作者薦書,是我發散閲讀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早晨五點起牀讀到現在,我意識到這本書通篇都是重點,決定開始做讀書筆記,加深自己對本書的感悟,也分享自己閲讀的感悟。在開篇查理·芒格傳略裏,就提到查理最開始啟動自己人生第一份律師工作時,謹記祖父教導的鐵律:專注於當前的任務,控制支出。

之後查理在談到吸引客户時,也提到:“關鍵是把手頭的事情做好……把手頭的事情做好,把已經擁有的客户照顧好,其他的自然會找你。”

他創建的律師事務所成為當時美國一流商業律師事務所,也基於大家普遍認同查理的觀點:帶來新客户的最佳辦法就是把案頭的工作做好。

可見這句話對查理自己和身邊人都有巨大的影響。而且這句話聽着十分耳熟,跟傳揚於網絡的把握當下十分相似,只是比把握當下更加具體。回望我身邊的親人朋友及曾經的同事客户,包括我自己,我也曾經多次意識到,為什麼有些人的事情能夠越做越好?而有些人路越走越窄?

就我曾經的獵頭同事而言,至今為止都是我認為最優秀的獵頭,就是賈同學,她身上有一個及其明顯的特質就是專注手裏的獵頭單子,所有她經手的獵頭單子,她都以極大的熱情和精力專注完成。

服務產品不像其他產品,有明顯的可看到的等級之分,特級一級等。尤其是獵頭服務,這種比較有要求的高級招聘服務,有些人馬馬虎虎結果可能也不錯,有些人投入十二分精力把服務做到同類的五星級,也僅僅是完成任務,獲取同樣的業績。

因為缺少必要的服務等級劃分依據,大部分人在提供獵頭服務的時候只側重結果,至於服務過程無可把控,往往結果良好也無法給客户好的體驗和收穫,從而無法持續留住客户。

當然,這並不是説結果不重要,結果第一重要。當時看賈同做獵頭單子,別説她自己,她身邊的人,比如我,有時候都會覺得疲勞,因為她確實時刻把自己的服務努力做到最好。這不是説她的業績不好,恰恰相反,她至今是我見過的單人業績本地最好的獵頭顧問。讀後感·賈同學從最開始做獵頭,就秉持這樣的觀念和做法,獵頭訂單並不能保證百分之百能夠有好的結果,影響因素很多,有的來自客户公司內部,有的來自市場變動……

但是不管結果如何,因為她在其中的付出,都讓客户有所收穫,有的快速獵尋到自己需要的職業經理人,有的調整目標獵尋到職業經理人,未曾成功的也意識到問題所在。

最開始並不明顯,大概兩三年之後,賈同學的客户質量不斷提高,她曾經的客户都把她當做朋友,專家顧問,不僅多數保持合作,同時會轉介紹其他的客户。

我離開公司的時候,她不僅工作良好,在週末的時間讀完MBA,平時還堅持健身,長期的積累慢慢爆發,她身上越來越具有吸引人的成功人士的特質。

而我自己,雖然當年在獵頭方面業績尚可,但是總是想着做網絡方面的寫作工作,不能專注於當前的任務,反而收穫很少,積累匱乏。

如今兩年多過去,在各方面都成長之後,才終於意識到問題所在。以前讀書,也大多如此,淺嘗輒止,有始無終。單純追求數量,有感悟也很少記錄深思。現在開始改變這一狀態,讀書,並且寫讀書筆記,讓自己實實在在有始有終的閲讀一本書。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