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教學工作計劃

來源:巧巧簡歷站 1.48W

一、指導思想:

中學教學工作計劃

本着“以人為本,和諧發展,效率優先”的原則有效提升教師隊伍的素質;以落實推進20XX年八道江區的“教學十項工作”為中心,細化教學的常規管理,提高教學管理的質量、效益和檔次;以校本教研、片區教研和課堂教學為載體,細化教學研究的主題、創新教學研究的模式、推進我校“問題教學研究”的進程,紮實開展各種類型的教學研究,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更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生的學習方式,提升教師的專業化水平,深化新一輪課程改革的進程;提高我校的辦學聲譽。

二、工作目標:

1.夯實並細化教學常規管理——備、教、批、考等教學工作的環節,尤其是集體備課環節,設立學科單週備課日,提高教學管理的質量、效益和檔次。

2.夯實並細化教、科研工作,尤其要改變教與學的方式,設立雙週教研日,從而拉動科研的方向。

3.全面深入課堂,加強九年級平行推進的監控與管理。

4.改進八年級兩級分化現象。

5.加強七年級學科的銜接和各班級均衡發展的管理。

6.加強學籍和檔案的規範、科學管理。

7.科研工作和師資培訓工作要加強計劃性和有效性。

8.加強新、老三室的利用率與規範管理。

三、重點工作及措施:

(一)、夯實並細化教學常規管理——備、教、批、考等教學工作的環節,尤其是集體備課環節,設立學科單週備課日,提高教學管理的質量、效益和檔次。

1、加大上學期修訂的有關《備、教、批、考等常規教學制度》的執行力度,將這些制度的執行落到實處。

2、夯實並加強集體備課的細化管理。

為了更好地發揮教師集體的智慧,促進教師業務水平提高,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的整體水平。集體備課可以將集體的智慧與個人的特長有機地結合起來,取長補短,共同提高。集體備課是課堂教學的準備環節,是課堂教學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證,是教師專業化成長的平台。

本學期設立單週集體備課日,並對集體備課制定出相應的《集體備課制度》加以具體的約束和獎懲要求。集體備課日的具體設置為:

每月單週週二至週五為集體備課日,備課的時間為兩節課。

週二下午是語文組,負責人為陳平、趙光榮。

週三下午是數學組,負責人為王永發主任。

週四下午是英語組,負責人是單麗華主任。

週五下午是理化生組,負責人是王霞主任。

週二上午政史地組,負責人是楊福榮主任。

週三上午是體音美組,負責人是姜秀敏主任。

上午的備課時間是三四節課,下午的備課時間是七八節課。

(二)、加強學科教學的階段性和終結性的質量監控與分析。

1、各級教學管理人員本學期仍然要不斷加強對課堂教學環節的監控與調研,與教師一道深入課堂,研究教學過程設計、實施、反思、效率的“分子”的提高策略,使課堂教學向着集約、創新、高效的軌道不斷運轉。

教學校長每學期聽課不少於60節,教導主任聽課不少於80節(含上課節數)。

2、為確保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和學習能力等的提高。各年級主任要調動教研組長、年級組長參與教學管理的微觀管理,把單元過關、章節檢測工作落到實處。組織好月考工作。

七、八年級本學期搞好兩次月考一次期末教學質量檢測工作,九年級搞好3次月考工作。具體為:

七、八年級:第一次9月26、27日;第二次11月14、15日。

九年級三次月考:第一次9月27日;第二次11月15日;第三次12月27日。

七八年級思品、歷史、地理、生物同時納入月考檢測,為學生的進一步學習奠定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教務處要組織好每次的檢測工作,並做好相應的質量分析,總結經驗,改善不足,促進提高。

(三)、突出抓好九年級畢業班的平行推進工作,加強課堂教學的監控力度,確保在09年的基礎上有所提高,從而提升我校在河口片的辦學聲譽。具體措施如下:

1.加強課堂授課質量的監控。

主管教學領導和主管九年級領導在現今上級部門對延長課時時間來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嚴控情況下,我校應挖掘課堂教學潛力,加大深入九年級課堂教學的監控力度,與教師一道研究九年級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問題。教學校長本學期九年級聽、評課不少於30節;負責年部教學的主任聽、評課不少於40節;教導主任聽、評課不少於40節。

2.加強邊緣生的潛力挖掘。

①樹立邊緣生的信心;②加強對邊緣生的學法指導;③挖掘邊緣生的非智力因素;④加強邊緣生的個別輔導;⑤抓家校結合。總之挖掘各種潛力提高邊緣生的成績。

3.加練習題的精選控制。練習要有目的性、針對性、實效性。教師對習題要精心篩選或設計,力爭同學科的練習題是學科教師共同協商的成果。

4.九年級本學期進行三次月考:第一次9月27日;第二次11月15日;第三次12月27日。

每次月考要及時進行質量分析與總結,為下段的教學提供經驗和改進措施。

(四)、深入開展校本教研活動,不斷深化片區聯研活動。

本着“全面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促進教學方法的改進,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四個促進”的原則,開展各級各類的的教研活動。在活動中,轉變教與學的角色理念,深化我校“問題教學”的教學研究的進程,力圖在各學科教學研究中,①做小做細學科教研主題;②做活做新教研模式。從而推進科研進程。

本學期繼續開展“追求過程體驗,提高課堂效率”的主題教活動,活動的具體安排:

1.每月的雙週週二為教研日,是各教研組通過課例研討講評交流和提升的時間,具體科目每月順序排出來。

9月份是語文組和數學組的展示課,10月份是英語組和體音美組的展示課,11月份是理化生組的展示課,12月份是政史地組的展示課。

2.抓好各學科確立的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施工作。

本學期各教研組的老師要在教研組長的帶領下積極實踐本教研組確立的課堂教學模式,在實際的教學中實驗、探討、修正、完善。

3.為促進七年級新生在思維習慣、學習習慣等方面的迅速過度,9月初將召開一次國小與國中教育教學銜接專題研討活動。在可能的情況下邀請河口國小參與研討活動。

4.開展好片區教研活動。

擬在11月份中旬開展一次片區教研活動,初步擬定活動形式為“同上一節課”。

(五)加強科研陣地建設。

1.每月出一期《教學反思》和《精華日誌》,將教師的教育教學經驗、論文、教育故事等收集整理,作為我校宣傳教改、科研的窗口。

2.組織各級各類的論文徵集、評比活動,認真篩選,擇優選送。希望老師們投身教科研實踐,爭取使論文等科研成果再上一個台階,逐漸使教科研工作成為我校的一個特色。

3.以教師博客為平台,積極開展網絡研修,走教師專業化道路,實現自我教育自我提升。

(六)、加強校本培訓和上級培訓的二級培訓。

1.加強校本培訓,制定學習日製度。

①兩週一次對全體教師進行有關科研和教學知識的理論培訓,提升全體教師的科研意識,認識到科研對實際教學所起的巨大作用,從而激發老師們積極投入到教育科研的研究當中,聘請專家或充分利用本校資源------有豐富經驗的骨幹老師進行專題講座,開闊教師視野,豐富教師教科研思路。

②重視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拓寬途徑、優化教研手段。組織教師學習學科教學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知識,積極開展網絡教學研究活動,拓寬校本教研時空,為教師搭建釋疑解惑、交流互動的平台,提高廣大教師的信息素養,改變教師的學習、工作狀態,提升學校的教研文化。

③觀看國家和省級課堂教學光碟,從中領悟、學習、把握教學前沿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

2.加強上級培訓的二級培訓的力度。

外出學習的教師:①要寫出外出培訓的學習心得等;②要在外出培訓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培訓,與大家一起共享學習成果。

其它工作是具體情況和上級主管部門通知另行安排。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