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經理人如何面對心理問題

來源:巧巧簡歷站 3.07W

經理人在為社會創造巨大財富的同時,經理人自身也成為社會的財富,優秀的經理人更是時代的寶藏,併成為支撐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力量。而身心健康被列為21世紀職業經理人必備的首要素質。現代禪文化的倡導者 、企業文化研究專家王紹璠先生認為,作為一個合格的經理人,要身體好,最重要的還是要心理健康。因此,關心經理人的心理健康和生存環境,成為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職業經理人如何面對心理問題

第一、整體聯動,營造有利於經理人心理健康的社會氛圍。經理人的心理問題在某種程度上是社會問題的反映,因此,解決這一問題必須標本兼治,社會方方面面要儘可能地為經理人的創造寬鬆、愉快的工作環境。要全面啟動經理人心理健康教育社會工程,開闢“經理人心理諮詢中心”,開通經理人心理保健諮詢熱線,為經理人緩解壓力。有關專家呼籲,當務之急,針對經理人存在的不良心理,有各方面應在經理人中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定期不定期地進行心理健康測試。通過專家講課,針對性地採用集體心理輔導、個體心理諮詢等措施提高經理人的心理素質。其實,在國外,心理學家,更確切地説是心理諮詢專家,幫助經理人克服精神危機、擺脱心理障礙的事,可以説是司空見慣的。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話説,成功經理人背後有兩股力量在支撐,一是法律顧問,再就是心理醫生。 1994年3月24日,中國企業管理協會、中國經理人協會在福州市舉辦了首屆全國“經理人活動日”,為經理人“鬆綁”吶喊。筆者認為,當務之急,要積極採取有效措施,真正讓這個節日成為一個家喻户曉的節日,並賦予這個節日以“呵護經理人心理健康”這樣的主題。

  第二、政策護航,切實減輕經理人的心理負擔。減壓需要減負。國家各項改革措施的出台,應該兼顧到經理人心理承受能力這一底線。作為企業的行政管理部門,要努力為經理人營造和諧的外在環境,主動為經理人排憂解難。據介紹,國外有一種經理人自助團體,以俱樂部的形式,吸收同行業人士成為會員,並由專門的心理醫生參與,每次就一個心理話題進行探討。會員不僅從中得到治療,而且可獲取情感與信息的交流。目前我國雖沒有專門幫助經理人治療心理疾病的機構,但是可以通過特殊的培訓來達到目的。如加強企業人文精神的培養,學習國外先進的管理方式,提高管理心理學素質等。 與此同時,國家有關部門應該組織人力對經理人的心理健康進行課題攻關。據瞭解,目前我國的警察心理健康研究和運用已取得了一定進展。北京、天津、上海、四川、廣東以及濟南、杭州等地公安機關通過建立民警心理服務中心、開通諮詢電話和網站、舉辦專題講座、設立民警心理健康檔案等方式,在建立民警心理健康工作機制方面進行了有益嘗試,積累了一些實踐經驗。在此基礎上,據公安部負責人介紹,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將承擔公安民警心理健康工作機制課題研究,爭取到2003年底,建立民警心理健康選拔系統,2005年,建立民警心理健康訓練、諮詢、診斷系統。這一做法很值得企業主管部門借鑑。

  第三、擺正位置,在身體與事業之間尋求平衡。工作再忙,也得有個“度”。凡事盡力而為,但也要保持一定的彈性,否則超負荷的運作必將導致疲於奔命,結果將會積勞成疾。要儘可能保持有規律的生活,按生物鐘作息, 儘可能避免反其道而行之,晚上熬夜,中午不睡午覺,三餐不定時,將整天疲憊不堪。以自己的精力、能力為限,把所有事情作全面安排,分清輕重緩急。

  只有這樣,保持有張有弛,勞逸結合,才能徹底地放鬆自己。同時,要想保持持久旺盛的精力,還需要經常運動。醫生建議,經理人每天要堅持散步,每次30-45分鐘,或每星期進行3、4次户外活動。作為經理人還要有意識地陶冶情操,豐富業餘愛好,以生活興趣擺脱心理困擾:去讀一本自己早就想讀的好書,或者繪畫和練書法,甚至可以做諸如雕刻等手工小製作,都可以增強生活的興趣,甚至可以從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諦。其實,一段美妙的音樂、一頓豐盛的晚餐、一次傾心的交談、一個成功的創新、一次浪漫的遠遊等,都能讓人體會到人生的快樂。

  令人欣慰的是,有跡象表明,我國已有越來越多快樂而健康的經理人應運而生,他們正以更負責任的態度尋求工作與生活的最佳平衡,同時力求上行下效,創造健康企業。據瞭解,近兩年來,離開了管理第一線的深圳萬科集團董事長王石大約1/3的時間是在山上度過的,據瞭解,每次上山還能找到一些固定的夥伴結伴而行,比如萬通集團的董事長馮侖。以珍惜健康為最初出發點,王石的運動項目從登山擴展到滑翔、滑雪等等。他還發起成立了一個由200多名經理人組成的滑雪俱樂部,每年聚會一次。

  明基中國營銷總部總經理曾文祺不無驕傲地説:“我總是在晚上11點左右睡覺,早上6點起牀跑步。你們要是睡懶覺就欣賞不到蘇州早晨的薄霧有多美!”

第四、營造港灣,處理好事業與家庭的關係。可口可樂總裁迪森曾經這樣説過。生活如同一項擲球活動。你的雙手必須輪流拋擲“工作”、“家庭”、“健康”、“朋友”與“精神生活”五顆球,而且不可以讓任何一顆球落地。你將很快發現:工作是一顆橡皮球,如果它掉下去,會再彈回來。而其他四顆球,“家庭”、“健康”、“朋友”與“精神生活”是玻璃做的,如果你讓任何一顆球落下,它會磨損,甚至粉碎,將不會再和從前一樣。的確,事業與家庭並非不相容,不能認為自己事業上有成就,就可以少承擔家庭的義務和責任。

  英國原首相撒切爾夫人,無論在外扮演多麼重要的社會角色,在家庭中仍是普通一員。提籃子到超市購物;親自動手下廚招待客人。有責任擔負起家庭成員的義務,這樣你才有幸福的家庭。

  第五、從我做起,努力提高經理人自身的心理素質。作為新形勢下的經理人,自身一定要有“MQ” 意識,即“心理商數”意識。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適時適度地調節好自己的心態與情緒,特別是要主動接受生活的挑戰。正視挑戰,你才可能平和自如地融入競爭的社會生活之中,在身處逆境時要堅信,“事實並沒有你想象的那麼糟。”同時,作為經理人自身,如果意識到有了心理障礙,也不要諱疾忌醫,相反,應該積極配合心理醫生進行治療。心理學家阿爾波特歸納出的6條衡量心理機能成熟與否的標準,可以作為參考。

  這6條標準是:

  1、自我擴展的能力,即可以積極地參加各種活動。一個人對其實際活動和精神活動的參與性越高,其心理健康水平越高。

  2、與他人關係融洽,具備對別人表示同情、親密或愛的能力,對任何別人都能表現出温暖、理解和親近,容忍別人的不足與缺陷。

  3、有安全感,自信,不受消極情緒支配,能耐受挫折、恐懼和不安全的情緒衝擊。

  4、具有現實的知覺,能夠準確、客觀地知覺現實,接受現實。

  5、自我意識良好,能準確把握自己的現實自我與理想自我,並能調整其相互關係,也知道自己心目中的自己與別人眼中的自己之間的差異。

  6、有一致的人生哲學,有奮鬥目標和人生哲學。在這6條中,經理人具備的越多,心理則越健康,反之則存在疾病的可能性越大。當然,一旦已經患上了各種心理疾病,最直接的方法仍然是去找有經驗的心理醫生,並相信他們會用自己的專業知識,逐步恢復其心靈的健康。一般而言,只要沒有發展成精神分裂症,絕大多數都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療。必要的時候,心理醫生會輔以一定的藥物手段,這有助於提高治療效果。

  169濟南信息港"權教授心理諮詢"欄目主持人—山東師範大學權朝魯教授認為,經理人應敢於坦率地承認自己有心理障礙並以積極的態度去對待,心理健康水平就會越來越高,也就會吃得好睡得香,工作越幹越好。據報道,遼寧有一位經理人原來有比較嚴重的心理障礙,但是在心理諮詢專家的幫助下,逐漸克服了心理障礙。他高興極了。從此後,不惜花重金聘請心理健康專家,每個月至少有一次去自己的心理健康顧問那裏接受心理諮詢,雖然他沒有心理障礙了。

  第六、常懷愛心,確立正確的財富倫理。有人説,我們現在正處於一個信仰缺失的年代,經理人作為時代的寵兒,在解決了金錢、地位、名譽的困惑之後,他們開始感受到信仰洪荒的恐慌。我國一些富豪之所以會出現為富不 仁、富而無道、心理失常,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沒有足夠的慈善事業理念、沒有一種社會責任感。而事實上,眾多研究者都指出,社會責任感是“幸福”的重要因素。的確,平和的心態、寬容和愛心是健康心靈的必備要素。對經理人而言,利潤和市場當然重要,但也沒有必要用犧牲自己和別人的快樂與健康去換取;商海縱然險惡,但也並非人人都是陰險狡詐之徒。愛社會、愛國家、愛自己,愛下屬,愛客户,甚至也愛你的競爭對手,讓一切焦灼在心靈的愛意中消融,才是做企業、做人的至高境界。

第七、未雨綢繆,積極把心理學嫁接到企業管理上。隨着新經濟時代的到來,經理人和心理學家們都越來越認識到,心理學對企業生存、發展的重要性,人的行為模式與企業核心競爭力之間的關係複雜而微妙,人力成本成為企業支出的最大成本,經濟心理學在人類理性決策領域的地位凸顯。企業的競爭優勢與企業的心理學應用水平甚至與經理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之間的關係倍受關注。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把心理學應用的實戰理論引入企業管理,用作企業發展戰略的重要工具之一,有條件的企業可配備“企業總心理師 ”,企業老總個人可以配備心理諮詢師。

不過,據瞭解,目前我國取得國家正式認證的專業諮詢師僅有600人,而且大多分佈在各個大城市,而其中對經理人心理疾病有研究的就更少了。而在發達國家,沒10萬人中就有70個諮詢師,看來,縮小差距,絕非一日之功。  

(智聯編輯:聞燕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