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真的會嫌棄頻繁跳槽嗎

來源:巧巧簡歷站 2.09W

HR會嫌棄頻繁跳槽嗎?每年這個時候,都有小夥伴很直接地問我這個問題。

HR真的會嫌棄頻繁跳槽嗎

我的回答也很直接:會。

1

金融圈獵頭曾有統計,金融行業平均一年半跳一次槽。這個頻率,其實在有的HR眼中已經是相當頻繁了。有的機構會比較重視候選人的跳槽經歷,甚至明文要求一定要有在一個地方幹夠3年的經歷,否則不予錄取。

頻繁跳槽的候選人,可能在簡歷的篩選階段,就撲街了。為什麼?因為很多公司的HR要背KPI的,KPI會有關於試用期通過率的考核。所以,在基於過往經歷來判斷你未來的發展的時候,這一類人會被優先排除,以儘可能避免踩雷。

而沒有這項考核指標的HR也會猶豫啊,為啥?第一,業務部門會質疑:HR給我推的什麼人啊,有沒有用心啊?!第二,這麼跳槽這麼頻繁,萬一來一陣又跳了,苦的還是HR自己,萬不得已,不會給自己挖坑。再者,如果你在工作期間沒有經歷一些大的變革或者大項目(通常也很少遇到),那麼你在公司的成長週期至少是1-2年,你這還沒學會走就想跑了,你來我這豈不是想飛?

可是人這一輩子,不經歷幾個極品公司,怎麼能成長呢?一次兩次遇到,是人品不好,可是如果之後還沒有改進,是不是你本身對於公司的判斷和選擇有問題?遇到問題不總結經驗吸取教訓,那是不是學習能力有問題?對,HR就是能自我腦補一出大戲。

2 什麼樣的跳槽是好跳槽

換一次工作,不只是選收入,而是選擇什麼樣的人生。每個人換工作前,都要問自己一個問題:我為什麼要換工作?

大多數人跳槽無非為了以下目的:

1、硬收益提升薪資漲幅、拿到股票期權

2、個人空間提升:提高職場天花板、軟收益提升(晉升、職級)

3、拿到一些之前得不到的機會(業務方向、帶團隊)

4、離開失望的羣體(彙報上級、不給力的隊友)

5、一個心理學原因:通過跳槽緩解工作的倦怠感

但跳槽時存在一個“沉沒成本”的概念。當我們放棄目前的工作,去接受一個新的環境時,會把這些已經發生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時間、金錢、精力等稱為「沉沒成本」。跳槽,你可能是奔着那幾幹塊的漲幅薪資和一個職位提升去的,但你為此放棄的是對現有工作的熟悉程度、和現有團隊的契合度,甚至還包括為了新工作而搬家的負擔。

況且在跳槽前你還應該考慮自己是不是真的值這個價。這幾乎已經是行業裏不成文的潛規則,每一個拿着高價offer向你拋出橄欖枝的HR和業務部門,實際上已經開始「磨刀霍霍」開始計算拿着這份工資的你,入職後能貢獻出什麼樣的產出。

可能有的候選人因為市面竟爭、過往薪資、家庭原因等,拿的是一個略微溢價的offer,但是整體上不會違背這個大原則。但如果超出太多,不符預期,等待你的將是降薪或勸退。

對於職場新人而言,更應該關注的是跳槽能否讓你個人“增值”。通過跳槽8k、10k、12k的漲工資根本沒有任何意義,有意義的是新公司有更厲害的人帶你嗎?能給你更大的發揮空間嗎?做的事情有成長性嗎?你的職業發展能更上一個台階嗎?這些問題沒調查清楚,千萬別跳。

對於職場老人而言,這個時往往離天花板不遠了,更應該關注的就是實實在在的收益,期權也好,地位也好,年薪也好,畢竟孩子、車子、房子都需要你養,現實擺在這裏。當然,也有人不差錢,或者很牛逼的,也會在這個階段選擇通過跳槽煥發職場第二春。

3 如何選好跳槽方向?

這裏只討論金融的情況。

① 銀行。從業者可以往證券公司、信託公司等非銀行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其它新型民營銀行,考公等方向跳。

跳槽到證券、信託意味着較大幅度的薪資提升。熟悉投行線和產品線的員工跳槽出來,做二級市場業務或者其其它資產管理機構,利用新的平台來助力緣由銀行的資金資源,可謂如虎添翼。另外,銀行本身層及眾多,視角和平台不盡相同,這一點也是其它金融機構難以感受到的。總之,銀行人長期積累的社會關係等資源,對其跳槽後工作的有效展開具有極大優勢。

跳槽到互金的大多是具有風控、信貸審核部門工作經驗及優質客户資源的客户經理,除了高薪甚至股權激勵,新興活躍的互聯網金融機構也許能幫你打開一片全新的天地。

此外,傳統銀行從業人員跳槽到新型民營銀行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還有考公、創業等都是跳槽的選擇之一。

② 投行。投行狗們的選擇也很多,可以往私募股權、上市公司等機構跳,可供選擇的崗位挺多。

投行是一級市場,私募股權可以説是“一級半”市場。原先在投行,更多的是在做融資的事情,而通過投行的鍛鍊,既有精神的財務法律技能,熟悉公司各項管理,也對操作過的產業有着一定的認識和了解。最終使得轉向非上市公司股權的投資也得心應手。

跳上市公司的可以去做金融相關部門負責人、副總、CFO、董祕,作為專家,去輔導企業利用各種資本手段實現公司經營的跳躍。也可以去擬IPO企業擔任董祕,從個人財富的角度講,如果能在此過程中獲得上市公司股權,遠比單純做投行實現“財富自由”來得更為順暢。

③ 行研。分為賣方行研和買方行研。

賣方可以跳槽到買方或私募基金,走投資路線。此外,真正對行業研究到位,在行業內有影響力的人,轉型一級市場同樣會有獨特優勢。目前行業研究員轉型投行仍不算多,一是國內投行對行研不夠重視,但隨着註冊制的打開,國內投行將逐漸向國外投行靠近,越來越重視細分行業的挖掘能力,因此將會有從業研究員轉型投行的職業發展路徑。

當然,還有從業者只要有客户資源,開一個私募自己管理會比繼續在賣方打拼輕鬆很多。尤其是在市場行情比較好的情況下,賣方業界大佬聯合投資人開辦私募,實現財富自由的也不在少數。當然,選擇單飛後再回來基本是不可能的。

最後,賣方研究員也可以轉行實業,尤其擅長做董祕,負責資本市場業務開拓,擅長與各大金融機構合作與溝通,進行市值管理。

買方研究員會跳到私募,成為“更賺錢”的買方,甚至可以自己開一傢俬募,如果受益看好,幾個億的規模足矣。當然,不排除有跳到賣方的研究員,但數量極少。因為平均來説買方分析師比賣方更有資歷,另一方面習慣了被服務,不大習慣再去服務別人了。

④ 資管。如果你是在基金子公司和信託這樣激勵機制足夠充分的行業,是沒必要跳到其它行業的,正所謂“跳公司不跳行”。當然也可以去工作環境較為安穩的保險資管、銀行資管等行業,成為部門一把手。

二級市場的資管可以説研究為王,不僅可以在本行業尋求發展,也可以跳往基金、私募等買方,出路非常廣。

⑤ 私募。一般來説,私募已經處於金融行業的末端,再往後的工作機會則是主權基金、大型養老基金的層面。更多的工作機會來自不同私募機構之間的流動,如從一傢俬募到另一傢俬募。另一個出路是,當在某個基金中功成名就後,可以另起爐灶,創辦屬於自己的基金。

4 如何成功跳槽?

這部分主要分為跳槽時機和跳槽常見問題。

跳槽時機:俗話説金三銀四跳槽季。這是因為絕大多數人都領完了年終獎(當然不排除個別心機的公司把發放時間定在五六月份),積攢半年的想跳槽的人此刻紛紛選擇了出走。而在機構看來,因為大規模的離職潮,這個時候也是挑揀人才的好時機。這個時候跳槽的特點是機會多,競爭大。

另一個跳槽時機是在年前。那個時候大家都在等年終獎,離職的很少,所以這個時候跳槽遇到的競爭也小,遇到急招人的公司往往可以獲得不錯的溢價。但相應的此時的選擇也少,不一定能碰到值得去的新公司。

跳槽常見問題:關於跳槽,幾乎每一個HR都會問的問題是,“你為什麼從上一家公司離職?”這樣問的意圖,主要是瞭解你的工作態度,以及你對老東家不滿的那些地方,我們公司能否滿足。你回答的原則是多陳述事實,忌發泄情緒,多從個人發展和職業規劃角度出發,忌八卦辦公室政治。

還有一個問題是,“你希望要多少工資”。很多時候,除非你刻意打聽,在工資談判方面往往勞資雙方是信息不對稱的。如果我這個崗位的薪資預算是40萬年薪,而我知道你上一份工資薪資20萬,那我就可以開26萬;如果我知道你在原公司上升空間有限,我就可以開22萬;如果我知道你非常仰慕我司,對你來説這個職位足以改變你的人生方向,甚至我不漲薪也沒問題。

但話又説回來,你的薪資還是基於你的實力的。薪資談判技巧再好,也只是小打小鬧。如果你的能力超出業界水平很高,跳一次槽薪資翻上幾番都是有可能的。

最後一個問題,“你還有什麼想問我的嗎”。很多小夥伴看過面經,把這個提問機會浪費在了“討好”面試官,穩固offer上了,非常可惜。你要問的應該緊緊圍繞“你能否勝任”、“會不會遇到你不喜歡的情況”以及“是否有足夠的進步空間”來展開,比如關於這個崗位面試官認為最重要的內容是什麼,公司對這個崗位的重視程度和定位是怎樣的,這個崗位在公司內部的發展如何等。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