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機構改革試點年度總結報告

來源:巧巧簡歷站 1.02W

寫總結報告時應注意明確目的,突出重點,切不可面面俱到;要鼓舞人心,富有號召力。以下是本站小編整理的養老機構改革試點年度總結報告,歡迎閲讀!

養老機構改革試點年度總結報告

養老機構改革試點年度總結報告【篇一】

自民政部20xx年12月啟動開展第一批公辦養老機構改革試點工作以來,我去積極響應上級號召,向社會公開宣傳公辦養老機構改革的相關優惠政策,引導、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公辦養老機構的改革工作,截止目前我縣6家公辦敬老院共有4家公辦養老機構實施了公辦民營改革。

一、具體做法如下

1、改革現有管理體制和運營方式,積極宣傳、引導社會力量參與,委託各類專業化、非營利性社會組織負責運營管理。通過運營補貼、購買服務等方式,支持公建民營機構發展。加強監督管理,明晰權責關係,確保國有資產不流失、養老用途不改變、服務水平明顯提高。

2、增強公辦養老機構服務功能,公辦養老機構應當加大基礎設施改造,拓展服務功能,拓寬服務範圍,提高護理性牀位的數量和比重。當時按要求公辦民營養老機構在滿足孤老優撫對象、農村五保對象、城鎮“三無”老人和低收入高齡、失能等特殊困難老人服務需求的同時,可適當兼顧其他有養老服務需求的社會老人。目前已有三家公建民營機構收住社會老人。

二、取得成效

20xx年以來,我區先後完成鎮敬老院、敬老院、敬老院、敬老院公建民營改革,公建民營率達66%,吸引社會力量投入近1200萬元進行公辦養老機構升級改造,在優化運營機制、完善內部治理、豐富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質量等方面大膽改革創新;體現真實性,機構運營狀況良好,近年來未發生重大安全事故,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社會評價高。

三、困難問題

養老機構用地申請難、貸款辦理優惠難、用電用水閉路政策落實難雖然各級出台了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相關政策,但大部分是一級套一級,沒有具體實施政策,到相關行業和部門辦理難。造成土地規劃得不到審批。用電用水不能完全按照標準執行。養老護理隊伍從業人員短缺、年齡大、待遇差。受傳統觀念和工作強度制約,從事養老管理及護理的工作人員普遍年齡偏大,平均年齡都在55歲以上,用工難待遇低人員短缺,老年護理專業技能匱乏,嚴重影響了養老服務水平和養老業健康發展。

養老機構用地申請難、貸款辦理優惠難、用電用水閉路政策落實難雖然各級出台了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相關政策,但大部分是一級套一級,沒有具體實施政策,到相關行業和部門辦理難。造成土地規劃得不到審批。用電用水不能完全按照標準執行。養老護理隊伍從業人員短缺、年齡大、待遇差。受傳統觀念和工作強度制約,從事養老管理及護理的工作人員普遍年齡偏大,平均年齡都在55歲以上,用工難待遇低人員短缺,老年護理專業技能匱乏,嚴重影響了養老服務水平和養老業健康發展。

養老機構改革試點年度總結報告【篇二】

近年來,民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先後在全國遴選了兩批242家公辦養老機構改革試點單位,各地也同步開展了改革探索,在完善體制機制、創新發展模式、豐富服務內容,更好地發揮公辦養老機構保基本、兜底線作用等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為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xx〕5號)關於“繼續深化公辦養老機構改革”的部署,總結全國公辦養老機構改革試點工作進展情況,推廣典型經驗,鞏固改革成果,深化改革舉措,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全面開展公辦養老機構改革試點工作總結

系統總結20xx年啟動公辦養老機構改革試點工作以來,本省(區、市)推進公辦養老機構改革的主要做法、取得成效、困難問題、體會認識和下一步工作部署,並彙總形成省級出台的相關改革推進政策清單。

二、做好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典型經驗挖掘

各省(區、市)要立足本地實際,按照堅持標準、嚴格審核、優中選優的要求,組織挖掘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典型經驗,並向民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推薦3-5個各具特色的典型經驗。典型經驗應當具有示範引領、複製推廣價值,能夠體現政治性,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模範執行國家養老服務部署要求,工作推進符合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改革發展方向;體現羣眾性,以羣眾的需求為政策導向,把羣眾的關切作為工作的重心和着力點,確保機構養老服務水平不斷提升;體現創新性,在優化運營機制、完善內部治理、豐富服務內容、提升服務質量等方面大膽改革創新;體現真實性,機構運營狀況良好,近年來未發生重大安全事故,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社會評價高。各地報送典型經驗機構的隸屬層級不作限制,每個推薦材料不超過3000字,做到事實完整、説明清晰、表述準確。

三、加強公辦養老機構改革試點成果推廣運用

民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將適時開展全國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工作總結,研究提出深化改革的具體政策措施。同時,組織在各地提交的典型經驗中,遴選50個左右優秀案例,在全國範圍進行宣傳推廣。各地要同步做好本地公辦養老機構改革典型經驗的宣傳推廣工作,發揮示範引領作用,促進公辦養老機構改革發展。

請各省(區、市)民政廳(局)、發展改革委共同做好工作總結起草和典型經驗推薦工作。工作總結和典型經驗材料由省級民政部門集中報送,正式函件需同時加蓋省級民政部門和發展改革部門辦公室印章。

請各省(區、市)民政廳(局)、發展改革委共同做好工作總結起草和典型經驗推薦工作。工作總結和典型經驗材料由省級民政部門集中報送,正式函件需同時加蓋省級民政部門和發展改革部門辦公室印章。

養老機構改革試點年度總結報告【篇三】

隨着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人口老齡化的問題日益顯現。在當代中國,六七個子女面對一個失能老人,其結果可能是“一個失能老人,拖累一家人”。然而,不久的將來,人口老齡化程度會越來越高,一個獨生子女將要面對的是六七個老人的照顧和贍養,到那時拖累的不僅是一家人,而有可能是整個社會。針對社會養老形勢日趨嚴峻這一現實,富陽區民政局成立農村敬老院工作調研小組,對我區12個農村五保供養服務中心(敬老院)和公建民營、民建民營養老院的現狀以及農村敬老院功能的延伸和多元化發展進行了調研,並與鄉鎮(街道)分管領導、敬老院院長、工作人員、院民委員會成員進行了座談,對每個中心敬老院院民進行抽樣調查。

一、富陽區養老業取得顯著成效

(一)敬老院建設上規模。20xx年區政府制定《關於加強農村五保集中供養機構整合提升的實施意見》(富政辦〔20xx〕84號),確定農村公辦養老機構整合提升計劃。經過三年努力,通過合理佈局、有效整合,新建和改擴建相結合分步實施的方法,到20xx年底,全區農村敬老院由21家整合撤併為12家,現有牀位1653張,逐步實現農村五保集中供養機構佈局合理、管理規範、規模化運作的格局。近年來,政府又不斷加大投入,對敬老院實行新、改、擴建,擴大規模,提升硬件設施,僅洞橋鎮、靈橋鎮、常安鎮、湖源鄉、場口鎮等5家敬老院投資規模就達6200多萬元,改變了敬老院原先一貫的破舊、落後的形象,提高了政府為老服務的水平,受到轄區羣眾交口讚譽。

(二)生活設施上檔次。在擴大敬老院規模的同時,牢牢把握“以人為本,為老人服務”的原則,對敬老院內部設施進行合理規劃設計,改善老人的居住、娛樂環境,提升服務設施檔次,將大多數敬老院建成了標準較高的花園式敬老院,院內食宿、活動和生產生活設施齊全。添置電視機、衣櫃和牀上、洗漱用品。新建的洞橋鎮、靈橋鎮、常安鎮、湖源鄉、場口鎮等敬老院建有健身場(主要是户外)、閲覽室、棋牌室、醫療室、洗衣房和曬衣棚等設施,院內花木葱蘢、草坪生機盎然,還有菜地、果園,為住院老人創造了安全舒適、快樂幸福的環境。

(三)內部管理上台階。為提高敬老院內部管理,區政府出台《關於加快推進養老服務事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富政函〔20xx〕183號)等一系列相關指導性意見,對鄉鎮敬老院實施指導、監督,平時進行季度巡查,部分鄉鎮敬老院開始建立院務、食堂、財務、安全等管理制度,規範院長職責、工作人員崗位職責和院民守則等,並將這些制度、職責上牆公開公示,接受各方面監督。從整體上看,我區農村敬老院各項工作開始走上了制度化、規範化的軌道。

(四)居家養老全覆蓋。近年來,財政投入3000多萬元用於居家養老服務站的建設,居家養老服務站實現全覆蓋。20xx年開始實施養老服務提升工程三年行動計劃,當年新增居家養老服務照料中心73家,目前累計建成照料中心219家,其中城市社區全覆蓋。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工作順利推進,為6186名養老服務補貼對象提供了上門服務。全區近萬名老年人享受餐飲、日託、保潔、理髮、洗衣、醫療保健、家政服務等服務,尤其是空巢老人、高齡老人、失能老人,不出家門就能享受到政府及社會的關愛。

(五)養老體制有創新。為實現養老業的轉型升級,以適應人口老齡化發展需要,在區委、區政府、民政、財政、發改等相關部門的重視和協助下,公建民營、民建民營等多種所有制形式和經營方式的養老機構相繼建成。20xx年建成並運行的,位於區社會福利中心內的瑞豐老年公寓,是一處集食宿、休養、康復、醫療、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性老年人服務場所,主要有老年人生活照料、病癱護理、康復護理、臨終關懷等配套服務及附屬配套服務設施,公寓通過社會公開招標的途徑,承租給社會經營者經營,實施市場化運營,目前入住人數達到170人,如果在房租等方面適當給予優惠政策,公寓的發展前景看好。同時我區還相繼建有5家民建民營養老院。

二、公辦養老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我區養老工作雖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隨着我國老齡化形勢日益嚴峻、老年人越來越多、服務需求越來越大,加上舊的經營機制的束縛,各種矛盾和問題日益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重建設、輕管理,安全隱患始終存在。從整個建設和發展過程看,敬老院建設存在“一手硬一手軟”的問題,存在重建設、輕管理的傾向,從最近建成的幾所敬老院看,硬件建設基本上在1000萬至2000餘萬左右,但每年管理層面的資金投入與之不成比例,僅以人員工資支出為例,各敬老院年均約10萬左右,有的更少,如大源鎮敬老院上年工資總支出6.9萬元,淥渚鎮敬老院全年工資支出才4.8萬元,由於管理經費投入不足,內部管理各項責任制難以落實,人員配置難以到位和優化,12家中心敬老院均無醫護人員,11家沒有保安人員,規模較小的敬老院沒有專職的服務人員,失能對象護理員則更少。由於人員配置不足不優,敬老院無法接納更多的社會寄養、託養人員入住,導致大量公共養老資源閒置。比如,靈橋鎮敬老院154個牀位入住僅36人、淥渚鎮敬老院62個牀位入住10人、常安鎮敬老院150個牀位入住21人等等。

“輕管理”的另一個後果是安全隱患始終存在,從鄭州市發生的養老院“虐老”事件、黑龍江海倫市聯合敬老院縱火案、湖南雙峯縣養老院惡性殺人事件,到近期發生的河南平頂山市魯山康樂園老年公寓火災,頻頻發生在養老院的慘劇,折射出基層養老的安全之痛、安全之憂。我區敬老院安全隱患的概率與上述案例中的敬老院一樣,從入住對象看,入住人員具有兩大特點,一是怪癖,二是病癱。“五保”老人長期單獨生活,性格怪異,行為過激,病癱、失能老人也隨時有生命危險。有的老人每天強行外出十餘次,有的外出迷路,要到周邊縣市找回來,幾乎每家敬老院都有打架鬥毆現象。然而,由於有的鄉鎮、街道領導對內部管理不夠重視,安保人員不配設,安全管理難以深入,儘管敬老院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但很難落實,管理漏洞始終存在,安全事故隨時都有可能發生。

(二)責任意識有差距,院長人選較單一。鄉鎮、街道敬老院建設與管理實行的是“政府負責、民政指導、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工作責任格局。然而,在調研中發現,不同的鄉鎮、街道領導的責任意識有很大的差異,存在着監管缺失、經費不能完全到位、入住率偏低、責任事故時有發生等問題。在與鄉鎮、街道分管同志交談中瞭解到,鄉鎮、街道主要領導把精力集中在轄區內的社會和經濟發展等重大問題上,敬老院又是一個“燙手山芋”,出點事故還要追究責任,經濟條件差的鄉鎮拿不出更多的資金來改善辦院條件,不願招聘也無法招聘更多更好的管理服務人員,所以,從他們的內心來講,入住人員越少越好,更不希望接納失能人員。這也是目前有些敬老院入住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責任意識差異還表現在院長人選的隨意性方面。有的鄉鎮、街道十分重視院長的選用,積極動員工作能力強、富有奉獻精神的同志擔任院長一職,比如胥口鎮集中供養服務中心俞愛琴書記,她家有每年30餘萬的廠房出租收入,但她在鎮負責人的動員下,放棄安逸的生活,受命接管敬老院,在她的治理下,敬老院各項管理工作及服務頗具特色。但是,我區敬老院院長的任用總體上不夠重視,選拔渠道過於單一,60%以上是鄉鎮、街道指派的村幹部,沒有嚴格按照上級文件精神,面向社會擇優選拔,有的未經培訓上崗,管理業務欠缺,私心重,在如何辦好敬老院方面所花心思不多,敬老院的管理和服務水平難以提升。

(三)資金保障滯後,運行經費不足。敬老院的日常運作經費主要來源於供養經費,按照《浙江省實施<農村五保供養工作條例>辦法》(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76號)第十條規定,“五保供養標準應當按照不低於所在縣(市、區)上年度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0%確定。”《辦法》自20xx年實施以來,已有7個年頭,期間隨着社會和經濟發展,人們的物質和精神生活水平都相應提高,各類費用隨之增加,比如人工工資漲了100%,幾年前的小工工資50元/日左右,近年已漲到100多元;院民生活資料、生活用品費用翻了一番,原先100元左右一套服裝,現在基本上提高到200元以上;伙食費漲得更快,由以前的每餐一菜增加到兩個菜,以及增加葷菜的比例等,伙食支出大幅上升。顯然,物質資料上漲以及改善院民生活等費用的增長幅度要遠遠超出農民人均純收入的增長。一些規模較大、地理條件、經濟條件比較好的敬老院還能正常運轉,而規模小、較偏遠、經濟條件差的敬老院維持日常運行就比較困難,不得不以降低工作人員工資、降低院民生活標準來艱難度日。

(四)骨幹力量缺失,服務質量不高。敬老院供養對象大多年齡偏大,整體素質較低,性格孤僻怪異,還有部分智障、聾啞、肢體殘疾、精神障礙、癱瘓老人,有的生活不能自理,按正常要求,工作人員要照顧這些入住對象的起居生活,其工作壓力、勞動強度之大可想而知,但大部分敬老院工作人員的薪酬待遇很低。據調查,我區敬老院工作人員月平均工資2000元不到,最低的1000元,還沒有其他福利待遇,沒有養老金。

工作人員工資待遇低的結果是招聘不到所需的工作人員,大多數敬老院的服務人員基本上是在所在地附近招聘,主要是上了年紀的農村婦女,文化結構偏低,專業水平低,沒有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新性,存在着只要不出事故就行的消極思想。不僅人數少,而且年齡偏大,有的工作人員年齡達70歲。

(五)民營養老舉步維艱,有待政策扶持。在公建民營和民建民營養老機構調查中發現,民營養老機構更是舉步維艱。在養老市場發育尚未成熟,尤其是中高端養老市場不成熟的條件下,即使有良好的運行機制,辦院也十分艱難。如瑞豐老年公寓,是一所公建民營公益事業的社會辦非營利性養老服務機構,共有養老牀位432張,目前入住公寓的老年人170餘人,運營模式為市場化運作。就是這樣一個有設施有管理的養老機構也因為租金等因素,目前經營也是困難重重,每年虧損200餘萬元。

三、現階段農村公辦養老機構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建議

針對我區農村敬老院面臨的困難和問題,調研組在調研的基礎上提出現階段農村敬老院改革與發展的意見建議。

(一)轉變發展理念,“建設和管理”兩手抓。當前敬老院建設迫切需要解決的是轉變“重建設、輕管理”的傾向,強調“建設和管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各級政府要把養老工作列入年度目標考核內容,在制定“十四五”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時,建議將養老事業作為重點列入發展規劃;要出台相關政策主導敬老院各項工作,要根據中央和省有關加強養老機構管理的條例、辦法、方案,結合本地實際出台相關管理細則,以便於各鄉鎮、街道及敬老院參照執行。

鄉鎮、街道分管領導要監督指導敬老院制定日常運行規章制度,以崗定人,以人定位,以位定責,以責定酬;要按需要設置安全保衞、醫護人員崗位,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病危救護機制,確保敬老院院民人身安全和敬老院財產安全,保證敬老院日常工作正常運行。

要建立和完善考核機制,調動員工積極性。運用主管部門對鄉鎮、街道敬老院工作的季度巡查指導和年終考核、鄉鎮、街道分管領導對敬老院的考核、院長對工作人員考核、院民對院長和工作人員測評等途徑,提高管理和服務實效,並在考核的基礎上,按績效考核實施浮動工資制,打破平均主義。鄉鎮、街道要負責制定敬老院管理服務工作考核制度,對敬老院院長進行過程管理和監督,經年終考核,院長工作成效顯著、有特色者,按實績計發年度獎勵工資,其他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的考核獎勵,由院長根據鄉鎮(街道)制定的敬老院管理考核制度相關規定按月考核並計發獎勵工資。原則上,各敬老院在現有工資內拿出百分之二十左右作為考核獎勵工資,可設出勤、履行職責、院民測評、安全工作、值班等項目進行考核,以此激活管理和服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全面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務質量。

(二)增加經費投入,提高工資待遇。加強管理、提高服務水平的前提是工作人員的工資待遇基本到位。

目前敬老院工作人員平均工資普遍低於本地企業女工200元/月左右,而且除了富春街道個別敬老院以外,其餘都不交養老保險。為此,我們建議敬老院工作人員的月工資不得低於本地上年度最低工資標準的1.7倍、院長2.0倍標準計發。20xx年富陽最低工資標準1470元,按1.7倍計算,工作人員月工資為2499元,其中提取500元/月作為考核獎勵工資,這一工資水平略高於當地企業女工(2200元)的一般水平。

而20xx年我區敬老院工作人員平均工資僅為1862元/月,人員工資明顯偏低。對此,我們建議財政在上年基礎上適當提高公辦養老機構工作經費補助,即入住人數30人以下的,年資助標準不低於5萬元;入住老人數30—50人(含)的,年資助標準不低於8萬元;入住老人數51—70人(含)的,年資助標準不超過9萬元;入住老人數70人以上的,年資助標準不低於10萬元,分別比上年增2至4萬元。接收本市户籍的社會老人入住,每人每月補助200元。

同時,鄉鎮、街道應負起責任,工作人員工資不足部分要予以補足,要為工作人員購買養老保險,還要組織部門單位、站所、企業、村(居)委會和社會愛心人士定期或不定期到敬老院開展各種活動,捐錢捐物。敬老院要緊縮開支,廣闢財源,認真辦好院辦經濟,切實改善老人生活。財政、審計、經管等部門要加強敬老院資金使用情況的指導和審計,確保敬老院資金的專款專用,用到實處。

(三)加強隊伍建設,提高服務質量。

在提高工資、加強工作績效考核制條件下,向社會招聘熱愛敬老養老工作、責任心強、吃苦耐勞的年富力強的工作人員入院服務,財會、醫療等專業人員應當具備一定的專業技能;要加強業務培訓,不斷提高工作人員的業務素質,建立一支責任心強、業務素質好、勤勞細心的服務隊伍,切實提高服務水平;要優先將尊老愛老、充滿愛心、樂於吃苦、甘於奉獻、會管理的同志選拔到院長崗位上來。

建議與教育、衞生部門合作,加快護工培訓。加強對現有護工規範化、專業化、系統化訓練,提升隊伍素質和能力水平,可與高等院校、富陽學院等高中職院校掛鈎,借鑑免費代培制度,制定護工培訓計劃,建立養老服務人才隊伍培育體系,培養一定數量的專業護工,不斷充實敬老院護工隊伍。

要進一步完善配套設施,比如緊急呼叫器,防跌、防滑設施,醫療設施、醫護人員救護設施等;工作人員服務要熱心,態度要和藹,技能要達標,護理要到位;要不斷提高伙食標準,根據目前一般生活水平,建議各院院民伙食費每人每天不低於15元,並注意營養搭配,讓老人們吃得好、睡得好,玩得高興。老人們舒服了,來的不想走,還會吸引更多老人入住。只有這樣,敬老院才能讓老人們信服,讓社會滿意,敬老院才有養老市場。

(四)重視人文關懷,提高服務檔次。

精神生活是老年人養老的重要方面,有的老人死活不肯進敬老院,主要是不願意離開他(她)固有的社會文化圈。所以重視人文關懷,造就老人認同的養老精神文化,是養老院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此,敬老院工作要關注老年人心理和精神健康;開展老人教育;舉辦興趣班,成立書畫、健身、手工、花卉、戲劇等興趣班,學習技能、愉悦身心;開展文化活動,依照老年人不同的興趣和愛好,經常組織開展科學、健康、形式多樣的老年文化體育活動;經常邀請學校、社區、村文化社團進敬老院演出,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鼓勵老年人蔘與管理,發揮老年人的優勢和特長,參與經濟社會發展,社會公益事業和社區建設等活動,營造“老有所為”的社會環境;進一步建立完善院內文體設施,努力辦好老年文化事業,全面提升養老服務檔次。

(五)選樹先進典型,鼓勵開拓創新。

為進一步激發敬老院經營活力,建議在民政局的主導下,開展農村敬老院創建評比活動,通過評比強化各鄉鎮對農村養老業的重視,充分調動各鄉鎮、街道辦好敬老院工作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全面推進養老工作的規範化,提高管理實效。

被評為等級的敬老院除了適當獎勵以外,還要作為本區敬老院工作典型,其辦院理念、管理特色、工作成效等向全區敬老院介紹,其他敬老院如有單項工作做的比較成功的,也可以總結出來予以推廣,比如管理規範化方面、特色創新方面、待遇留人方面、人才培養方面、院辦經濟方面等等。也要走出去請進來,建議組織敬老院管理人員走訪參觀學習周邊區、市、縣辦院先進經驗,也可以請對方來我區作經驗介紹。

學習先進典型不是機械搬抄,而是要根據當地實際因地制宜,並在學習的基礎上開拓創新。目前敬老院處於新老體制交替時期,條件較好的敬老院應抓住機遇,在公建公營機制內實行逐步創新改革,靈活調整入住人員結構。入住率高的,可以實行五保老人自行在家養老的分散供養和在敬老院集中場所養老的集中供養兩種供養方式。身體健康、活動能力強的五保老人暫時在家養老,騰出牀位滿足社會失能、失獨、高齡老人入住。一些地理位置較偏的敬老院,則可以通過提高服務水平、創建養老文化,吸引和吸納更多的空巢老人進院養老,提高辦院經濟效益,也可以解決農村青壯勞動力打拼創業的後顧之憂。

四、未來農村公辦養老機構改革與發展的設想

隨着我國老齡化發展趨勢,農村公辦養老機構的服務功能勢必向多元化發展,在經營方式上最終要實行市場化運作。但是,目前要讓市場來提供養老服務,會出現兩個難以解決的問題,一是憑藉老人現有的收入很難得到所需的服務需求;二是經營者很難賺到利潤,為此,農村公辦養老機構的改革不能一放了之,要在政府作用下,分階段推進。

第一階段打破舊體制,激活經營機制。自1956年我國第一家“五保敬老院”始建至今已近60個年頭,期間在敬老院基本建設、入住規模、服務樣式、經費投入等方面發生了巨大變化,但它依然是計劃體制的產物,在人財物的配置上由國家和集體包攬,與改革前的國家和集體企業一樣,計劃下的用工和分配缺乏生機和活力,幹好幹壞一個樣,幹多幹少一個樣,其結果是員工工資低,經營水平低、社會效益低。所以,要改變敬老院目前經營狀況,第一步,還是走體制改革的路子,從落實崗位責任制實施浮動工資制開始,以此充分調動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轉變服務態度,提升服務質量,提高辦院聲譽,吸引更多的老人入住,不斷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第一階段工作也就是現階段工作,主要通過政府支持和財政扶持,改革內部管理機制,在做大做強公辦養老機構的基礎上,允許少數條件較好的敬老院向社會開放,初步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為鼓勵農村集中供養服務面向社會,政府工作考核要把敬老院接納寄、託安養社會老人的人數作為參考指標。

第二階段推行“一院兩制”,深化養老機構改革。從現在起花一至三年時間落實管理責任制,在責任制管理運行進入常態條件下,以“一院兩制”模式作為過渡,就是在敬老院辦院性質、方向、目標不變的條件下,多餘的牀位接收社會寄養、託養、以及其他社會需要集中供養對象入住敬老院的辦院模式。我們認為可以嘗試“三分一統”經營方式,即就是在敬老院統一管理下實施社會服務對象的分開收費、分開住宿、分開服務。也就是半市場化操作,不收住房租金,只收生活和服務費,對這兩類人羣在生活標準上、服務質量上、硬件設施條件等方面實行不同的管理。社會供養對象可以根據不同的住宿條件和服務要求選擇不同的收費,比如1500元/月、2000元/月、3000元/月,收費越高住房條件和服務越好。為便於管理,也可以把寄養、託養老人與五保供養對象按服務區分開,寄養、託養老人相對集中,高端服務對象的生活設施檔次要提高,空間要加大,服務人員也可以分層次配設,社會失能寄養老人的護理員根據難度可以按1:2至1:4配設。

進入“一院兩制”階段,在入住總人數中,社會寄養和託養老人爭取達到50%以上,入住率達到80%以上,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工資達到一半自收自支。在第二階段,社會寄養和託養老人數應作為養老工作考核重要指標。

第三階段試行公建民營模式,實現敬老院經營體制的根本轉變。“一院兩制”達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試行公建民營模式,實現敬老院經營體制的根本轉變。公建民營模式,就是在敬老院所有制性質不變的前提下,通過公開招標方式,由社會力量來承租、經營敬老院,以儘可能地發揮好政府的公益基礎投入與社會化經營管理的兩大優勢。

經營者承包敬老院以後,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政府可以從敬老院具體管理中解脱出來,真正發揮政府宏觀職能,比如提出公建民營改革指導性意見,建立准入和退出機制;建立運行和監管機制,出台相關扶持政策等等。

敬老院由社會力量來經營,承租者在保證公益效益的同時,要考慮經濟效益。他在爭取入住人數化,管理隊伍化,服務質量化等方面作出努力,這從根本上解決困擾政府的敬老院運行經費、日常管理等諸多困難和問題。如果發展狀況好,還可以考慮資產重組,在“五保”老人減少的條件下,實行全區資源統籌,“五保”老人可集中到指定的幾所供養中心養老,其餘的可資產轉讓,其所有權、經營權交由社會力量運行。

總之,要從根本上改變敬老院目前低水平、低入住、低效益的運行狀態,要靠政府力量推動改革;同時,也要通過改革內部管理機制,提高服務質量,吸納社會養老,產生自身造血功能,實現養老事業的可持續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