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發展調研報告格式8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2.55W

調研報告是調研事情的文字記錄,是完成一項程序的書面參照,對於調研報告,我們一定要根據上級的命令,制定出簡單可實施的調研計劃。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產業發展調研報告格式8篇,感謝您的參閲。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格式8篇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格式1

茶葉是_____鄉重要的傳統優勢產業。為加快茶葉產業發展,全面提高茶葉產業的綜合生產能力,進一步推進茶葉向良種化、產業化、標準化、品牌化邁進。我們對_____茶葉產業發展問題進行了調研,形成調研報告如下:

一、 _____茶葉產業發展具有較好的基礎和條件。

_____鄉境內自然條件優越,適宜茶樹生長,茶樹品種資源豐富,_____鄉

二、茶葉是促進_____鄉山區、半山區、民族貧困地區廣大農民脱貧致富奔小康的骨幹產業。_____鄉茶葉涉及面廣、影響力大、茶葉遍及全鄉所有村組,茶葉生產、加工、流通從業人員6500人,佔全鄉總人口61%。茶葉發展村社中30%的農民家庭收入主要來自茶葉。

四、_____鄉茶葉產業發展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十一五”以來,_____鄉茶葉產業發展速度雖然較快,但發展中仍存在下列問題:一是茶葉作為產業發展的地位及作用認識不足,個別村社對茶葉作為產業發展重視程度不夠。二是茶葉扶持政策不配套,不完善,扶持力度小,投入不足。三是部分茶園基礎設施差,管理粗放,單產低,效益差。四是產業化水平低,缺乏一批上檔次、規模、帶動能力強的龍頭企業,在全省叫得響的茶葉品牌。五是人才缺乏,技術落後,茶葉產量、質量提升緩慢。

六、“十一五”_____茶葉產業發展的兩條關鍵措施。

場為導向,合理調整產品結構,既要鞏固傳統產品生產,又要切實加快適銷對路產品研發。

2、打造“_____山”品牌,擴大_____茶葉市場影響力。一是整合_____茶葉品牌。對_____茶葉現有品牌進行認真篩選,繼續打造具有_____特色與代表性的茶葉品牌及系列產品。同時,規範茶葉市場,打擊不正當競爭,杜絕假冒偽劣產品生產,切實加大_____茶葉品牌的保護工作。二是強化茶葉市場營銷,建立茶葉市場營銷體系。通過發展專業化營銷企業、建立茶葉專賣市場、專賣店、專櫃,舉辦各類茶營銷活動,發展茶葉訂單、促進_____茶葉銷售。通過開展_____古茶樹資源保護、_____茶文化挖掘與_____發展旅遊業結合,宣傳_____茶葉,促進_____茶業發展。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格式2

廣播影視產業是文化產業的主力軍。按照國務院頒佈實施《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要求,在重視發展公益性廣播影視事業的同時,加快振興廣播影視產業,充分發揮廣播影視產業在調整結構、擴大內需、增加就業、推動發展中的重要作用,顯得尤為重要。結合我市廣播影視工作實際,市廣電局黨組中心組對我市廣播影視產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形成了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截止到末,我市現有市級廣播電台1座,電影院1座,電視台1座,實驗台1座;縣級廣播電視台2座,電影院1座;企業廣播電視站3座。市級廣播節目2套,電視節目2套;縣級廣播節目2套,電視節目1套;企業站電視節目1套。市級廣播每天自制節目34小時30分,電視每天自制節目2小時30分;縣級廣播每天自制節目21小時20分,電視每天自制節目1小時50分;企業站每天自制節目36分鐘。市級廣播全年播出14600小時,城市電影放映650場次,電視全年播出12410小時;縣級廣播全年播出9150小時,城市電影放映540場次,電視全年播出10110小時;企業站電視全年播出2905小時。全市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98.76%,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8.84%。市級廣播發射台1座,電視發射台1座;縣級廣播發射台2座,電視發射台1座。全市有線電視光纜幹線1266千米,有線電視用户13.6萬户。全市廣播影視從業人員742人,其中市級364人、縣級291人、企業站87人。全市廣播影視經營創收4116萬元,其中市級2570萬元、縣級1020萬元、企業站526萬元,預計全市廣播影視經營創收超過4700萬元。

二、現狀分析

我市廣播影視產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從無到有,由小到大,已具有一定的規模與基礎,特別是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全市廣播影視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產業發展的速度進一步加快。主要體現在:

1.基礎較好。廣播影視產業發展離不開宣傳、事業、管理和隊伍等幾方面因素。近年來,我市廣播影視宣傳工作成效顯著,廣播影視節目的收聽收視率不斷提高;事業建設發展迅速,廣播影視有效覆蓋面顯著擴大;管理工作日益加強,廣播影視社會行業工作格局得到規範;隊伍整體素質不斷提高,廣播影視系統員工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得到調動。這些工作取得的成績,都為廣播影視產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總量增加。我市的廣播影視產業經營創收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起步,90年代形成產業雛形,進入21世紀後快速發展,產業經營創收總量從最初的幾十萬、幾百萬、上千萬,到末達到4116萬元,年均增長率均在兩位數以上。

3.思路清晰。經過多年的探索,我市廣播影視產業形成了“依託廣播影視媒體,大力發展廣告經營,努力開拓節目市場,確保廣告和節目經營穩定持續發展;依託廣播影視網絡優勢,鞏固和發展有線電視業務,積極拓展多功能業務,大力發展網絡經濟;依託廣播影視行業優勢,積極開發相關產業,努力培植新的經濟增長點”的產業發展戰略,產業效益連年取得明顯增長。

4.各具特色。在以廣告業務為主的創收方面,市電台實行城市廣播和交通廣播廣告分頻承包經營;市電視台實行廣告目標管理經營承包責任制;市電影發行放映公司、市廣電報社則是自行運作廣告。在網絡經濟發展方面,市廣電網絡分公司依靠發展有線電視用户,依靠收視維護費價格調整,依靠發展增值業務,如數電視機頂盒、互聯網等,經過多年的努力,經營創收實現了成倍的增長。在相關產業方面,也取得部分突破,如市電台的計算機技術培訓學校,市電視台的廣電旅行社、少兒藝術團,市電影發行放映公司的電影發行放映業務,市廣電報社的報紙發行業務,市廣電物業管理中心的對外物業託管等。這些經營創收活動各具特色,效益明顯,為廣播影視產業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三、困難和問題

廣播影視屬於高投入、高技術的產業,設備的更新、人才的引進、網絡的建設和改造都需要投入大量資金,沒有投入就談不上技術的更新,沒有投入就談不上人才的引進。但真正能夠投入事業建設和發展的資金十分有限,各方面的支出都顯得捉襟見肘。近年來,我市的廣播影視產業雖然有所發展,效益有所提升,總量有所增加,但也面臨着種種困難和問題。其主要是:

1.總量偏小。近年來,我市廣播影視產業經營單位主體性增強,廣播影視產業的核心層和外圍層都得到發展,產業規模逐年擴大,產業效益初步顯現,市場體系基本形成,縱向相比,確有較大的增長。但我市廣播影視產業總體尚處於發展的起步階段,特別是與先進、發達地區廣電產業的橫向相比,總量仍偏小,比重仍偏低,產業合力沒有完全形成,總體實力和競爭力還不強。

2.結構失衡。一般來説,廣電產業分佈情況是廣告和內容創收佔總量的50%,有線電視網絡創收佔總量的30%,財政撥款佔總量的20%。從宏觀上看,目前我市的廣播影視產業創收則出現了倒掛現象,即有線電視網絡創收佔總量的50%,廣告和內容創收只佔總量的30%。這説明我市廣電產業的經營創收從宏觀上來説結構是失衡的。從微觀上看,網絡經濟以有線電視收視費為主,廣播影視媒體以廣告創收為主,而網絡經濟中的增值業務,廣播影視媒體的內容創收沒有很好地發展起來。

3.競爭失序。從全省來看,省台的眾多頻率(頻道)在落地,對我市廣播電視節目的收聽收視率是一大沖擊,此外,其部分頻率(頻道)近似或低於市級台廣告價格的廣告播出,對我市的廣告創收也構成威脅。如市電視台過去的外地品牌廣告量達80%以上,而現在只佔總量的8%,90%以上都是本地廣告。就全市而言,渝水廣播電視台與市本級的媒體同在市區播出,雖對市本級節目的收聽收視率影響不大,但其相對低廉的廣告價格,卻對市本級的廣告創收構成衝擊,從而導致市本級的廣告量貌似很多,可廣告單價卻始終上不去。

4.創新不夠。一是在產業發展的思路上不夠連貫。如整合全系統廣告進行集中經營,買斷渝水台廣告經營權,開展營銷活動和户外廣告等,過去都曾經做過一些嘗試,但大都有始無終。二是在產業發展的視野上不夠開闊,辦法不多。一方面,一些能夠體現廣電優勢的陣地,例如數電視地面廣播項目等,我們沒有去開發、去佔領,仍然侷限於傳統產業;另一方面,由於我們產業創收的手法簡單,形式單一,一些本屬廣電產業的創收項目,沒有去發展,如車載電視項目等。三是在廣告節目的製作上不夠新穎。如部分創收欄目的製作不夠新穎,醫療、藥品廣告的播出形式不夠創新等。四是在網絡增值業務的開發上不夠有力。如依賴於有線電視網絡的數電視機頂盒,受節目內容的制約,用户增長不快;互聯網業務受電信部門的制約,網速慢,用户增長不多;圖文電視和點播頻道沒有發揮應有的作用。

5.人才缺乏。我市廣電系統在長期的宣傳、事業和管理工作中,鍛鍊和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宣傳、技術和管理人才,出色地完成了各項任務。但隨着事業的快速發展,人才總量不足、結構不合理的矛盾凸顯,尤其是缺乏優秀的廣電產業化發展的經營、管理、策劃、資本運作等高素質複合型人才和適應新技術發展的高級技術人才。

四、思路與對策

這些年,我市的廣播影視產業自己跟自己比,總量有較大的增長,但與先進、發達地區比,我們的思想還不夠解放、視野還不夠開闊、辦法還不多、步子還不快。經營創收理念上的更新、項目上的拓展、總量上的增大,逐步形成產業體系相對完整、結構佈局日趨合理、整體技術水平先進、市場主導作用明顯的產業發展新格局,努力實現廣播影視產業全面、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到,全市廣播影視產業增加值在全市gdp中的比重顯著提高,廣播影視產業年均增長率達到15%以上,經營創收在現有基礎上翻一番,力爭突破1億元,將是我市廣播影視產業今後努力的方向。具體對策是:

1.加快實施數影院建設工程。依託中國電影集團在數電影製作、發行、放映和影院建設方面的龍頭和示範作用,加大數化影院新建、改建力度,率先在全省完成我市城區的數化影院改建工程,率先在全省實現我市電影放映設備的數化轉換,積極實施跨區域擴張或整合,帶動社會資本投資,促進我市電影產業升級,做強做大市電影發行放映公司,促進我市電影產業的大發展大繁榮。到,我市主城區再增加1—2座數電影放映城,分宜縣城區建設1—2座數電影放映城。

2.積極推進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建設。下一代廣播電視網以我國自主創新的“高性能寬帶信息網”核心技術為支撐,經雙向數化改造,可提供包括語音業務、寬帶高速數據接入等在內的各種綜合信息服務,可以滿足“三網融合”業務發展要求,是最經濟、最具內容優勢、最具發展潛力、最能帶動新興產業鏈發展、最宜發揮網絡自主創新優勢、最具中國特色的國家信息基礎設施。該項目計劃建設連接全國部分大中城市,骨幹網速率達每秒1000千兆,接入網用户端速率達每秒100兆,比現有用户上網速度快100倍,能提供三網融合綜合信息業務的示範網絡,為最終建成覆蓋城鄉3億以上家庭的中國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奠定基礎。依託該項目平台,到,我市下一代廣播電視網建設初具規模,產生規模經營效益。

3.大力推進有線電視數化整體轉換。以我市列為全省首批有線電視數化整體轉換試點城市為契機,按照“政府領導、廣電實施、社會參與、羣眾認可、整體轉換、市場運作”的總體要求,一是將有線電視網原來傳輸的模擬電視節目增加到50—60套數電視節目,同時推出若干套數廣播頻道(包括多語種的外語廣播),為付費電視用户提供30—50套付費節目和若干套視頻互動點播節目;二是大力開發公共信息服務內容,為用户提供豐富的電子政務、文化教育等信息服務;三是為廣大人民羣眾提供大量專業化、個性化服務,從而極大地滿足羣眾需求。,我市主城區率先在全省實現有線電視數化整體轉換,,全市實現有線電視數化整體轉換。

4.全力推進廣播電視有線網絡整合。按照國家頒佈實施《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要求,加快推進廣播電視有線網絡整合,推動廣電網絡數化、信息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通過網絡整合和數化、雙向化改造,能夠實現廣電網絡全程全網,提升網絡業務承載力,開發多種業務,將千家萬户的電視機成為集公共傳播、信息服務、文化娛樂、政務公開、交流互動於一體的多媒體信息終端,成為城市現代服務和信息化的重要支撐平台。有線電視數化和網絡整合對刺激消費、拉動內需具有重要意義。據測算,有線電視數化和網絡整合將有效帶動電子產品製造業、軟件業、服務業等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規模產值,為加快構建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文化傳播體系,為國民經濟和國家信息化發展做出積極貢獻。以我市率先在全省實現有線電視數化整體轉換為契機,啟動全市企業廣播電視有線網絡的整合,,全市完成企業廣播電視有線網絡的整合。

5.大力發展影視製作業。內容生產是廣播影視的核心優勢。採取有力扶持措施,降低准入門檻,提升電影、電視劇和廣播影視節目的生產能力,擴大影視製作、發行、播映和後產品開發,滿足多種媒體、多種終端對影視數內容的需求,形成電影、電視劇和廣播影視節目生產全面繁榮的局面。認真落實國家鼓勵和支持文化產品和服務出口的優惠政策,充分利用國內國際重要節展和平台,大力實施電影、電視劇和廣播影視節目推廣戰略,探索建立“市場運作、企業營銷、政府補貼”的推廣營銷新機制,把政府扶持和運用市場機制結合起來,使具有視角、特色、元素的電影、電視劇和廣播影視節目更多地進入國內國際市場。到,採取自創、聯合等方式,力爭全市完成1部電影、1—2部電視劇、3—5部紀錄片的拍攝製作,逐步形成具有一定規模的影視產業鏈。

6.加快發展廣播影視新媒體。依託傳統的廣電媒體,加快發展網絡廣播電視,人民廣播電台、電視台將充分發揮示範帶動作用,加快建設具有全省重要影響的網絡廣播、網絡電視。

依託我市現有無線傳輸資源加快網絡建設,抓緊建立全系統廣泛合作、統一運營的體制,探索走出一條新媒體發展的新路子,使新媒體成為廣電系統繼廣告、收視費、票房之後的第四大創收來源。

加快發展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cmmb手機電視)。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通過無線覆蓋網絡,向手機、mp4、gps等各類便攜接收終端,隨時隨地提供廣播電視、電子報紙、電子雜誌、以及金融、交通、生活等各類媒體信息服務。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對拉動民族工業、推動文化內容產業發展具有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該項目將在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奧運成功試播和階段性規模試驗的基礎上,利用我國自主創新的移動多媒體廣播電視技術、業務和運營支撐體系,建設覆蓋全國所有地市級城市的無線網絡,形成惠及億萬羣眾的新型廣播電視服務方式和產業業態。該項目在我市已完成階段性試驗工作,力爭啟動,xx年產生規模經營效益。

7.加快開發農村廣播影視市場。依託全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和農村電影數化服務平台建設,加大財政投入和支持力度,紮實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和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在保障農村羣眾廣播影視基本權益,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同時,帶動和開發農村市場,實現建立公共廣播影視服務體系和市場體系的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到,全市城鄉無線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100%,有線電視通達率達到100%、入户率達到80%,各鄉(鎮)配備1台(套)數電影放映設備,條件好的鄉(鎮)有院線公司進入。

8.加快區域性一流媒體建設步伐。傳播力決定影響力。以市廣播電視媒體為重點,大力建設頻率(頻道)多、受眾廣、信息量大、影響力強、覆蓋全市、輻射周邊區域的區域性一流媒體,加快構建現代傳播體系,不斷擴大我市廣播影視的影響力和競爭力。電視台將以市內發展為主兼顧區域性,向市內、區域性並重發展轉變,由以電視為主兼顧新媒體,向電視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轉變,大幅提升電視台的區域性傳播力,建成區域性領先的電視、網絡視頻現代傳播體系。人民廣播電台將形成以無線廣播為基礎,以調頻廣播為補充,以在線廣播為支撐,以新媒體發展為方向,以多媒體傳播為特徵的現代、區域性、綜合傳播體系,使之在技術裝備水平、頻率規模、節目製播能力、新媒體發展、受眾覆蓋範圍、區域性輿論影響力等重要指標方面,接近或達到全省主要傳播媒體的水平。廣播電視報社積極創新廣電報運營機制,推進廣電報與周邊地區的聯合與跨地區、跨媒體、跨行業發展,把廣電報真正辦成一份羣眾喜愛的生活服務類區域性報紙。到,爭取增加1—2個廣播電視頻率(頻道),打造2—3個精品頻率(頻道)和5—6個精品節目(欄目)。

9.鞏固提高廣播影視廣告業。在抓好傳統的廣播影視廣告業的同時,大力發展電子廣告、網絡廣告、移動廣告等新型傳播載體廣告,努力提高廣告創意設計和製作水平。針對廣播影視的特點,對平面廣告、視聽廣告、户外廣告等經營性資產進行廣播、電視、電影、報刊、廣電網站等多種媒體的多重開發和利用,實施多元化發展戰略,不斷延伸產業鏈條,增強廣告創收贏利能力。到,全市廣播影視廣告業年收入力爭達到5000萬元。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格式3

為落實《湖北省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科學謀劃“十一五”期間文化產業的發展,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與省文化廳組成聯合調研組,於6月中旬至7月上旬分別對武漢、黃石、鄂州、黃岡、襄樊、荊門、荊州、宜昌等市文化系統的文化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實地學習考察了湖南省長沙、岳陽兩市文化產業發展情況。現將省內調研及省外考察情況報告如下:

一、武漢、黃石、宜昌等八市文化系統文化產業發展的基本情況

九十年代以來,武漢等八市的文化產業發展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尤其是近幾年,隨着經濟持續穩定發展,人民羣眾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文化的需求越來越大,文化消費日趨活躍,八市的文化產業成長迅速,產業羣體不斷擴大,對經濟發展貢獻逐年上升,發展勢頭良好,已進入一個大發展時期。同時,在迅猛發展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和亟需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不能得到及時有效解決,將對文化產業發展產生較大影響。

(一)當前亟需解決的問題

1、產業發展意識滯後

調研中,這個問題的反映比較普遍。這個問題有兩個方面:其一是有些地方主要領導尚未充分認識到發展文化產業的重要性,對文化的認識還停留在是公益事業、是包袱上,對文化產業發展少重視、少關心、少支持;其二是文化系統內部發展意識滯後,認為文化是事業,靠政府、靠財政的思想尚未從根本上轉變,有的單位擁有幾百萬的固定資產,還埋怨政府投入少,而不是利用現有資源,想方設法創造價值,喪失了很多機遇,還有的認為文化產業是小打小鬧,找幾個小錢養幾個人,成不了大氣候。

2、文化資源整合和綜合開發不夠

各地現有文化產業普遍規模較小,佔當地經濟總量比重偏低,文化產業的經濟效益不明顯,這些現象與文化資源整合不夠、經營分散直接相關。現有文化資源分散在文化文物、旅遊、園林、宗教等數個部門管理,各部門單打獨鬥、各自為政,相互之間溝通協調不夠,對文化資源綜合開發十分不利。

3、投融資渠道單一

長期以來,文化事業主要由財政供養,其發展主要靠政府投入。隨着形勢的發展,這種單一的體制已經遠遠不能適應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大部分的文化企業單位屬國有性質,民營或私人文化企業數量少,規模小,外資或合資企業更是鳳毛麟角。投融資渠道單一,資金匱乏,已經嚴重製約了我省文化事業的發展。

4、管理體制不適應市場經濟形勢

一方面是有的地方依然存在政府大包大攬的宏觀管理體制,還習慣於用計劃經濟的手段管文化、辦文化,把經營性文化產業混同於公益性文化事業,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管辦不分的管理體制依然未能得到有效改革;另一方面,一些已經進行了文化體制改革的地方,受多種因素的制約,改革不到位,體制依然不活,文化產業缺乏活力和競爭力,發展缺乏內在動力,尚未走上良性發展的軌道,距離市場經濟體制要求還有較大距離。

5、政策扶持落實不夠

這是調研中反映最為強烈的一個問題。大家普遍反映,改革開放以來,國家先後出台了一系列文化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如1996年出台的《國務院扶持文化產業若干政策》,因為種種原因,時至今日仍沒有得到很好落實。此外,地方性扶持文化產業發展的經濟政策和產業政策尚未制定,如國有文化事業單位體制改革的配套政策、部門管理費用減免政策等,鼓勵、引導和支持民營或社會資本投資文化產業的政策也沒出台,這些都直接導致文化產業發展環境不佳,不利於發揮各方發展文化產業的積極性。

6、文化經營管理人才十分匱乏

調研中反映比較強烈的還有人才問題,尤其是文化經營管理人才十分匱乏。文化系統內文化產業人才培訓滯後,文化產業經營管理人才也難以在系統內安家落户,各地普遍缺乏懂經營、善管理的文化產業人才,缺乏開拓文化市場的人才。

(二)各地發展文化產業的有益探索

此次調研,在瞭解掌握文化產業發展問題的同時,我們也欣喜地看到,儘管發展文化產業遇到了很多困難,外部環境尚不寬鬆,但廣大文化產業從業人員不懈氣、不氣餒,始終“咬定發展不放鬆”,大膽創新,放手實踐,各地就發展文化產業都進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這對我們下一步深入研究制定全省宏觀指導政策及具體扶持政策具有很好的借鑑意義。

1、完善發展規劃,明確工作思路

產業發展,規劃先行。省內文化產業發展較好的城市已經先行啟動文化產業規劃,對全市文化產業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武漢市於正式公佈《武漢市文化發展規劃》,確立了武漢市-文化發展目標,明確了這期間武漢市文化產業發展遵循“政府推動、企業運作、規範管理”的發展原則,同時各城區以此為主線,分別拿出體現各自特色的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全市已初步形成由點帶面的文化產業發展規劃體系。宜昌市也制訂了較為完善的《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其他各地也都在文化事業規劃中加重了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筆墨,相應增加了對文化產業發展的指導措施,這些措施,對各地下一步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2、加大轉制力度,深化體制改革

針對文化體制改革滯後的現狀,谷城縣文化局於、對改革內部運行機制進行了兩次有益的嘗試。一是改革用人制度,將縣直文化系統44%的人員從機關和事業單位中分離出來,興辦實體,從事多種形式的承包經營,同時實行“用人五制”,即全員聘任制、人員進出靈活制、競爭上崗機制、嚴格的考核機制以及末位淘汰制;二是改革分配製度,打破檔案工作制,工資與崗位、效益掛鈎,拉開工資檔次。通過實行這種以崗定責、以責定酬、競爭上崗的制度,極大地激發了幹部職工的工作熱情,目前,全縣文化系統債務由改革之初的800萬元降到不足130萬元,文化產業形成10個具有一定規模的經營項目,年創利潤150萬元,是財政撥款的1.5倍,走出了一條縣市文化產業發展的路子。

3、盤活存量資產,加快資本營運

文化系統由於歷史原因,多佔有一定數量的具有較大升值潛力的固定資產。如何盤活這些存量資產?武漢市江漢區在這方面做出了一定成績。他們認為關鍵是對現有存量資產進行開發,通過對自身資源進行再組合、再投入、再產出,為產業發展夯實物質基礎。他們抓住城市改造和開發機遇,將處於城市中心地段的用地使用權轉讓,同時購買具有升值潛力的土地儲備,併成立營運實體,統一經營國有固定資產,保證了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直接帶動了區內文化產業的迅速發展。

4、強化項目載體,推動招商引資

要解決長期存在的文化企業規模小、發展緩慢的問題,加快文化產業發展,必須按照產業發展的思路,以項目為載體,大力推進招商引資。襄樊市就十分重視以加強項目建設推動文化產業招商引資,帶動了文化產業的整體發展。一是重視項目資源開發,項目數量較多,僅文物旅遊類就組織了11個建設項目;二是項目實施形式靈活務實,在不違反國家有關規定前提下,可採用合資、獨資、租賃、合作等多種形式;三是拓寬項目領域,將優秀文藝作品、文化基礎設施做成項目推介;四是大膽創新,首次嘗試引入市場機制,將優秀劇目的冠名權、演出權包裝為項目進行招商。上半年招商引資成果豐碩,4個文化產業項目總投資達820萬元。

5、突出資源特色,培育精品名牌

市場經濟條件下經濟發展的一條重要經驗就是發展特色經濟,培育精品名牌,發展文化產業也是如此。黃石市文化產業的發展就比較重視突出自身資源優勢,努力塑造地方文化品牌。黃石歷史文化資源比較豐富,尤其是以銅綠山古礦冶遺址為代表的青銅文化,由此黃石文化發展在思路上不搞“你有我也要有”的趕超戰略,而是貫徹“有所為,有所不為”的競爭戰略,突出資源優勢,重點抓住青銅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大力實施精品名牌戰略,形成獨具黃石特色的青銅文化旅遊業、工藝製造業、博物展覽業、演藝業等文化產業。

二、湖南文化產業取得的成績及基本經驗

(一)湖南文化產業發展已初具規模

1、湖南文化產業對湖南經濟增長貢獻逐步增加

改革開放以來,湖南的文化產業有了較大的發展,為湖南經濟的增長作出了較大貢獻,有的產業功能已初步顯現。以長沙市為例,據不完全統計,“九五”以來,長沙的文化產業保持了年均15%的高速增長。全市湧現出了一批實力較強的文化企業和企業集團,其中產值過10000萬元的企業58家,過5000萬元的企業28家,過億元的企業12家,過10億元的企業2家,文化產業從業人員達11.2萬人。

2、主體產業發展較快

當前,湖南已初步形成了以新聞出版、廣播電視、文化旅遊、娛樂四大主體產業為重點的文化產業企業羣體,形成了在全國有很大影響的“電視湘軍”、“出版湘軍”、“電影湘軍”、“文藝湘軍”,成為湖南文化產業的主導力量。湖南全省4家文化產業集團總產值達到120億元,過10億元的企業2家、過億元的12家。湖南出版集團實現銷售收入52億元,實現利潤2.34億元,資產總值達52億元。湖南廣電集團總資產達68億元,媒體廣告收入9.47億元。

湖南新聞出版業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形勢下,始終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初步在全國確立了“出版湘軍”的形象,享有“湖南人能吃辣椒會出書”美謄。

廣電業發展迅速。1993年來,湖南省廣電局在全國同行業中較早提出和實踐“大廣播、大電視、大宣傳、大產業”的目標,經過十多年的努力,在節目生產能力、經營創收、固定資產等3個方面實現了“超十倍”的跨越式發展。產業實力的增強,使廣播電視節目覆蓋不斷擴大。湖南衞視已覆蓋全國27個省會城市,在全國1億有線電視用户中擁有9000多萬用户,覆蓋人口3.24億,贏得了電視湘軍的美稱。其控股的電廣傳媒公司上市,到又增發5300萬新股,募集資金15.9億元,有力地促進了湖南廣電行業的產業化進程。

旅遊業成績令人矚目。湖南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條件。改革開放以來,湖南旅遊業發展迅速。“九五”期間,全省累計接待海外旅遊者169.4萬人次,比“八五”期間增長141.2%,年均增長18%。“九五”期間累計旅遊創匯8.01億美元,比“八五”期間增長353%,年均增長22.9%,高出全國同期年均增長率11.5%。“九五”期間,國內旅遊人數年均增長8%,國內旅遊收入年增長20%。2年全省旅遊業收入246億元,佔全省gdp的5.7%。

文化娛樂業呈現良好發展勢頭。以湖南大劇院、田漢大劇院為龍頭的演出市場持續火爆,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目前,長沙已成為僅次於北京、上海、廣州的全國四個重點演出城市。長沙的歌廳演出盛極一時,獨一無二的長沙歌廳現象引起了有關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同行的極大關注,上半年,文化部首次在長沙召開了全國娛樂節目交流會。

3、產業和相關產業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

基礎設施是文化產業發展的依託,在政府的積極引導和大力投入下,湖南已初步形成了文化產業的基礎設施體系。近五年來,湖南文化產業投資額近300億元。廣電系統在廣電中心一帶2300畝土地上進行了七大建設,形成了一個頗具規模的金鷹文化城。新聞出版系統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湖南新聞出版大廈、湖南圖書城、湖南電子出版大廈、湖南新聞大廈、長沙晚報報業中心。印刷業購置了目前最先進的激光照排、高速彩印及全自動書刊無線膠裝聯動線等最先進設備。信息網絡建設也有卓有成效。投資5億元、佔地100畝、總建築面積達11.5萬平方米的“長沙出版物交易中心”正在積極籌建中。目前,湖南全省縣以上圖書館有116所,藏書1300多萬冊,其中有95個上等級圖書館,數量居全國第一,包括一級館13個,二級館47個,三級館35個。湖南還創辦了一批具有特色的博物館。文化娛樂業方面,湖南大劇院、田漢大劇院、長沙電影城提供了廣闊的舞台。以全國第六屆城運全為契機,一大批氣勢宏偉,造型新穎,設備先進的運動場館和先進設施投入使用,為湖南體育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外,圖書館、博物館、紀念館等設施建設也有相當發展。

文化產業的發展促進了賓館、餐飲、禮品、廣告、會展、商貿等相關產業的發展,這些產業的基礎設施建設在湖南特別在省會長沙取得了眾所公認的成績,為文化產業的迅猛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支撐。第六屆城運會在湖南舉辦,金鷹電視藝術節落户長沙,全國農博會、糖酒交易會順利召開,説明了湖南特別是長沙外部環境和基礎建設為湖南文化產業的發展提供了相應的硬件保證。

(二)湖南文化產業發展的基本經驗

1、大力發展歌廳文化

湖南歌廳文化很火爆,其經驗:一是湖南人喜歡熱鬧,消費觀念超前。近幾年培養了一批受觀眾喜愛的主持人、演員、歌星、笑星;二是文化企業找到了一個好的藝術形式。在以湖南文化為底藴的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將放鬆和文化消費相結合,找到了一個很好的文化形式。湖南的文化現象是後現代娛樂文化的反映,後現代娛樂文化的特點是由去中心化、邊緣化、等級化向平面化發展,講究演員和觀眾的互動關係,融為一體。綜藝性沒有明確主題,開心放鬆心情是主要內容。演出融入了現代流行元素,形成了流行文化和湖南地方文化相結合的大眾娛樂形式。三是企業找到了好的經營模式。按照市場規律利用國有資產搞短平快,激活了國有資源;四是政府引導,以繁榮為主,引導規範,弘揚先進的,提倡健康有益的,規範落後的,堅決反對有害的。

2、用全新思路發展文化產業

岳陽市文化局提出了“勇氣比什麼都重要”的口號,憑着一股泰山壓頂不彎腰的大無畏勇氣,自10月,開發了第一個文化產業項目,匯澤文化廣場,安置就業人員1400多人,上交利潤810萬元,上繳税收870萬元。岳陽市文化產業是在極度困境中艱難起步的,到,市直文化部門負債5000多萬元,市直800多名職工有400多人下崗。他們在深思20多年改革開放的春風為何不度“文化關”,嚴峻的現實逼着他們在發展文化產業上殺出一條生路。文化突圍,首先是觀念突破,他們在市直單位進行了全員競爭上崗,還向社會招聘了50多名開發經營人才。其次是勇於用堅忍不拔的意志攻堅克難。作為弱勢羣體的地市文化部門,在實施較大規模產業開發的起步階段,其難度超乎想象。匯澤文化廣場建設先後拆遷了18萬平方米的建築,拆遷補償資金高達1.5億元,他們還度過了建設資金難關。第三是勇於在市場競爭中搶佔制高點。他們在匯澤文化廣場的產業經營中,堅持由市場來定位,由競爭來選擇,尋找戰略合作伙伴,打造文化一流品牌,搶佔市場經濟的制高點。第四是勇於從戰略全局謀求更大發展。目前,他們啟動開發的5個大項目,都是從大處着眼,靠創意出奇,得到市委市政府及相關部門的重視支持。

3、加強人才環境建設

近年來,湖南在文化領域積極穩妥進行了一系列的人事制度改革,在構建一整套能充分激發人的潛力、充滿競爭意識的人才環境方面探索出了一些成功的經驗。在用人制度方面,普遍實行聘用制。在培養人才方面,在近20萬文化從業人員中,中級職稱以上就達4萬人,佔23%。湖南建立了有力的人才集聚機制,通過制定優惠政策,廣泛吸引國內外知名藝術家、經紀人、企業家、高級管理人才,充實了湖南的文化產業隊伍。建立和完善有效的激勵競爭機制,運用競爭機制,實現優勝劣汰;引進激勵機制,對有突出貢獻的文化人才實行重獎。在分配製度上逐步形成了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設立了“論功行賞、分鍋吃飯、獎優罰劣、獎勤罰懶”的利益分配機制。

三、幾點思考

1、強化產業意識,營造環境

必須按照文化的屬性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要求,進一步提高文化管理部門、文化從業者和全社會發展文化產業的積極性,營造有利於文化產業發展環境。要制定湖北省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加強立法,使文化產業有法可依。要加強政策扶持,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

2、創新體制,強化改革,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

進一步理順行政主管部門與文化事業單位的管理關係,推進文化事業型體制向產業型體制的根本轉變。

3、整合資源,組建大型文化產業集團

採取市場選擇、政府推動的辦法,徹底打破地域分割和部門圍牆,建立全省統一的市場。加大吸引外資力度以及文化產業自身的兼併和重組、資本運作等方法,使強者更強,在全省範圍內組建一批跨地區的、一業為主,兼營相關產業的綜合性文化產業集團。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格式4

河姆渡遺址7000多年前的原始茶、田螺山遺址出土的6000多年前的人工栽培茶遺存、世界上第一部茶書《茶經》唯一命名的古名茶——“瀑布仙茗”、源於北宋的我國最早的白茶——“四明十二雷”、以及最近在餘姚瀑布嶺發現的百年樹齡古茶樹,等等,這些無不説明餘姚是中國乃至世界茶飲、茶事、茶文化的源頭之一,在茶葉產業發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但從我市茶葉產業的發展現狀來看,與曾經擁有的歷史地位還不相當,甚至已落後於茶葉產業的後起之秀——新昌、寧海等。為此,我們組織調研組對我市茶葉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聽取了市農林局關於全市茶葉產業發展情況的先容,並赴河姆渡鎮、鹿亭鄉、樑弄鎮、大嵐鎮等茶葉主產鄉鎮實地調研,考察了部分茶葉生產企業,徵求了市茶文化促進會的意見。現將有關情況綜合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市茶葉產業主要分佈在四明山及其周邊的山區、半山區,涉及18個鄉鎮(街道),約有茶農10萬人。現有茶園面積6萬畝,其中:無性系良種茶園1.71萬畝,已建成無公害茶、綠色食品、有機茶生產基地1.8萬畝,產區規模在全省產茶縣(市)中居中等偏上水平。全市現有各類茶廠200餘莢冬其中:精製茶廠42莢冬已完成改造並達到qs標準的企業42家。

全市現有名優茶品牌20餘個,主要品牌為瀑布仙茗、四明龍尖和寧波白茶。恢復於上世紀90年代初的歷史名茶“瀑布仙茗”,先後獲得了寧波市名牌產品、寧波市八大名茶、省名牌產品、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地理標誌產品,其製作技藝已被列為寧波市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有生產成員單位28莢冬基地覆蓋全市。四明龍尖為新創名茶,是寧波市着名商標。我市是寧波白茶的原創地和主要產區,產量佔寧波白茶總產量的50%以上。

xx年,全市實際計產茶園面積5.6萬畝,總產量6317噸,產值1.135億元。其中名優茶367噸,產值7372萬元,分別佔全市茶葉總產量的5.8%和產值的65%。珠茶產量5730噸,產值3783萬元。名優茶均勻價格達到每公斤200.8元,最高的黃金芽每公斤8000元。全市茶園均勻畝值2026.8元,其中白茶最高畝值超2萬元。在茶葉出口加工方面,出口珠茶加工量近3萬噸,出口貨值4億元。大嵐鎮作為全市最大的茶葉主產鄉鎮,1.8萬畝茶園為全鎮農民提供了近50%的收進來源。

二、存在題目

1、企業散小弱,發展後勁不足。我市名優茶品牌多而雜,茶葉企業普遍規模較小,大的三、五噸,小的只有幾百斤,產值上百萬元的企業屬鳳毛麟角,除“瀑布仙茗”等個別品牌外,盡大多數茶葉品牌着名度低、缺乏市場認可,單體實力普遍不強,缺少具有行業影響力和產業示範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多數珠茶廠產品結構類同,銷售價格低、利潤薄,在煤、電、採摘等環節生產本錢不斷進步的情況下,委曲維持經營,無力擴大再生產。

2、茶園經營分散,制約着茶葉產業的發展。部分茶園直屬村級集體所有,承包給個人經營,承包期大多在5年左釉冬由於承包期短,導致承包者存在短期行為,沒有長遠計劃,茶園治理粗放,導致茶園老化。大部分村級茶園隨山林責任制分茶到户,户均有茶園,承包户或自行加工茶葉,或出售鮮茶葉,由於茶園面積小,農户治理不重視,難以保證質量。

3、營銷網絡薄弱,市場化程度較低。產量較大的珠茶、蒸青茶多以出口為主,受自身能力所限,在銷售、定價等方面非常被動,基本上被中間商、外貿公司、外商所主導,缺乏市場話語權,是純粹的初加工。以國內市場為主的名優茶,由於多年來形成的經營習慣,大多數企業還是以“人情茶”、“關係茶”、“禮品茶”、“扶貧茶”為主解決茶葉銷售題目,基本拘於本地市場,鮮有銷往周邊地區,難以輻射到大眾市場,品牌對銷售的帶動效應不明顯。我們通過網絡調查我市名優茶在全國各大茶葉市場和全國最大茶葉流通企業天福團體的上櫃茶葉情況,基本上見不到我市“瀑布仙茗”等名優茶的蹤影。

4、工藝水平落後,產品品質較差。從產業總體發展水平來講,我市大多數製茶企業生產設備和工藝水平是較為落後的,這是導致產品質量不高的主要原因。珠茶加工企業普遍環境較差、設備落後,加工標準不嚴,一旦受到國際市場動盪或歐盟對進口珠茶嚴格執行檢測標準,整個珠茶產業就受到重創。名優茶生產企業缺少大型冷躲庫等必要的藴躲設備,生產工藝仍以傳統方式為主,在採摘、攤青、製作等一系列關係到產品品質的環節仍較薄弱。如由於加工機械的原因,導致不同企業生產的“瀑布仙茗”在外形上存在較大的差別,影響市場競爭力。

5、監管不夠到位,產業發展機制不夠健全。政府有關部分對茶葉產業整體發展缺少指導,較重視新品種改良、引進等前期工作,忽視對產中和產後的監管指導,對合作社的規範建設引導不夠,缺少強有力的政策措施推動茶葉企業聯合組團發展。目前,全市範圍內成立了多家茶葉生產合作社、茶葉協會,如瀑布仙茗協會,會員可以共同使用品牌,理論上雖有一整套的品牌治理制度,但在具體執行中不夠嚴格,個別會員茶葉產品質量低下,嚴重影響品牌整體形象。新昌縣花20多年時間集中政策資源發展“大佛龍井”和寧海縣花xx年時間集中政策資源打造“看海茶”的做法,值得我們鑑戒,如今“大佛龍井”和“看海茶”的產銷規模及市場覆蓋面已遠在“瀑布仙茗”之上。

三、對策建議

1、明確目標任務,建立健全促進茶葉產業發展的規劃和政策體系。要研究制定《餘姚市茶葉產業發展規劃》及其茶葉公司配套扶持政策,明確今後我市茶葉產業發展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建設項目、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設立隨財政可用資金增長的產業發展資金,落實並穩定税收優惠政策,努力使我市茶葉產業向着茶樹良種化、產出高效化、生產標準化、作業(加工)機械化的方向發展,進步名優茶產量,提升茶葉品質,擴大市場覆蓋面,完善市場營銷網絡,建立現代化茶園,基本實行茶園標準化治理和機械化作業,大力發展茶文化旅遊。

2、完燒瑰制機制,進步茶葉的產業化市場化程度。一要制定扶持措施,鼓勵茶葉企業或茶葉經銷户往外地特別是全國區域性茶葉市場開設專門銷售我市名優茶的專賣店、直營店、經銷店,並在市農批市場專設茶葉交易區,將專業市場、販銷隊伍、駐外窗口結合成有機的整體。二要大力扶持龍頭企業,採取相應的政策措施,引導鼓勵企業之間和企業與農户之間通過聯營、合作參股、控股、茶園經營權流轉、組建合作社等形式,組建龍頭企業或經營團體,發揮龍頭企業連接農户與市場的紐帶作用,使茶葉生產經營向團體化方向發展,努力形成一個品牌1家企業或1個團體運作的局面。三要鑑戒新昌等地與天福團體(國內最大的茶葉連鎖經營團體)和北京老舍茶館(全國最負盛名的茶館)合作的做法,千方百計使我市名優茶進進茶葉消費高端市場。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格式5

一、基本情況

設施蔬菜產業現已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主導產業。目前沙坡頭區設施蔬菜面積達到14.56萬畝,佔全市20.83萬畝的70%,佔全區84.5萬畝的17.2%。建成了以番茄、茄子、黃瓜、西瓜等特色品種為主的日光温室示範基地66個,小拱棚瓜菜示範基地6個,建成沙漠日光温室1200座、0.2萬畝。設施蔬菜總產量達到65萬噸,產值達到9億元,農民人均來自設施蔬菜的收入達2204元,佔沙坡頭區農民人均純收入的48.4%,主產區設施蔬菜收入佔農民人均純收入的80%以上。設施蔬菜不僅成為農民投資回收最快、效益最為明顯的支柱產業,而且解決了3.6萬餘人的就業,有效帶動了流通、運輸、信息服務等行業的快速發展。

日光温室以冬春一大茬,秋冬茬接早春茬,秋茬接冬春茬三種栽培模式為主,面積分別佔30%、40%和30%;小拱棚以冬春茬韭菜和早春茬西瓜兩種栽培模式為主。品種佈局上,番茄佔50%,茄子佔10%,辣椒佔15%,黃瓜佔5%,瓜類佔10%,設施園藝及其它佔10%,產品的外銷量佔90%以上。制訂推廣了12項提質增效措施,平衡施肥、無土育苗、小氣候調控、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得到廣泛應用, co2氣肥、反光幕、新型覆蓋材料、陰陽棚及熱風爐等技術開始示範使用。

二、存在問題

1、流通體系不夠健全。一是沒有大型蔬菜專業批發市場,蔬菜交易在園區內直接進行,相互壓價時有發生。二是缺乏流通銷售龍頭企業,現有的流通企業經濟實力、帶動能力、抗風險能力較弱,缺乏對市場調節和操控的有效手段。

2、科技力量不足,技術服務滯後。現有市、鎮(鄉)兩級農業科技人員50多人,不僅斷檔老化、總量嚴重不足,而且大部分專業不對口,真正的內行更不多,指導千家萬户和幾萬座大棚的生產,不僅力不從心,碰到技術難題更是束手無策。由於技術服務跟不上,造成地區間、農户間的生產水平很不平衡,相當一部分日光温室的產量和效益不到平均水平的一半。

3、標準化監控機制不完善,品牌保護意識不強。超市等生產流通環節的監測不夠嚴格,無公害、綠色、有機蔬菜產品的價位優勢得不到體現;過量使用化肥、農藥時有發生,病蟲害重治輕防、以化學防治為主的現象比較普遍,食品安全生產的意識亟待提高。在銷售上雖然一再強調統一包裝,但部分運銷企業為節省成本而使用其他廢舊包裝箱的現象仍有發生;在蔬菜暢銷時,部分農户對產品不分類,以次充好,對“沙坡頭”蔬菜品牌造成不利影響。

4、種苗生產銷售管理有待加強。個別種苗公司引進的蔬菜新品種不按程序嚴格進行試驗示範就批量生產銷售,造成部分品種穩定性差,品性下降;有的種苗公司有銷售過期苗,病苗的現象;有的種苗公司技術力量薄弱,售後服務不及時。

5、基礎設施不夠配套,部分園區生產條件較差。一是老灌區設施蔬菜園區現有電路普遍為單相電,無法滿足捲簾機三相用電需求,影響了農民投資安裝使用捲簾機的積極性。二是沙漠農業園區大棚保温性能差,冬季棚內平均温度比老灌區低2—3℃,外界温度零下14℃時,棚內温度普遍不到10℃,不能滿足蔬菜正常生長的温度需求,遇到極端低温天氣,就會造成嚴重凍害;同時,風沙危害較重。

三、幾點建議

1、加快市場流通體系建設。一是採取招商引資、項目扶持、股份合作等方式,內引外聯,儘早建設集蔬菜展銷、檢測、收購、保鮮、加工、交易、外銷為一體的功能齊全、設備先進、輻射面廣的國家級大型蔬菜批發市場,形成一個高效、暢通、可調控的現代化農產品物流中心,發揮其在資源配置、產品集散、價格形成、信息發佈、物流配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有效提升沙坡頭蔬菜的市場競爭力。二是培育壯大龍頭企業。組織有關部門儘快研究蔬菜龍頭企業的發展問題,整合有關農業發展項目資金,集中財力加大對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引導、扶持現有的蔬菜流通公司和專業合作社、協會、農民經紀人,通過聯合、重組,形成流通集團或大型龍頭企業,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服務,走龍頭帶產業、產業連基地、基地連農户的良性循環發展之路。

2、多策並舉,強化技術服務。一是加強農業技術隊伍建設,適當增加市鎮(鄉)農技服務中心人員編制,面向區內外聘用一批具有蔬菜生產特長的專業技術人員;同時,加強現有技術人員的再教育,促其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技術服務能力。二是加強對農民的學歷教育和技能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技術操作水平和市場經濟觀念,真正把廣大農民羣眾培養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三是充分發揮種苗公司技術力量的作用,通過銷售種苗,為農民提供全程技術報務。四是加大聘用山東農民技術員的力度,充分發揮當地“土專家”、“種植能手”的作用,為農民提供看得見、摸得着的典型。

3、強化監控,狠抓標準化生產和品牌保護。 一是把好蔬菜生產環節關,堅決堵住農藥殘留。繼續完善無公害蔬菜標準和生產技術規範,強化無公害蔬菜知識的宣傳,開展無公害知識培訓,教育引導農民認真汲取青島毒韭菜、海南毒豇豆的教訓,積極使用低毒、低殘留農藥,大力推廣殺蟲燈、遮陽網、防蟲網、生物農藥等無公害控制性設施,禁止使用高毒高殘留農藥,從源頭上保證蔬菜的質量。二是健全完善監測體系。現有的產地(田頭)市場要建立健全檢測機構,配備一定的人員和設備,對進入市場的蔬菜要加強檢測,避免有毒蔬菜混入市場,逐步推行市場準入制度。要對農民種植的蔬菜實行動態管理,不定期地進行抽檢,積極探索建立產品質量追溯制度。三是繼續實施統一品牌、分級包裝、統一標識和對包裝箱進行適當補助的措施, 加大我市蔬菜品牌的宣傳力度,努力把“沙坡頭”蔬菜打造成寧夏、中國的名牌農產品。

4、狠抓種苗質量和供應管理。嚴格程序,規範品種引進。所有種苗公司引進的新品種必須按照有關法規嚴格進行試驗、示範,經有關部門評審鑑定,登記備案後方可推廣。加大對種苗市場的監督管理,堅決打擊向農户銷售過期苗和弱病苗的現象。建立獎懲機制,提升服務水平。對種苗質量高,技術服務好的企業,應給予相關項目優先申報及政策扶持;對育苗設施落後、技術力量薄弱、無抵禦市場風險能力的種苗公司應限期整改或勸其退出種苗市場。

5、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努力改善生產條件。一是多方籌措資金,加快園區供電線路改造,為提質增效提供基本保證。二是加強沙漠園區科研攻關,通過增設保温裙、防寒溝、雙膜覆蓋,增温火牆(爐)等,千方百計提高大棚保温性能;加快造林綠化,草、灌、喬和草方格相結合,在園區外圍和主幹路兩側建設防護林帶,減少風沙侵襲。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格式6

xx村委會轄xx村、xx村、xx村3個自然村。國土面積18.06平方公里,屬半山區,耕地總面積1251.19畝(田889.81畝,地361.38畝),人均耕地面積1.03畝。其中,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3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19畝;林地25303.50畝;其他面積131畝。據初步統計,201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80萬餘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90萬餘元,佔經濟總收入80%以上;畜牧業收入28萬餘元(年內出欄肉豬559頭),佔經濟總收入5%。農民人均純收入2400餘元,主要以種植小米辣、烤煙等為主。目前已種植成功一個果品翠冠梨。已簽訂農業承包合同300餘份,土地承包面積1251.19畝。從以上數據得知,居住村民不算多,每户以6口之家計,户有承包地6畝以上,再加上自行開墾的荒地,户有耕地可達10畝還多,但經濟收入偏低。通過採取與村“兩委”領導、村民小組長和村婦女組織、老年協會負責同志座談,進村入户、實地查看的方式,對xx、高摟寨、xx3個村子發展農業產業現狀進行了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發展產業優勢條件分析

一是居住户數少,人均擁有耕地面積較人口居住密集的甸尾、鐵所,户有耕地多。

二是羣眾學習使用科學知識意識強,民風純樸,都有通過新農村建設改變現狀的強烈願望,對改變村莊面貌期盼度非常高,都願意積極參加新農村項目建設,參與土地流轉並支持招商引資項目落地建設。

三是3個自然村位置依山傍水,無環境污染,發展高原特色產業空間大。

二、發展產業劣勢條件分析

(一)產業結構單一,全村經濟發展相對緩慢。主要原因:一是由於沒有其他支柱產業,農業種植僅從過去單一結構的種植水稻、玉米發展到現在種植烤煙、洋芋、小米辣,種植的經濟作物品種單一,導致全村經濟發展相對緩慢。二是種植的農產品收購價格不穩定,農業增產不增收的問題比較突出。如擴大洋芋種植面積後,遇年景好時節,雖豐產,但收購價反而較乾旱時期低。三是農户種植信息匱乏,不能及時調整栽種品種,種植農產品無市場或售價低。四是因人口老化、家中人口少或壯年勞力常年到鄉外務工等原因,導致部分農户耕作無勞力,全年經濟收入低。四是沒有很好地發揮和利用當地資源,打造獨具一格的特色產業,導致不能形成帶動性規模化產業,全村經濟發展相對緩慢。

(二)基礎設施建設薄弱,限制產業發展的空間。一是通村公路和種植區的路況差。從鄉進村道路除有1條里程近6公里、寬為3.5米的彈石路和躍進水庫周邊有1條里程約3公里、寬約2米至3.5米的水泥路面外,其餘得到硬化的路面為土石路。二是農田灌溉水源不足。3個自然村雖依山傍水,但因躍進水庫為人飲水源水庫,反而形成守在水庫邊無生產用水。

(三)壯年勞力偏少,公益設施和產品交易場所建設相對滯後。一是全村1200餘人總人口中,60歲左右老齡人口已達500之多,佔40%,空窠老人居多,對農村經濟發展、社會和諧或多或少會有一些影響。二是因距鄉政府所在地有一定里程,加之3個村組之間相距3公里左右,導致公共設施不能資源共享;出現一個自然村中與另一自然村中羣眾為同一項目建設點意見分歧,建設項目點意見不能達成一致,爭取到的建設項目落地生根難;又因無農貿市場交易點,平日,家中無交通車的村民採購新鮮肉食品均只能等到趕甸尾街市時才能採購到。

(四)處於人飲水庫保護區,發展養殖業存在一定的困難。因躍進水庫位於xx村和xx村中間路段,如大規模發展養殖業,可能導致疫病傳播而污染到為建水整個城區居民提供的飲用水源,因此當地養殖業相對滯後,不能成規模地發展養殖業。

三、發展農業產業的對策和建議

(一)廣泛開展科學技術培訓,提高抗風險能力。積極聯繫農技部門,指派專家或技術員實地為村民開展種植知識培訓,讓村民掌握更多科學種植技術。同時,村組幹部帶頭,積極推廣和引導農户種植經濟價值高的新品種,適銷對路的農作物。

(二)調整種植結構,發展優勢互補的產業。以強村富民為突破口,積極爭取有關部門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進一步加大農業結構調整力度。一是結合美化淨化躍進水庫周邊環境的要求,以xx村為首,動員每户村民用2畝左右的耕地種植果樹。因缺少壯年勞力,種植果樹首選易於老年人管理,果形大、果味好的蘋果、臍橙、車釐子等果樹,培植優勢互補的產業,多渠道增加村民收入。二是向承包田地要效益。堅持農户自願的原則,引導家中壯年勞力少的農户將承包田地以利潤留成的方式承包給他人,實行連片種植的經營模式,推進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三是在延長產業鏈方面做文章。一方面以招商引資或村集體投資領辦等形式,搞好經濟作物種植。同時,採取“公司+基地+農户”的模式,搞好配套服務;另一方面,主動與農產品加工企業掛靠,簽訂農業訂單,穩固銷售渠道和銷售價格。

(三)提升勞務輸出能力,加快勞動力轉移。目前,欠發展農業村、組農民收入渠道還不寬,增收基礎不穩固,靠年景吃飯、靠農業增收的現狀並沒得到根本改觀,抵禦自然災害和抗市場衝擊波能力低。因此,在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過程中,要把增加農民收入作為各級組織的頭等大事來抓,以促農民增收為工作中心,加大組織領導和國家政策扶持力度,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跳出農業發展農業,跳出農村致富農民,既向農業的廣度和深度進軍,把農業和農村內部的文章做足,又要繼續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在農業和農村外部尋求增收途徑。

(四)爭取多方支持,實施項目建設。要加強xx地區的快速發展,推進項目建設是關鍵。因此,要充分發揮和利用各種後發優勢,用足政策,爭取各級支持,引進項目加快農業生產、衞生等基礎設施建設,轉變村民經濟收入滯後和改善人居環境狀況。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格式7

20xx年9月我榮幸的成為了一名大學生村官,作為村官入職已經三個多月了,在這段時間裏,我通過實地考察,與村民面對面的交談,對於我們棗園村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現我就棗園村在統籌城鄉發展,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中存在的基本情況,具體問題及今後的發展思路和規劃做簡單分析:

一、棗園村基本概況:

栆園村位於北趙川鄉政府所在地,全村有8個村民小組,289户,1069人,勞力413人,其中黨員23人。全村耕地面積1811畝,其中主導產業核桃427畝,板栗410畝,糧食生產以玉米、小麥為主,其中玉米種植面積450畝,小麥種植面積500畝,其他產業種植面積861畝。畜牧業方面,全村牛存欄52頭,豬存欄615頭,2017年人均純收入3700元,是我縣比較貧困的一個行政村。全村以種植業和養殖業為主,村民經濟收入主要靠外出打工為主。近年來,棗園村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村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深入發動社會力量,參加新農村建設,倡導社會新風尚,努力促進社會和諧。由於工作紮實到位,加之得益於國家的惠農政策,棗園村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產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極大的促進了當地經濟和社會事業的全面發展,但從全縣新農村的整體發展現狀來看,我們的發展還是遠遠不夠的,由於地理位置和多方面因素的影響,棗園村的發展很難跟上全縣新農村建設的步伐。

二、產業發展現狀

棗園村在產業發展上有自己獨特的地理優勢,例如利用自身的地理條件積極發展核桃、香菇、木耳、天麻、丹蔘等特色產業。但從近幾年發展的總體效果來看,不是很好,產品質量不過關,經濟增長不明顯,羣眾積極性不高,導致這一後果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產業結構單一,不能形成有效的經濟鏈。從19xx年到xx年,核桃產業連年受災,大多數羣眾無補充效益,生產生活資金嚴重缺乏,導致核桃管理投入減少,效益下滑,最終走入不投資,無效益的惡性循環。核桃園經過幾年的發展多是病園、老園、殘園,果樹多為老式核桃樹以及被淘汰了的晚熟品種,矮化等經濟效益高的優質核桃樹苗比較缺乏,果園管理水平低下,廣泛存在不施肥、不剪枝、不除蟲現象,從而導致產量低,病蟲害現象嚴重。

(二)、主要糧食產業經濟效益低。xx年至今,玉米、小麥的銷售價格低下,羣眾一年辛苦勞動獲得的經濟收入和其投入基本持平,經濟效益甚微,極大的打擊了羣眾的種糧積極性,大多數人選擇了外出打工,基本上放棄了糧食生產。

(三)、香菇、木耳等經濟產業的發展由於受主客觀原因的影響,也出現了下滑的趨勢。由於近幾年林業部門加大了對森林資源的管理力度,致使依靠林木發家致富的羣眾失去了最基本的生產支撐點,限額砍伐直接限制了羣眾生產的規模,以前的香菇產業大户現在也處於不死不活的尷尬境地。由於眾多方面的影響,這些農村的致富能手不得不背井離鄉,端着金碗要飯吃,把經濟的增長建立在妻離子散、骨肉分離的痛苦之上。這一問題的出現直接給新農村建設帶來了眾多不便之處,最直接的困難就是農村勞動力的嚴重缺乏,新農村建設缺乏最基本的人力資源支持。另外,由於外出打工的這部分人大都是年輕有為,有能力、有才華、有技術的農村“能人”,長期的城市生活讓他們失去了對新農村建設的支持積極性,由於他們見多識廣,大多數人都做了遠離故土的打算,因為他們的心已經被城市化了,過不慣以前的窮日子,所以他們寧願呆在城市要飯,也不願留在農村種糧。

(四)、肉豬養殖技術落後,規模較小。棗園村的養豬產業歷史悠久,但由於受主客觀方面的影響一直沒有形成規模,大多是散養户,基本上處於自給自足、傳統養殖的狀態,對經濟增長沒有做出應有的貢獻,由於生產時間長、投入多、效益低、見效慢,加之近兩年以來玉米、飼料價格的飆升直接打擊了剛剛調動起來的羣眾積極性。

三、目前存在的具體困難

(一)、羣眾生產資金匱乏,產業資金投入不足。由於收入微薄,使村民無力進行產業發展的初期投入,生產資料的瘋狂飆升直接導致了羣眾產業發展規劃的胎死腹中。

(二)、核桃產量低,品質差;果園施肥普遍憑經驗,缺乏按果樹需肥規律測量化標準施肥;品種單一,結構不合理,多為晚熟品種,經濟效益低。新建核桃園苗木小,見效晚;核桃苗木價格較貴,羣眾無力購買,導致核桃發展速度緩慢,規模小;羣眾沒有深刻認識到核桃栽植的重要性,思想過於保守,急需解放思想;新建核桃園的管理差,核桃苗成活率低,標準園建設不達標。

(三)、主要糧食產業逐年遞減,羣眾種糧積極性不高,荒種、漏種現象較多,耕地資源浪費嚴重。

(四)、養豬業規模小,呈分散狀,大規模的養豬專業户沒有形成,缺乏典型養豬模範帶頭人,羣眾沒能看到規模產業帶來的巨大經濟利益,積極性不高,無法做大做強。

(五)、羣眾精神文化生活匱乏,精神文明建設滯後,羣眾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就是靠電視,信息渠道有限,落後的精神文明建設很難滿足羣眾高速發展的文化需求。

這些制約經濟發展,導致羣眾貧困的原因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也不是立即可以解決的。但是我們既然找到了問題的關鍵,那麼我們就要對症下藥,下力氣狠抓,圍繞“加快核桃,提升板栗,壯大畜牧,多業補充”的產業發展思路,大力實施惠民工程,着力調整優化產業結構,努力推進經濟和社會事業全面發展,提升本村的綜合實力,改變本村的貧窮面貌。

產業發展調研報告格式8

五年來,鎮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結合本鎮實際,確立了“工業強鎮、項目支撐、產業富民、體制創新”的發展思路,注重發展以“牛羊禽、保護地、經濟林”為主的農業產業,不斷加強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工作,大力發展商貿產業。經過鎮黨委、政府一班人的共同努力,廣大農民收入顯著提高,鎮財税收入屢創新高,主導產業得到了極大發展,全鎮經濟呈現出蒸蒸日上的發展勢頭。

一、主導產業發展現狀

(一)農業及農村經濟成效顯著

此前,xxxx是個名副其實的農業大鎮,廣大農民以種糧為生,雖然能夠解決温飽問題,但經濟收入不高,正常年景人均年收入僅為2450元,是全縣平均水平的72%。20xx年,新一屆黨委、政府根據xxxx山多地少、農業人口比重大、種植結構單—的實際情況,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農民自願為原則、以農民增收為目標,把發展農業產業化作為調整和優化農業、農村經濟結構的重大舉措和促進農民增收、富民興鎮的重點工程來抓,不斷加大農業投入,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不斷調整、優化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注重抓好設施農業、畜牧養殖和經濟林等特色產業,並着力培育龍頭企業和專業市場,農業產業化經營取得了明顯成效。

2、服務體系正在形成。以招商引資為依託,以小城鎮建設為平台,建成了全縣最大的大牲畜交易市場和農產品交易市場,交易客户和交易額持續增加,並影響和輻射到了建昌、凌源等鄰近市縣,甚至遠到河北、河南等地。同時,鎮政府實施龍頭帶動,不斷強化科技培訓,創新服務體系,使農户生產與大市場之間得以有效銜接,農業結構進一步優化。

3、管理機制日漸完善。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農業產業化工作。切實加強領導,成立了專門的農業產業化辦公室,並組織專業人員深入調研,制定了產業化發展規劃,成立了由主抓農業副鎮長負責的產業化領導小組,使全鎮農業產業化進程得以有序進行。

4、合作經濟不斷髮展。到目前為止,全鎮有各類農民經紀人100餘人。農機、蔬菜等農村專業合作組織正在積極籌建中,農民經紀人隊伍不斷壯大,這些都在農業產業化發展中發揮了積極作用。這些不但有力地促進了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而且最大限度地保護了農民的利益,使農民收入不斷提高。

(二)工業實力逐步增強

xxxx資源匱乏,搞項目建設缺乏先天優勢。然而鎮黨委、政府一班人抓住主題不動搖,堅定不移地走“工業強鎮、項目支撐”之路,並把項目建設作為“唯此為大、唯此為先、唯此為重”的“天字號”工程來抓。

首先,鎮黨委政府成立了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領導小組,由鎮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掛帥,抽調得力人員成立了項目建設辦公室,專職負責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並進一步明確了獎懲制度。

其次,廣泛開展宣傳工作,統一全鎮幹部羣眾的思想認識,使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工作深入人心,人人皆知,在全鎮形成了“重商、親商、留商、富商、安商”的社會氛圍。

第三,創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成效,在工作中注重“以情招商”、“以商招商”,以真情打動客商,以熱情服務感動客商,使客商招得來、留得住。

四是優化招商環境,增強招商競爭力。我鎮正積極進行冶金園區的籌建工作,現在園區的整體規劃已經完成,太溝8萬千伏安變電項目也已完成,配水、通路等工程正在啟動,為承接項目做好了先期準備。

五是嚴格考核獎懲,形成良好的導向機制。鎮黨委、政府研究出台了《xxxx招商引資獎勵辦法》等制度,真正讓招商引資有功人員經濟上得實惠,政治上得榮譽。同時,注重把後備幹部調往招商一線進行培養鍛鍊。幾年來,已有多名同志因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工作成績突出被提拔重用,從而在全鎮上下形成了按招商引資實績排位次、定獎懲、用幹部的選人用人導向機制,有力地促進了招商引資工作的發展。

20xx年以來,我鎮共引進xx廠、xx有限公司、xxx等投資億元以上的規模企業6家(落户其他鄉鎮和xx工業園區2個),項目總投資4.47億元,年產值達5.8億元,年利税380萬元,不但填補了我鎮項目建設的空白,而且有力地拉動了全鎮經濟的發展。

(三)第三產業與各項民生事業協調發展

2、旅遊業成為新農村建設、帶動農民致富、增加農民收入的亮點。近年來,我鎮重點發展以旅遊、觀光、休閒一體、以xxxxx等為主體的旅遊景點,初步形成了以農村風貌、民族文化為主要內容的鄉村旅遊業。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業方面

1、農民收入增幅較慢,經濟作物如特色果業、棚菜生產等在農業結構中的比重還較低,特色農業經濟凸顯不夠明顯。

2、基地建設滯後,規模效益不明顯。受長期以來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生產經營的傳統模式影響,導致產業規模小而分散,很難形成種養大户,客觀上制約了產業化發展,不利於形成規模、形成基地。

3、龍頭企業帶動能力弱。農户與龍頭企業、龍頭公司和中介組織之間關係鬆散,甚至因為部分企業的信譽、服務等問題,農民對產業化的推進有一定的戒備心理。

4、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目前我鎮還未形成規範、完善的技術服務體系,註冊專業中介組織較少,農民經紀人大部分文化層次和業務素質不高,因銷售渠道不暢造成豐產不豐收等現象時有發生,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挫傷了羣眾發展農業產業的積極性。

(二)工業方面

1、引進項目品種較單一。目前我鎮引進的項目以xxxx冶煉為主,品種單一,且大多數為初級加工,產品附加值較低,對地方財政税收、社會就業貢獻較小,對自然資源依賴性大,企業發展後勁不足。

2、建設用地面臨緊缺矛盾。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

一是土地存量不足,廠房用地缺乏。主要是國家加大對土地徵用的嚴格控制,項目徵地手續越來越嚴格;

二是項目用地徵用難度大。除了徵地手續越來越嚴格以外,羣眾徵地拆遷牴觸心理越來越強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所以,項目用地已成為招商引資最重要也是最艱難的工作,並直接決定着已籤項目能否落地投產,如何超常規運作項目用地已成為當前要務。

(三)第三產業方面

1、結構不盡合理。我鎮批發零售、貿易、餐飲等傳統產業所佔比重偏大,房地產、旅遊服務等新興第三產業比重偏小,難以起到支撐作用。

2、產業層次偏低,與其他鄉鎮相比差距較大。主要表現在規模小、水平低、素質差,且發展不平衡。從企業組織形式看,從事第三產業以個人私營經濟為主,且投資多限於商業和餐飲業,且註冊資金不多;從發展水平上看,規模小、檔次低、小打小鬧多,高技術、高附加值、有競爭力的企業較少,涉及新興產業更少,這些不同程度地影響了我鎮第三產業的發展。

3、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滯後,投入不足,影響了第三產業的發展。我鎮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但有些旅遊景點因為資金缺乏,基礎設施和環境建設差,配套服務不健全,還沒有形成多元化、特色化、規模化的旅遊點。

4、第三產業中從業人員素質偏低,市場經濟知識匱乏,缺乏懂管理、會管理的人才,再加上資金緊缺,使第三產業難以形成規模發展,而且由於綜合服務業發展緩慢,專業批發市場少,難以形成產銷對接。

三、保證措施及扶持政策

(一)繼續把富民強鎮作為各項工作的最終立足點和落腳點。

積極發展設施農業建設,落實惠農政策,給農民發展產業以最大的優惠條件,強化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加快專業村和專業合作社的建設,培訓農民經紀人,帶動農民實現由傳統農業向高效農業的轉變,同時,加大執法力度,嚴厲打擊坑農害農行為,為農業生產在農機農技等方面提供優質服務。多渠道轉移農村勞動力,通過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發展經濟,增加工作崗位,以多元化的經濟模式擴大就業容量。

(二)繼續把項目建設作為主攻方向。

一是要堅持項目建設不動搖,堅持把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作為全鎮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轉變觀念,改進工作方法,樹立新的思想觀念,進一步解放思想,根據我鎮的實際和特點,切實建立科學的招商引資服務體系,明確部門職能,改進招商方式方法和策略,提高招商引資的效率。繼續加大對外宣傳和推介力度,不斷提高xxxx的影響力,進一步營造招商引資的濃厚氛圍。二是要加快園區建設進度,搭建承接平台。加強與規劃、土地、水利、電力等部門的協調,進一步完善園區的各項基礎設施建設。三是逐步調整項目建設整體佈局。要突出招商選資,除常規企業外,讓一些技術含量高、貢獻力大的企業落户我鎮。圍繞xxxx冶金園區的優勢,深度推進產業招商,重點引進能提升產業發展層次、形成產業生產配套的大項目,推介一批能帶動全鎮產業整體發展的重點項目,以新的理念、新的舉措推動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工作再上新台階。

(三)繼續營造第三產業發展的寬鬆環境。

一是要在註冊資本、經營範圍、經營場所、經營方式等方面進一步放寬限制。允許各種形式的資本進入,從投資經營和政策等方面為第三產業企業提供公平和競爭環境,積極吸引外來資金。

二是建議上級政府部門加強審批制度改革,簡化辦公程序,改進審批辦法;

三是要突出重點,鼓勵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進一步推進鄉鎮企業第三產業實現快速增長。因為第三產業行業多、差異大,要從實際出發,實行重點突破,尤其是結合xxxx冶金園區的成立,重點發展房地產開發業、現代物流業和社會服務業等對經濟帶動較大的重點行業。在發展商貿流通業方面,要大力推行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構建集約便利的現代零售服務體系,積極培育、建設大型專業批發市場和特色市場,實現大流通帶動大市場、大市場促進大生產,在發展現代物流業方面,要整合現有資源,通過兼併、收購、聯合等多種方式,組建社會化、專業化的大型物流企業,逐步健全完善配送體系,在發展農村服務業方面,要大力發展旅遊、初級衞生保健、信息諮詢、商品中介服務項目,大力加強農村小城鎮建設,實行貿工農一體化。

四、整合資源,進一步加快新興第三產業發展。

主要是做大做強旅遊業,加大旅遊資源開發整合力度,把旅遊開發建設同城鎮建設、文化產業開發結合起來,充分利用我縣生態旅遊資源,發展休閒度假遊、鄂倫春風情遊,構建鄉村旅遊新格局,同時加快旅遊管理體制創新和經營機制改革,應用市場機制加大景點建設力度。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