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收入調查報告6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7.58K

眾多總結中,調查報告也是大家廣為使用的一種,每一場調查都有值得我們寫調查報告記錄的地方,以下是本站小編精心為您推薦的95後收入調查報告6篇,供大家參考。

95後收入調查報告6篇

95後收入調查報告篇1

在這個暑假,我回到了我的故鄉,在在經過城市喧囂的洗禮後返回故里,使我品味到了農村生活的純情樸素,也體驗到了“迴歸自然的人生境界”。使我的身心都得到了不錯的調養。同時,我也還有一項特殊任務,那就是進一步瞭解農村的生活狀況,為此,我做了一系列的調查,使我能更好的完成這次的實踐運動。

“農民”,這個特殊的稱謂,從它的誕生之日起就註定與土地結下了深厚的情誼。1949年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使農民一改千百年來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徹底地作了主人。歷史的年輪駛入改革開放的今天,農民的政治地位和生活狀況已經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和提高。但是我們也必須看到,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取得驚人的發展速度和改革碩果的同時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處在西南山區的貴州省,農民生產人口嚴重過剩,土地比較瘠薄,生產工具落後。雖然煤炭資源豐富,但卻因交通不便難以得到最大限度的開發,控油“西南煤海”的稱號。因此,在相當長的時間內,農民依然停留在土地上,農民的主要收入,則主要來自外出打工人員的工資。

在這樣一種背景和形勢下,進過調查,出來以上制約農村發展的因素外,我發現,困擾農民收入水平和生活狀況的原因還有以下兩種災害。

其一便是天災,主要是乾旱。今年如春以來,西南地區發生嚴重乾旱,連吃水都成為了問題,用“百年不遇”來形容我們西南地區一點都不為過。整個春天,西南地區基本上滴雨未落。這期間正是農作物(主要是稻穀)播種的關鍵時期。而灌溉用水的天價又讓農民卻步,只好眼睜睜地看着播種的季節到來卻無計可使。也有部分農民捨不得將土地荒廢而用抽水機抽水插秧的,這樣做也只是確保秋天有一點點收穫,其實根本沒有盈利可圖,有的甚至年投入的那部分資金也未能收回。所以農民辛勤勞動下來,基本上算是無償勞動。更何況人多地少,生產的糧食嚴重不夠,更不用説用節餘去換錢了。

這些年隨着退耕還林工作的開展,林業發展很快(主要墅業),由於先前缺乏市場經驗和戰略眼光,所栽培的品種無非是李子、梨、蘋果、地瓜之類的水果,除富士銷路好一點外,其他幾種則難以出手。因此果農除了要忍受入不敷出的痛苦外,還要面對“賣果難”的尷尬。尤其是今年,我們村由於嚴重的乾旱,玉米等被曬得只剩下枯死的秧苗,農民損失更加嚴重。

困擾農民的另一因素為人為因素。部分領導的決策失誤,也給農民留下了無法彌補的損失。盲目發展烤煙就是一個極具代表性的例子。品種不佳,質量不高,土地不宜,收成小,更換品種或農業結構轉型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另外,不少地方交通不便,信息閉塞,嚴重影響了當地的經濟發展。

上述的兩種因素,導致農民的人均收入極低,入不敷出的現象嚴重。所以一般家庭中要有1-2人外出打工或經商,形成以工養農和以商養農的格局。

當然,隨着人蜜唸的改變的文化水平的提高,農業的科技投入逐漸加大。塑料大棚和薄膜覆蓋技術正在逐步地得到推廣。在土地資源緊缺的目前,兩項技術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推廣,這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貴州作為全國經濟比較落後的省份,其所含的銅仁地區又是比較落後的地方,嚴格地説,以上的情況並不具有廣泛的代表性。但通過此次調查,我感慨很多,作為農民的兒子,我深切地體會到了廣大農民終年勞作的艱辛、痛苦和無奈。不過我堅信,隨着農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入,農民的日子會一天天好起來。

95後收入調查報告篇2

隨着經濟的迅猛發展,農民的收入也在逐漸增加,收入來源也越來越廣泛,隨之農民的收入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原來的收入渠道和方式已經不適合當代社會的發展,尋找一條適合並且能夠增加農民收入的道路是當務之急。

一、農民收入環境分析

(一)內部環境。

城子支隊位於農場的西北方向,四面交通都很方便,土壤相對肥沃,相對於附近的村莊水源也相當充足。對於種植水稻的農民是一個有利的條件。總體來説農民的生活水平很不錯。目前,全村有三百一十二户人家,一千二百三十三口人。

(二)外部環境。

國家政策的支持。近幾年為了保證農民的利益,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規來支持農民。從種植農作物這方面,國家每年都發放種地補助,也就是地補。每年每畝地發放八十元,雖然不是很多,對農民生活沒有很大的幫助,但是這是國家對農民種地支持的一種表現。對於農民外出打工,國家也格外支持,下令不得拖欠農民工工資。

二、農民收入現狀

(一)農民收入來源。

收入來源主要有種植農作物,玉米、棉花、花生、水稻等;養殖大棚種植蔬菜,黃瓜、豆角、茄子等;養殖牲畜,豬、牛、羊、雞、狐狸等;外出打工,做建築工人或是警衞人員;自助創業,開設小型超市、醫藥店或者家用電器店等。

(二)農民各項資金收入。

種植農作物的收入因土地面積的大小而不同。一般每家在農作物花生和玉米上的收入為3000元左右,棉花收入每畝地800~900元,養殖大棚每年收入包含成本在萬元之上,養殖牲畜的收入因生肉價格的上漲也逐年增長。現在每斤豬肉十

元左右。在這方面的收入包含成本也有幾萬元。在外出打工這方面的收入,每月800~1000元。工作好的比如技術工這類的每個月的工資都在一千元以上。自主創業的收入就沒有那麼固定了。整體上看,農民每年的收入包含成本基本在萬元以上,和城鎮居民還有一定差距。

三、農民收入存在的問題

(一)受自然環境的制約。

尤其是種植農作物受自然環境的制約最明顯。農作物本來就生長在田地裏,要經受風吹日曬,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如果是連年乾旱,土地就會裂開農作物就會因缺水而死亡。但是也有因降水量過多而死的,比如今年因受颱風“梅花”的影響,降水量過多。有時連續一個禮拜都在下雨,地裏的農作物的根部因土壤鬆軟而撲倒,造成部分農作物的死亡。所以農民今年種植農作物的產量肯定會比往年有所減少。這樣來看農民這部分的收入沒有一個很好的保證。自然因素給農民的收入帶來了一定程度的不確定性。

(二)農民收入來源和產業結構單一。

自古以來農民的主要收入就是依靠重地所得,雖然隨着社會的發展農民收入的來源在逐漸增多,慢慢有了養殖大棚的,養殖豬、牛、羊等的,還有外出打工的。但是,即便是有了這些的經濟來源,農民收入也不能算是很高。主要是缺乏一定的科學方法。所以解決農民收入來源有限和產業結構單一的問題,是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

(三)受農業生產成本的制約。

雖然農民在種植業方面的收入在逐漸增加,但生產成本也在增加。所以農民的收入不一定會增加很多。例如大棚裏蔬菜的菜子,以前也就是七八元錢一袋,這兩年就漲到了三十多元一袋,這就多了四五倍。再加上化肥、農藥的價錢,成本就更高了。在養大棚的時候,建成一箇中型大棚的成本要一萬五千元到一萬七千元左右,每家至少要建兩個,建大棚的成本就三萬多元。所以建成後的第一年基本賺不到錢。綜上可以看出成本對農民的收入有很大的影響,遏制了農民的收入。

(四)勞動力素質偏低。

農民多數都在從事初級工作,高級技術人員比重較少,農民文化素質普遍偏低,直接阻礙了他們對勞動技能的掌握,特別對高技術含量的獲取,經濟發展對非熟練工人的需求量有限。這就是限制了農村勞動力非農就業機會的獲得和工資率的提高,制約農民收入進一步增長的主要原因。

四、對農民收入問題的結論和建議

(一)種植受自然環境影響較小的農產品。

既然自然災害是不可避免的,不可改變,我們就要想辦法改變種植的產品。來適應環境,多種植些對環境條件要求很低的。

(二)擴大產品結構。

農民的收入不能單靠種植業,要多開發些收入來源。比如特種養殖,有很多地區的人就是因為特種養殖而發家致富的。有養蝴蝶的,有養蛇的,有養螞蚱的還有養蜈蚣的。正因為養的人不多才會有較高的收入。村裏應該集中培養,然後養殖並找好售貨渠道。

(三)加大對三農的扶持力度。

給農民提供資金支持,包括信貸,基礎設施投入和財政補貼。因為現在物價上漲,農民的生產成本也在增加,導致收入增加緩慢。所以政府有必要對農民生產活動進行支持。比如控制農藥和農用材料的價格,在原來的基礎上大大減少成本,農民的收入會增加很多。對農民進行補貼,不僅是發錢,也可以發放一些化肥,農藥或者農具之類的,也可以減少成本增加收入。對有需要的農民發放貸款使他們更方便的去生產或者去創業等。

(四)提高農民素質。

包括身體素質,科技素質和文化素質。從身體素質方面,多建設一些公園或者廣場,供農民娛樂休閒。多引進一些健身器材,供農民進行鍛鍊。也可以組織專門的人教大家學習健身操和健身舞蹈。這樣可以解除農民一天的疲勞更好的投入到生產中去。從科技素質方面,請專家指導種植技術或者一些專業技術工作。集中培養一部分技術人才,以後要做到科學養殖和向高技術領域邁進。從文化素質方面,以前由於生活水平不好,不能供孩子上學,以至於現在很多農民文化程度低。種植業雖然投入的很多,但收成很少。甚至是打工也不能找到工資很多的

工作,職位只能是最基礎的。現在應該在農村開設一些專門給農民上課的學校,可以由村裏經驗豐富和學歷較高的人,對村民進行講授和培訓。也可以由支隊請的各方面專家來教大家。這樣農民的文化水平會有很大的提高。

通過這次的調查,發現農民的生活水平比以往雖然有所提高,但同時也存在着很多問題。但我們相信只要政府努力解決這些問題,農民收入的增加速度會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也會提高很多。而且還發現了一件值得欣喜的事,現在農民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只要有能力都會供孩子上大學。以後畢業即便是打工也會找到職位比較高的工作。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農民的收入問題會得到解決,農村也會建設的越來越好。

95後收入調查報告篇3

放假期間,我和表妹經常跟着奶奶一起去菜市場買菜,看着那些起早貪黑的農民們,我心中不由產生了疑惑,農民的生活究竟怎樣呢?它們的年收入又會是多少呢我回到家後,把想法説了出,表妹聽到後,也想和我一起去一探究竟,於是在春節的前幾天裏,我們對此展開了調查。

我們首先是在菜市場進行訪問調查,我們剛走到一個賣菜的老爺爺身旁,還只是開口説了兩句話而已,就被他婉言謝絕了:“我還要賣菜,沒有時間……”沒想到我們第一個採訪對象就失敗了,接着我們又連續採訪了多位農民,可是大多數都是以要賣菜,沒時間為由拒絕了我們的採訪,最好的結果是聽完了我們的意,卻只是笑笑,便不再回答,忙活了一上午,卻什麼信息都沒有找到,“一計不成,咱再生一計”,於是我們兩打算去農民家裏瞧瞧。

我們拜託一位朋友的媽媽幫我們聯繫了一兩户農民,第二天,我們便起了個早牀,在朋友媽媽的帶領下,我們到了農民家中,還沒進門,我和表妹就愣住了,四層樓高的房子,還是用磚一塊一塊砌上去的,屋前的院子也很大,走進屋去,臘香味便撲鼻而,定睛一看,原屋裏掛滿了過年吃的臘貨,在後院我們看到了幾頭大大的肥肥的豬,我還沒回過神,表妹便問:“請問你們年收入是多少啊?”我這才反應過,進入了主題,“哈哈,我們一年收入有八萬多呢!”她説時,臉上還洋溢着滿足感,沒想到農民的收入也不差啊,接着我們連續採訪了幾位,得到的結果也幾乎一樣。

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民也成了富人,賺了錢,平日裏我們總是瞧不起農民,這才知道,原農民過得也還不錯,真是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啊,雖然這次調查坎坎坷坷,可我們卻得到了我們想要的答案,我們覺得十分開心!

95後收入調查報告篇4

農民工規模

農民工總量繼續增加

根據國家統計局抽樣調查結果,20xx年全國農民工總量為27395萬人,比上年增加501萬人,增長1.9%。其中,外出農民工16821萬人,比上年增加211萬人,增長1.3%;本地農民工10574萬人,增加290萬人,增長2.8%。

農民工總量增速繼續回落

xx年以來農民工總量增速持續回落(詳見下圖)。20xx年、20xx年20xx年和20xx年農民工總量增速分別比上年回落1.0、0.5、1.5和0.5個百分點。20xx年、20xx年、20xx年和20xx年外出農民工人數增速分別比上年回落2.1、0.4、1.3和0.4個百分點。近三年本地農民工人數增速也在逐年回落,但增長速度快於外出農民工增長速度。

西部地區農民工數量增長快於其他地區

按輸出地分,東部地區農民工10664萬人,比上年增加210萬人,增長2.0%, 東部地區農民工佔農民工總量的38.9%;中部地區農民工9446萬人,比上年增加111萬人,增長1.2%,中部地區農民工佔農民工總量的34.5%; 西部地區農民工7285萬人,比上年增加180萬人,增長2.5%,西部地區農民工佔農民工總量的26.6%。西部地區農民工增長速度分別比東部、中部地區高出0.5和1.3個百分點。

農民工基本特徵

六成以上為男性農民工

在全部農民工中,男性佔67.0%,女性佔33.0%。其中,外出農民工中男性佔69.0%,女性佔31.0%;本地農民工中男性佔65.1%,女性佔34.9%。

年輕農民工比重逐年下降

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比例增加

高中及以上農民工佔23.8%,比上年提高1個百分點。其中,外出農民工中高中及以上的佔26%,比上年提高1.6個百分點,本地農民工高中及以上的佔21.4%,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

接受技能培訓的比例提高

接受過技能培訓的農民工佔34.8%,比上年提高2.1個百分點。其中,接受非農業職業技能培訓的佔32%,比上年提高1.1個百分點;接受過農業技能培訓的佔9.5%,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農業和非農業職業技能培訓都參加過的佔 6.8%,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分性別看,男性農民工接受過農業和非農業職業技能培訓的佔36.4%,女性佔31.4%。分年齡看,各年齡段農民工接受培訓比例均有提高。

95後收入調查報告篇5

3月5日至10日,我到xx村駐點,認真開展“七個一”活動。在此期間,我進農家門,聽農家言,知農家情,與農户同吃、同住、同勞動。重點對xx村10户農民的生產和收入現狀進行了問卷調查和抽查。目前,農民最盼的是增收致富,最缺的是科學技術和生產資金,最怕的是假種子、假農藥、假化肥和自然災害,最怨的是加重負擔。現將有關調查情況綜合反映如下:

一、關於xx村農民收入的基本情況

xx村濱臨長江,有368户農家,總人口1347人,總勞力為502人,旱地面積3647畝,全村以種植業為主,主要品種有玉米、黃豆、棉花、辣椒、梨子。全村去年人均純收入1300元,其中人均純收入3000—5000元之間的户數為20户;20xx—3000元之間的户數為80户;1000—20xx元之間的户數為100户;1000元以下的户數為168户。

在調查的10户農民中,人口總數為39人,去年人均純收入為1443.8元。總勞力數為23人,其中務農勞力為20人,佔87%,常年務工勞力為3人,佔13%;在校學生為10人;老人為6人。人均純收入20xx—3000元之間的户數為2户;1000—20xx元之間的户數為5户;1000元以下的户數為3户。

從調查的情況看,xx村農民收入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農民收入水平低。10户農民的人均純收入只有1443.8元。如果除去日常生活、小孩讀書、生病就醫費用,加上婚喪嫁娶等人情世故,農户所剩無幾,甚至入不敷出。大咀鄉長江村一農户去年家庭純收入5780元,僅用於2 個孩子讀書的費用就得1200元,佔家庭純收入的21%

2、農民增收渠道變窄,難度加大。xx村大部分農户收入的主要來源仍然是傳統的糧、棉、油等產品,賣難問題時有發生;區直企業下崗職工的增加影響了農户通過勞務輸出獲取現金收入的出路;鄉村大部分企業經營虧損甚至關閉也制約了農户收入的增加。

3、農户貨幣收入比重低。在調查的10户農民中,人均純收入20xx元以下的農民,其賣不掉的農產品佔了其收入的10—30%,即使全部賣掉,也是虧本賤賣。部分農民收入中以實物為主,貨幣收入相對較少。為了生產和生活,部分農民常將農產品換取部分生產資料和必需的生活用品。

4、農户收入不平衡。少數農户的高收入掩蓋了不少農户收入下降的真相。長江村一農户年均純收入萬餘元,而在同村的有些農户已到賒米、賒油度日的地步。

二、制約農户增收的原因

農業屬於弱質產業,加上現階段商品率低,部分農產品價格下滑,農户增產不增收。從調查的情況看,制約農户增收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結構調整滯後。受市場信息、自身素質等因素影響,許多農民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難以適應,對種植、養殖產品的取捨只能盲從於市場短期的價格波動,不能科學地、準確地判斷市場規律,“村看村、户看户”的生產經營現象,導致一哄而上——惡性競爭——收入減少——紛紛下馬,造成農業結構調整的盲目和滯後,很大程度上抑制了農民收入的增長,許多農民因此發出“誰能告訴我,到底種什麼?”的無奈歎息。

95後收入調查報告篇6

一、調查目的

眾所周知,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雖然隨着國家在政策上對農村經濟發展的扶持,農民收入有了些許提高但是農民收入增長緩慢還有待進一步發展。農民收入增長緩慢,事關農業和整個國民經濟發展全局,必須引起高度重視。這是我們前進道路上的一個“坎”,想要跨國這道“坎”我們就要狠抓農村新增收入使得農村收入有一個質的飛躍。增加農民收入是保持農村社會穩定的需要。如果我們在繼續挖掘農業內部潛力的同時,從優化農村資源配置,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加速農村城市化進程的角度考慮問題,有可能為增加農民收入開闢一個更為廣闊的空間。通過增加農民收入的新情況調查的瞭解可以幫助農民進一步優化農業產業、產品結構提高人均收入,為提高農民生活水平做貢獻。為了瞭解掌握增加農民收入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我於今日就其情況對麥積區花牛鎮諸多村進行了問卷調查。

二、調查時間

20xx年7月——20xx年10月

三、調查對象

xx鎮花牛村30户農户

四、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我以訪談法為主觀察法為輔走訪了我所在村鎮的部分農户。

五、調查內容與結果分析

(一)農民收入變化情況

農民家庭收入主要構成有:工資性收入、家庭經營收入、財產性收入、轉移性收入。其中,工資性收入和家庭經營收入所佔比例較大。

一是工資性收入:農民外出從業得到的收入穩定增長。 20xx年農民工資性人均收入 4078。9元, 20xx年人均工資性收入 4527元,比上年增加 448。1元,增幅 11。4%,農民工資性收入佔農民純收入的比重上升到 75%。

二是家庭經營收入:家庭經營收入穩步增長。 20xx年家庭經營人均純收入 1106。9元,比上年增加 114。3元,增長 11。5%。 從調查情況看:在家庭經營收入中,糧食收入絕對值逐年增加,在調查表中可看出它在總收入中的比重呈下降趨勢。因為糧食生產效益一直被農資價格上漲所擠壓,糧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較少。據統計,我市糧食收入佔家庭經營總收入的 49。7%,對農民收入的影響仍然較大。

從種糧生產成本與收益分析,糧食作物每畝生產成本上升,農民的純收入相對減少,農民增收面臨成本高、收益低的壓力。

三是其他收入:服務收入、財產性收入略有下降;政策性收入穩中有增,加工收入稍有減少,以蘋果為主要農產品的加工收入受災害性天氣影響有小幅下降,人均收入水平不高。

(二)總支出情況

20xx 年農民人均家庭總支出 8151元,比上年增加 187。1元,增長 6。5%。 20xx年農民人均家庭總支出 8666元,與上年增加 515元,增長 13。3%。在家庭總支出中生產性支出和生活支出增長比較快。

1。受農資、飼料等價格上漲的影響,農民的生產性支出逐年增加。 20xx年種植業(糧食)生產性支出人均 407。5元, 20xx年種植業(糧食)生產性支出人均 480。3元,同比增加 72。8元,增長達 17。9%; 20xx年養殖業生產性支出人均 347。6元, 20xx年養殖業生產性支出 448。1元,同比增加 100。4元,增長 28。9%。同時,購置生產性固定資產支出也在增加,由於部分農機具享有政策性補貼,一家一户重複購置農用機械,增大了人均生產性支出。在家庭總支出構成中, 生產性支出總額佔家庭總支出的近三分之一,達到 29。6%。

2。農民人均生活支出明顯增加。20xx年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 4899元,比上年增加 264元,增幅 10%。 20xx年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 5444元,比去年增加 545元,增長 11%。農民生活消費總支出隨物價變化急劇上升,使農民家庭總支出明顯增加。

(三)影響當前農民增收的主要因素

近年來,農民收入雖取得較快的增長,但仍面臨諸多不利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農業增收空間受限 。 一是農資價格上漲過快, 遠遠超過農產品價格的增長。 20xx年全市農產品收入增長 10。2%,而用於購買農業生產資料的支出則增長 15%—30%不等,説明純收益被農資價格上漲所擠壓,投入產出率低,致使農民收入增速緩慢。以肥料為例,實際市場價連續幾年漲幅都在 15%以上。

另外,雜交種子的價格也在不斷上漲,其中一季稻種子價格上漲幅度最大, 20xx年 c兩優 87、 c兩優 396, v兩優 1、 7、 8號價格均為 35元 /斤,比 20xx年每斤又漲了至少 10元,上漲 40%。 二是 農田基礎設施不完善。目前 一些 中低產田 基礎設施脆弱, 排水引灌、保旱保肥的能力不高, 抵抗風險災害的能力較差, 成為制約農業生產增產增收的瓶頸。 特別是近年來冰災、水災、病蟲災害等發生頻繁,給農業生產造成了不穩定性。 比如年初的冰雪災害就給油菜生產帶來很大的損害,人均產量下降了 2。8%,其他冬種農作物生產也受不同程度影響。三是養殖業收入因多種原因相對減少。近幾年來,因勞動力外出、飼料漲價、疫病及牲豬市場價格大幅波動等原因,飼養牲豬的農户明顯減少,導致農民的養殖業收入減少。從調查的 100户農户看, 20xx年有 62户, 20xx年只有 43户。

2。外出務工收入增長空間變小。 農村勞動力素質普遍不高,適用技術應用差。絕大多數年齡結構老化、文化程度低、勞動技能不強;出外打工經商的農民,多數只能從事一些勞動強度大、環境惡劣的工作,享受待遇不高;隨着產業結構升級,用工單位對勞動力素質要求也愈來愈高,就業難度將不斷加大,農民外出務工收入增長空間也將受到擠壓。

3。惠農政策直接增加農民收入的份額較少。 近年來,糧食直補、良種補貼、農機補貼、農資綜合補貼、農業政策保險等一系列惠農政策的實施,一定程度上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為廣大農民增收創造了條件。隨着新農村建設的全面展開,國家加大了對農村投入,通過政府轉移支付,加大補貼力度,但這部分資金中相當部分是用於扶持農村公共事業發展、改善農村生活條件,能夠直接增加農民收入的份額較少。

六、建議與對策

針對上述情況,我認為,要使農民收入保持較快增長,應該解放思想,增強市場意識,大力調整產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就必須加大農業產業增收結構調整力度,自覺按照市場來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想要發展就必須擁有市場,這是農民增收的重要環節。一是增強市場主導意識,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依靠市場引導生產,大力發展“市場農業”和“訂單農業”。按照市場的要求來進行生產,不僅僅要以當前市場為導向,還要以未來的市場變化趨勢為導向,形成“人無我有”的局面,搶佔先機;二是增強質量效益意識,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是在農產品相對過剩的背景下進行的,因此調整產業結構必須要適應市場化的需求,把提高農產品質量放在首位,形成“人有我優”的格局,提高農業產業經濟效益;三是增強特色創新意識,調整農業結構不能盲目跟隨,別人怎樣調整就跟着怎樣調整,這不僅僅會嚴重挫傷農民調整農業結構的積極性,還會使農民減收,因此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必須樹立創新意識,注重特色,形成“人優我特”,促進農業增收。

擴大勞動力轉移輸出,大力發展勞務經濟。認真落實省市縣關於加快農村剩餘勞力轉移輸出的政策意見,把發展勞務經濟作為增加農民收入的關鍵措施來抓。一是要強化宣傳,大力營造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輸出的良好氛圍,切實轉變農民“死守家門、固守土地”的封閉觀念,提高勞動力資源的綜合利用率;二是堅持就地轉移的和外出轉移兩手抓,推動農民就業多元化,鼓勵農民自主創業,促進農民持久穩定增收。

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農民增收,單純從大農業方面來促進是遠遠不夠的,保持農業的穩定發展,大力發展二三產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增收困難的問題,有道是“無工不富”。因此促進農民增收必須大力發展二三產業,進一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促進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一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勞動密集型企業,促進農民進廠就業,使一些有後顧之憂的農民既能搞好農業生產,又能增加勞務收入;二是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引導農民“洗腳上岸”,發展個體商貿業和運輸業,多方面拓寬增收渠道,保持農業增收穩定。

強化培訓,逐步提高農民科技素質。科學技術的第一生產力,當今科技進步日新月異,農民素質偏低已成為制約農民增收的瓶頸,要促進農民增收,就必須突破這個瓶頸,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一是充分利用廣播 、電視 、雜誌、互聯網等手段,為農民解疑釋難,最快捷的推廣農業實用科技,普及農村致富實用技術,滿足人民對科技的渴求;二是利用省市扶貧培訓的契機,使一批農業生產骨幹走出去,洗腳上岸進課堂,培養他們的市場頭腦和科技頭腦,提高一切圍繞市場轉,一切依靠科技乾的致富本領,再讓他們去培訓農民,起到以點帶面的效果。夯實農業基礎,為農民增收創造條件。一是鼓勵農民組織 農業 協會 ,按市場化要求組建股份公司,採取“公司+基地+農户”和“公司+協會+農户”的方式,開展農產品流通,農業生產及農村 社區 服 務 ,促進農產品的產供銷市場一體化,拓展增收空間。二是優化基層幹部隊伍,着力選擇和和使用有技術、有經濟頭腦的農村基層幹部,團結帶領農民發家致富,務實創新的開展工作,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發展。三是加大資金投入,夯實農業基礎,增強農業發展後勁;加大資金籌措力度,積極編報項目向上爭取資金,搞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的規劃和管理;加強農田水利設施建設,確保農業穩產高效;加快農業新機具的推廣,推動農業機械化步伐,提高農民勞動效率;加快實施農村實事工程,改善農民生活條件,優化農業生態環境,促進農業農村經濟可持續發展。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