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學生調查報告5篇

來源:巧巧簡歷站 1.17W

調查報告是一種可以將自己調查舉辦經驗用文字記錄的文體,為了讓我們及時記錄下自己在調查中得到的收穫,就必須認真寫調查報告,下面是本站小編為您分享的課堂學生調查報告5篇,感謝您的參閲。

課堂學生調查報告5篇

課堂學生調查報告篇1

高效課堂在户縣已經實施兩年了,這次課改是要將課堂還給孩子,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課堂真正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學生通過動手、動口、動腦來展示自己的成果,以達到展示自我,互相學習,增加膽量,培養能力的目的。

我校是第二批課改實驗校,進行課改已經一學期了,在高效課堂實踐中,我們除了培訓小組,加大各班小組文化之外,更加強了對學生展示能力的培養,通過半年來的高效課堂實踐,取得了一定的進步。

一、玉立國小高效課堂中學生展示能力的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一)現狀及原因

通過半年的高效課堂教學實踐,我們發現在各年級高效課堂中學生的展示能力參差不齊,高段學生明顯膽大一些,板書也比較好,發言比較大膽,低年級的學生在語言方面還不是很流利。有的年級例如六年級和五年級學生展示能力稍微強一些,這些年級的學生比較大膽,他們聲音洪亮、語言表達完整,説服力強,有些還有小大人的感覺。他們在課堂上表現的慾望強,也愛爭取機會。例如六年級一班,學生上課比較灑脱。四年級和五年級的學生展示能力一般。這些年級的學生語言組織能力差,説服力不強,看問題也比較簡單,展示的內容也比較膚淺,很多學生展示時缺乏自信,發言聲音很小,還有很多學生一直不敢展示,即使上到黑板前展示,聲音特別小,語言組織不夠流利,自然而然,這些孩子展示能力就比較差,沒有高年級孩子的膽量。

(二)高效課堂展示方面存在問題

1、展示課往往比較膚淺

由於老師初步設計導學案,所以老師設計的導學案讓孩子來展示出來,這對孩子本身就難度很大,再加上孩子考慮的問題並不像老師思考的那麼成熟,所以展示課往往比較膚淺,達不到展示的效果。

2、個人預習不到位

由於孩子是寄宿制,學習用的資源比較少,孩子預習時需要查閲很多資料,但是學校條件有限,孩子只能藉助自己僅有的書進行簡單的預習,這樣在第二天的展示中就沒有足夠精彩的內容呈現出來。

3、小組合作不是很給力

由於剛開始,老師指導的不夠,孩子也沒有太多的經驗,孩子展示不到位,還由於各小組成員有好有差,有的成績好的同學不願跟後進生合作,有的幫後進生幫的連自己也給連累了,還有成績差的學生本身就不行,再讓他們展示,去跟好學生走近,他們也沒底氣,等等原因導致小組合作不夠,在展示時要麼就總是那幾個人,要麼就是展示慢慢吞吞,不給力急死人的狀態,甚至有的組出現了組長分配任務困難的現象,組內缺少人才,展示沒法進行。

二、高效課堂教學實踐

通過一學期的教學實踐,我們學校對於課堂的展示也進行了一些總結,

(一)高效課堂中學生的展示要求

1、展示必須做到聲音洪亮,展示成員大膽自如,展示成員要多,儘量人人蔘與。

2、展示分為板展和講展,板展要重點突出,要有裝飾;講展要大膽,講展要有激情,能與下面同學互動。

3、展示應以促進學生學習為目的,既要有小組的適當補充,又要有組間同學的質疑。

4、展示過程中一定要有質疑,展示人要態度好,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並且要求質疑人要針對展示內容質疑,不能只是膚淺的説板書好不好,聲音大不大,字寫得對不對等。要讓大家有學習改進的質疑內容。

三、課堂展示帶來的影響

一學期以來,通過高效課堂上的展示,孩子們比以前大膽了很多,他們現在愛表達個人的見解,愛專研一些問題,甚至是難題,其實高效課堂真正讓孩子有了發表自己意見的地方,有了展示個人能力及理解力的舞台,為每個學生在課堂上大膽地、盡情地交流自己的看法提供了機會。通過課堂展示,不僅提高了學生了分析、合作、歸納、談吐的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覺中,孩子的自信心得到了增強,學生的粉筆字現在寫得真的比老師好;更重要的是課堂上的展示讓孩子自信滿滿,每個人好像找到了自己的光明,特別陽光,特別自信,希望我們學校的學生通過展示能助他們實現孩子的成才夢。讓高效課堂真正實現玉立是孩子夢起飛的地方!

課堂學生調查報告篇2

課堂教學反饋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向信息交流的過程,學生捕捉各種信息,通過分析轉化為有效資源,從而引發新的學習。反饋能力的強弱決定學習的質量,問題決定學習的方向、深度。沒有問題就沒有學習,“發現問題”就是學生反饋能力的一種體現。特別是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形成,有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張校長的帶領下,我開展了教研工作,負責其中一個子課題《在高效課堂下學生反饋能力的培養》,現將對這個課題的調研工作做以彙報:

一、調研目的

1、瞭解學生目前反饋能力的狀況。

2、探討學生課堂反饋的形式。

3、分析學生反饋能力產生差異的原因。

4、找出提高反饋能力的方法。

5、探索課堂教學中學生自我反饋的組織及操作。

二、調研對象及其方法

1、本次調研主要針對四年級全體師生。

2、研究方式:

①理論研究法:通過對相關理論及經驗的學習研究,為教研提供理論依據。

②調查研究法:採用問卷、座談、訪問等方式,對學生反饋能力現狀調查,分析影響反饋能力的因素。

③個案研究法:對於在反饋環節的操作進行個案研究,從個別案例中總結一般規律。

三、調研結果

(一)學生反饋能力的現狀

學生能根據教師提供的導學案進行獨學、自學、羣學、展示及質疑點評,但反饋能力較差。如:獨學時,只能根據提供的問題和要求進行學習,而不能“自尋”問題,或針對新知提出自己的要求;在對課文的學習過程中,不能做到有效的質疑,對課文不能更深層次的理解。

(二)分析原因

能力是在活動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直接影響人們順利有效的完成活動。我認為影響學生反饋能力強弱的因素包括:反饋意識、反饋質量和反饋表達。

反饋意識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所學知識的問題意識。在面對新知識,有意識地以問題的形式表現出來。只要有問題,就説明學生已具備反饋意識。反饋意識的強弱表現在:①、是否願意提出問題,樂於提出問題;②、是否有提出問題的習慣;③、是否善於發現問題。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反饋能力,首先要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反饋質量直接決定展示環節的成功與否,教師通過巡視和學習組長的反饋,瞭解學情,確定展示內容及方式。學生所反饋的問題是對新知識的初步理解,問題是否有用、是否重要、是否關鍵,取決於教師點撥和指導。學生提出問題,教師幫助學生甄別和鑑定,加強問題的質量,逐步提高學生的反饋能力。

反饋表達是學生在提問、展示、質疑環節中,語言表達是否準確、嚴謹,邏輯性是否強,這不但代表他們的思維是否嚴謹,而且也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質量,也是衡量反饋能力的重要標準之一。學生無論是通過查閲資料、思考探究得到解決,還是請教老師或同他人合作得到解決,都需要通過語言、書面或其他形式把問題明朗化。因此,反饋表達是反饋能力培養的重要環節之一。

(三)提高學生反饋能力的方法

1、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

在傳統課堂上,學生是不能隨時發問的,都是教師根據教材設計教學環節,課堂上的問題及重難點都是規劃好的,不能發展學生的能力,而在高效課堂上,我們要幫助學生確立“我是課堂主人”的意識,讓學生敢問、敢質疑、敢解決,逐步培養學生的反饋意識。從而形成一個良好的課堂狀態,為培養學生好的反饋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2、增加學生的知識面

為學生具有良好的反饋能力創設一個信息寶庫。只有熟悉教材及相關內容,學生才能及時反饋,及時解決。當然,也要求教師具備這些能力,及時點撥和指導學生,這樣才能有助於學生的反饋能力的提高。

四、結語

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教師給予學生的反饋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生的反饋意識。因此,在課堂教學環節讓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有交流,教師要提供各種反饋形式,幫助學生意識到反饋的作用,進而有效的利用反饋信息,更好的學習。

課堂學生調查報告篇3

一、調查概況 :

通過教師教學效果反饋分析,雖然七、八年級生物成績理想,但是學生對知識掌握和靈活運用方面還稍有欠缺,對我校的學生生物課堂學習情況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國中生的學習生物的學習方法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為了準確把握國中生對生物這一非主課的課程的一般學習方法,就國中學生學習方法的情況,對課堂教育作出改善,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學的針對性,提高生物教學的實效性,同時也為今後的教學工作的改進需要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

(一)具體目標 :

1、學生在課前與課後預習複習情況;

2、學生上課情況;

調查問卷的方式,對七、八年級共7個班進行調查共有280名學生進行了這次調查,接近理想的隨機樣本數量,使調查結果符合實際情況,更加可靠。調查內容覆蓋了課前、課上、課後這三個時候學生所採取的學習方法。

三、調查結果 :

對學生問卷調查結果分析,部分學生在生物的學習方法上依然存在着問題。

(一)課前預習情況

1、上課的預習情況

調查顯示,大部分學生多能在課前自覺預習,但是19%的學生則是在課前翻一下書,對這節課老師所講的內容有個大體的印象;而13%的學生是想起來就預習,12%的學生則是把預習當成是一種任務,老師要求就預習,若老師不要求就不預習;最後剩下4%的學生上課前不預習。

2、預習方法

調查結果表明,33%的學生會找疑難點進行復習,而25%的學生則是選擇找側重點;18%的學生會先發現問題,然後就根據問題來預習課本內容找出解決的答案;8%的學生會對照參考資料進行預習;最後16%的學生看一遍書。

通過這些數據,側面反映了學生不知道預習的目的,這就導致學生不知道本節課的重點難點,這種情況使學生分不清這節課的重點是什麼,難點是什麼,進一步使課堂效果黯然失色,教學效果不明顯。甚至會出現一個概念老師要重複幾次講解學生才能理解接受。

(二)上課情況

調查顯示,少部分學生覺得生物並不是主科就忽略,甚至在課堂上採取放任的態度。

1、上課聽課情況

大部分學生都是認為上課認真聽課是獲得知識的最重要的途徑,所以90%的學生都認真聽課;但是也有5%的學生是喜歡生物就聽;而還有4.5%的學生則是聽一下就不聽,剩下0.5%的學生則是從來不聽。

2、上課做筆記情況

根據調查結果表明了一半的學生不會做筆記和不知道如何做筆記。其中46%的學生是老師所寫的全部記下來,筆記沒有分重點和非重點,如果課後沒有及時複習,筆記過了一段時間,就會忘記學習過程中老師所講的難點和考點,複習時就會感覺比較吃力且學習效果不好;而3.5%的學生則是不記講的和書上一樣的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一再強調書上的重點內容,但是學生聽老師講的內容跟書上講的一樣就沒有抄下筆記,甚至沒有將書上相關的內容劃下來,有時老師會對課本上的內容進行總結性歸納(如列表等方式)使學生複習起來更明瞭,可是學生就覺得跟書上一樣沒必要記,導致時間一久學生就把知識遺忘掉,使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剩下的0.5%學生則以怕影響聽課為由,不記筆記。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這部分學生往往學習效果不如其他同學,就是他們不瞭解好記憶不如爛筆頭的道理,他們往往會認為自己大腦能記住這節課老師講的內容,但是下課後就很容易忘掉,這也是教學效果達不到預期目標的原因之一。

3、課堂小結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35%的學生會聽老師的小結,由此看來,在教學過程中,最後的課堂小結是必不可少的,在教學任務完成後,教師應就本節課的思路對學生進行簡單的系統地梳理,同時教師可以小結過程補充講課過程遺漏的地方,也相對學生做了一個小複習,讓學生有了知識的鞏固,教師適當指出重點和難點,學生複習的時候就有輕重之分。

(三)課後複習情況

1、作業情況

94%的學生都能按時完成作業,但是有4%的學生會視作業的難度、多少來完成作業,還有2%的學生不能按時完成作業。雖然只有6%的學生不能按時完成作業但是這種情況依然是不可忽視的,教師在佈置作業的過程要適當的注意具體的班的總情況來佈置相應的作業,並可針對個別學生進行課外輔導。

2、做作業的方式

據統計22%的學生邊温習邊做;22%的學生先做再看書;30%的學生先看書後做;20%的學生在遇到問題請同學幫忙解決;6%抄別人的作業。從結果看大部分同學在作業完成方面都有着各自一套的學習方法,但是仍存在作業抄襲的情況。

3、課後複習情況

結果表明61%的學生經常複習;13%的學生平時不復習,考前複習;9%的學生是老師要求就複習;15%的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複習;2%的學生都不復習。複習方法方面:看一遍課本的學生佔6%,按老師要求複習的學生佔13%,複習有關內容後做習題的佔31%,看主要內容,抓疑難點的佔50%。 複習過程參考課外資料的情況:不看參考書的學生佔25%,而參考教學參考書的佔30%,參考生物期刊的佔14%,參考生物習題集的佔31%。 從複習方面綜合調查結果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都沒有自覺複習的習慣,而他們大部分不知道如何複習,教師應該如上述所提的要在本節課教學任務結束後做一個小結,小結既起到梳理學生學習的思路的作用,而且還起到複習知識鞏固的作用。而且教師可以不定時地對學生進行小測,隨時檢查學生知識掌握程度。另一方面,由於學生在複習過程都比較少看課外資料,教師可以上課穿插一些課外小知識,既可以擴展學生的眼界和知識面,又可以激起學生對生物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習上最好的導師。

(四)學生對生物的看法及建議

在調查中,68%的學生認為只要認真聽講、討論及時複習就能學好;19%的學生認為只要感興趣就能學好;9%的學生認為多做一些習題就能學好;2%的學生認為只要死記硬背就能學好;剩下的2%學生認為生物比較難學,他們認為生物比較難學所以他們都不喜歡生物。大部分學生認為生物比較有趣,內容新穎,而且學了生物之後可以更加了解自己。學生建議多用多媒體教學,通過多媒體教學內容顯得更具體,抽象的概念都相對容易瞭解,而且播放相關視頻可以加深印象。而且學生認為生物教學可以讓學生自己多動手。通過學生的意見和建議,教師在生物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的學習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而且在教學過程中要貫穿新課改的目標。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多穿插些有趣的生物知識,刺激學生求知的慾望,在有可能的情況下可以安排學生進行一些野外調查,讓學生能將在課堂上學會的探究性實驗的過程運用到生活中,一方面加強了對探究性實驗的理解,另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真正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四、調查總結 :

通過這次調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情況設計教學方案,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激起他們的學習的激情,而且教學內容要學生當場消化(但是教學過程要避免出現滿堂灌的情況),教學中穿插課外知識擴展學生的知識面。教學任務完成後,還要對學生進行系統的小結,而且不定時對學生進行小測,以檢測他們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還可以適時地可以進行野外調查,或組織一個生物興趣小組讓學生有更多動手實驗的機會,使學生對知識的感性認識昇華到理性認識,並懂得靈活運用於生活中。

課堂學生調查報告篇4

一、調研背景:

社會在變,人也在變。古時候人們以讀書為作為人生的追求,常常談天説地,把酒吟詩。而現在各種各樣的事物充斥着社會,人們的想法也多了,所追求的東西也多樣化了,卻往往忽視了大學上課的重要性。目前,大學生課堂問題行為表現多樣,頻率增多,這嚴重影響了大學生知識底藴的積累和能力的發展,而且影響其個性社會化的發展。完全沒有達到高等教育的目的。我國學者對中國小生的課堂問題行為較為關注,而對大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研究較少。

二、調查概述

1、調查目的

(1)瞭解大學生的課堂情況。

(2)瞭解大學生對課堂的認識。

(3)瞭解大學生課堂現狀, 在調查大學生課堂現狀的基礎上,對其成因系統分析,並提出瞭解決的方案。為提高高等教育的質量,培養出更多的高素質人才。

2、調查對象

此次調查在我校的部分學生進行,調查對象主要針對本校的大一學生。因為大一學生在中學階段大部分學生充滿對大學自由生活的嚮往。他們要面對大學聯考,也是正是因為此,就把中心放在大學聯考上了,幾乎整天就面對的課本,根本無暇去玩手機,睡覺之類。而進入大學就有充盈的時間去放鬆,甚至於在課堂。

3、資料收集及處理方法

此次調查採用問卷的方式進行,進行調查者是隨機選擇。問卷共有18個問題組成,被調查者匿名填寫問卷,然後回收問卷,再進行統計數據,分析數據。本次調查共發了100份問卷,回收了84份問卷,有效問卷84份。

現象:

(1)大學生的課堂問題行為普遍存在。其中,玩弄手機問題最為突出(47%),睡覺位居第二位(31%),上課説話居於第三位(23%),以後依次是看課外書、逃課行為、聽mp3、遲到、早退及吃零食。具體見下圖:

(2)從課程性質來看,選修課的課堂問題行為最為嚴重,逃課率達到了26%,來上課的同學中約74%的人沒有認真聽課;其次是公共基礎課,上課説話佔總人數的33%,約70%的人不同程度地違反課堂紀律;最後是專業課,課堂問題行為比率也近50%。

課堂學生調查報告篇5

?摘要】:隨着科技的不斷進步,經濟的不斷髮展,人們的消費水平不斷提高,期中手機消費也日益變大,大學生已悄悄成為新的消費人羣。越來越多的商家也開始把大學生作為手機購買羣中最重要的消費羣體之一,現在的大學生基本上是人手一部智能手機,方便和家裏聯繫。手機作為信息傳播新媒介,在大學生生活的各個方面得到應用。手機自身的功能作用是不用質疑的,但是大學生課堂上使用手機成為一種普遍現象,這對正常的教學秩序產生了衝擊,而且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價值取向、思維方式與個性心理等方面也都產生着一定的影響。

關鍵詞:大學生;上課玩手機;調查與分析

一、 調查目的

針對大學生課堂使用手機的現象普遍,所以要查找大學生課堂上使用手機頻繁的原因,針對原因提出合理可行的解決方案。

二、調查時間

20xx年4月8日――20xx年4月15日

三、調查地點

東華理工大學廣蘭校區

四、調查對象

對象:東華理工大學的大一、大二的學生,其中男生佔42%,女生佔58%

五、調查方法

紙介質問卷調查

六、調查人數

100人

七、調查內容

學生上課玩手機的原因,上課玩手機對自己和他人聽課產生影響以及老師對課堂內學生玩手機的態度和學生是否採取了相應的措施來管理課堂上使用手機等等。

八、調查方式

在學校校園裏和第三教學樓隨機發放問卷,共發出問卷100份,收回100份,其中有效份100份,然後用相應的統計方法對其進行了數據整理和分析。

九、調查圖表及分析

男女比例

1、針對大學生在課堂上的玩手機情況與表現進行分析

在現在每個大學生的手裏都有一部手機,甚至一人多機,手機功能越來越多,作用越來越強大的情況下,在課堂上學生不聽課,在做??

多的“埋頭苦幹的一件事”就是玩手機,我們先來看我們對100位在校大學生的調查的一些數據:

擁有自己的手機人數

課堂上玩手機頻率

如果你在上課玩手機一般會玩多長時間?

從數據中可以得知,在100位隨機調查的調查者中,僅有3%的人上課沒玩過手機,有12%的學生近乎整節課都在玩手機,這個數據不禁讓我們感到震驚。下面我們繼續來看看學生們在各種課程上玩手機的情況:

你一般是在什麼課上會玩手機?

在該問題中,有將近73.73%的人在全校公選課上玩手機,19.5%的人在必修課的公選課上玩手機,只有6.8%的人在必修課的專業課上玩手機。從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人在公選課上玩手機,僅僅只有少部分人在專業課上玩手機,説明大部分人還是重視專業課的。

2、大學生在課堂上玩手機的不同情況與原因分析

在選修課,公共課通識課等等中,一個教室上百號人,教師在上課的時候不可能時時去關注學生“玩手機”而打斷自己的教學過程,而另一方面,由於學生過多,老師也無法在課堂的時候一下子照顧所有的學生,又由於學生的學習領悟能力不一,接受能力和思維轉換能力不同,很多學習能力較低的學生跟不上講課老師的思維進度,進而覺得枯燥無味。

熱門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