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開課文化現象研究調查報告

來源:巧巧簡歷站 1.87W

   以下內容由本站收錄,希望能為大家提供幫助。
 
公開課文化現象研究調查報告

一、選題的理由和意義

公開課,應該説,從事教育工作的人都很熟悉,特別是在中國小、幼兒園,這幾年的公開課活動搞得是轟轟烈烈、如火如荼。隨着2000年我國第八次基礎教育改革的推行,公開課成了教育教學活動的寵兒,但凡與教學沾上點邊兒的活動都少不了公開課。翻開雜誌是公開課課例;看看新書,不少是公開課實錄;專家學者分析的也是一個個公開課的片斷……公開課壟斷了我們關於課堂教學的視與聽,影響面很廣。這樣被熱捧的事物本身就是吸引研究者的很好議題。

但我們選擇它來研究的目的緣於公開課自身表現出來的矛盾。名義上,公開課是教研活動,而且是被當作教師的教學實際來公開的,公開課是獨立於日常教學之外的另類課堂。原國家督學成尚榮有這樣的描述:“日常課總體上仍是以灌輸為主,學生被動地接受;仍是以訓練為主,簡單、機械的訓練逼仄着學生的思維,個性化閲讀還處於邊緣;課堂仍比較封閉,學生的視野還是被限制在文本里和教室裏。總之,日復一日的日常課呈現着與公開課不同的狀況和問題……”

不難想見,公開課是另類於日常教學的課,它有一套另類的思維方式和行為規則。概括地説,就是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因此,我們嘗試從文化分析的角度剖析公開課現象。

二、課題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1.公開課:

一般地説,“公開課”是學校或教學研究部門組織教師進行教學實踐活動的俗稱。追溯公開課歷史,它始於20世紀50年代中後期,是職前培訓的一種方式,是請中國小骨幹教師、特級教師為高師院校學生作學科教學的示範課。80年代初,為規範教學行為,提高青年教師的教學素質,公開課的範圍擴大到中國小的教師。示範課、研討課逐漸成為中國小教師從事課堂教學研究的一種觀摩、交流形式。

通過訪談教師和查閲資料,我發現人們日常所説的公開課,內涵不統一,界定也模糊。所以我們從公開課的功能這個角度把它分為三類:

(1)示範型(一般稱示範課、指導課、觀摩課等)。這類公開課大多以從事教學工作多年、教學經驗豐富的特級教師、名教師,或是在教學崗位上有創新的嶄露頭角的年輕骨幹教師承擔,起示範引領作用,有很強的觀摩價值和指導意義。

(2)探索型(如課題研究課、網絡課)。這類課的目的在於探索,是“反傳統”的課,是體現“新流派”、“新運動”、“新思想”和“新方法”的課。

(3)彙報型。多以教學研討為名,功利性較強,或為宣傳學校吸引生源而設,或為職稱評定獲取通行證而設,有些展演性的比賽課也屬於此類。

三類公開課中,我認為,第三類彙報型公開課中表演所佔的比重最大,也是本研究中所指。具體界定為:公開課是指在公開場合進行的,帶有功利性質的,脱離或違背教學及研究本質的彙報展示活動。

2.公開課文化:

首先,“文化”是什麼?有人説,文化是個時髦詞,從“文化”一詞繁多的定義上便可見一斑。據我瞭解,文化的定義有一千多種,僅學者提出的可檢索的就有三百多條,各有其指向。依據定義權威性原則,鑑於本研究領域是教育,所以選用鄭金洲在《教育文化學》一書中的定義,即文化是一定社會羣體習得且共有的一切觀念和行為。

公開課文化可以界定為:在以彙報展示為主要目的的公開課活動過程中,師生、教學相關人員共有的價值觀和行為系統。

三、國內外同一研究領域現狀

在以“公開課”為關鍵詞搜索資料的過程中,我很難找到國外的有關內容,國內的一些雜誌上開展過一定規模的討論,許多教師參加論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些學者專家也發表文章亮出了自己的觀點。所以我的文獻綜述就集中在國內這個範圍。

對公開課的態度,有截然不同的兩種意見。

持肯定態度的一方分析了公開課在教學研究、教師發展、學生成長三方面的價值。

在教學研究上,公開課最大的特徵是示範性,它為常態教學提供了鮮活的教學參照;它傳遞了嶄新的課程理念,形式最為深入人心;它喚醒了教師強烈的成長意識,是教師“自助式”成長的重要支撐環節(吳勇,2005)。它是反觀日常教學的窗口,在一定程度上對日常教學有提升作用(郭華,2003)。

在教師的發展上,它是一種鍛鍊,一種追求(王永成,2003)。它讓執教者在精心選課、反覆磨課、個性化做課中,經歷了難得的專業成長(吳勇,2005)。它提供了許多集體教研的機會,使每位參與的教師在教學能力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韓豔紅,2005)。

在學生的成長上,它營造了一個最為美好的學習場景,讓學生獲得自信和成功感(吳勇,2005)。

持否定態度的一方指出了目前公開課活動中普遍存在的現象。他們的看法主要可以概括為假、空、玄三個字。

為了追求課堂的完美,展現課堂的理想,人們做足了“預設”之功,如精心設計導入、過渡,精心安排提問,精心製作課件,細化到一舉手一投足(管宏斌,2005),甚至於精心導演好學生的表現,以至於不惜犧牲課堂的真實性,把教學當成了“秀”(王淦生,2003),公開課成了“公演課”、“拔高課”(封錦,2003),忽視了學生的直覺思維,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茅雅琳,2003)。所以説其假。

“空”説的是課堂教學的改革是一個長期的漸變的過程,新理念與實踐的結合也絕非易事。有的公開課為了體現新理念,追求形式上的新穎,結果形似而神不似(顧青山,2000),成為貼了新理念標籤的“翻新課”,失去了研究的價值。

“玄”説的是有一些公開課可以稱之為“概念課”,意識很超前,教學手段很獨特,比如基於網絡的語文課、數學課、綜合實踐活動課等等。這類課對教師和學生的信息技術能力要求特別高,前期的準備工作量是同等課的幾倍甚至幾十倍,效果卻往往不如日常的教學好,付出與收益有很大的反差。即便是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聽課的老師也只能感慨“想説愛你不容易”了(李永進,2003)。

有人指出了公開課活動本身的問題。學生在公開的場合下,很少有不認真聽講的,坐得端正,思考積極,回答問題時聲音宏亮。教師在眾人的期待中,精神飽滿全身心投入教學,態度友好而積極。教學時間可自行掌握,延長20分鐘縮短10分鐘都是正常現象。內容可以選擇,要便於操作,易於體現當下流行的教改思想,便於展示先進的教學媒體。日常課的生成的,公開課是預成的,“一切盡在掌握”。公開課成了匿名化的教學,幾近完美地體現着教學形式化、抽象化的(即非具體的)特徵,凸顯出被日常教學所掩蓋的教學觀念(郭華,2003)。

也有人指出了一些隱藏在公開課背後的問題。比如,公開課的執教者在接受任務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全身心投入到公開課的打造中,無暇顧及本班的教學和學生管理。公開課通常借班上課,班裏總有一部分沉默的學生被忽略。公開課的評價標準隨潮流而動,專家的評課不少是無效評價,客套與讚美多,批評與建議少,聽課教師越看反倒越茫然(李陳榮,2005)。

有教授對公開課現象進行了道德上的審視:公開課首先公開了學校教育中的一個謊言:言行一致、誠實守信;其次是公開將學生工具化,學生成為教師提高教學技藝、博取名利的手段(高德勝,2005)。

我認為,以上的討論大多還停留在公開課活動現象的描述上,大多以短小的雜文樣式出現,缺乏對這一現象較為完整和深入的思考。沒有能對這一現象的成因進行分析。對於公開課的發展及改造方面,未提出具體的實施建議。這正是本課題的研究方向。

四、研究目標、內容和關鍵問題

1.研究目標:

通過對公開課文化現象的分析及其成因的揭示,對公開課文化進行合理改造,以期推動教學研究和教師專業化的發展。

2.研究內容:

1)分析公開課活動的現實狀況,包括組織者、執教者、學習者、聽課者的述評和公開課課堂實錄評析。

2)分析公開課文化現象的特點和作用。

3)分析形成公開課文化現象的條件、背景、過程和主要因素。

4)對比公開課應然與實然狀況間的差異,提出公開課文化現象的改造目標和方法。

3.研究的關鍵問題:

分析、綜合和概括人們對公開課的種種討論,借用教育社會學的分析方法剖析現象。

五、研究思路

本研究將基本遵循這樣一條思路:從現象到本質,從事實到追因,從探究到實踐的思路,解釋現象,解決現實中的問題,為公開課朝着更為健康有效的道路上發展提供例證。

具體分解為以下五個部分:

研究的思路文化分析的進程

1.公開課是什麼樣子的現場描摹——走進公開課。

2.公開課是怎樣打造出來的現象透視——潛藏的冰山底座

3.公開課的存在有什麼價值價值追尋——在預設之外

4.公開課為什麼是這樣的審思追問——公開課文化成因

5.公開課該怎樣回“家”未來召喚——公開課迴歸與走向

先用類似於紀錄片的方式,真實地再現公開課是什麼樣子的。然後從公開課的台前走到幕後,如同影片花絮一般把種種不為外人道的東西呈現出來,説説公開課是怎樣形成的,談談公開課的問題和弊端。再本着有一説一的態度,從公開課的有利方説它的存在價值。接着就事實追問,看看公開課為什麼是這樣的,公開課文化何以形成?最後,試圖通過實例説出公開課該怎樣回家,回到教研,回到師生的日常教學生活中來。

六、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

以“公開課”為核心詞,蒐集範圍包括教學研究、教師發展。廣泛查閲文獻,深入調研,收集資料。

2.政策分析:

選用部分城市優秀教師評選和職稱評定的文件,比照優秀教師成長經歷,分析公開課與教師專業發展的關係。

3.觀察法:

在公開課現場感受執教者、教研人員、專家、聽課人、學生的狀態,觀察教師的教學語言、方法、手段,對突發事件的處理;學生的發言、參與度、情緒狀態;師生的關係、互動方式;專家的評課內容;聽課人的反應及與上述行為相對應的教學效果。

4.訪談法:

公開課文化主要關係到教師、學生、學校領導、同事羣體、教研員和教學方面的專家,其中主體是教師。本選題按教師的年齡、職稱、性別、職務上的差異性和層次性進行了分層目的型抽樣訪談,並抽取通過公開課實現專業化發展的教師代表進行典型個案訪談。瞭解執教者在公開課從準備到完成的全過程中所經歷的心路歷程,瞭解學生對公開課的看法和感受,瞭解聽課者對公開課活動的需求,瞭解以公開課為載體的教學研究現狀。

七、研究進展及實踐反思

1.明晰本研究中“公開課”的定位

“公開課”這個概念看似平常卻很難説清楚,在前期所作的訪談中,大家都説公開課的確是一個比較模糊的概念。之所以説不清楚,主要的癥結是公開課表現形式繁多,沒有統一的標準對它進行分類。經過訪談、查找資料、反覆思考,現在已經有了比較清晰的定位,這在本報告概念界定部分已作了敍述。

2.觀察公開課

課題確立以後,我們以研究者的身份進入公開課現場,用批判性的態度去審視上課、評議的過程。對學生學習狀態、教師執教情況、聽課者小聲討論情況進行了觀察,並在課後找了上課學生、聽課老師進行詢問,瞭解他們的真實感受,做好觀察記錄。

3.開展訪談活動

根據開題報告的設計,我先草擬了一個提綱,利用工作間隙開展了此項活動,先後分別對教育官員1人、教研人員1人、學校領導3人、公開課執教者聽課者7人、學生9人進行了訪談,用錄音筆記錄了訪談內容,整理了近2萬字的訪談記錄,為後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4.分析相關政策

為了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各地教育局(包括常州)都制定了一系列的政策,我把與公開課相關的政策收錄了下來,做了粗淺的分析。

除我以外,課題組成員都是一線教師,進入文化分析這個領域確實有一定的難度,許多見解還很不成熟甚至是錯誤的,請各位專家和老師予以批評指正。特別讓我們感到困惑想求教於各位的是,在分析公開課利弊之後我們還需要從哪些方面去行動,謝謝!

熱門標籤